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崔显昌 | 漫话川竹②:巴蜀丝竹贯古今

作为农具,竹族的命运似乎要好些。因为箩筐、扁担、晒簟、筛筛、簸箕、竹扒扒等,在今日四川仍葆有其生命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果说扦担、箩筐、晒簟尚伴随着庄稼汉子展示阳刚之气的话,那么,伴随着村姑、农妇的筛筛、簸箕、竹扒扒仍未失去传统的阴柔之美而存在着。

竹制农具就是一部宏博的“巴蜀丝竹”,靠了它,川味浓郁的“田园交响曲”才得以一代又一代有声有色的演奏下去。

竹族中衰败的最厉害的莫过于渔具这一支了。这在四川曾经是多么兴旺发达的一支啊:各式各样的钓竿、扳罾、虾扒、赶网,鱼圈(筌)、鱼簖、鱼栅、鱼梁……可以说凡有江河湖沼之处都曾活跃过它们矫健的身影。可而今随着无节制的捕杀加上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野生鱼类几濒灭绝,竹族渔具也因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日渐沉沦,“无可奈何花落去”了!养鱼事业的发展固然可以解决吃鱼的问题,但作为文化的渔猎之渔,就不是养所能取代的了。要得“似曾相识燕归来”,让竹族渔具中兴,恐怕非得等到环境的全面治理,待河清之日才能实现了。

形势尽管严峻,但竹氏家族并不甘心就此沉沦下去,它们仍顽强的在巴山蜀水展示着自己的存在价值,你看——

高山上的清泉依然顺着曲曲折折的笕道一往情深的流向伴山而居的人家;

江中,那一只只木船仍在激越的号子声中,被一股股坚韧的竹纤牵引着溯江而上;

而那江边,尚有早于《天工开物》而诞生的一架架硕大无朋的筒车,把终古长流的江水戽到田里去。面对能源危机的当今世界,筒车那首咿咿呀呀唱了若干世纪的古歌,苍凉中似乎又多了几分自豪;

而今已成为历史镜头的茅屋油灯下那架比主人更老的竹纺车又浮现在我们眼前嗡嗡嗡地响起,把一条条棉条纺成线,织成布,给后代儿孙奉献上那么一丝丝虽然微薄却又真挚的催人泪下的温暖……

我想,乐观的看,在四川,竹氏家族也绝不会就此沉沦下去的。

你看富有地方风味儿的四川茶馆,那令人心醉的楠竹椅,而今不但仍执着于巴蜀的土地,而且摆进了京华,摆到了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下。

你看,逢年过节的村道上,那走亲戚的人流中,数不清的装着礼物的篼篼。篼篼是竹编的,篼篼里的礼物中的粽子——春节的椒盐粽子、端阳的白粽子,那竹叶裹着的玲珑体态,不由得使你想着当它煮在锅里、解在盘里、吃进嘴里时的竹色、竹香、竹味、竹情来。

是的,竹是无情物,但当它进入人们的感情世界之后,它就变为一种符号,一种载体,承载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便成为人间最多情的情种了。

我想起了钱钟书先生那句名言:“文史哲学宗教等,皆由民俗叙事生出。”(《七缀集》)不由联想到了一起竹事。

在四川民俗中,新媳妇儿三天后要“回门”(由舅老倌接回娘家)“耍十”(在娘家耍上十天)。耍满后,由新姑爷备上“兜兜礼”来接媳妇回婆家。娘家也要回礼:回给姑爷的是鞋帽雨伞之类,而其中有两件属于母亲专给女儿的必不可少的竹物:一把竹靠椅,一把竹扇。礼物并不值钱,但你仔细咀嚼它意味深长的潜台词吧——女儿呀,你在婆家要好好生活,天热了用这把扇子,那就是妈在给你送凉风;做活路累了,坐坐这把椅子,就等于靠进了妈妈的怀里呀——这不就是母亲在向出嫁了的女儿传递那一缕缕巴心巴肝难舍难分的骨肉之情么?这情是俚俗的,却也是纯真而深挚的。

四川多竹竹多情。这,或许才是竹俗文化的妙谛之所在吧。

- 关于我们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钓鱼!
钟永新·巴蜀杂记系列:四川讲座(2018)
四川饭店 巴蜀川菜馆
新速度巴蜀渔具抽奖第1期
巴与蜀、重庆和成都 四川盆地托出的“双子星”
四川农村:25一斤的鱼泡,这样做才好吃,川味十足,越看越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