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乾隆其实并不爱香妃,表面的客气只是为了掩饰内心的冷淡

作者:金满楼

准确地说,历史上是没有“香妃”的,真正能与之对应的,其实是容妃和卓氏。

当然,容妃和卓氏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多曲折经历,史籍档案中也没有所谓“体有异香”的记载,更没有被皇太后赐死的最终结局。

那么,容妃和卓氏又是怎样一个人,她如何会被附会成“香妃”呢?

据史载,乾隆嫔妃四十一人中,唯有容妃和卓氏来自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回部,但她并不是什么被掠入宫,而是因其家族在平乱中有功而移居京师后被选入宫中的。

和卓氏系秉持回教始祖派噶木巴尔的后裔,其世居叶尔羌,父系阿里和卓。

早在乾隆二十年(1755年)时,清军平定准噶尔达瓦齐部的叛乱,原拘于伊犁的大和卓波罗尼都及小和卓霍集占兄弟被解救。

但两年后,当准噶尔阿睦尔撒那部再次复叛时,因不满清廷安排的大、小和卓也随同叛乱。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兵进军叶尔羌和喀什噶尔,大、小和卓的叛乱被平定。

容妃和卓氏家族本与大、小和卓同宗,但在这次战争中,容妃之兄图尔都因不满大、小和卓叛乱而将全家迁往天山以北的伊犁居住。

清军进攻叶尔羌时,图尔都随五叔额色尹及堂兄玛木特跟随清军作战,为平定霍集占的叛乱立下了功劳。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冬,平叛有功的容妃家族被召入京师,次年被正式安置于北京长住。

之后,额色尹被封为辅国公,图尔都先授扎萨克一等台吉,后晋辅国公。为加笼络,乾隆还将宫中女子巴朗赐给图尔都为妻。

也就在这时,和卓氏被选入清宫,初封为“和贵人”。乾隆二十七年五月,被封为容嫔。乾隆三十三年六月,三十五岁的和卓氏晋为容妃,册文曰:

“容嫔霍卓氏,端谨持躬,柔嘉表则,秉小心而有恪久,勤服事于慈闱,供内职以无违,夙协箴规于如史。”

据考证,容妃和卓氏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其于乾隆二十五年入宫时已二十七岁,究竟为何如此之晚而未嫁,则不得而知。(清宫选秀通常在十三到十七岁)

和卓氏被封为容妃时,乾隆特意下旨:“容嫔封妃,现无满洲朝服、吉服,应赏给处赏给其项圈、耳坠、数柱……”

由此可见,容妃入宫之后仍着本族服装,这无疑是一种特殊的待遇。

事实上,容妃所获的特殊待遇还不止于此,如其生活习惯亦加以特别关照,宫中为她专门配备了一名叫努倪马特的同族厨师,平时还经常赏赐以南疆特有的哈密瓜、绿葡萄干、白葡萄子等果品。

容妃四十寿辰时,乾隆特赐其无量寿佛、玉如意、青玉寿星、玛瑙灵芝杯等物品;五十大寿时,又赐以如意一盒、古玩九件、锦缎九匹、银元宝九个。

自入宫后,容妃颇得乾隆宠爱,每逢东巡、南巡或热河举行“木兰秋狝”时,乾隆常带容妃同行。

乾隆三十年(1765年)第四次南巡时,虽处苏州、杭州、江宁、扬州等江南繁华之所,乾隆仍按回部习俗赏赐容妃羊肚片,羊他他士、酒炖羊肉、奶酥油野鸭子及苏州糕等等食物。

乾隆三十六年(1741年)东巡谒孔时,乾隆格外赏赐容妃回回饽饽、羊西尔占等。

四十三年秋盛京谒祖时,于围场猎得野猪、狍子等,乾隆赏给随行众嫔妃以野猪肉,而独赏容妃一盘狍子肉。

由此可知,坤宁宫祭神之胙(猪肉),容妃必不会受;元旦祀神及春秋两大祭,容妃亦未必与。

或许出于照顾其家乡习俗与思乡之情的考虑,乾隆特允容妃常著回服,不必按旗人习俗穿着梳洗。至于其回教信仰,同样受到乾隆的尊重。

容妃在圆明园中的方外观做礼拜,乾隆还特意在方外观的大理石墙上镌刻了《古兰经》文。

按古物陈列所《香妃事略》中的说法,乾隆为迎容妃而特建宝月楼,此说不确。按乾隆御制《宝月楼记》一文中所说:

“宝月楼者,介于瀛台南岸适中,北对迎薰亭,亭台皆胜国遗址,岁时修葺增减,无大营造。

顾掖池南岸,逼近皇城,长以二百丈计,阔以四丈记,地既狭,前朝未置宫室,每临台南望,嫌其直长鲜屏蔽,则命奉宸,既景既相,约之椓椓。

鸠工戊寅之春,落成是岁之秋。……楼之义无穷,而独名之曰宝月者,池与月适当其前,抑亦有乎广寒之庭也。”

由此可见,乾隆在西苑建宝月楼并非为了容妃入住,而是因为南海瀛台为乾隆夏日临幸之处,但由于瀛台与皇城城墙之间缺少屏障,每逢乾隆临台南望时,西长安街上的百姓难免窥得圣迹。

于是,乾隆命将瀛台正南方向的一段皇城城墙拆除,然后在原基础上修一座东西二百丈、南北宽四五丈的重檐楼宇,此即“宝月楼”之由来。

从时间来看,宝月楼建在容妃进京之前;而从地理上说,容妃也不可能远离众嫔妃之后宫而独居于宝月楼。

关于宝月楼,乾隆倒是写了不少诗。如在二十八年(1763年)的《御制香宝月楼诗》中,其末句为:“鳞次居回部,安西系远情”。

乾隆在诗下自注曰:“墙外西长安街,内属回人衡宇相望,人称‘回子营’。新建礼拜寺,正与楼对。”

从原诗及自注的涵义来看,乾隆对新疆回部颇为重视,其笼络之意极其明显。

之所以将容妃家族留于京师并给予优厚待遇,其目的就是通过“怀柔”政策加以羁縻,以加强清廷对新疆地区的统治。

而在这一“和亲”政策中,容妃无疑是其中一大关键人物。

此外,乾隆还在宝月楼墙外特建“回子营”以安顿容妃族人,其中还建有回教礼拜寺,以尊其俗。

乾隆五十年(1785年)后,或许是身体欠佳的缘故,容妃即不太参与外出活动。

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四日,乾隆赏给容妃十个春橘,这也是她所获得的最后一次赏赐。五天后,容妃在圆明园去世,年五十五岁,无子嗣。

临终前,容妃将其衣物及珍贵首饰分别赠给娘家婶嫂姐妹及宫中相好嫔妃、格格与宫女,以做纪念。

同年九月,由皇八子、仪郡王永璇护送其金棺移葬裕陵妃园寝。

按:民国年后,袁世凯改宝月楼为新华门,据说其在居仁堂办公时,时闻不远处有高声诵经者,乱其心绪,遂命拆其礼拜寺,而回子营在民国后亦渐凋落。其原址在今东安福胡同,回迹几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还原一个真实的香妃----乾隆帝宠妃和卓氏
乾隆行书《瀛台即景》诗 四屏
香妃的传说
历史广场:清乾隆皇帝弘历后妃简介
香妃与乾隆帝秋狝木兰
乾隆行书宝月楼记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