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努力中通往智慧,在智慧中更加努力——《中庸》第四期第三十六课(总1565天)

上周五我们一起学习“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一段关键字是“果”。真的可以吗?真的能行动吗?如果我们果然可以,会有什么样的的效果?试过之后就知道了。

在《金刚经》中,关于学这个经到底有什么好处?释迦牟尼佛讲:这个我不敢给你讲的很清楚,因为我怕我讲出来,你也不信。如果你果然可以,按照经书中所讲的去信解受持,去相信它,去行动,自然就会知晓它的好处。

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是不异语者、不诳语者。他不会乱说,不会有狂妄的语言。关键还是在“果能此道矣”,有没有果决之心。我们果然可以把极其简单的道理落地吗?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努力找到本来的样子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由至诚而后明德,是天性纯良;由明德而达到至诚,是人文教化。至诚即能明德,明德也可以达到至诚。

诚,本来的样子。人的心本来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我们真的认识本来的自己吗?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侮之心人皆有之,那怎么会有校园霸凌事件发生?当人忘记了本来样子的时候,就会发生这些事。所以我们要努力去找到本来的样子。

把本来的样子慢慢聚焦,可以写两个字——自然。本应如此,本来就具足,宇宙的能量具足人性的光辉。明,人类的文明,也可以理解为智慧。智慧就是人类有文明,人类可以建立规则、秩序。性,还是本来的样子。从自然到文明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明是文明,是呈现本来的样子。不就应该呈现本来的样子吗?不一定。呈现本来的样子会让人很开心,很放松,可是生活中很多人不知不觉地就把面具带上了。呈现本来的样子,这就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文明。

真正的文明是我们中华文明,它文明的源泉来自于天地之德。我们从天地中发现有秩序。太阳白天出来,月亮晚上出来;领导老师走在前,我跟随在后。这都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遵守政策和指令在我们的文化体系中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我们遵守起来也会比较自然。反方向呢?不发生事情怎么都好说;当真的事情出现的时候,比如疫情期间不允许集会,能自觉地遵守吗?“自明诚,谓之教”,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和教化,是应该实现的文明。

如果我们已经处在所谓的文明社会当中,最应该提醒自己的就是回归自然。在自然当中创造文明。置身于文明的人类,应该不断地通过教育回归自然,回到人性的光辉,回到让我们自身能够能量具足。这是教。

有专家提出我们当下的教育有一些薄弱环节。当下重视知识教育。知识的教育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还有与之平衡的教育,甚至是更重要的教育,就是关于生命的教育,关于生存的教育,关于生活的教育。

教育的方向性就是活下来。只有活下来才能有后续的事情。关于生命、生活、生存的教育可以帮助我们回来,回到人性的光辉,回到它本来应该有的样子,回到自然。越自然越文明。

明和诚的关系

光明的大门向我们打开之后,我们只有一个方向,就是加倍地努力。明和诚的关系,从宇宙、自然、人类来理解,越自然越文明,越文明越自然;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越努力越有智慧,越有智慧越努力。

从自然当中走向文明,这个过程一般处在起始的过程,一般属于创始人的过程。当我们处在中间阶段,甚至不知道处在整个人类文明进程的哪一个阶段的时候,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呈现一线光明变得特别重要。

现如今非常自觉地努力的人少之又少。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够呈现光明,佛家叫“亲近善知识”,儒家讲找个好老师。就这么简单,找个有智慧的,找个好老师,然后亲近他,离他近几分,再近几分。如此,明就会伴随我们左右,会不停地照耀我们。

人性的光辉,宇宙的能量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只有天下至诚的圣人,才能完全发挥他的天性。诚还不够,还需至诚。至诚,有人说是动词,有人说是形容词。其实都可。如果是形容词,那就是最高级的那个诚;如果是动词,就是让我们去实现它。这两种解释都非常的美妙。总之,要至诚。

只有至诚才能尽其性。性,生命力。刚刚讲了,人性的光辉,宇宙的能量,这个人身上就会焕发一种生命力,一种活力,他不会懒洋洋的一动也不想动。

“能进其性,则能尽人之性”,完全发挥了天性,就能激发大家的天性。我们感到人的生命力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对于自然的认知,我们对于自然的尊重。

有报道讲,一位国外一百多岁的老人,他经历了一九一八年的流感,据说那次流感涉及到几亿人,伤害非常严重。这位老人总结说,人类就是不从历史当中汲取教训。这种傲慢带来了很多恶果。

对自然要持有一种谦逊的态度,这才是人类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长道所在。“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激发了大家的天性,就能极近万物的本性。启动自然的能量,让人生生不息;人生生不息则能尽物之性。

人在行动,我们就会使用工具,就会有一些创造,会有新的生发,会把东西的生命力发挥出来。这就是“能尽物之性”。尽管现在物质比较充裕,我们仍然要节约。

节约和有不有钱没有关系,节约和有不有修养很有关系。有修养的人一定节约,因为能尽物之性。尽物之性就要把它的生命力发挥到全然,不能浪费了。

“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能极近万物的本性,就能与天地共同化育万物。我们做为自然的、天地之间的赞助者,做为经营天地自然、人类社会、家庭的经营者,他的权力,他的资格,他的责任是相应的。

当谈到权利和资格的时候,自然会有相应的责任。我们对于生活和生命是有责任的。当我们同步思考这些权利、资格、责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与天地互参。

参,互动。我们在和天地自然互动的过程当中,在和人间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互动的过程当中,在和一盏灯、一张纸,一支笔等种种互动的过程当中,权利、资格和责任都是息息相关的,是联系在一起的。

这种联系背后是非常强大的生命力在支撑。生命力又是怎么诞生的?还是回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从努力中通往智慧,在智慧中更加努力;从自然中走向文明,从文明中再一次体悟自然的法则。

在它们之间不停地切换,不停地互动,于是人可以尽情地生活,全然地存在,淋漓尽致。考虑我们作为经营者的权利、资格和责任,让我们活得尽性几分。

向上仰望,不切断和我们祖先之间的联系。

向下扎根,不切断和一方水土之间的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庸》10句经典名句
第三十二章
【读书心得】《中庸》21-23章:曲能有诚,让“那一刻”常伴自己~
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中庸:至诚可参天地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