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碧口人文

碧口人名录

谭昌吉

活到老学到老,古稀还末学到














碧口古代人名录稿 谭昌吉 编辑


天地之菁英,积而必发;山川之间气,钟之最灵。阴平、文县、碧口,地虽处僻壤,而倾山桓之秀,钟毓既厚,斯笃爱愈奇,地灵人杰,有由来也!或政绩文章;或功苦事业;或耄耋春秋!存档载史,代不乏人,留此名录,彰千秋之人文。


(本资料以地系人,以文系人,以事系人进行编辑。不涉职务,从收集文稿时为序。“稿录”正在收集中,请相关部门和人士支持!不当之处请指正,赐教,谢谢合作


三 国


廖 化:(?-264年)本名淳,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今湖北省襄阳市)人。三国时蜀汉将领。廖化曾为前将军关羽帐下主簿,关羽败亡后,他归入孙吴,用诈死之计回归蜀汉,被刘备授为宜都太守。刘备去世后,转拜丞相参军,后为广武都督,迁阴平太守,多次参与蜀汉的北伐。官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蜀汉灭亡后,被迁往洛阳,于中途病逝。


廖化以果敢刚直著称,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据守阴平桥头。县志有廖化城(今玉垒乡境)记载。


郭 淮:(?—255年2月23日)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东汉末年,郭淮被举为孝廉,先后任平原郡府丞、五官中郎将门下贼曹、丞相兵曹议令史、征西将军司马。征西将军夏侯渊战死时,郭淮收集残兵,与杜袭共推张郃为主将,得以稳定局势。曹魏建立后,获封关内侯,又任镇西长史。诸葛亮伐魏时,郭淮料敌准确,多立战功。正始元年(240年),击退姜维,升任左将军、前将军。嘉平二年(250年),升任车骑将军,进封阳曲侯。正元二年(255年),郭淮去世。追赠大将军,谥号“贞”。今文县玉垒乡有郭淮屯兵处,古石磨遗存千余件,县志有郭淮城记载。


邓 艾:(约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


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他被推崇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偷渡阴平,是三国末期,曹魏在灭蜀汉之战中的一次决定性的军事行动。


钟会所指挥的东路魏军是主力,被蜀军阻拦在险要之地剑阁,无法前进。魏军西路指挥官邓艾在攻占沓中后,向钟会建议说:“如果从阴平偷越,直向涪城,剑阁守敌必定回救涪城,大军即可乘势前进;如果剑阁守敌不撤,涪城空虚,定能攻下。” 钟会接受这一建议,令邓艾实施。阴平与剑阁相隔百余里,是氐羌民族居住区,崇山峻岭,很难行走,蜀军也没有设防。邓艾从沓中出发,通过了阴平小道,直扑涪城。涪城守将马邈面对从天而降的魏军,不战而降。魏军从此迅速连下涪城、绵竹,逼近成都,刘禅投降,蜀汉亡。



胡 宿:(995—1065)字武平,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仁宗天圣二年(1024)进士。历官扬子尉、通判宣州、知湖州、两浙转运使、修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英宗治平三年(1066)以尚书吏部侍郎、观文殿学士知杭州。四年,除太子少师致仕,命未至已病逝,年七十三(《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四《胡公墓志铭》)。他在北宋仁宗、英宗两朝为官,位居枢密副使,以居安思危、宽厚待人、正直立朝著称,死后谥文恭。制赦:《李珣可文州刺史制》。(敕文存文县志)


蔡 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人 。北宋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和茶学家。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累赠少师,谥号“忠惠”。制赦:《前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李珣复旧官制》。(敇文存文县志)


刘 攽(bān)(1023~1089)北宋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江西省樟树市黄土岗镇荻斜墨庄刘家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制赦:《庄宅使文州刺史朱衍可知全州制》。(敇文存文县志)


苏 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敇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高永士师,谥号“文忠” 。制赦:《高永士知文州》。(敇文存文县志)


陆 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在他《老学庵笔记》题诗:“自昔英雄有屈伸,危机变化亦逡巡。阴平穷寇非难御,如此江山坐付人。《题阴平桥头》


