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十七道品(二)| 七觉支

人若欲修行,这妄心,

是必然要断除的,要舍弃的。

而且,身为一个修行人,
是必然厌弃这颗虚妄心的。
不然,便不能被
称之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心不纯直,仍有伪曲之心,
也是没办法真正踏上修行之路的。


紫师:之前讲了三十七道品的,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
 
之后,便是七觉支与八正道了。
 
七觉支,觉为觉知、觉察之意。七为七种觉知、觉察。
 
七觉支,七种智慧觉知、觉察,跟之前讲到的法要是一样的,都是用来增益修行的。
 
一者:择法觉知。指的是要能拣择诸法的真伪,而修学。
 
还有就是拣择适宜当下时机该修的法而修。
 
先说前者,拣择诸法的真伪。
 
自然是按照三法印来印证。
 
还有对于教理的通达而觉知。
 
某甲: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紫师:想要趋向于解脱,便须明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真理,而知不可着于一切境界,如此趋向于涅槃寂静。
 
那之后的种种修学也是围绕着如此的真理而来的。
 
那便是破种种执。
 
有执便有碍,不得自在解脱。
 
所以,法在破执。
 
破我执,破我所执。
 
而能令我们趋向于解脱的法,便都是如此的法。
 
破我们种种执着的法。
 
而若不是破执的,反而是让我们去执着这个“我”,去执着“我所”的种种境的,都是非法,不可取之法。
 
如此将三法印真正的印在心底,而善能拣择真伪法的,便是择法觉知。
 
众弟子:太多了。
太多了。就取精华啊。
 
紫师:次第修,古圣先贤,已经将整条道路都给标出来了,我们只需要照着走便好了。
 
众弟子:恩。
是这样。
 
紫师:永远都跑不出,戒定慧。

解脱之道很简单,持戒摄心,而生定,定生而观慧,见得空性,就是解脱。
 
难就难在,修持的过程。
 
某甲:可现在执于身的有练气,练精,练神,什么开窍开脉。
 
紫师:道家炼精、练气,是为了补神入定。
 
也就是采药炼丹。
 
入定的状态,就是精气神饱满的状态。而以种种修持而令精气神饱满,也只是为了入定。
 
入定了,自然便采药了。
 
某甲:可是很多都迷于在这里了。有所求自然寻不到。
某乙:很多人经常就是一句话,中脉通了没,有没有天眼。
 
紫师:你们连中脉是什么都还不懂,又如何通。

现在的气功,把一切的修行的层次都拉低了,大都是错知错解而错修。
 
某乙:嗯。气功害人。
 
紫师:次第修,脚踏实地。
 

继续
 
择法觉知的后者,便是善能拣择适合当下时机该修的法要,而修持。
 
例如修定过程中,昏沉来时,用对治昏沉的法门。
 
掉举来时,用对治掉举的法门。
 
善能了知诸法的作用,而适时适地的选用法门。
 
某甲:观息治散乱昏沉,还有其他身受的方法吗?
 
紫师:观息首治散乱,之后会有一个昏沉期,功夫用得好,就能冲破昏沉关,用不好,便可以用其它对治昏沉的法门。
 
某甲:昏沉觉照。观慧吗?
 
紫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有好几个对治昏沉的法门,你可以去看一下,在奢摩陀品。
 
整个入定会碰到的障碍,都有法门对治。
 
所以,菩提道次第广论,一定要好好学习一番,
 
佛门每日的早晚课诵,修好的,受益是很大的。
 
我在寺院上早晚课的时候,后边基本都可以冲到欲界定,或者未到地定。
 
某甲:准备每日读早晚课。
 
紫师:早晚课,自己诵,达不到跟随大众一起诵读的效果的。
 
而且,寺院早晚课,有木鱼、铃鼓等法器。
 
都是有其深意的。
 
某甲:自己诚心读应该也有用的吧。
 
紫师:自然是有。
 
某甲:以前读过,道教早晚课感觉还不错。
 
紫师:继续。
 
这是择法觉知。
 
二者:精进觉知。

精进如何觉知呢。
 
精进者,不杂故,进者,无间故。精进也便是无有间歇,且不杂乱的修持。
 
而觉知,则指的是,不行无益苦行,而行有益解脱之行。
 
精进有度。
 
某乙:学佛靠悟,还不用度劫,羡慕。
某甲:看过西游记72劫吗?几乎就是现实版写照。
 
紫师:至于雷劫,是小说里的。
 
当你到了转色身的功夫时,就知道所谓的“雷劫”是什么了。
 

三者:喜觉知。
 
某甲:修法的欢喜吗?
 
紫师:喜即欢喜,指的便是在心契悟真法时的欢喜。
 
而得欢喜时,要善能了知,此喜非是从颠倒法生,轮回法而生。
 
而懂得住于真正法喜之中,为喜觉支。
 
法喜,与平常的喜乐无关。
 
是一种静定、开慧而有的自然之喜,平淡之喜。
 
若让你着于喜的境界上的喜,则非法喜。
 
是静下心后自然有的。
 
四者:除觉知。
 
除便是断除之意。
 
某甲:断知见身心受?
 
