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乱世庄子:孤独是逍遥的代价,自由是无为的奖赏

庄子:孤独是逍遥的代价,自由是无为的奖赏

文|西子

 他有惊世之才,却不愿沽于帝王家,换取功名富贵,自甘清贫;身处乱世,却能逍遥、放浪形骸;看似玩世不恭,冷漠无情,心头却又凝聚着深深的悲哀与忧愁,知音难觅。

说到庄子,人们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自由逍遥。

千百年来,无数人向往着庄子的自由逍遥,却又少有人真正懂得他的逍遥。

世人所追求的自由逍遥无不是在富贵发达之后的事;而庄子的逍遥,却是一种“贫穷”的逍遥,无关功名富贵,是一种真正的安贫乐道。

所谓安贫乐道,虽然无数人说到提及,但古往今来,真正能做到的也就庄子一个。

与此同时,有关“贫穷”的概论,庄子与世人是大不一样的。

这个,可以从他所讲的下面这个故事能看出:

孔子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原宪,一个叫子贡。

原宪家里很穷,房子都是草搭成的,下雨即漏。子贡却做了大官。

一天,子贡骑着高头大马,穿着漂亮的衣服来看原宪。看到自己同窗同学破衣破帽,有点营养不良的样子,便问道:

哎呀,老兄,你病了吗?

原宪笑道。我这贫不是病。只有象你这样才叫病。你学东西是为了炫耀,教育别人是为了显示自己,仁义道德是用来掩饰缺陷,我才不愿和你一样呢!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庄子瞧不起读书做官的人。确切说,瞧不起为做官而读书的人。

庄子这种思想似乎很有先见,他那个时代还离科举制远着呢!

其实,庄子这个故事,只是关于知识与德行的思考。

我们都知道,道家的庄子不主张人变得有知识和智慧。这并非是因为知识本身有问题,而是掌握它们的人有问题。就像一把菜刀,有些人用它来切菜,而有些人用它来杀人。知识与智慧也是如此,有些人拥有知识和智慧,是用来造福于社会和他人,而有些人。这是用来损人利己。

我们常说庄子的思想消极悲观,实际上他对世人没有太大的信心。他认为,人有了知识后,大多不会做什么好事。所以说“智慧出有大伪”。既然如此,那就不如所有的知识都不要了,让人“绝圣弃智”保持一种混沌无知的状态这样。世界就会和平安宁。

在庄子的许多故事中,德行高尚的人总有这么一个特征及外表:不是丑陋就是贫穷。正如上面故事中的原宪。

在这里,我们一定要知道,庄子所说的贫穷也好,穷人也好,和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完全不一回事。

我们所说的穷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不是令人鄙视,就是让人同情。庄子笔下的穷人则孤傲高洁,不屑与凡人为伍。

这样的穷人瞧不起世俗所认为的有权有势的强者,他们在乎的是那种超越的精神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他们才是强者,虽然他们的这种强势在现实强权面前,极有可能不堪一击。但他们还是固守这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精神世界。

上面故事中的原宪是孔子的学生,但更像是庄子本人。原宪虽然穷,但人格与精神境界一点不“穷”,面对做了大官的同学,丝毫没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反而有点居高临下的样子。虽子宫贡是骑在高高的大马上,而他是站在马下,在他眼里,子贡这样的人也是渺小的,可笑的。

庄子的这个故事,实际也刻画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两种知识分子形象(至于知识分子这个词是西方泊来品,则是另一回事)。

一说到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我们想到的往往会是儒家思想,想到的是孔子,因为我们接受的是儒家文化教育。然而,仔细一想,传统的知识分子精神更像庄子,不像孔子。

——为何?

今天的我们,一提到过去的知识分子子,大多是这样一种形象:两袖清风,铮铮傲骨,超凡脱俗,绝不同流合污,不惧权贵,象屈子象陶渊明。这样的德行更像庄子,而不是孔子;更象道家,而不是儒家。

又听人说,道家的哲学是关于乱世的哲学。所以它也就成为“养生”哲学。乱世中的养生,其实也就是如可保全性命如已。

此话不无道理。但我却认为不太准确全面。

关键在于:何谓乱世?

