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时代“煤老板”,从末流“骗子”变成了全球霸主?

酷玩实验室作品


十年前,中国风头最劲的一群土豪叫“煤老板”。

挥金如土的底色让整个中国为之侧目。

2013年,在别人割肾买苹果时,山西临汾“煤老板”杨三俊,砸了1.3个亿,在北京三环黄金地段买了109套房。

杨三俊置业

距他约290公里外的邢利斌,不久前为女儿举办了场婚礼,包了3架飞机将亲友接到三亚,用6台法拉利做婚车,婚礼当晚,请韩红、周杰伦等几十个明星举办演唱会,央视主持人做主持。


这场堪比春晚的豪华婚礼耗资7000万元。

让这群煤老板们一个个富到满地流油的,是他们身后的“黑金”——煤炭

伴随着煤矿开采这台印钞机滚滚前行的,是环境污染及碳排放浓度过高所引发的此起彼伏的抗议声。


一场能源革命运动在这样的背景下轰轰烈烈地展开。

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开始走到能源舞台的聚光灯下。“硅老板们”接棒“煤老板”,走上一条一夜暴富的道路。

“硅老板们”的背后是硅料,光伏产品的原材料。靠着这台新印钞机,一批又一批“硅老板们”发家致富。

硅料

《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硅料巨头通威的刘汉元、管亚梅夫妇、合盛的罗立国以1000亿财富并列光伏行业第一,宝丰的党彦宝以900亿财富位列第二。


这样的造富能力,比起煤炭开采,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与煤炭将以退出历史舞台为终局的命运不同的是,光伏行业的光明前景,使得硅料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01 
一个卖饲料的,做成全国最大的硅料企业


中国光伏业的造富神话,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

在2005年,中国光伏业出现了一位风云人物——施正荣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施正荣的公司尚德,成功在纽交所敲钟上市,上市晚宴上,施正荣满面春风:“一夜之间公司就出了二十多位新百万富翁”。

而他本人,一年后更是以186亿元的身家登顶了中国首富

成为首富的施正荣过上了“煤老板”式的土豪生活。请6名保镖保驾护航,花20万美元包机参加达沃斯会议,开不同豪车会见顾客。甚至他老婆张唯都说:“从此以后,我再也不会挣一分钱,我就管花钱。

能发电,更能发财。这样的光伏谁见了不眼馋。在巨大利益的诱导下,一场疯狂的“追光”运动在各行各业开始了。甚至连做袜子、生产内衣的都要来掺一脚。

而此时,一个正在谋求转型的饲料业集团同样盯上了这块肥肉。它就是通威股份


通威当时已是国内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商,公司年营收已近20亿元,但它显然并不想止步于此。

数年来,通威探寻了软件开发、宠物食品、工程建设等多种业务,试图寻找自己的第二支柱产业,但这些东西都不能让其董事长刘汉元满意。

刘汉元是一个极具商业洞察力的人。这点从他第一次创业时就露出端倪。


20世纪80年代初的四川,是中国水产品最少的省份之一。

吃鱼对四川人来说,是一件相当奢侈的享受。1983年的春节,成都市场上猪肉 0.99 元一斤,鲤鱼却能卖到了 12~13 块一斤。

这种供求极度不匹配的状态让刘汉元洞察到了商机,如果自己解决养鱼这个难题,赚钱自然不成问题。

在报纸上看到德国和日本养鱼装置后,受到启发的刘汉元动手发明了“渠道金属流水网箱养鱼技术”。

网箱养鱼图示(图源:水产百科)

该技术第一次收网时就创造了奇迹。据当时水电局、计经委等政府部门人员的验收结果,顶部面积 64 平方米的网箱里,共捕捞出 2781 斤鱼,折合亩产达 2.53 万斤。

而当时,全四川养鱼最高产量一亩不到 2 万

这项“伟大”的发明被列入农业部“星火计划”,向全国推广。

但刘汉元却并没有乘胜追击,将自己的养鱼业做大做强,反而转头去做了饲料。


原因也简单,养鱼这项技术门槛低、可复制性强,全国推广之后自己哪还有什么竞争力?但养鱼技术全国扩张后,鱼的数量百倍千倍的猛增,这个时候最需要什么?饲料。

事实上,正是这种超前一步的思维,让刘汉元带着通威步步成功,成为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商。

