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福鼎茶农都是中年人,武夷山茶农都是年轻人,云南茶农都是神人

《1》

在为赋新辞强说愁的年纪,一直喜欢一句话: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心里就一阵震动。

觉得它充满了一种人世的沧桑感,沧海桑田,白云苍狗,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直到现在,喝过了许多的茶,行过了许多的路,看过了许多的人,对这句话,才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原来,那些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经过的磨难,真的会深深地溶入一个人的血液里,变成印记,烙在灵魂最深处。

这些年,走过了各大茶山,有本福建的,也有外省的;这些年,见过了很多人,有臭味相投的,也有相看两厌的。

至此方才觉得,所有生命里的过客,都是为来而来,为去而去。

譬如,那些生于茶山,长于茶乡,与我接触过又分离,或者,与我至今仍然在深度合作的茶农们。

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鲜明的代码,都有充满传奇的故事。

是他们,成就了村姑陈脑海里关于茶农这个群体,最初和最终的画像。

《2》

要说起福鼎的茶农来,基本上,大家现在到福鼎寻茶,大多数时候认识的都是40岁-50岁这个年龄段的茶农。

20岁左右的,很少见。

30岁左右的,这两年多了一些。

从S师傅,到老钟,到老李,到老周,清一色,都处于男人的黄金年龄40-50岁这个阶段。

也许他们的家里,也有年轻一代的儿孙们出来跟着做茶了,但仍然是不熟练的,仍然在是打酱油居多,仍然不能当成主力存在的。

真正的掌管一家茶厂,真正在茶季指导收青做茶卖茶的,还是父辈。

这个现象的出现,是有其历史根源的。

大家知道,福鼎白茶的复兴,也就是从2008年到现在,这十来年间的事。

在那之前,福鼎白茶,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

从大宋朝茶界一哥的位置上退下来之后,它沉寂了上千年,直到2008,那个千年等一回的时刻,才重新耀眼于世人之前,得到了复兴的机会。

这个复兴的机会,是被哪些人抓住的呢?

是被现在40岁左右,十几年前三十岁左右的那帮人所抓住的。

2008年前后,现在福鼎茶农里具有代表性的那帮人物,大约在30岁左右,正是精力旺盛,脑子好使,学东西快的阶段。

年轻的他们,敏锐地感觉到了白茶即将要风生水起,于是,借来资金,一头就扎进了当时还被人称为浅滩,与福鼎红火的板材行业完全不能媲美的白茶行业。

那个时候,他们的孩子们,也就是90后和00后的这批人,还在上中学和小学,还不懂得白茶为何物。

正是因为这一批当年30左右、年富力强的福鼎茶农们的打拼,并借着福鼎市茶叶领导小组复兴福鼎白茶的东风,才让福鼎白茶,经历12年的风雨兼程之后,拥有了今天在茶界可以跟其它五大茶类一争高低的底气。

可以说,他们,才是福鼎白茶的中坚。

而他们,更是福鼎白茶的未来。

他们还年轻,还有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培养后辈,去钻研改良,从别的茶类手中,去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祝福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

武夷山的茶农,只要是很熟悉的,认识很多年,并且合作很默契的,李麻花会给他们起绰号。

比如,那个生于85后,拥有牛栏坑的顶级山场,爱玩,爱越野,每年下半年不做茶的季节,他不是在泰国潜水,就是在三亚玩帆船,或者就干脆拉个皮划艇去霞浦出海的“武夷山胡歌”。

再比如,那个沉默安静,身为90后却早早娶妻生子,安安分分守着慧苑坑和鬼洞里的一亩三分地,制茶做茶的老实男子,李麻花唤他“武夷山于和伟”。

还有一个,老爱请我们去吃超好吃的扁豆烧排骨,生得极像《雪山飞狐》胡一刀的那个茶农,李麻花说他“除了茶不好哪都好”,于是给他起名“武夷山胡一刀”。

(画外音)李麻花:起外号纯属善意,请胡歌和于和伟老师的粉丝手下留情,小女子拱手为礼了!!

为什么会给他们起绰号呢,因为关系亲近,因为熟不拘礼。

你很难想象我们跟隔了一辈的S师傅起绰号的样子,但我们给武夷山胡歌,给武夷山于和伟起绰号,就顺理成章,毫不违和。

是的,因为我们年纪相当,大家很谈得来,人生观,世界观也相近。

这就是大家去武夷山的时候,最经常能接触到的茶农代表——生于85后、90后,甚至00后。

他们大多从小生活在山里,成年之后,家才从三坑两涧里搬出来,搬到现在的北次附近。

武夷山胡歌就说过,他从小跟野人一样,游荡在山里。而武夷山于和伟则说,慧苑那条路,他每天上学放学要走两遍,闭着眼睛都知道哪里有块岩石,哪里有株茶树。

他们生于三坑两涧,他们熟悉三坑两涧,在武夷岩茶的粉丝们看来无比神圣的三坑两涧、正岩茶区、大红袍祖庭,于他们而言,只是家里的一只柜子,一张桌子,一条板凳,又亲近又熟悉,感情很深。

而他们的父辈们,正在渐渐淡出现在的岩茶江湖。

基于市场的变化和子侄辈的长大,老一辈们,早早交出了经营权和销售权,安心退居幕后,安心制茶,不问俗务。

你要是问武夷山胡歌的父亲,那个帅得神似周总理的老制茶师,你家的牛栏坑肉桂多少钱一斤?

