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博食论文 | 从“人血旺”到“毛血旺”


毛血旺,现在已经成了重庆菜的代表之一

但是,现在的毛血旺

和过去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

说实话,这些年,每次吃了毛血旺,放下筷子,我都会忍不住怀念当年的那家“人血旺”。

从“人血旺”到毛血旺,这是重庆美食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人血旺事件

1990年前后,九龙坡荒沟,出了一家以血旺闻名的野外餐馆。店堂很小,外面却用竹木、塑料布、石棉瓦等,搭了个不小的违章建筑。

1993年,我随电视台一个栏目组,采访过这个老板。我还记得,主持人妹妹是当时电视台的当家花旦之一姜红美女——说实话,当时年幼无知的我,只顾看美女去了,就没有借采访之机,去厨房偷师学艺,想想真划不来!要是现在,在看美女和学美味之间,我绝对会选择美味。美女随时有,美味实难逢!

这家野店,血旺品种很多。有清汤血旺、麻辣血旺、鳝鱼血旺、毛肚血旺等等,并不像现在,一盆端上来,麻麻扎扎一堆。

店名任血旺。而老板并不姓任。

老板笑嘻嘻地说,本来想取名“人血旺”,怕把你们吓跑了,所以取了个谐音:任血旺。

“当真是人血旺吗”,美女眼横秋水,眉凝春山,手抚胸口,摆出怕怕的样子。

老板说,人血个屁。我的血旺好吃,远近闻名,有人开玩笑,说,你娃的血旺恁个好吃,莫不是用人血旺做的哦。旁边有人就怂恿劳资,干脆就叫人血旺算毬了。不是婆娘拦倒,劳资就当真挂个“人血旺”的幌子上去了。

既然不能叫“人血旺”,就谐个音,叫“任血旺”。

——老板姓什么,我忘了,但肯定不姓任。

以任血旺的横空出世为界限,此前,重庆的血旺多是清汤做法,即使有麻辣的,也不太出名。任血旺,让这款麻辣血旺被广大餐馆老板效仿,演变成现在都烂大街了的毛血旺。

那么,任血旺,怎么又摇身一变,变成毛血旺了的呢?

其实,毛血旺,一直都有,历史远比任血旺长。

毛血旺是磁器口名小吃,不知何时而起——网上所说各种起源,基本都是江湖传说,当不得真。

我在重庆市饮食服务公司1960年出版的《重庆名菜谱》里面,发现了一张由“磁器口合作食堂”提供的“毛血旺”菜谱——这是毛血旺第一次被庄严地写进神圣的菜谱。这里面的毛血旺,清汤煨煮,过桥吃法。

早年的毛血旺,是磁器口码头江边穷苦人的美食,和当年的火锅、小面一样,富人是不屑一吃的。

老磁器口的毛血旺,有两种做法。

做法一:早年用一口大铁锅,中间反扣一瓦钵,瓦钵里面是猪大骨和白豌豆,瓦钵外面,就是豌豆骨头熬的汤。汤里靠瓦钵处,是猪心肺、猪大肠、猪脑顶皮等杂碎。杂碎外面,靠近锅边位置,则是巴掌大的薄片血旺,一层层叠放着。食客来时,打上一碗血旺,舀一勺猪杂碎,再加一瓢豌豆骨头汤,一人一个麻辣油碟,过水蘸着吃。

做法二:大铁锅中心,焊一圈带细眼的白铁皮,里面放猪骨、猪杂碎、白豌豆,外面就是一层层的巴掌大血旺薄片,豌豆骨头汤煨着血旺,越煨越嫩。吃的时候,和上一种一样,血旺、杂碎、骨头汤,加麻辣油碟,一碗帽儿头干饭,吃得大汗淋漓,爽快之极。

为什么叫毛血旺呢?

毛,在老重庆话里面,指未经加工处理初级产品。毛血旺,是指从杀猪场运来的新鲜血旺,没有经过后期处理。毛肚、毛干饭的毛,和毛血旺的毛,是同一种毛,很初级原始的意思,并非长毛的牛肚和生毛的干饭。读者朋友千万紧记。

磁器口的码头路边小餐馆,从旁边杀猪场买了新鲜猪血,加上新鲜的猪杂、大骨,把这些废料一锅烩,就成了毛血旺。

好奇宝宝会继续问,那为什么清汤毛血旺,会变成现在这种麻辣毛血旺了呢?

因为,当“任血旺”等麻辣血旺出来逐鹿江湖后,重口味的重庆人趋之若鹜。毛血旺们暗想,你是血旺,我也是血旺,凭啥子你就恁个旺?于是,毛血旺的店里,也增加了麻辣血旺、酸菜血旺、泡椒血旺等玩意儿,包括这种把各种什物都装一起的大杂烩麻辣血旺。

最后的结果是,游客走进毛血旺店堂后,却不吃毛血旺,而都去凑麻辣血旺的热闹。磁器口的毛血旺,就这样被活生生逼良为那啥,变成了现在的样子,而正宗的老版毛血旺,却因年老色衰,含愤下架。但是,毛血旺的名头,却被这位后来者冒名顶替,而且一顶就是几十年,成为餐饮界小三上位的典范。

