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忍辱不辩,寡言不争(深度好文)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成为了问题。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一张利口,可以颠倒黑白,却不能改变真理;巧舌如簧,可以混淆是非,却无法扭曲真相。

巧言令色不足以取信,唯有真诚能够动人。

说得好听,不如行得优秀,嘴巴闭上,智慧才能启迪。

善辩不如不辩,美言不如寡言,忍辱不争才是一个人一生的修行。【微信公号:国学生活】

三观不合,不必辩驳

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又进一步讲:“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说话是一门艺术,不说是一种修行,人能做到遇事不辩,就一定有过人的智慧和高度。

只有境界相近的人,才有必要争个你高我低。

但真正有境界的人,又不屑于逞口舌之利,与其唇枪舌剑,不如修行自己。

若是层次判若云泥,就更没有必要分出个胜负输赢。

猛虎打赢了疯狗并不光彩,实力悬殊的较量更是毫无意义。

孔子的学生子贡,和一个绿衣人辩论。

子贡说,一年有四季,绿衣人说,只有三季。

他们僵持不下,找孔子评理,孔子判定绿衣人赢。

因为绿衣人是一只蚱蜢,一生春生秋死,只能经历三季。

如果子贡对四季深信不疑,能够看透绿衣人说三季的道理,就不会浪费时间,争辨这种本不存在争议的事情。

孔子训斥子贡,不是因为他错了,而是因为他被别人轻易地扰乱了心境。

人们无法用同一双眼睛看待世界,也不会用同一个大脑思考问题。

很多争论,其实与对错无关,站在各自的立场,谁又会毫无道理?

人生不在同一个高度,不必追求相同的目的地!

说多错多,不如不说

古训有言:“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话多不如话少,不要谗佞也无需工巧,实事求是就很好。

愚蠢的人喜欢言无不尽,却抓不住重点,结果废话连篇。

聪明的人沉默寡言,但总能一语中的,字字珠玑。【微信公号:国学生活】

真正高深的学问,都讲求心领神会,而不留存于文字语言。

言不在多,而在精,越会说话的人,越懂得惜字如金。

就像在灵山讲法的佛陀拈花微笑。

大家都不解其意,只有迦叶尊者会心一笑,一举开创了名扬天下的“禅宗”。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天地、四季、万物,都是自然造化最伟大的杰作。

它们深邃而悠远,却一句也不肯言说。

没说的永远比说出口的重要,蕴含其中的总比表露在外的高深。

人情世故需要细细玩味,人生意境需要用心体会。

心直口快,绝非一种优点,言多必失,需要三思而后行。

说得越多,越动听,就越容易失真,越不一定诚实。

学会谨言慎行,守好自己的一张口,才能守住安身立命的祸福之门。

人生一世,学会忍辱才能负重,真正的高手都懂得不争而胜。

忍辱不辩是一种涵养,寡言不争是一种境界。

《道德经·第五章》中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话说的太多,势必陷自己于困境,招来的只有灾祸,不如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作者:逍遥子 来源:老子道德经(ID:LZDDJ-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曰:“见人要说人话,见鬼要说鬼话!”
看不惯别人,是自己的境界不够(深度好文)
人人都是“三季人”
遇到三季人,如何保护自己?如何与世界相处?
三季人
“三季人”,你永远不懂我伤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