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烘笼:四川人的取暖神器

“老黄,在成都如果家头没有取暖器,咋个过冬喃?”

“没取暖器就开空调嘛。”

“如果也没有空调喃,那咋个取暖?”

“没得空调还有小太阳,没得小太阳还有热水袋,没有热水袋还有军大衣,没得军大衣我还有一身正气可以取暖。”

“如果你说的这些都莫得呢?”

“是不是今天工地没开工,你跑到我这儿来抬杠了。”

“哎呀,不绕弯子。我想送你一个四川冬天的取暖神器——烘笼。”

01 逐渐被遗忘的四川取暖神器

烘笼,一个在四川地区有十几二十种叫法的取暖用具,一个集多种用途于一身的过冬神器,一个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的老物件。

关于烘笼的名字,四川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喊法。大半的读音都是在烘笼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比如成都地区习惯加个儿化音,叫作烘笼儿(读作hong ner,音:烘那儿)。内江宜宾地区叫作豁儿(huo er)等等。

更具外型和用法的不同,烘笼也有其他的叫法。比如因为烘笼上面要铺一层细灰,南充地区叫灰笼。因为竹笼里面装得有火红的炭,泸州地区叫火灯,火包儿,崇州地区叫做火提子等等。此外烘笼还有烘提子、火兜儿、火笼、烘篮、烤火笼笼等等很多种叫法。(以上说法根据网友评论整理,并不全面完整,欢迎在评论区指正补充。为了叙述方便下文统一称作烘笼。)
烘笼这个东西真的是充分体现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除了叫法各异以外,外形上面也是因地取材,各不相同。
我们看到的大部分烘笼外型都是一个有提手的竹篮。在竹篮内壁有土陶或者黄泥制作的瓦钵,没有盖子。烘笼在用的时候是先在底部瓦钵里放上炭,然后铺上一层燃灰,最上面一层是冷灰,在灰的中间还要留一个孔洞,以炭火热量的散出。
烘笼竹篮孔的大小疏密是没有定式的,有些地方的孔有乒乓球大小,有些地方却是一丝缝隙不留,有些地方的烘笼是用槐树条,有些地方用的是竹条,甚至是全铜制作。可以说烘笼的样式全凭个人的喜好来定。

早些年间烘笼都是自家编制的。编烘笼不仅麻烦,还要细心细致。编烘笼要两头翘,中间顺势低下去,形成道曲线。整个烘笼还要镂空,好四处散热,浑身有很多洞要留门,好放进火盆去。烘笼除了结实以外,还必须要好看。那时候冬天出门习惯提一个烘笼,如果样子糙了,是会被容让人笑话。

烘笼里面的瓦钵(火盆子)没有太多的讲究,一般土陶盆子就行。但是烘笼里面的炭火却十分有讲究。一般人灶堂里有杂木苞谷芯烧剩的桴碳,用火铲装在烘笼里压紧盖上点热灰即可取暖大半天,如果装碳的话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是先装细小的碳块垫底,然后再装大块的碳,上面再盖一层热灰。炭块不能装得太满,满了容易烧坏蔑条。
那时候公认最好的碳是青冈木烧制出来的碳。青冈木炭经久耐烧,民间还有“除了青冈无好碳,除了娘舅无至亲”这种说法。那时候成都九眼桥的水运码头就专门走的是木材生意,木材都是来自乐山洪雅一带易于燃烧的青木冈木,因而九眼桥附近自发地形成了一条“木材街”。

02 烘笼的百变用法
烘笼最大的用处,自然是用来取暖。早些年烘笼几乎是四川地区,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家里必备的取暖之物。烘笼伴随着渡过了寒冷的每一天。
天刚蒙蒙亮,奶奶就会从做好早饭的灶里夹出几块烧得火红火红的炭块,放在烘笼里面。那时候家里一般备有大大小小好几个烘笼。大一点烘笼自然可以多放一些木炭,留给大人和老人使用。小一点的烘笼就留给小娃娃用,有些学校是允许学生带着烘笼去上学的。

小朋友总是觉得大人手里的烘笼更好玩。他们的烘笼里面可以掏出烤得焦香的花生黄豆胡豆,有时候甚至还能掏出一个香喷喷的红薯来。到了晚上大人的烘笼就成了烘干衣服鞋袜的东西,大人们一边训着小娃娃又弄湿了衣服,一边在烘笼上仔细地翻着衣服。若家里有婴儿,则还需多备一个烘笼,每天房间里都弥漫着尿布独特的味道。
吃过晚饭,大人就会新的炭块装进烘笼头,然后放到铺盖里面,嘴巴头还要不停地说道,“死娃娃,不要乱动哈!小心烧了房子!”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烘笼会让整个被窝都暖烘烘的。在一些资料头,我们还可以看到以前成都九眼桥一带打更人会吼一句话
“烘笼莫要提上床,冬天大家把火防。”
现在看来大人们手里的烘笼就如同烤箱,取暖器,热水袋的合体。
小娃娃手里的烘笼则更像是一个新奇的玩具。小娃娃每天就提着他们的小烘笼跑得飞快。带起的风把烘笼里的灰一个劲地往外吹,远远来去就如同一条灰龙般。
好奇的小娃娃会把一切能找到的东西都往烘笼里面放,看看能烤成啥子样子。家里拿出来的花生、豌豆、瓜子、红薯等等自然是小伙伴疯抢的东西。遇到皮痒的娃儿,还会把火炮儿(鞭炮)扔到别人的烘笼头。片刻的功夫,爆炸声,哭闹声,欢笑声就会传来。
烘笼在西南地区的使用历史很长,长到已经没人记得它是何时出现,何时流行开来。在《抓壮丁》、《王保长》等很多电视剧里都有烘笼出现的镜头。
烘笼一般都是老年人或中年妇女用。如果见到一个年轻男人用人家会笑话你,'你烤胩啊,麻雀儿烤糊了。'四川有句方言是形容考试不认真的,就说“你考(烤)烘笼钵钵啊”。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烘笼都会和奶奶外婆联系在一起。印象里老人家会围一条很长的土蓝布围腰,然后用围腰盖住盖住烘笼烤脚,手里会忙活点针线活。大爷就在一旁眯着眼睛,有一句没一句地搭着话。
烘笼可以说是四川人冬天最温暖的回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闲谭 ▏烤火神器之烘笼儿
风物博考 | 烘笼
四川话百科:有一种烤火神器叫“烘笼儿”
旧时光:穷人家的取暖神器烘笼
自然笔记041丨在寒冷的冬天,温暖的回忆里应该有“烘笼子”。
重庆:“开县的举子,云阳的盐,万县的锅儿双弦弦”是什么意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