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笔记: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


病毒感染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根据发病及病程进展速度可分为:急性病毒感染及慢性病毒感染。具有代表性的引起人类神经系统感染的病毒有:DNA病毒中的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RNA病毒中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

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引起急性脑炎和(或)脑膜炎综合征,也可以形成潜伏状态和持续感染状态,造成复发性和慢性感染。

一: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约占所有脑炎的5%—20%,占病毒性脑炎的20%—68%。其病变主要侵犯颞叶、额叶和边缘叶脑组织。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HSV是噬神经DNA病毒,分为HSV-1及HSV-2两种血清型。患者及健康带毒者是主要传染源。HSV-1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或飞沫传播,HSV-2主要通过性接触及母婴传播。HSV-1主要潜伏在三叉神经节,HSV-2主要潜伏在骶神经节。人类大约90%HSE由HSV-1引起,仅10%由HSV-2所致。且HSV-2所致的HSE主要发生在新生儿。

2  病理

HSE主要受累部位为额叶眶部、颞叶内侧和边缘系统,多双侧受累,但常不对称。受累部位的病理改变为脑组织水肿、软化和出血坏死,脑实质出血坏死是本病的重要病理特征。显微镜下神经细胞及胶质细胞核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这是本病最具特征的病理学改变。

3 临床表现

 1. I型疱疹病毒性脑炎 

 临床特点如下:1 原发感染的潜伏期为2-21天,平均6天,前驱症状有上呼吸道感染。2 急性起病,病程长短不一,病程为数日至1-2个月。3 临床表现:多表现为精神和行为异常、认知功能障碍;1/3的患者出现癫痫发作,多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可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可有颅内压增高表现;可有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查体主要表现为高级智能和精神行为障碍,可有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可有轻度脑膜刺激征。

2.II型疱疹病毒性脑炎 

特点为:1 急性爆发性起病 2 主要表现为肝脏、肺脏等广泛的内脏坏死及弥漫性的脑损伤。3 子宫内胎儿感染可造成婴儿先天性畸形。新生儿发病后的死亡率极高。

4 辅助检查

本病主要的检查为脑脊液和神经影像学,其他检查有助于诊断。

1 血常规检查  可见白细胞轻度增高。

2 脑电图检查  早期即出现脑电波异常,常表现为弥漫性高波幅慢波,以单侧或双侧颞、额区异常更明显,甚至可出现颞区的尖波与棘波。

3 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大约50%HSE患者出现一侧或两侧颞叶和(或)额叶低密度灶,病灶常边界不清,部分甚至有占位效应;病灶可呈不规则线状增强。在HSE症状出现后的最初4-5天内,头颅CT检查可能是正常的。

2)头颅MRI:典型表现为在颞叶内侧、额叶眶面、岛叶皮质和扣带回出现局灶性水肿。HSE患者在发病1周后90%以上会出现上述改变。

4 脑脊液检查

1)常规检查:颅内压正常或轻至中度增高;白细胞数轻度增高,多在(50-100)x10 6/L。由于HSE有出血性坏死,脑脊液可有红细胞数增多;蛋白质含量轻度到中度增高,多低于1.5G/L;糖和氯化物多数正常。

2)病原学检查

   @HSV抗原检测:应用PCR技术检测脑脊液中的HSV-DNA,可早期快速诊断。但可能出现假阳性。

  @HSV抗体检测:采用ELISA方法检测HSV的IgG 和 IgM 抗体。通常采用双份血清及双份脑脊液做动态检测。符合如下情况之一提升中枢神经系统近期感染HSV:脑脊液HSV  IgM型抗体阳性,或血与脑脊液HSV  IgG抗体滴度比值<40,或者双份脑脊液HSV  IgG抗体抗体滴度比值大于4倍。

5 脑活检  

脑活检发现神经细胞核内嗜酸性包涵体,或电镜下发现HSV病毒颗粒,是诊断HSE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耗时长,对早期临床诊断意义不大)

诊断:

HSE的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为1 有口唇及生殖道疱疹病史,或此次发病有皮肤、粘膜疱疹 2 起病急,病情重,有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 3 脑实质损害的表现 4 脑脊液常规检查白细胞数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基本正常 5 脑电图提示以颞、额叶损害为主的局灶性慢波及癫痫样放电。6 头颅CT或MRI显示额、颞叶皮层病灶 7 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治疗有效可间接支持诊断。

 确诊尚需选择如下检查:1 脑脊液PCR检测发现该病毒DNA 2 双份脑脊液检查发现HSV特异性抗体有显著变化趋势 3 脑组织活检发现组织细胞核内嗜酸性包涵体,或脑组织PCR检测发现该病毒DNA。

治疗:

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主要包括早期抗病毒治疗,辅以免疫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

1 抗病毒治疗

1)阿昔洛韦(ACV)治疗HSE的首选药物。对巨细胞病毒DNA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可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中的血药浓度为血浓度的50%。常用剂量为15—30mg/kg.d,分三次静脉滴注,连用14—21天。若病情较重,可延长治疗时间或者再重复治疗一个疗程。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血清转氨酶升高、皮疹、谵妄、震颤等。

2)更昔洛韦:临床主要用于阿昔洛韦治疗无效的HSE以及巨细胞病毒感染。用量是5-10mg/kg.d,每12小时一次,静脉滴注,疗程14-21天。主要不良反应是肾功能损害和骨髓抑制,并与剂量相关,停药后可恢复。

2 肾上腺皮质激素

对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本领尚有争议。多采用早期、大量和短效给药原则,具体用法为:地塞米松10-15毫克,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0-14天,后改为口服泼尼松30-50毫克,每日一次,病情稳定后每3天减5-10毫克,自至停止;或甲泼尼龙800—1000毫克,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5天后改用泼尼松口服,每日60毫克清晨顿服,以后逐渐减量。

3 对症支持治疗。

预后

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抗病毒治疗及疾病的严重程度。本病未经抗病毒治疗、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充分以及病情严重者预后不良,死亡率高达60%-80%。发病数日内及时给予足量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多数患者可痊愈。但约10%患者可能留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癫痫、瘫痪等后遗症。

二  病毒性脑膜炎

是指各种病毒感染引起脑膜急性炎症的一种感染性疾病,临床以发热、头痛和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

病因与发病机制

85%-95%的病毒性脑膜炎由肠道病毒引起。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传播,少数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临床表现

本病以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可终年发病。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患者多有病毒感染的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畏光、肌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和全身乏力等,体温一般不超过40℃,且年龄越大病情越重。

辅助检查:

1 头颅CT或MRI  一般没有阳性发现

2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压力正常或轻至中度增高。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一般在100X10 6/L以下;蛋白含量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脑脊液抗体检测有助于确定病原,但临床意义不大。

诊断:

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依据为:1 病毒感染症状 2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脑膜刺激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  3 脑脊液淋巴细胞轻度增高;蛋白含量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

治疗:

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主要是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和防治并发症。

预后:为良性感染性疾病,病程短、无后遗症、预后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萌妹子课堂——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刀切征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一文读懂: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诊治策略
20161128周一早交班: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Neurology病例丨无菌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神经综述: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