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洗茶三四遍,投茶随意投,水温随便定,好白茶都在哪些步骤耽误了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等寒露寿眉采摘的日子时,蓝小笛突然迷上了多米诺牌。

多米诺牌,需要将许多长方形的骨牌竖立排列成行,成功的标志,便是——

轻轻推倒第一张牌,其余骨牌将依次纷纷倒下,一直到最后一张牌。

故而这个游戏,几乎没有所谓的尽头。

只能眼看着蓝小笛排列的骨牌队伍越来越长,行数越来越多——

一行行骨牌蜿蜒曲折,重峦叠嶂。

偏偏他还兴奋得很,每日乐而不疲。

男人的爱好如同老房子着火,一发不可收拾。

但,蓝小笛的多米诺之旅注定坎坷。

要知道,多米诺牌这个游戏,需要每一张牌都完美恰好地倒下,才算成功。

然而,蓝小笛的排列组合,看似完美。

一旦推动第一张牌,便发现,不是骨牌中间出了差错,便是开头前几张便出现了问题。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游戏,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白茶冲泡,蓝小笛通通玩不转。

白茶的冲泡,蓝小笛用了几个月来克服。

而眼前的游戏,不知道要耗上多长时间,只能扔给蓝小笛自己苦恼。

今日,村姑陈要提起的,是冲泡一杯茶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那些细节!

《2》

细节一:冲泡前,洗白茶三四遍

“洗茶”,是所有茶友泡茶时难以摆脱的怪圈——

不洗茶,有人嫌弃这杯茶不够“洁净”。

不洗茶,有人嫌弃这杯茶可能会有采茶时残余的“手气”。

因此,在这种鄙视链的牵制下,许多茶友明明不知道“洗茶”究竟是何物——

他们却开始随大流,对着茶叶一通猛洗。

洗茶一两遍不够,三四遍总足够干净了吧?

殊不知,这种方式,是对白茶品质莫大的摧残。

须知,洗茶,并不是所有茶的万金油!

许多茶友冲泡白茶前洗茶,一是误会白毫是脏东西,二是认为白茶不够洁净。

然而,这两种想法,都只是误会!

白茶上的白毫,是茶叶生长时自然长出的物质。

它细小如毫毛,保护着茶叶的嫩芽和嫩叶。

它,也是白茶在低温天气下生长保温的重要物质。

这种小毫毛,不仅不是脏东西,对构筑白茶的滋味更是有着重要的作用。

白毫根部储存了许多特殊的芳香醇类物质,更储存了大量的氨基酸。

当这些白毫中的芳香物质和氨基酸糅合——

白茶的滋味更加鲜爽清新,汤感更加稠滑。

另一方面,品质优秀的白茶,根本没有不够洁净的烦恼。

生长在高山产区的白茶,周围杳无人烟,远离尘烟。

它们在洁净的空气下成长,被采茶人采摘。

工艺的环节,更是面面俱到,保证干净。

白茶的萎凋摊晾,离地70公分;烘干时,文火慢烘,细心耐心。

如此诞生的白茶,根本没有不够洁净的烦恼。

此时,对着白茶进行三四遍生硬的洗茶,反倒酿成了茶汤滋味和香气残缺的大过!

要知道,白茶的内质最是丰盈而冲动。

一旦白茶接收到水的信号,便会释放水浸出物和芳香醇类物质。

原本的白茶冲泡,尚且需要快出水来阻拦内质的过度释放。

而在洗茶的过程中,白茶的水浸出物白白流失,芳香物质无人欣赏。

白茶鲜香醇爽的滋味就此耽搁,付诸东流水。

洗过三四遍,再进行白茶冲泡,此时,已经错过白茶前几冲的美妙滋味。

而且,凭白被消耗的内质,更让白茶的冲泡次数生生减少了一两次。

洗茶三四遍,既浪费好茶,又洗不出所以然,是对白茶的巨大伤害。

品质优秀的白茶,无论新老,都不需要洗茶!

如果实在难过心头的那一关,硬要洗茶,切记,次数不能贪多。

《3》

细节二:冲泡时,投茶随意投

泡茶时,最怕身旁的人似有若无的一句抱怨——

“差不多就行了吧,将就一下呗!”

于是,眼睁睁地看着这位“差不多”先生,随意抓起一把茶,塞进盖碗里。

可随意投茶,只能得到一杯“差不多”的茶。

这杯茶,有时苦涩,有时寡淡。

明明用的是品质不差的茶叶,却总泡不出该有的滋味。

投茶,这一细节,磋磨了多少好茶!