后来的光伏硅料,和当时的饲料业何其相似。

刘汉元曾提过:“你会发现光伏是能量来源路径最短,储量最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成本较低的,几乎是未来能源的唯一选择。有阳光的地方就能清洁发电。”


光伏发展得越好,对原材料的需求量也就越大

这儿还有另一个原因。当时绝大多数企业选的往往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末端组件环节,内卷到了极致。

走差异化路线的刘汉元做了一个比喻:“总是觉得别人家的饭好吃,走到别人家去吃他的饭,结果回家发现自己的锅灶都被端了,因为别人也是这么想的。你为什么不看住自己的锅,然后把自己的饭做得又香又有竞争力呢?”

说归说,真正要切入光伏赛道,该从何下手呢?

2004年,同样做饲料起家的巨星集团董事长唐光跃找上了刘汉元,希望刘汉元投资他的一个氯碱化工项目。

唐光跃

氯碱化工是用来生产PVC(聚氯乙烯)的。当时的唐光跃启动了一个10万吨产能的PVC项目,但资金链却跟不上,急需外援。

“巧合”的是,氯碱化工又是三氯氢硅的上游,三氯氢硅正是光伏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多晶硅的主要原料。

双方一拍即合,刘汉元决定入局,受让项目主体公司永祥树脂50%股权。

2006年12月,刘汉元宣布“全力以赴进军多晶硅产业”。紧接着,通威集团马不停蹄与乐山市人民政府签署10000吨多晶硅项目投资协议。

2008年9月19日,永祥多晶硅正式投产

通威的硅料巨头之路自此开启。

2020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大量增长,硅料价格飙涨,通威硅料营收666亿。

在连续一年多的价格飙飞后,刘汉元登顶四川首富,身家高达1043亿元


听起来像一个把握机遇做大做强的爽文故事?

但事实上,硅料的钱还真没这么好赚



02
九死一生:穿越周期才能活下来


十多年前,中国的光伏业属于典型的“两头在外”。

上游的硅料依赖进口,下游的产品销售全靠出口。

正如我们上面提到,当年很多企业选择了光伏行业最不赚钱的组件环节,而避开硅料、硅片等利润丰厚的上游环节。


不是它们不想进来,而是这些领域的门槛不是一般的高

硅料的生产过程是通过化学提纯和深度加工将它变成多晶硅。

这种生产方式意味着硅料是一种大化工行业


而这个行业具备的一些基本特征就是:扩产周期长、产能弹性低、资金密集性度高,甚至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说直白一点:前期非常耗钱耗时,短期也别想立即盈利,亏了也没法立刻停产及时止损,因为涉及到大量复杂的化学反应,还存在一定危险性

硅料项目的建设周期一般为18个月,而下游的硅片和组件平均为12个月。这同时也意味着供需时间差带来的产能周期不可避免(类似于别人需要时你没有,等你做出来,别人不需要了)。

了解了硅料生产的这些高壁垒,我们把时间拨回2008年前后,那个“拥硅为王”的年代

那几年,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德国《可再生能源法》、西班牙“皇家太阳能计划”等政策的出台,可再生能源在很多国家掀起热潮,欧洲多国光伏装机量年年增速100% 。


这种浪潮迅速席卷到了中国。

2005年,中国多晶硅总产量只有60吨,2006年也不过287吨,但在市场的刺激下,需求缺口却高达数万吨。

供求的严重失衡,让硅料价格水涨船高,原本只有90美元/公斤的多晶硅却疯涨到500美元/公斤。2008年,一箱30公斤的多晶硅售价高达10万元。利润疯涨到10倍以上。

这让各家企业都疯狂了,再高的壁垒也挡不住搞钱的欲望。

据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西宁东川工业园开工建设年产1000吨多晶硅生产线;随后,南玻集团5000吨多晶硅项目、江苏大全6000吨项目、通威集团1万吨项目、爱信硅科技1万吨项目、亚洲硅业6000吨项目、大陆产业投资集团1.8万吨项目等纷纷上马。

