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话说重庆港九龙坡码头

                   张象琪

      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从西至东流入东海,流程达6300多公里的长江及其支流而形成的天然河道  ,自古以来就为中华民族提供着舟楫之便。也使得为船舶靠泊、人员物资的船岸换装提供服务的港埠码头应运而生。

     说到轮船和码头,这对于长年居住在长江、嘉陵江交汇地一一重庆城的人们,他们看贯了长江上千帆竞发、汽笛声声的繁忙景象和长江两岸靠泊的趸船、林立的浮吊,人人印象深刻。

     特别是我这个在长江边弹子石坝儿长大的娃儿,夏天经常下河去游泳解暑、放滩戏水,对长江情有独衷。但没有想到,一个偶然邂逅,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生活阶段就与长江码头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那是 1976年5月,本认为回城无望,却搭上了几乎是知青普招的最后一班车,从大巴山的平昌县招工回城,进重庆港九龙坡作业区当了一名码头工人,后调到作业区工会任教育干事。此后,与码头结缘。

      之前我对港埠码头只是感性认识,进了这个行当,就试探着深入跟进,对港埠码头进行深入了解以求较全面的理性认识。因多年工作生活在码头人中间,有了一些码头基本的概念,再加上对内对外宣传工作的职责所在,我时常走访被称为老码头的老工人及理货人员,或去单位档案室查阅资料,重点对九龙坡码头1949年前后的历史状况及变化发展情况作了些调研了解。现形成文字以飨读者。

     由于中国西南地区是山坡多平地少的地形地貌,修建陆上运输线需要大量的开山架桥,因财力有限,那时候又没有修筑陆上交通的工程机械设备,那么建造船舶(由木壳船舶到钢铁材质船舶)利用自然河道开展水路客货运输成为首选。

    重庆本身就是个以水建城的城市,”城以港兴、港为城用”,说明了水运码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物资交换、商贸兴起并人员流动,商家有了客货进行水陆转换的需求,码头应运而生。

    大约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离重庆朝天门上游12.5公里水路,被称为九龙滩的河边逐渐形成码头雏形。

     由于那时的生产力低下,完全没有机械装卸设备,则九龙坡码头初始时是依托自然坡岸,全靠人力搬运,处于原始落后状况,。工人装卸货物全凭”绳索钩杠、楄挑箩筐”的筒陋工具,以至码头工人一开始就注定是个出卖体力的行当,被人称为“臭苦力、下力捧锤、挑脚夫”。他们终年身披麻袋片,装卸货物是用肩挑背驮,从船上岸、从岸到船,上下货物走的是”独木桥、过山跳”,不但劳动强度大还时有掉进河里被淹死的风险。我记得我进单位不久,装卸二队的一个平时喜欢吹笛子,名叫”陈笛子”的装卸工,他上深夜班(码头实行三班倒不间断作业,深夜班作业时间为晚上12点至早上8点)到河边驳船上卸载货物,凌晨5点疲惫不堪时不慎落水被江水冲走,后其尸体在唐家沱的回水沱打涝上岸。

  那时九龙坡码头工人吃喝拉撒、晚上睡觉的地方,主要集中在离码头岸上不远处的一个么店子叫”九龙铺”的地方。该地方周围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座座坟堆随处可见,白天有人去披孝痛哭,晚上有鬼火忽明忽喑。码头工人吃的是杂粮咸菜汤,时而找些猪下水的杂碎煮一大锅,围座在一起吃个饭,就算打个牙祭。码头工人住的是墙壁为蔑巴菥且四面漏风的木头捆绑房。那时码头工人的劳动生活是一片凄凉景象。

    1937年,重庆成为抗战陪都,民国政府选中了九龙坡河滩岸线较长、便于船舶靠泊的有利条件,对码头进行了初期建设。为提高码头货物水陆换装的效率,请德国西门子公司的一个叫马尔康的工程师设计,由重庆华西兴业公司承建,修建了一个钭坡式的”洋码头”。即在河边购买设置了一艘美国造的蒸汽浮吊铆钉趸船,中间配备两台可同时上下运行的木制缆车,岸上用木制圆筒卷着钢丝绳牵引缆车,实行手摇操作,使九龙坡码头提升到半机械化的货物装卸作业。