在我们看来,天兵荒马乱,天灾人祸谓乱世。

这的确是乱世,却不是庄子的乱世。

在庄子看来,只要是存在着虚伪贪婪、欺骗邪恶的人世间就是乱世。

所以,即便是今天我们自认为是文明美好的二十一世纪,在庄子看来仍然是乱世。甚至是比他所在的战国更乱。因为战乱之乱即使再久,也会有尽头,没有谁能一直在杀戮中度过一生;而今天这人世间的乱,而似乎可以无休无止,没有尽头。

如果世道真的太平美好,那么,人人就不会愁生存,不会有疾苦。

当社会处于乱世之中的时候。生存成了人的第一要务。人人都想活下来,又必定有人活不下来。

面对这样的乱世,世人自然会各有各的活法。

乱世中的生存可以带给分为三种状态:

一是苟且活命,忍辱偷生只要活着,哪怕活得像牛马也无所谓。二是,想办法成为人上人,成为强者,三是远离世俗纷争,做一个不问世事,只求保身,保持个人的人格独立及尊严的赢者。

第一种是社会底层的人的活法,这些人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没有任何的话语权,没有任何的主动权。只能成为别人奴役和利用的对象和工具。这里的人要想活下去,最重要的就是顺从,甘愿做别人的奴隶,不然随时都会先于灾难,甚至失去性命。

第二种人则是有一定权势的人。一般来说,乱世中能够拥有一点权势的人,大都会相信丛林法则。看出社会是弱肉强食,如果你不吃,人就会被人吃。所以强者具有狼的凶残与狐狸的狡猾,他们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必须不择手段,不能有人性,不能有所谓的妇人之人,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父子相残兄弟相欺。

第三种人是类似于庄子的人。这样的人既不愿像第一种人那样活着,没有人的样子。也不愿想第二种人,那样可能失去人性,而他又没有能力改变世界,或是救世。所以只好采取一种中立的态度自我保全。既不受别人的奴役和控制,也不去控制别人。

而现实生活环境很难让人可以保持这样的状态,似乎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控制别人,要么被人控制。这些想中立的处事的人,就只有逃往深山做樵夫,或是湖边坐做渔夫,“独钓寒江雪”;或是去乡间做农夫“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并不是谁想过世外桃源的生活,谁就可以过。有时候又不得不存与世俗之中做都市的隐士。

庄子的哲学,是一种孤独哲学,或者说是孤独者的哲学。虽然今天,这一哲学已经成为传统文化三大组成部分之一,但现实之一,并没有多少人愿意象庄子这样活着。

人们更喜欢儒家的哲学。

儒家思想作为一种入世的思想,也可以说是一种主动的,攻击性的思想,不主张坐以待毙,听天由命。主张不可为而为。这种思想对人的影响可能也有两种结果,一是让人以天下为己任,竭力改变不合理的世间状态,这样的人就会成为历史上的英雄和伟人,或者各朝各代的忠臣良将。他们信奉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今天下,舍我其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另一种情况则是完全的利己主义,只管满足个人的野心和权欲,只管自己的荣华富贵。

纵观历史,能成为儒家思想第一类人的理想在现实中很难实现。于是他们就构建另一种超越性的乌托邦的精神世界。某种程度上,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避难所,那些崇尚老庄的人并非一开始就喜欢老庄。是因为无法与社会现实相融,从进取的会儒家到退为无为的道,所谓“得势为会儒,失势为道”。

如果人们认为自己处在太平盛世,那么他们就不太喜欢道家了。认为不合潮流和不合时宜,会受到众人的冷落与嘲笑。这个时候,世人感兴趣的是如何成为大富翁大明星,如何成功,如何宝马香车。这才是可以引起大多数共鸣的话题。谈什么清净无为鄙视权位财富,主张安平乐道就绝对要被视为异类。

也许世人自有世人的道理。

庄子有庄子的活法,他们有他们的活法。更甚至他们也有资格和理由瞧不起庄子、嘲笑庄子。

但庄子不在乎。世人的毁誉对他来说没有差异。

更何况,他又明白:“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不笑不足以为道”。

可是这人世间,又有谁能懂庄子呢?

他有惊世之才,却不愿沽于帝王家,自甘清贫;身处乱世,却能逍遥放浪形骸。看似玩世不恭,心头却又凝聚着深深的悲哀与孤寂,知音难觅。

本文选自《逍遥品庄子》 汪海鸥(西子)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西子中外文史哲文集

《孤独之书》电子版

扫码即可领取

  《孤独之书》

西子十年文史哲随笔集

(电子版第3版)

100章,30万字。

与古今中外数十位

哲学家思想家相遇,

聆听智慧,超越时空

扫码,加微信who919188,

告知您的收件箱。感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红楼漫谈」符号化了的一僧一道
《三国演义》开始出现的南华老仙,到底是谁?为何后面不出现了?
我最喜欢的哲学
庄子是人世间的一部奇书,道物关系是庄子哲学的基础
庄子:独坐山林间浅唱低吟的隐士
视域 | 儒、道、兵,中国古典哲学怎样问“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