到2009年,中国已经有近50家公司正在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

图源@富宝资讯

更加富有戏剧性的是,曾经拉制半导体单晶后的锅底被当垃圾扔掉,但多晶硅价格疯涨后,这些被扔的垃圾开始被疯狂的四处挖掘。扔海里的,找人潜水去找;修了马路的,再挖了出来;甚至峨眉半导体,这个拥有中国第一条多晶硅生产线的多晶硅企业,它家的垃圾堆都被翻了个底朝天。

到2008年,光伏急剧增长的产能如同美国股市的泡沫一样庞大绚烂,只等一根针刺过来。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占全球光伏需求50%的欧盟降低对新能源补贴力度,光伏市场迅速萎缩——西班牙新增装机量一年内从2758MW骤减至69MW。

2012~2013年,欧美国家开始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最高达249.96%。

多轮冲击下,硅料价格一路暴跌。2008年最高价位曾达500美元/kg,到2012年,已跌至不足18美元/kg,粒状硅的报价甚至低于14美元/kg。


中国光伏企业几乎全部陷入巨额亏损。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就提到:“2012年中国多晶硅产量出现负增长,停产企业数量接近90%。”

伴随着这群光伏企业的下坠,光伏业的第一轮周期就此结束。

这段时间,刚刚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的通威同样被闷头一棒。

2008年9月,多晶硅疯狂上涨的末期,永祥以320万元/吨的价格卖出了两批多晶硅料。不曾想,10月开始的多晶硅价格大跳水,使得永祥二期3000吨工程被迫暂停。哪怕做了心理准备的刘汉元还是有些无法接受:“掉得太快了……”

但在这一轮关厂倒闭潮中,刘汉元并没有让永祥直接流产,而是采取“休克”疗法,让它以“低流血”状态存活。

他在采访中回忆道:“那两到三年,我把永祥的多晶硅业务抓起来其实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任何企业都会经历波峰和波谷,有些时机需要紧紧把握,但低谷时不如让它先好好地调整、休憩。”

尽管是从高位接盘,但刘汉元的进场并不是为了赚快钱,而是笃信光伏拥有光明的未来。

同样的期望来自中国政府。

2013年,面对国外的制裁和国内市场的低迷境况,“看得见的手”开始出手。

以2013年2月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向光伏企业下发了《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价格政策通知》(意见稿)为开端,一系列的补贴政策开始不断推出,光2013年就有十多条政策发布。在这种强刺激下,国内光伏电站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国内需求激增,光伏市场再次活跃起来。


但穿过周期存活的企业大都已明白,这种打猛药的方式只是激活手段。由于硅料生产的周期性,想要避免“需求紧缺时吃肉,产能过剩时吃屎”的状态,只有一条路可走,降本提效

如果能将成本降到低于同行成本的最低底线,不论周期如何波动,自己都将立于不败之地。

2013年开始,通威就紧抓政府创造的机会窗口,为降低成本,不惜砸了6个亿进行技术变革

时任永祥股份董事长冯德志提到:“特别是从2013年底开始,我们在前三次技术改造的基础上,毅然投资逾6亿元用'永祥法’结合冷氢化技术改造,实现废物循环综合利用,生产成本由原来的每吨16万元降为每吨8万元以下,降幅超50%。”

事实证明,这条路走对了。

2018年6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三家联合发布了《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加快光伏发电补贴退坡,降低补贴强度。


因为文件落款时间为5月31日,故被称为“531光伏新政”

这个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光伏政策让整个行业哀嚎遍野,一批靠补贴活着的企业再次被拍死在沙滩下。

而此刻像通威股份一样致力于降本增效的中国硅料巨头们,在大浪淘沙中屹立不倒。

2020年,通威股份年报显示,每吨硅料它的生产成本较2013年再次大幅下降,只有3.8万元/吨,而行业平均成本是4.2万元/吨。

这种极致的降本提效,不仅让“通威”们抗风险能力大幅增强,甚至卷到海外硅料巨头都无法存活

全球第二的海外多晶硅企业德国瓦克,由于成本远高于国内硅料巨头,不断亏损下,只能计划于2022年底退市。

瓦克硅料成本从2015年后持续高于中国的大全新能源,差距不断扩大

中国硅料巨头们,从自顾不暇,逐渐走向了“称霸”全球。



03 
没了补贴,光伏还有未来吗?


