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注册制真的要来了,上交所、深交所争抢企业上市

一大早看到广告软文《业务评论 | 小企业的大梦想》,作者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部(是不是跟发行部很像) 彭义刚。小编瞬间被震惊了!!

再结合昨天深交所发布的微电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注册制还没来呢,深交所跟上交所已经这么友爱了。


昨天传言发审委员会即将解散,今天上交所、深交所为争夺上市企业已开始亲力亲为写软文!请问,是否需要新媒体主编,我们能投递简历吗?

考虑到未来我们可是要好好巴结上交所、深交所的哟,大家好好学习下传达的神级软文:

业务评论 | 小企业的大梦想

过完喜气洋洋的新年,C总又开始纠结了,公司申请上市在即,但心头有个结一直未打开:公司近三年营业收入累计只有3个多亿,近三年净利润累计不到4000万,股本总额大约4500万股,但由于公司行业比较新,属于新业态,经营性现金流比较差,近三年累计不到5000万元,是典型的新兴行业中的小公司。虽然是个小公司,但C总心里却有个大大的梦想,就是想在上海蓝筹市场上市,并想通过上海市场走向国际舞台,成为国际化的大公司。可是,公司规模是不是太小?公司符合在上海蓝筹股市场上市的条件吗?C总想想,不禁疑虑涌上眉头,但看到窗外那片蓝天,内心的那个梦想又在闪闪发亮。