他一定是沉默一下,然后说,这个要问我儿子,他在管销售。

现在的武夷岩茶,重品牌,重价格,重炒作。

应运而生的就是,茶农新生代崛起,年轻的一代武夷山茶农,用自己年轻的大脑,用充满创意和想法以及行动力的身体,正在搭建一条独属于武夷岩茶的未来之路。

这是一条平凡之路,却也是一条不凡之路。

愿他们,如九曲溪畔的朝阳一般,生龙活虎,精彩无限。

《4》

去云南的时候,一直在高反。

主要是饿。

因为茶山都离城市很远,比如易武,比如老班章,离西双版纳都很远,而易武和老班章山脚下的酒店李麻花这个娇气的家伙又住不惯,一定要住版纳的酒店,于是,每天上茶山,都要开1-2小时的车,到山脚下再往上爬。

一来二去,就是三四个小时过去了。到山上的时候,过了饭点,开车又累没有胃口,遂只能饿着。

饿了就头晕,引起高反。

最后一次下易武的时候,开到薄荷塘去了,折腾了很久才回到版纳。点了一大桌烧烤,结果一点胃口都没有,只吃了几片豆腐,就放筷子了。

虽然路程很辛苦,但收获却很大。

因为,不管是老班章,还是易武,我们所遇到的茶农们,都是神人也。

从老曼峨,到新班章,到贺开,到班盆,到老班章.....

从易武,到落水洞,到麻黑,到刮风寨........

这一路上,无论遇到任何一个当地的茶农,你都会惊讶地发现,他们家里,都有古树。

外人对古树的景仰,那是滔滔如江水,连绵不绝。

而老班章和易武的茶农,对古树,那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了,就像家里的一把扫把一般。

你只要说,我想看你家的古树,他们一定会答应,然后就带你去最近的一片古树去参观。

你以为的高山仰止,于他们而言,只是去一趟后院的菜地罢了。

这种情况多遇到几次之后,我们也学乖了,对古树不再抱着景仰之情,免得显得我们俩没见过世面似的。

人家对古树那么淡定,我们倒是一惊一乍,平白让人看了笑话。

还有一个茶农,40来岁的样子,他说,古茶园算什么,我家还有千年古树的标本。

于是闲庭信步似的,牵着小儿子的手,带我们绕过屋子往后走,走了十来米,有一株大概12-15米高的茶树,是砍下来的,做成了标本,就立在那里。

外面套了个铁笼子,把它罩起来,只能远观,不可亵玩焉。

他随便地指了指,说,这是我家的古树,专家来看过,说是上千年的,村里说怕长虫子蛀了,就砍下来,做成标本,可以成为活化石,给后人看看。

嗯,趁古树活着,砍下来,保护起来,给后人留个念想,这波操作,大写的服!!

这就是云南带给我们的印象,茶农都是神人,每家都有古树,每家都有古茶园。

其实他们过得并不如他们的茶那么好,他们的茶,在离开了云南之后,价格翻了无数倍,养活了全国各地的口若悬河的茶商。

而他们只能守着那些司空见惯的古茶树,日复一日地过着祖辈传承下来的生活。

他们不知道古树的价值,他们也不知道外人对古树的希冀与仰望。

他们是普洱茶波云诡谲的江湖里,最不起眼的那粒沙子,是普洱茶的黄金食物链里,最底层的蝼蚁。

愿他们的下一代,可以像武夷山的新生代茶农那样,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包装出自己的标签,不再是供求关系里,最微不足道的那一个环节。

古树茶,可以自己卖。

不必仰仗他人。

《5》

茶农,有茶,更应该有理念,有文化。

年老的那一辈茶农,凭自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打造出了半壁江山。

而茶圈的未来,是新一代茶农的战场。

他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更好的眼界,以及,更有希望的未来。

中国梦里,其实也有茶文化复苏的梦。

不管生活在福鼎,还是武夷山,抑或交通不便的云南,希望这些茶农们,都可以立足品质,抓好产品,不要以次充好,不要滥芋充数,精心打造出独属于自己的茶叶调性来。

为中国茶叶的未来,也为后世子孙的未来。

福建茶有名,云南茶有量。

我们一定可以携起手来,走向世界。

看完这篇文章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完结篇:这一年,太姥山的改变

第36篇:今年白茶总体产量如何?