看到硅料这样的猛涨猛跌,可能有人心中会有疑问:“在这吹什么降本提效?两次周期都跟补贴有关,没了补贴啥也不是。”

这点我们需要放到整个光伏产业上来看。

为什么要对光伏进行大量补贴?

撤了补贴的光伏是不是真的一无是处?

从第一点看,对光伏能源的补贴是对中国未来的投资。

中国是一个能源短缺又消耗极大的国家。2021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71.6%,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46%。


虽然是煤炭资源富裕,但消耗量却非常惊人。2021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52.4亿吨标准煤,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0%。

综观如今的国际环境,能源需求过度依赖他国容易被卡脖子,同时,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大量的消耗也是给国家的未来埋雷。

除此之外,我国所立的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同样对能源选取的技术路线提出更高要求。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提到:“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峰,'十四五 ’非化石能源占比要达到20%左右,到2030年要达到25%左右,只有这样,到2030年之前非化石能源发展才能满足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增的能源需求,而化石能源总体上不再增长。”


因此,从各个角度看,清洁能源的大力发展都势在必行。而各国首先盯上的,都是光伏。

因为光伏是目前所有清洁能源中最方便易得也最便宜的。

如果把太阳光照射地球1个小时的能量“全部”收集起来,够全人类使用1年。

更难能可贵,不同于风能、水能受限于地理环境,光伏所需要的只是一片能晒太阳的荒地。


只要把地球荒漠面积1%装上光伏电站,就可以满足人类目前用电量需求。

因此在争夺光伏能源的先发权上,各国都各不相让。

2008年之前,西欧各国出台各种补贴支持光伏产业发展,让中国的一批“光伏先驱”红利吃得盆满钵满。经济危机使得他们的投入停滞后,2013年后,中国抓住机遇,加大补贴,扩大内需,诞生了一批真正的光伏巨头。


没了补贴,光伏是不是就不行了?

这就需要了解我们前面谈到光伏发展的底层逻辑,降本提效

光伏发展的目标是替代化石能源,而这种替代不止是功能性的替换,更重要的是这笔经济账能算得过来。

也就是说,把光伏发电的价格拉到和化石能源一样低,甚至更低,那么市场自然优先选择它,补贴这根拐杖就不需要了。

如何才能将光伏发电价格降低?靠技术变革,也就是我们前面所提的降本提效。

根据斯旺森定律,光伏组件的累计装机量每增加1倍,产品价格下降20%

不断的技术变革,使得光伏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成本不断下降,最终装机环节能够达到和煤炭等化石能源相近成本甚至更低时,它的优势就会立刻突显。

中国光伏度电成本下降趋势图(单位:元)
(图源:索比太阳能网)

补贴所发挥的作用,就是给它技术变革的时间

现在国家逐步取消对光伏的补贴,是不是意味着光伏产业的发展已经成熟,足够和化石能源对抗了?

确实如此。

2019年,英国《自然·能源》杂志在线发表研究称,在中国所有的344个城市,工商业太阳能光伏系统能够以低于电网供电的成本发电。在其中22%的城市中,并网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发电成本也低于煤电。

但如今的中国光伏能做到的,可不只是刚刚丢掉补贴这支“拐杖”这么简单,而是能够站起来卡住国外脖子了

2017年,中国光伏各环节产业规模占全球比重就已全部超过50%,而今天,全球硅料企业TOP 4、硅片企业TOP 7、电池片企业TOP 4、组件企业TOP 5, 全部都被中国企业所占据。


2021年,中国光伏制造端产值突破7500亿元,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额超过280亿美元,前景一片光明。

如今回头望去,这群中国光伏巨子们的成功殊为不易,在数十年的疯狂与理性、短视与长远的较量拼杀中脱颖而出。

他们的成功就是中国产业成功的一个缩影。


酷玩实验室整理编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植荣:新能源政策出台须谨慎
刘汉元: 理性看待多晶硅行业的发展状况
通威股份:从“鱼塘”中长大的光伏巨头
这家养鱼的光伏巨头暴跌750亿
硅料擂主争夺战 21/7/7
新任四川首富:打败刘永好,一战赚了1250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