我个人认为,毛血旺摒弃清淡,投向麻辣的怀抱,这一重大叛逆行为,标志着当代川菜的一次彻底转身。而毛血旺转向麻辣后的迅速风靡,也标志着最广大中国吃货们的味觉迁移。

1980年代初期,发端于重庆的当代川菜,至此进入向麻辣味道的整体大跃进。

中国人的吃血史

对动物血液制品的爱好,是我们泱泱中华的又一个“自古以来”。

目前最早的关于中国人吃血的记录,来自东汉末年刘熙所著《释名》一书,迄今已有近1800年历史。《释名》是当时的训诂学著作,有“释饮食”一章,对当时很多关于饮食的汉字,进行了训诂解释。


《释名》,是一本解释万物之名的著作

经典训诂名作

作者刘熙,生于160年,汉末献帝时犹在

里面有一条“血䐄(han)”。给大家抄几句:以血作之,增其酢、豉之味,使甚苦,以消酒也。

这道菜,主体是羊血旺——这是乾隆时期的学者毕沅的研究结论。他认为,这个“䐄”字,应该是“䘓(kan)”字,左边的“月”旁,应为“血”旁。䘓,《说文解字》里面说“䘓,羊凝血也”,这不就是羊血旺吗?

《说文解字》没有说羊血旺怎么吃,刘熙则说得比较明白:加醋(酢就是醋)、豆豉,使这个羊血旺很苦,用来解酒。醋、豆豉和羊血的组合,太暗黑了,不用尝,我直接可以得出结论:很难吃。

到了南北朝时期,血旺似乎比较流行,连皇上都喜欢吃。有“山中宰相”名头的著名道士陶弘景,编了本《本草经集注》,内有“藕实”一条,说“宋帝时太官做血䘓”——南朝刘宋的皇上就喜欢吃血旺。但是没有说怎么做,根据那个时候的烹饪水平推测,估计皇上的血旺,也好吃不到哪里去。

稍晚一些的《齐民要术》,则记录了有史以来最早的血肠。这菜当时叫“羊盘肠雌解”,据考证,应为“羊盘肠䘓解”,解,切的意思,就是把羊血肠切成片。

兹录做法如下,对烹饪动物血液制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模仿一下:

羊血,去掉血旺里面的黑色血丝,加羊网油、生姜、几片橘皮、花椒面、豆酱清(黄豆酱加水熬制,再澄清,只取其清澈部分)、豆豉汁,再加小麦面粉、大米和清水,糅合在一起,然后加米酒,灌入清洗干净的羊大肠,做成大约现在的香肠那么长一节一节的。煮熟后,切成寸许小段(不是切片),蘸酱而食。

古人吃血旺,多和其它东西一起,灌成血肠。

现在,血肠依然是国人吃血的主要方式。从东北到西南,用猪血、羊血、牛血灌的各种风格的血肠,花样百出。

这些血肠,里面除了血旺,有的加面粉、有的加大米、有的加糯米,喜欢吃肉的朋友,就不加米面了,而是或加肉条、或加肉末。血肠的调味,也颇有地区特色,西南有加花椒、辣椒的,北方加洋葱,也有加姜葱蒜末的……

在元朝,还有一种奇特的做法:加鸡头粉。把芡实(鸡头米)磨粉,和血旺搅合在一起,做成一种面食类的东西,元人忽思慧写的《饮膳正要》,就记录了这道美食,名叫鸡头粉血粉。鸡头粉、豆粉、羊血、香料,挼(rua)成面团,再做成小面条(类似山西的剔尖、拨鱼儿),和羊肉丝一起,葱油加醋凉拌。

历史反复证明,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喜欢吃血的族群。西方人虽然也吃血,但是绝对不像中国人,吃得如此姿态万千。

但是,在这么多血旺吃法中,我还是独钟川味。毛血旺是其代表,已经进化成一道可以上五星酒店的大餐了。其余的如酸菜炒血旺、泡椒血旺、血旺肠丝、椒麻血旺都不错。

嗯,在我吃过的血旺体系中,印象深的,一是凉拌新鲜鸡血,酸辣口味,入口嫩滑,另一道是卤血旺,川味卤汤中小火慢卤,蘸干辣椒碟,辣香满口,都非常好吃。

关于猪血的吃法,厨商高的朋友,可以自己创意。比如我比较喜欢麻婆血旺(鸡血鸭血都可以),完全模仿麻婆豆腐的做法,小火煨出来,也安逸得板。还有回锅血旺,炒回锅肉一样,加豆瓣、甜面酱、酱油、豆豉、白糖等,最后撒一把蒜苗起锅,安逸得相当板!

经过近1800年的发展,血旺在中国,终于高奏凯歌,迎来了灿烂辉煌的新时代!

要过年了,来个很硬的硬广:

水煮重庆卖酒了。此酒由司马青衫监制,由茅台酒厂前调酒班长、厂级调酒委员李先均老先生,以85岁高龄亲自进行的酒体设计。

可惜,此酒尚未命名,李老先生就遽然仙逝。因此,我们决定暂时不给此酒命名,以“无名”名之,以纪念李老先生。也欢迎朋友们提出命名建议

此酒由7年藏老酒为基酒,口感醇香、陈厚、细腻,典型的茅台传统香型。

产量不大,按件销售。1888元件6瓶,全国包邮。

年前促销:一次性买5件赠送一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川味民间小菜的代表之作 毛血旺的传说
杂碎美食,让你欲罢不能。
UC头条:毛血旺: 就算辣的半小时都无感觉, 也不忍放弃的美味! 文末赠做法
全国各地「吃血」图鉴
川菜一绝:舌尖上的重庆毛血旺
毛血旺历史典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