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喝茶太麻烦了,不如随便喝,今天就来算算喝杯茶用了多长时间?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吃饭,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人,也有只图饱腹的人。

喝茶,同样有人大碗喝茶,有人杯中品茗。

郑板桥老先生,粗茶淡饭一生,却留下了不少佳话。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他的诗画,即使是粗茶淡饭,也能开出清雅舒朗的花。

有些人的“粗茶淡饭”,却不是那么回事:

“喝茶太麻烦了,随便喝喝解渴。”

“精准到水温?拜托,那喝一杯茶要多久?”

喝一杯茶要多久?

用玻璃杯的人有经验,只需要放凉仰头,5秒饮尽。

这样的茶,颇有种大碗茶的豪迈,却只解一时之渴。

用盖碗的人,颇有争执,有人嫌沸水泡茶太过费时,浪费时间。

但用盖碗泡茶的茶友,无疑是对好茶有追求的。

那么,泡茶的一些讲究,真能费得了多少时间?

秋风凉,不如一起泡一杯秋寿眉,数数茶中散落的时间。

《2》

煮沸水,三分钟

泡茶之前,洗净杯盏,先沸壶中清水。

一柄随手泡,煮沸壶中清水,不过两三分钟。

三五分钟的等待,有没有意义?

当然是有的!

沸水,对品质优秀的白茶表现帮助极大。

一份好茶,品质优秀,意味着它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质。

茶叶看似单薄,却藏着数不胜数的芳香醇类物质,以及构筑茶汤滋味的水浸出物。

如何将这些物质尽数引入茶汤,是定夺于水温的一项大事。

冷水泡茶,内物质动都懒得动。

故而,冷泡茶往往需要浸泡过夜,才能析出一点茶味。

温水泡茶,内物质终于给了点脸色,稍稍浸泡出一些内质。

可茶叶高沸点的芳香醇类物质不为所动,茶香因此残缺。

更甚的是,短短时间内,温水浸泡出的水浸出物含量同样较低,滋味寡淡。

此时的茶友,便开始坐杯。

但,温水泡茶一旦坐杯,茶汤的滋味转瞬苦涩——

水浸出物中的茶多酚和咖啡碱远比其他物质更容易析出。

因此,这两种苦涩的物质能更快地融入茶汤,掩盖其他水浸出物的滋味。

温凉一杯茶,只有苦涩,不闻芬芳。

只有沸水,遇上白茶,才能令人击节赞叹。

内物质在沸水的冲泡下,乖巧有序地融入茶汤,在快出水的手法下停止释放。

茶香氤氲,高中低沸点的芳香醇类物质尽数而出,构成一杯层次多变的白茶。

不过是三分钟的等待,茶汤的表现,却天差地别。

尝过沸水、温水、冷水泡茶的差别,沸水,绝对是白茶的座上宾。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3》