紫师:恩,差不多。

断种种知见心,烦恼心。
 
要懂得了知,除去虚伪之法,增长真正善根。
 
除觉知,就是让我们懂得断除虚伪之法,妄心造作,种种烦恼法,而增长真正善根。
 
人欲修行,妄心是一大障。
 
而妄心是什么。
 
是虚伪心,是虚妄心,是徘徊心,是反复心。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心念只有自己知道,只要自己不说出去,便没人知道,此时,便是妄心滋生之时。
 
虚伪心,虚妄心,都因此而生。
 
而这些虚伪心、虚妄心,都是什么,其实,每个人自己心里都非常清楚。
 
而人若欲修行,这妄心,是必然要断除的,要舍弃的。
 
而且,身为一个修行人,是必然厌弃这颗虚妄心的。
 
不然,便不能被称之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心不纯直,仍有伪曲之心,也是没办法真正踏上修行之路的。
 
只是自欺罢了。
 

五者:舍觉知。
 
舍即舍离之意。
 
便是善能舍离所见念着之境。
 
善能觉知虚伪不实之境,永不追忆。
 
某甲:这个恐怕要悟道后才能时刻达到。
 
紫师:慢慢明理,慢慢修。

六者:定觉知。

定即禅定,安止。
 
指的是发禅定之时,善能觉知诸禅,不生烦恼妄想。
 
某甲:正知为重,要不很难见道的,要彻底颠覆自己的认知。
 
紫师:修行便是明理,学法,而确立正知见,去除过去世俗知见。

然后,才能修法。
 
这里定觉知,善能觉知诸禅,不生烦恼妄想。
 
指的是什么呢。

也是通过修学明理而有的。
 
明了整个过程。
 
而如实的能圆满这个过程。
 
就如入定一般。
 
只要在修持的过程中,对一切境界,稍有念着,就会散乱,散乱一生,定力便失。
 
便永远都不得入定。
 
那你要入定,就得保证,自己能对在用功夫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一切境界,不动于心才可以。

出现个光,你就分心了。身体一热,或是一凉,一麻,一痛,就分心了,
 
那你永远也入不了定。

明理真正的通透了,便是能够真正的在用功夫前就能确立正确的观念,而能持之以恒的用对功夫。
 
而在要入欲界定,未到地定,初禅定的时候。
 
都会经历一个境界。
 
就是放舍的境界。
 
欲界定,身体会消失。
 
但不是完全消失。
 
只是感觉不到,还有一丝的镜像感觉在。
 
这时,你突然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没了,而起心动念,就会从欲界定中出来。
 
而在入未到地定时,你会感觉到整个身体突然爆开。
 
这个爆是形容。
 
会变得很大,很宽广。
 
这时,人们总是会恐惧,慌张,而立马起心动念,便从定境中出来。
 
而入初禅定,更是有如跳下万丈悬崖一般,令人惊恐。
 
心神一般都会被惊到而收摄回来,也便从定中出来了,无法入定。
 

众弟子:这需要理通解,才能明白。
那怎么应对呢?
 
紫师:每深入一个定境,你就需要放舍下一部分的东西。
 
一部分的执着。
 
放不下,便没办法入定。
 
这都是要明白的。
 
定觉知,也是如此的觉知诸禅的性相,而不生烦恼妄想,方才能入定。
 
众弟子:嗯。
受教了。
欲,色,无色,分别要放下?能开示一下吗?
 
紫师:欲、色、无色,自然是要放下的。
 
某丙:我有一次突然感觉自己变大了,后来一紧张又回来了。
 
紫师:现高大身,属于欲界定未到地定。
 
某丙:控制不住光乱想。
 
紫师:那便是功夫还不够,继续修心静心。
 
某丙:未到地定是什么意思?
 
紫师:未到地定是初禅定之前的一个定境。
 
七者:念觉知。
 
念即思念。
 
就是在修诸道法的时候,善能觉知,常使定慧均平,不偏不倚。
 
定慧,也便是止观。止为止心而定,观为观心而慧。
 
然后,便也是之前讲到择法觉知的第二种。
 
为了令定慧均平,而在不同情况下,懂得选用不同的法,令定慧均平。
 
便是念觉知,时时刻刻的觉知,而择法而修。
 

某甲:紫师辛苦!全部记下了。
 
紫师:恩,之后便是八正道了,
 
某丙:我一会就去练双盘。
 
紫师:单盘修就好。定力有了,双盘便很容易了。
 
某丙:我双盘倒是能盘上,就是时间长了腿麻。
 
紫师:腿麻,是自然的。
 
双盘一般没有足够的功夫,更容易伤身。
 
某丙:不过我打坐有时候倒是也能看见一些东西。
 
紫师:看见东西就错了。
 
某丙:为什么?
 
紫师:修行须专心系于法门而修,其它一切境界皆是魔障。
 
莫着莫念。
 
静心就好。
 
某甲:以境为师的多。正知正觉,精思才明。
 
紫师:人多着相,这是正常的,而希欲神奇怪异知境,更是正常的。
 
因为是凡人,突然接触到,看到平常没见过的,而迷惑着境,是正常的。

但若欲真正修行,这些便是都要放下的。
 
因为,要入静,要入定,就要做到专心的修法,而放下其它的一切。
 
七觉支。
 
若心昏沉时,当念用择法、精进、喜三觉知。观察诸法,令不昏沉。
 
而若当心浮动之时,当念用除觉分,除身口之过非。用舍觉分舍于观智。用定觉分入正禅定,摄其散心,令不浮动。
 
这也是念觉分。
 

2014/07/18于紫觉大学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佛心书法】《弟子规》择句:对饮食 勿拣择 适可止 勿过则
【 止观法门 】
简捷放下法门
打坐静心十法
在家学法要有善观分别的观照心
何为分别心?是二元对立还是善于分别诸法相?但莫爱憎唯嫌拣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