另:宋诗人:赵 拤、文 同、鲜于侁、等题诗碧口请见本文《古诗韵碧口》。


闫苍舒:题诗阴平桥头(玉垒桥):魚贯赢师堪坐缚,尔时可叹蜀无人。……


蒲 卥:(?—?)蒲卤,字君锡,间州人。通判文州,有献议者,欲开文州径路达陕西。自言:“洮岷积石至文为甚迩。自文出江油,邓艾取蜀故道也。异时鬼章欲以此窥蜀,为其阻随而止。夏人觇此久矣,可为之通道乎?”议遂塞(《通志》)。



杨 慎:诗《嘉陵江》、张其光《玉垒关》、毛凤来《玉垒仙关》(明时将玉垒仙关列文县“八景”之一)、张逢熙《玉垒关》、李梦阳《阴平》、李日强《文州道中》、萧籍《茅庵》、《早行》,罗贯中《咏阴平》、王云凤等,题诗碧口请见本文《古诗韵碧口》。



孙 巗:诗《春曰因公宿曲水湾》、叶恩沛《过玉垒关》、《过铁索桥》,任孝子《碧峪镇登紫云宫楼》、陆廷黻;《阶州杂咏三十首》选碧口二首。等题诗碧口请见本文《古诗韵碧口》。


陶 模:(1835—1902)字方之,一字子方,秀水(今嘉兴)人。清同治七年(1868)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初任甘肃文县、皋兰知县,光绪元年(1875)冬任秦州知州。十年(1884)署甘肃按察使,次年擢直隶按察使。十四年(1888)迁陕西布政使,护理陕西巡抚。十七年(1891)迁新疆巡抚,后署陕甘总督。二十六年(1900)调两广总督。在文县知县,同治十一年(1872)在碧峪乡办端习、崇正义学二所。在所、县二城创办振文、敷文、培风义学,三所。


袁焕章:廪生,性孝友,笃于宗族。学问博洽,好善乐施,寒矝恒受其惠。于光绪年间创立碧山书院,袁效力为多,城乡皆推崇焉。(《文县志》载)


田 锡:(?—?)贡生,尚德马圈头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执教碧山书院。


任启昌:(?—1929)贡生,横丹任家坝人,与田锡共执教碧山书院。(《省教育志》有载)


何帝锡:(1648—1703)文县人,扶风教谕,进士何宗韩之父。《文县志》载:“千总之设,始于吴三桂逆据蜀时,邑绅何帝锡等公呈,详请经略,题增官兵四百名。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顺治碧浴汎经制。


张 俸:(1782—1849)湖北人,道光二年(1822)任文县营把总。(长志)驻防碧峪汛。


张 煜:(1881—1900)字耀卿,文县人九年任文县营把总“干敏有为”。(1831—1890)任碧峪汛经制。


何宗韩:(1678—1744) 字桐藩,号对溪,雅号何观察,何道爷。文县上丹堡人。戊子(1708)举人,雍正甲辰(1724) 进士。性纯厚,以忠恕为学。在《何桐藩游蜀纪程》中写道:雍正十三年(1735)乙卯之夏,予以廷尉卿,解组归里,游览山水之志,勃勃莫遏,以蜀地近在此邻,为山泽奧区。唐宋以来,名贤辈出,古跡最多,欲穷千年,探幽搜奇。今岁戊午(1738)首春,余坚志欲赴苏杭,(经玉垒)……访所谓玉枕者,仅可于馋巗绝壁间,…三十里至玉垒关袁生、虞昆等迎于道。过玉垒桥,想见前令公之功德为不可忘也。(昔日诸葛阻姜维于此,后期不及。故维保剑阁,而钟会不能入。隔岸城墙、古郭公城,郭淮攻廖化于阴平也,筑之。……