    1936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开始修建九龙坡机场 ,于1940年投入使用,机场也依托九龙坡码头进行一些抗战军需物资的水陆换装运输。

    抗战期间,九龙坡码头发挥了重大作用。它承担了武汉汉阳钢铁厂内迁重庆的大部分炼钢、轧钢机器设备,从船舶吊装至岸上的装卸作业任务,为重钢的建成投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还承担了九龙坡机场与长江水路进出川抗战军需物资的水陆换装任务。九龙坡码头为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9年11月28日,国民党军队溃逃前来到九龙坡码头,三次冲上河边的美造趸船试图炸毁它,由于码头工人的护船周旋,解放军进军重庆步伐加快,码头关键机械设备得以保护下来。

     1950年,刘、邓在重庆主政的西南局决定修筑成渝铁路,这是关系大西南交通建设和经济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九龙坡码头又担负起了装卸中转铁路筑路器材、设施设备的重大任务。

    这期间,九龙坡码头工人土洋结合、克服困难、日以继夜奋战在码头前沿,据史料记载,九龙坡码头为修建成渝铁路装卸中转了大量的物资器材: 从长江下游水路运往重钢轧制钢轨的钢胚22.5万吨;为修建铁路使用的器材和设备31万多吨、蒸汽机火车头44台、绿皮客车55辆、铁路货车皮278辆。九龙坡码头为成渝铁路的修建立下了汗马功劳。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中央新闻电影制片摄制的《庆祝成渝铁路通车》纪录片中,采用了不少九龙坡码头作业的镜头。有个老工人曾自豪地对我讲:“可以说成渝铁路是我们九龙坡码头搬来的”。

   1950年5月,九龙坡码头纳入交通部规划建设的盘子,开始对九龙坡码头进行技术改造,修建码头区域内的铁路网线并与九龙坡火车站铁路正线接轨,实现了水铁联运。同时兴建有皮带机输送线的煤码头;兴建配备有180吨岸吊和浮吊的重大件码头;修建件杂货码头及链板机梭槽式粮食转运码头。

   九龙坡码头在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又经过紧密锣鼓的改扩建和新的建设,同 时引入现代行车、龙门吊车,更新换代新的码头装卸机械设备,使其鸟枪换炮。此时,九龙坡码头实现了”搬运轨道车子化、坡道滑板缆车化、出仓堆码机械化、机械作业联动化“的”四化”目标。之后又开辟货物集装箱转运和码头集装箱的掏装箱业务,吸引了大量的进出口货物到码头中转。

七十年九龙代码头常见美国登陆艇改装的货轮上下货物

     在硬件设施具备后,又加强软实力的提升,引入ls9001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同时提练出“团结、求实、奉献、拼搏”的企业精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九龙坡码头货物的年吞吐量达到200多万吨,一跃而为长江上游最大的水铁公(水运、铁路、公路)为一体的水陆联运枢纽码头,同时验收成为重庆市、长江全线的文明港埠码头。

     此时,九龙坡码头达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的鼎盛时期

     然而,身不由已的我于1991年10月,被二指宽的一纸调令将我调到了位于朝天门的港务局,第二年我又从单位家属区一一黄桷坪“海员村“搬家离开,此时完全与我朝夕相伴工作付出15载的九龙滩分别。

     我人虽然离开了九龙坡码头,但历经多年在九龙滩上行走的足迹己印在了墙壁上,九龙坡码头的历史记忆也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九龙坡码头工人的音容笑貌,码头从诞生到艰难跋涉的步履,到旧貌换新颜的变迁,再到成为长江上众多码头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九龙坡码头您将永存于我的心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川江上的递漂与趸船
上海1937-1941社会民生[船舶码头]【3】
从“散杂货码头”到“世界中转站”——一个“内河港”的十年巨变
铁路挤寺庙,极俗与大雅九滨步道(下)
来了!两江四岸提升最新进展!重庆下个地王可能在这里!
刘书国 :铁路往事三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