正确投茶,半分钟

在等待水开的三分钟中,有一道小工序可以悄然进行。

杯中称茶,110ml的盖碗,该取5g干茶。

半分钟便能完成的小工序,却确确实实地影响着茶汤的滋味。

它作为一道小而又小的步骤,曾被无数人忽略。

然而,它亦是造成一杯杯滋味欠缺,或是稠苦难言茶汤的罪魁祸首。

许多茶友泡茶,在旁的工序精益求精,却在取茶的时候信手一掏,茶汤苦上添苦。

盖碗泡茶,忽略投茶绝不可取。

白茶,尤其是品质优秀的白茶,内物质极其丰富。

产地优秀的茶青,构筑了茶叶的丰厚内质。

制茶工艺精湛,保留了茶叶的完整形态,也保留了大部分的内质。

因此,杯中的白茶干茶,好比一座无人知晓的宝矿。

对待宝矿,最忌贪心。

一旦投茶过多,茶叶满满一杯。

此时沸水注入,再快的手法,也难以阻挡茶叶内物质的浸出。

原本在正确的投茶量下,稍不注意,茶汤都很容易苦涩。

投茶过多,注入的清水却不变量,倾倒出的茶汤只有一条结果——浓酽苦茶。

杯中的浓茶,所有物质含量都远远超出平常。

尤其是茶多酚和咖啡碱,这两个“苦涩”势力霸占了杯中的每一个角落。

喝这样的浓茶,味蕾受苦不说,肠胃也会生出不适感受。

长期饮用茶多酚和咖啡碱超量的浓茶,甚至有痛风的风险。

好茶香清甘活不易,偏向浓酽苦涩却很简单。

茶友作为掌握茶局的领导,注重投茶量,才能泡出一杯好茶。

《4》

快出水,八秒以内

干茶已备,清水已开。

此时泡茶,到了关键的阶段。

沸水注入,起杯快出,清澈的茶汤落入公道杯,散落一室茶香。

泡白茶的过程中,出水的步骤既是关键,又极为短暂——八秒以内。

如此迅疾的速度,同样与白茶的内质分不开。

白茶内质,极为傲娇。

非沸水不得全线浸出,非快出水不能拦截内物质过度析出。

品茶,一重风味,二重功效。

然而做不到快出水,这杯白茶,风味和功效都有残缺。

对于白茶,出水时间一旦超过15秒,便已经算是闷泡。

浙大王岳飞教授提出,茶叶闷泡时,前1.5分钟,会释放出大量的咖啡碱。

苦涩的茶多酚和咖啡碱,是造就一杯茶汤的重要组成,然而,事事都是过犹不及。

白茶,滋味清雅而鲜爽,当丰厚的茶氨酸主导茶汤,才有白茶的清雅滋味。

但,咖啡碱和茶多酚的析出速度远远超过茶氨酸。

闷泡白茶,当茶氨酸姗姗来迟,含量不足时,咖啡碱和茶多酚却抢占茶汤高地。

闷泡的时间更长,咖啡碱和茶多酚苦涩已经完全掩盖了茶氨酸的清甜滋味。

如此,闷泡而出的白茶,只有苦涩。

品味这样的白茶,根本算不上“品”,仿佛喝中药一般,身心都难以愉悦。

更何况,咖啡碱和茶多酚,在一定的含量内能帮助茶友提神,神清气爽。

然而,超出该有的含量,尿酸高的茶友便有风险。

因此,为一杯好白茶,无论是求滋味还是求功效,都必须快出水。

从注入沸水到出汤,过程不得超过八秒,迅如疾风,才能留下白茶的香清甘活。

熟练出水的速度,盖碗快出水,自在如意,行云流水。

《5》

晾凉茶汤,半分钟到一分钟

怕烫的茶友,常常以“沸水泡茶烫”作为借口,借此逃避沸水。

但说来,难免有些好笑。

晾凉一杯50ml的清茶,需要多久?

尤其沸水泡茶,注入杯中的茶汤,早已不是令人惧怕的100度高温。

茶席上的茶具,各人有各人的喜好布置。

然而盖碗、公道杯、品茗杯的存在,却必不可少。

这三种茶具,为晾凉一杯茶汤,尽了犬马功劳。

其一,盖碗。

泡白茶的盖碗,应选用碗壁薄而碗沿宽的器型。

而碗壁薄,为盖碗泡茶带去了一个特点——散热快。

不信,茶友可以拿温度计做个试验。

沸水注入盖碗,到八秒出汤,盖碗内的茶汤已降下5度左右。

其二,公道杯。

落入公道杯的茶汤,正在进行着第二次降温。

尤其是玻璃杯壁较厚的公道杯,热传导的速度更快。

高温向低温传导的物理活动,公道杯中的茶汤徐徐再降十几度。

其三,品茗杯。

公道杯再度分汤,茶汤落入品茗杯,温度更降。

生猛不怕烫如潮汕茶友,此时已经能端起茶杯啜饮。

而猫舌如李麻花,便可以作为广大茶友的代表。

稍稍等上一分钟,杯中茶汤的温度,足以入口。

增增减减,一杯好茶,不过五六分钟,便得以呈现。

繁琐工序,喝茶浪费太多时间?

只怕守着温水坐杯的冲泡方式,耗时更长。

《6》

用各种借口逃离泡茶的工序,泡出一杯“差不多”的茶。

这杯“差不多”的茶呈现的时间,或许因为坐杯,比正确泡茶的时间更久。

但观察杯中,茶香不足,茶汤稠苦,抑或寡淡无味。

浪费时间,是泡茶的借口么?

或许劣茶,才是逃离泡茶工序的由头。

怕浪费时间,怕麻烦,好茶愈来愈远。

随意冲泡,辜负的却是手中的好茶。

茶虽没有臻境,却不能少了一颗追求完美的心。

想象解装初,完美未可论。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泡白茶,要对闷泡说“不”!快出水才是泡好茶的关键
泡一杯好白茶,茶具、用水、茶量、出汤快慢样样不能少
毁掉一款茶最好的方式,是给它一条捷径,闷泡!
冬天煮白茶,这三点误区,请多规避
三种错误的冲泡方式,辜负好白茶,辜负了茶农的辛劳,徒伤悲
盖碗泡茶不好喝?先收下这5点万能泡茶技巧再说,很实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