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穗医话论:李克绍——治泻十法

  腹泻的原因很多,中医治疗腹泻是根据腹泻的不同特点来辩证施治。本文总结了李克绍先生治疗腹泻的十种常见方法,以供临床参考。


1. 渗利法

本法适用于:大便稀薄如水泻,小便短少,腹部发满,没有里急后重,也没有脓血混杂。这种腹泻是因为小肠不能泌别水分下出膀胱,使水液直趋大肠。治疗应当用利小便的药物,使水走前阴,大便才能不泻。代表方为分水神丹,即白术30g,车前子15g,水煎服。


2. 升提法

本法适用于:稀便中夹有气体,泻下泡沫,排便时连续有排气声响,脉搏可能见浮脉,中医称为飱泻。因为有气体,并把病因归属于风,治疗时必须用治风的药物。凡是风药,都能鼓舞胃气上升,如防风、荆芥、麻黄、桂枝、葛根等。


3. 清凉法

本法适用于:肛门灼热,粪色深黄,酸臭难闻,小便短赤。这种情况下,只有苦寒泄热药才能起到泄热止泻的作用。代表方剂:黄芩汤、芍药汤。


4. 疏利法

疏利法是用于肠道内有陈旧性未消化好、未排泄净的食物、瘀滞或粪块。治疗这样的腹泻,必须像疏通管道一样,除掉肠道里的废杂物。当泻下黄赤、黏浊,或如烂肉、鱼肠,腹胀、腹痛,脉数,舌赤,反不敢吃凉物,五心烦热,口黏口臭等症,属于积热。当泻下如白胨,或谷食不化,不臭而腥,脉细肢冷,喜温恶寒,属于痼冷。积热用将军饮,痼冷用蜡匮巴豆丸。


5. 甘缓法

有的腹泻,次数太多,可能每天数十次或至百次,而且一觉得要大便,就必须急忙奔向厕所,中医认为这是脾虚下陷,当用甘味药治之,因为甘味药能减缓泻下的程度,这叫“甘以缓之”。代表方《罗氏会约医镜》甘缓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各5g,升麻1.5g,陈皮2g,炒薏苡仁、芡实各6g,木瓜、白蔻仁、砂仁各3g,红枣4枚。


6. 酸收法

腹泻太久,虽不是亟不可待,却也频繁入厕,粪便量不多,也没有热痛酸臭等症状,这是久泻耗气,气虚不能固摄的缘故。治疗需用酸味药,如石榴皮、乌梅、五味子等。代表方《罗氏会约医镜》酸收丸:人参、山药、炒白术、炙甘草各90g,高良姜45g,诃子肉60g,石榴皮60g,白石脂60g,五味子30g,研细末,做丸服。


7. 固涩法

固涩法与酸收法有些相似。两者的区别是:周身无力,频泻量少,正气耗散的,用酸收法,以酸味药为主;肛门下坠,或兼脱肛,虚坐努责,是大肠已滑,用固涩法,以涩味药为主。主要是没有大便也虚坐努责,并兼有脱肛的,当用固涩法,只是气虚,有大便即泻,努责不突出的,用酸收法。酸收是收敛正气,固涩才是固涩大肠。涩肠的常用药,有罂粟壳、赤石脂、木贼、龙骨等。


8. 健脾法

凡腹泻症,大便稀薄,又兼身体疲倦懒惰,食欲不佳,腹部发满,就是脾脏虚弱。治疗当以健脾为主,最好也加入一些渗利小便的药物,代表方为胃苓汤。


9. 温肾法

凡大便溏泻,饮食减少,全身倦懒,没有别的严重症状,是属于脾胃虚寒,如果再兼有四肢发冷,脉搏沉迟细弱,大便清稀像鸭粪一样,或者每天在天明之前五更的时候,按时腹泻,这就是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温肾止泻的常用药,有补骨脂、骨碎补、附子、肉桂、益智仁等。凡治五更泻,必须在临睡之前服药,若服在起床以后,距离腹泻时间太长,效果就差。


10. 平肝法

“肝主筋膜之病”,“在变动为握”。“握”,就是痉挛的意思。凡腹泻而兼有痉挛性腹痛、脉弦的,应当采用平肝法。代表方为痛泻要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腹泻治验李克绍
沐笔记 |治泻而不只是止泻。
探讨张锡纯治疗泄泻案
药母订例(一)|集前贤药品化生之源
补益肝肾,收敛固涩-山茱萸
带下缠绵 血崩暴下 卧床不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