卢锡绅:同治七年(1868),贵州黄平人卢锡绅任知县,助修让水河铁索桥,麻关桥枢纽两城,久废,卢伤绅士张奋、刘健等募修,并修复养济院安置孤贫。


中华民国


韩定山:(1893- 1965)原名瑞麟,字定山,号苏民,晚年以字行,文县城关所城人。定山幼家贫,聪颖好学.16岁考入兰州存古学堂,结识天水学者周希武,接受革命思想,加入同盟会。清宜统三年(1911)秋,革命军起义武昌,与同学陈组章、田国锡等从兰州弃学归里,组织英年社,响应在天水起义的黄锥。民国成立后,改英年社为共和会,后又改组为同盟会文县支部。民国元年 (1912)任碧口高等小学教员。民国2年 (1913)回县城主办初级小学。民国4年 (1915),应天水俊士考试名列榜首。民国7年 (1918),主办文县高等小学堂,按学生程度编班级,购中华书局发行的《共和国教科书》进行单班级授课,为文县实行新学制奠定了基础.后随马绍武从军,充中标团副.民国17年 (1928),任省财政厅秘书.民国19年 ((1930),任县教育局长,经与县府多次磋商将原来由乡豪把持的斗捐、牙佣、盐课定为全县教育常款,文县始有教育经费.民国22年任碧口小学校长,与驻军旅长丁德隆多次磋商,将学校由闹市区移建于碧山公园内.民国31年 (1942),倡议创办文县初级中学,担任国文教师,将家藏《万有文库》第二集一套捐赠学校。并筹资辑印《肖献武文集》、何桐藩《北游日记》、《南游日记》、程晋三《甲后吟草》、《舜余集》。民国34年当选为甘肃省参议会参议员。并应聘为兰州师范授国文课,又担任兰州大学国文系讲师,在兰任职期间,与邓宝珊、慕绍棠、张维、范振绪、水梓、蔡筱霞、许青棋、李剑夫等结为知交。并参加了兰垣文化界人士组织的干龄诗社。民国38年 (1949)冬,与地方士绅一起促成文县和平解放。1953年初,受聘为甘肃省文史馆馆员。任职期间.撰写了大最有价值的文史资料,并将家藏图书近万册,捐赠甘肃省图书馆。韩定山于1965年7月30日病逝于兰州,骨灰安葬于兰州华林山革命烈士公墓。韩定山著述甚丰,有《长春楼诗草》、《长春楼文草》、《长春楼读书录》、《阴平国考》、《文县香旧传》、《修志私议》、《仿徨集》、《更生集》、《甘肃百家姓》等。其文有昌黎遗风,文法谨严,运笔明快,气势磅礴,一气呵成,其诗纯朴自然,情意真挚,或追迷往事,情节历历,恍如在目;或触感时事,嘲讽间陈,歌泣并作,极尽诛伐之能事。所谓温娇燃犀,百怪毕形,俨然史笔。另专著《1935年胡宗南在碧口堵截红军》等文。(《文县志》有载)


丁德隆:丁德隆(1904—1996),字冠洲,湖南攸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23年南下广州,加入孙中山大元帅府军政部教导团军士连学习。1924年11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任教导团和第一军第一师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25年先后参加第一次东征、平定刘杨叛乱和第二次东征。1926年参加北伐,转战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省。1928年以后,在第一军第一师任团长,先后参加二次北伐、蒋桂战争、蒋唐战争、中原大战。1931年,胡宗南任陆军第一师师长后,丁德隆升任该师独立旅旅长,并晋级为少将。1936年9月,第一师扩编为陆军第一军后,胡宗南任第一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丁德隆升任第一军七十八师师长。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后,丁德隆随胡宗南的第一军开赴上海,参加抗战。此后,又先后参加兰封会战和武汉会战。1940年接替陶峙岳任第一军中将军长。1942年调任五十七军军长,辖第八、第九十七和新三十四三个师。后又升、兼第三十八集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氐族史地革略42
“白马人”的历史
氐 族 史 地 革 略42
甘肃一个县,被誉为“陇上江南”,也被誉为“甘肃的西双版纳”
甘肃省一千年古县,人口超20万,地处三省交界处!
秘境陇南 | 第三期:陇南大叙事——阴平摩天岭之战:绝望的战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