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人旧事 | 远去的大众游艺园

今天,我们新推一个栏目——“故人旧事”。在我们这个城市,有一群文史爱好者,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发掘重庆老街古镇的历史记忆,讲述自己与这座城市的往事,并不定期集结出版成《故人旧事》民间文史丛书。今后,我们将选登其中与渝中母城有关的篇章,与更多读者分享,同时希望能激发更多的人,一起来讲述自己与渝中的故事,一起来摆摆与渝中的老龙门阵,丰富我们的城市记忆。

本期作者简介

张开泽

男, 重庆市人,1947年4月30日生人,中共党员,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学历,早年曾为越剧、相声专业演员。1984年转行进入新闻界,发表新闻报道、报告文学、杂文、调查报告数十万字。重庆老新闻工作协会会员、重庆杂文学会会员、重庆戏剧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京剧爱好者协会副秘书长。

在20世纪5O年代,解放碑有一个综合性文化娱乐场所,名“大众游艺园”。  

此园区别于市内各影剧院的最大特点是,它集戏剧、电影、杂技、曲艺、木偶剧演出及各种娛乐活动于一园,可以满足入园游客的多种需求,且门票价格低廉,深受重庆市民欢迎。  

我的人生竟然和它几度交集,因而对大众游艺园的记忆始终清晰而亲切,它仿佛就是刺激、童话、有趣、快乐和艺术表演的代名词。  

>>>>众望所归的市长工程


但凡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及以前出生的老重庆人对大众游艺园都十分熟悉。现今年纪在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绝大多数都曾去过大众游艺园游玩。

大众游艺园是新中国建国初期重庆市人民政府根据市民愿望,由政府立项、倡导,借力社会人士支持创建的一个综合性大众文化娛乐场所,坐落在当时的市中区(今渝中区)夫子池,即现在邹容路北端靠临江门那一头,重庆世界贸易中心所在地。  

那地方原是清代重庆府文庙(新中国成立后被改建为重庆市二十九中学),是儒生们祭孔之地。文庙所在的那条街曾叫文庙街。文庙街的南面有一个夫子池,即放生池,它是文庙的一部分。

1943年的夫子池

1939年2月1日,夫子池,新生活运动五周年纪念大会

那时候,解放碑地区仅有几个影剧院,缺少大型文化娛乐场地。时任重庆市长曹荻秋,多次到夫子池调研,得知群众迫切希望政府能在夫子池建设一个多功能的文化娱乐场所。但修建这样一处综合性文化设施需要一大笔资金。当时百废待兴,地市建设经费短缺,市政府财政经费捉襟见肘。尽管如此,曹获秋市长一方面拨出少量财政资金作为大众游艺园建设的启动资金,一边寻求社会资金支持。最后找到了爱国实业家夏云瑚。  

中国著名电影事业家夏云瑚

夏云瑚是何方能人?他是中国著名电影事业家、影界泰斗。他乃重庆市本土人士,生在望龙门,长在菜园坝,1922年毕业于广益书院商科。

曹荻秋十分钦佩夏云瑚对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积极贡献,也知道他人在香港仍心系内陆,对故乡有深厚的感情,于是请他回重庆筹建大众游艺园,并向他提出可仿照上海大世界的经营模式,以满足重庆市民对文化娛乐的多种需求。

夏云瑚果然不负厚望。凭着他对上海大世界运作模式的熟悉,很快便拿出了重庆大众游艺园的建设方案,并动用他的各种人脉关系,多方筹集资金,解决了大众游艺园的建设费用,将曹荻秋市长的设想一一落到了实处。

1951年10月20日,由曹荻秋市长题写园名的大众游艺园开园。与大众游艺园同时建成的还有与之紧邻的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后重庆市群众艺术馆迁去新华路青年宫,改为重庆市美术展览馆)。

>>>>我的童年“乐园”和“义工”经历


大众游艺园的“大众”二字是名副其实的。它的服务对象、目标消费群体针对的是普通市民。一是门票价格低廉。开园之初门票仅收人民币一千元(等同于现在的一角钱),学生票减半。身高不足一公尺的儿童免费,傍晚6点购票入园仅收四百元(等同于现在的4分钱)。二是实行一票制入园通看。该园集戏剧、电影、曲艺、杂技、民間文艺表演于一体,园内各剧场、书场、露天舞台全天轮番交替上演各种文艺节目。  

游客购票可从早上10点入园至晚上10点闭园在园中各择所爱,任意进各个剧场观看。除观看文艺表演,大饱眼福、耳福外,还可在园内照哈哈镜,笑看自己在镜中变胖、变瘦、变高、变短取乐,看老虎、猴子、雀鸟,玩汽枪打靶、打汽球。园内的茶坊、饭铺、小吃摊、小卖部全天营业,还有民间艺人现场浇糖关刀,吹糖人捏面人。