其实,随意投茶的心态,在刚刚开始喝茶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有过。

但,真正感受到差距,必须喝到一杯“斤斤计较”的鲜香醇爽——

水质、茶壶的材质、茶和水的比例,水温,都必须拿捏刚好。

而后,沸水浸入,起腕快出。

此时,白茶徐徐逸散的清香,点亮了一室黯淡。

精心筹谋的茶汤清澈,与甘醇交织,每一冲的盖香,都是不一样的新奇体验。

这样的好茶,唯有“斤斤计较”才能有。

白茶的特质,在于它简单工艺保留下的内物质完整。

而这些丰厚的物质,遇水则发,过犹不及。

须知,一个标准容量110ml的盖碗,只容纳得下不超过110ml的清水。

而清水与茶叶水浸出物的交融,拿捏出一杯恰好的好茶。

一旦投茶过多,内物质丰厚的白茶水浸出物释放过多,尤其是茶多酚和咖啡碱。

这两种物质,一个苦,一个涩。

当它们在茶汤中的比例超标,苦涩浓酽的滋味,瞬间溢满茶汤。

这时品茶,根本喝不出白茶的滋味区别,唯有苦涩当道。

更别说茶多酚和咖啡碱,它们适量的存在,虽有提神醒脑的好处。

但,投茶过多,两种物质过量,却容易带来失眠和通风的风险。

此时喝茶,不是养生,反倒增加伤身的烦恼。

不注重投茶,带来的是离“鲜香醇爽”差很远的苦涩茶汤。

不注重投茶,辜负了手中的好茶,更辜负了对好茶的期许。

因此,牢记110ml的盖碗和5g干茶的比例,过之生涩,少之寡淡。

对投茶的细节讲究,才有手边这一杯泛着绵远香气的好茶!

《4》

细节三:冲泡时,水温随意定

同样的茶,同样的茶具,同样的水,一样的冲泡方式,偏偏有了不同的水温。

这两杯茶,会有区别么?

当然!

套用一位茶友冲泡白茶的歪理——“水温85度到100度都可以”。

然而,实践出真知,随意定下的水温,带来的只是一杯处处欠缺的白茶。

喝一杯茶,品茶味,闻茶香。

其中,白茶的滋味,来自于内物质中的水浸出物。

当鲜爽的茶氨酸和清甜的茶多糖交织,苦涩的茶多酚和咖啡碱成为点缀……

种种水浸出物合理地交织,好茶方能出现。

然而,水浸出物,却最容易受控于水温。

当白茶遇上沸水,快出水,留在杯中的茶汤滋味刚好,鲜香醇爽。

而白茶遇上冷水温水,情况便大有不同。

水温欠缺,茶叶中的水浸出物释放并不均匀——

若是快出水,茶汤的滋味必然寡淡,汤清水薄。

而若是闷杯坐杯,白茶的内物质中,茶多酚和咖啡碱又会过度释放。

茶汤变得又苦又涩,温凉刮喉,如此茶汤,自然不算好茶。

而温水冷水对白茶的局限性,不止于此。

温凉的水温,更是白茶馥郁茶香出现时的拦路虎。

白茶中的芳香醇类物质非常特殊,有高、中、低沸点之分。

正是这些不同沸点的芳香醇类物质,使得白茶的茶香从此有了变化和层次。

沸水冲泡白茶,从盖香,便可感受一款白茶香气的变迁。

热的盖香,冷的盖香,各有不同,带来品香的乐趣。

然而,温水,甚至冷水冲泡,白茶的香气如同自断其臂——

高沸点的茶香无从析出,中、低沸点的茶香难以构筑白茶香气的全部面貌。

此时闻香,香气寡淡,残缺不堪。

随意定下冲泡白茶的水温,用温水和冷水冲泡白茶,白茶难以展示全部的面貌。

不能感受白茶的真面目,泡茶,又有何乐趣可言?

谨记,白茶的特殊秉性,需要沸水来妥帖冲泡。

唯有如此,才能全面感受白茶多变的茶香和每一冲滋味的变迁。

白茶的鲜香淳爽,需要白茶的品质,投茶细心,水质优秀,更需要沸水的帮助!

《5》

多米诺牌,牵一发而动全身。

白茶的冲泡,少一分细节,则失去白茶的品质卓越。

不注意细节,只讲求差不多,只会让原本优秀的白茶离“优秀”越差越多。

投茶随意,水温随便,随大流而洗茶——

如此,泡起来虽然省时省力,可这样辜负的,却是手中的好茶。

既然离完美还“差一点”,那便让泡茶的细节更完美一点。

将就,很简单;不将就,才能带来长久的品茶感受。

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近很火的豆腐做法,简单0难度,关键还好吃,真下饭
摄影: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铜匠的担子
摄影:严冬腊月茶梅放(绝色艳丽)
摄影:春节五女拜寿
皇帝与民同乐----盛唐时期的元宵灯节
摄影:南京市地铁七号线泰山路段施工现场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