第35篇:水润万物,雨生百谷,谷雨茶归来

第34篇:太姥山高山茶园的鸟语花香,不想下山了

第33篇:天气对今年白茶的品质有什么影响?

第32篇:春茶季,村姑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第31篇:春茶季,我犯了一种病,看到白茶就想采

第30篇:直播选茶,一天试了30多款毛茶!

第29篇:在茶园写稿是种什么感受?

第28篇:亲民冠军春寿眉来啦

第27篇:没有烘干的白茶有什么特征?

第26篇:太姥山版《石头记》

第25篇:春茶季的一天(内含彩蛋故事)

第24篇:今年春白茶品质有哪些变化?

第23篇:茶农的鸟枪换炮

第22篇:白茶里的花香,来自茶园边上的野花吗?

第21篇:那明星般的清明白牡丹

第20篇:疯狂的古树茶

第19篇:几张图教你分清白牡丹的等级

第18篇:特级、一级、二级白牡丹的区别

第17篇:为什么白牡丹比牡丹王更招人喜爱

第16篇:下雨天,试毛茶正当时

第15篇:白毫银针进入尾期,白牡丹正式出场

第14篇:春茶季,茶山上的那些过客们

第13篇:春茶季,太姥山高山上的雾

第12篇:捉急,春白茶还在采就急着催上市

第11篇:缘何牡丹王成为新茶友的挚爱

第10篇:半山已经采牡丹王,山顶还在采银针

第9篇:茶农们的笑脸

第8篇:茶界出名的套路

第7篇:福鼎茶农的未来之路

第6篇:春茶季伊始,茶农一天赚多少钱?

第5篇:白毫银针里的中庸之道

第4篇:试毛茶是一场与饥饿的战斗

第3篇:日光萎凋了两天的毛茶白毫银针什么滋味?

第2篇:白茶里头采的都是米针么?非也!

第1篇:喜大普奔,太姥山的白茶开始少量采摘了!

……

2019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系列文章

2019白茶春茶笔记的结尾:我的山居生活

第37篇:春茶季,我在太姥山做了一个梦

第36篇:茶得微风拂,春逢谷雨晴

第35篇:为什么现阶段的新白茶不能压饼?

第34篇:为什么采摘春寿眉的茶农特别少?

第33篇:贾府四艳,可堪匹配白牡丹的四个等级!

第32篇:从湘云到宝钗,戏说白牡丹和春寿眉的区别

第31篇:我卖了三十年铁观音,所以比你懂白茶!

第30篇:你永远叫不醒那些装睡的茶友

第29篇:你是不是买到名叫“白牡丹”的春寿眉

第28篇:春末的春寿眉迎来主场,汤水淳滑、花香清芬!

第27篇:山岚坐看风吹雨,云卷云舒漫太姥

第26篇:今日太姥山大雾,为何高山云雾出好茶?

第25篇:送走白牡丹,迎来春寿眉

第24篇:春茶季茶农的朋友圈

第23篇:为什么不建议在春茶季的时候上山寻茶

第22篇:挑捡白茶,春茶季必不可少的技术活!

第21篇:两年时光,终于等来清明白牡丹

第20篇:太姥银针诞生记,讲讲白毫银针的分选!

第19篇:萎凋槽出来的白茶,没有收藏价值?

第18篇:白毫银针和白牡丹的毛茶,毫香与花香如何转化?

第17篇面对外省银针的大举入侵,福鼎茶农在想什么

第16篇:教你分辨外省银针和福鼎银针的区别!

第15篇:福鼎茶农的新变化:农残检测机!

第14篇:论小白茶的倒下!

第13篇:荒野白茶采摘正当时!

第12篇:以为买的是白毫银针,其实,它是牡丹王

第11篇:科普:从外观上分辨白毫银针和牡丹王

第10篇:哪来那么多抛荒和荒野白茶饼?

第9篇:路边,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广告牌

第8篇:现阶段就上市的春白茶,慎买!

第7篇:采茶的从来都是老妪,哪来的少女?

第6篇:春茶季,那些关于福鼎白茶的认识误区

第5篇:讲讲白茶的第二级抛荒白茶

第4篇:那个穿茶服在茶园摆拍的,是不是你?

第3篇:你造吗?白茶,也会受原生家庭的影响

第2篇:头采米针缘何成为茶界网红?

第1篇:太姥山春白茶正式拉开序幕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
作者  | 村姑陈

首批500本仅24小时售罄,
现在微信购买,还有机会获取村姑陈签名手书。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万万没想到丨福建竟然有这么多“茶神”!
茶事新说(1)
福鼎小莉白茶直供
小刚白茶助农福鼎:带白茶出山,让茶农归乡!
看青做青,看天做青,才能把岩茶做“活”了
福鼎的茶树品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