  像C总患上节后上市疑虑综合症的老板们还不少,小公司如何走向大舞台,如何选择上市地,确实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战略问题。
  其实,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推进,小企业走向大舞台的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小企业的大梦想在一天一天变得清晰、明确。以前,沪深交易所约定按企业发行股数多少划分上市地,企业拥有有限的选择上市地的权利。即企业发行股数大于或等于8000万股,只能选择在上交所上市;发行股数小于或等于5000万股,只能在深交所上市;发行股份大于5000万股、小于8000万股的,可以在沪深交易所自由选择上市地。客观来说,目前上海主板和深圳中小板适用的法规和发行条件完全一样,仅以发行规模区分上市地不尽合理,企业不能结合业务需要、发展战略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上市交易所。
  不过情况有了新变化。2014年3月27日,证监会发布《发行监管问答——首发企业上市地选择和申报时间把握等》,明确首发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意愿,在沪深市场之间自主选择上市地,不与企业公开发行股数多少挂钩,中国证监会审核部门将按照沪深交易所均衡的原则开展首发审核工作。上述监管问答取消了原有沪深交易所关于企业上市股本限制的做法,并对具备条件进入后续审核环节的企业,按受理顺序顺次安排审核进程。
  上述调整,尊重了企业自主选择上市地的权力,符合市场化和法制化原则,将对中小企业发行上市产生重大影响:一是打破了原有股本划分格局,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可以结合业务需要、客户所在地、发展战略等因素,在沪深两个市场自主选择上市地,不再受股本的限制;二是建立了沪、深交易所而非板块均衡审核的机制,总体上将加快在审企业发行上市进度;三是有利于沪、深交易所提高服务效率与能力,充分发挥两个交易所为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服务的功能。
  C总看着证监会发布的监管问答,回想过去几年的辛酸,不禁感概万千。虽然前几年整体经济环境不好,企业艰难度日,但好歹这几年挺过来了,实现了盈利,天无绝人之路,就像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C总算算自己公司现在的股本规模,不禁欣喜若狂,前几年还不敢想的事情,不想今年柳暗花明了,C总更加坚定了去上海市场上市的决心。
  那C总的公司是否符合上交所上市的条件呢?
  我们知道,一家公司上市一般需要满足发行条件和上市条件,发行条件由中国证监会制定并负责审核,上市条件由交易所制定并负责审核。
  《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管理办法》规定了企业的发行条件,一家企业要上市需要满足主体资格、独立性、规范运行、财务与会计、募集资金应用等五个方面的条件,其中财务指标尤为关键。一家企业的财务指标至少应满足以下标准:(一)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二)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三)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四)最近一期末无形资产(扣除土地使用权、水面养殖权和采矿权等后)占净资产的比例不高于20%;(五)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
  C总对照财务指标,公司目前的状况符合监管部门规定的收入、净利润、股本规模的最低条件,公司近几年也没出现过亏损,应该说公司在稳健低速发展,但公司近三年经营性现金流累计不到5000万元,C总的疑虑又重上心头,公司似乎又不符合发行条件了。
  C总的担忧也是大部分民营小企业家的担忧,虽然根据规则,公司只需要符合现金流、收入两项要求中的一项即可,但不同时符合两项指标又感觉心里没底,怕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其实,规则的制定者正是考虑到两项财务指标的不同特点,才用了“或者”的选项。从实践来看,虽然同时不符合两项财务指标的企业不多,但也没有发现因为不符合其中之一而上不了市的情况。所以C总的担忧合理,但并不成为障碍。
  那么C总的公司符合上交所上市条件吗?《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股则》明确规定,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后申请其股票在上交所上市,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股票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已公开发行;(二)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五千万元;(三)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四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四)公司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上市规则要求公司发行后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五千万元,C总一算,只要上市前股本总额超过3750万股,新发行的股本超过1250万股,就能达到上交所的上市条件了。C总看着自己公司的股本,稍微舒了一口气,但C总的疑虑刚刚消除一点,新的疑虑又涌上心头,因为上交所的上市条件明确规定了“公司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C总对公司财务的真实性充满信心,但最近公司出现了一点小问题,公司在生产的过程中环保方面出现了一点小违规,被环保部门罚款了几千块钱。这是不是重大违法行为呢?
  C总翻遍了已经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发现了一个规律:出现违法行为并被处罚的,只要处罚机构出具不是重大违法行为的证明,一般问题都不大,何况公司只是一点点小的违法,并处罚的金额也不多,应该不构成重大违法行为。但公司的违法行为涉及环保处罚,虽然不是重大违法行为,但已经上市的公司都拿到了一个环保上市核查的文件。C总想起自己有个朋友因为公司出现过重大环保违法行为,在上市的过程中没有拿到相关文件,那自己的公司能拿到环保上市核查的文件吗?C总查阅证监会网站时,不禁由暗自窃喜起来,真是巧啊,证监会前不久才出台一个政策,对公司上市不要求提供环保核查文件了,只需要保荐机构做好尽职调查并发表意见就可以了,看来公司上市的障碍彻底消除了。C总想,以后要养成定期浏览证监会网站的习惯,说不定哪一天哪一个新的政策能改变自己公司的命运呢?
  C总闭上眼睛,仿佛一下子已经气定神闲起来,以前的种种疑虑一下全部消除了,公司不仅符合发行条件,还符合上市条件。看来,C总朝着那个大大的梦想又前进了一步?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在梦想照进现实的过程中,现实又是怎样的呢?小企业真的能实现大梦想吗?
  C总查阅了从2009年IPO重启以来所有上市公司上市时的发行股份数量,发行股份数量最大的有255亿股,最小的仅有1500万股。按照公司的股本规模,C总心里开始盘算起来,公司目前股本4500万股,首发股份为总股本的25%,则新发股份数为1500万股!C总兴奋起来,没想到自己的公司竟然不是发行股份数最低的,C总满满的自信心开始膨胀起来,梦想似乎在向自己招手了。
  C总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查看了证监会网站上公布的2014年上交所在会审核企业及招股说明书,从最近一年的财务数据来看,首次公开发行股份数量最小的1274万股,净利润最小的只有1563万元。
  C总放下笔,似乎自信心和决心比以前更强了,以前总以为上交所是高大上的蓝筹股市场,没想到也能容纳像自己这样规模大小的公司,瞬间,C总手舞足蹈起来,马上想召集所有高管开一个会,开场白都想好了:兄弟们,我现在宣布,公司决定到上交所去上市,然后通过上海的国际化市场走向全世界!C总想像的出来,高管们估计掌都要鼓疼了!
  C总想着日后公司事业蒸蒸日上,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多,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风生水起,不禁笑了。慢着,钱,忘记盘算钱的事情了,上海市场的市盈率会不会比其他市场低很多啊?C总不禁一身冷汗,还好在这个问题没有想清楚之前,C总没有冲动的直接宣布自己的梦想。
  C总突然想起来一个做投行的朋友,电话打过去,朋友告诉他:发行市盈率与在哪个板块上市关系不大。朋友继续解释:影响市盈率高低的因素主要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行业景气度、投资者群体、交易机制等因素,内因主要包括盈利预期、公司治理水平、管理层能力、内部管理、创新能力等影响企业成长性的因素。就境内市场而言,发行市盈率和上市地并无相关性。因为市盈率高低的比较,只有在同行业、同类型的公司之间进行比较才有意义。如果将公司按市值进行划分,可以发现,相同行业、规模相当的公司,无论在主板上市还是在中小板上市,市盈率并无明显差异。这是因为股票首次公开发行的审核标准、询价制度、交易制度、投资者群体等基本相同,且定价是由询价对象给出,这些询价对象本身是跨两个市场的,所以并不会因为公司在不同的市场上市就给出不同的价格。因而,一个企业的市盈率本质上取决于投资者群体、交易机制和企业自身的成长性,无论到哪个板块上市,其市盈率是相同的,与上市地无关。
  C总放下电话,简直心花怒放了,都说冲动是魔鬼,这下就冲动一把吧,C总快速走出了自己的办公室。后面的事情,大家都能猜的出来了吧,C总除了开会宣布自己的大大梦想外,还有就是在微信群里给每个高管发了一个大大的红包。
  C总的故事只是众多中小企业老板们在上市的征途上选择上市地的一个缩影,正在选择或将要选择上市融资的老板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个烦恼。其实,企业小并不可怕,小而美也是一种美。马云就说过,中国未来的企业要“小而美”。关键是在现实面前,我们要有梦想,也正如马云所言: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上交所连三年净利不足5000万的企业都要抢了,深交所内心差不多是这样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通俗解释,看这一篇就够了
深交所:即日起暂免收取总股本在4亿元(含)以下的上市公司上市初费
医药股
深交所今年202笔IPO数量全球第一 上交所紧随其后
两万字实操手册:中国各交易所IPO业务详解
创业板注册制的2年5000万该怎么理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