游客在园中可尽享吃、喝、玩、乐。那些白天忙于上班、上学的成人、学生可选择傍晚6时后购票入园,既可在露天剧场观看中外电影,又可选择进剧场欣赏晚场戏剧、曲艺表演。丰富多彩的综合性文化娱乐活动,满足了男女老少各类游客的多种需求,接地气、贴民心,深受广大市民欢迎。

有市民拿它与上海大世界媲美,给予它“重庆大世界”的赞誉。当时我家就住在与大众游艺园邻近的新民街。藉地利之便,从小便与它结下不解之缘。大众游艺园开园之时我仅5岁不到,父亲在外地,母亲失业在家,独自抚养我和哥哥。因无固定职业,全靠她在家做点手工活和到职工夜校教书挣来微薄的收入维持基本生活。  

我母亲原本是文化人,酷爱戏剧、电影。家庭经济拮据,使她不可能上大剧场听戏看电影,大众游艺园开业给她带来欣赏戏剧、电影的机会。为此她省吃俭用,隔三差五带着我,晚上去大众游艺园看电影、看戏、看曲艺表演,让我潜移默化从小受到文艺薰陶。

久而久之,我对大众游艺园的感情越来越深。上小学后,母亲偶尔也白天带我去园里游玩。不知不觉中我成了小戏迷、小影迷。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已是少先队中队长,为有机会免费进大众游艺园,便动起了小脑筋,建议学校让我组织志愿小组去大众游艺园义务服务,协助园方维护秩序,站红领巾卫生监督岗,向游客宣传爱护环境卫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  

通过努力,这一建议得到学校和游艺园的支持,每周五下午我便带领几个少先队小伙伴进园义务服务。整整两学期,我在认真搞好义务服务的同时,也获得不少看演出和玩的机会。  

记忆中,当时在大众游艺园,长期驻场演出的艺术团体主要是本市的川剧团、京剧团、越剧团、曲艺团、杂技团、重庆新蜀木偶剧社(后改名为重庆木偶艺术团)。  也经常有四川省各地、市、县,乃至国内其他省市的艺术团体进园演出,真有点“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兴旺景象。

我青少年时期在大众游艺园中看过的剧目不少,记得有市川剧团演出的《乔老爷奇遇》、《荆钗记》;泸州市京剧团演出的《大红袍》;市群众川剧团演出的《五鼠大闹东京》;重庆新蜀木偶剧社演出的《双枪陸文龙》、《三打白骨精》、《别洞观景》。还有市曲艺团演出的评书《智取威虎山》、《双枪老太婆》等。光明越剧团(后改名为重庆市越剧团)除在其专属的胜利剧场演出外,也长期在大众游艺园上演越剧折子戏《十八相送》、《楼台会》、《拷红》、《打金枝》、《盘夫》等,并把大众游艺园舞台作为该团青年演员艺术表演启蒙、演出实践的平台。  

著名川剧艺术家袁玉坤、许倩云、夏庭光,泸州市京剧团著名京剧艺术家杨济华,木偶表演艺术家罗青云,评书艺术家張国栋、沈宪章等,都曾在大众游艺园演出。享誉海外的归侨精武杂技团曾在该园演出摩托车飞车走壁、空中飞人、走钢丝等精彩杂技节目,一度引起轰动。  

此外,母亲带着我在园内露天剧场看了好多电影,如印度电影《流浪者》,国产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渡江侦察记》、《国庆十点钟》等等。

>>>>记忆里的乐园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1962年大众游艺园因为种种原因被关闭,停止营业。园址先是划给了重庆市越剧团做团部办公和演员练基本功、排练剧目用;后来又一分为二,从中隔断,把靠邹容路前门这一小部分正式划给群众川剧团(后改名为重庆市市中区川剧团),靠中华路后门这边的一大半则划给了重庆市越剧团,大众游艺园从此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老重庆人的记忆。

1992年,因城市建设用地需要,夫子池地块被征用,重庆市越剧团和市中区川剧团从原大众游艺园旧址搬迁出去,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在这一地块上拔地而起,它标志着曾在此存在并辉煌了整整十年的“重庆大世界”一一大众游艺园彻底消失,踪迹全无。但老一辈重庆人心中的大众游艺园却永远存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越剧记忆|曾经的那些剧团——重庆市越剧团
川剧陷消亡边缘待拯救
戏曲史上的今天:10月30日
解放剧场:当年在镇江,有座被称为“省城大剧院”的戏园子
越剧知识汇编集1 ―― 团体机构介绍
【好书连载】戏缘——孙崇涛自述(之二十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