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环球同此凉热

四川高温叠加限电的新闻已经高居各大热榜前列很久了,大家在为同胞所遭受的不幸困难感同身受的同时,可能是高温容易催生火气,各地间也因为电力供应保障的问题产生了一些争执,甚至再一次形成了熟悉的地域互黑局面,令人叹息,毕竟面对一场不可抗拒的“天灾”,却过份聚焦在“人祸”层面,不仅削弱了抗灾的合力,也会影响未来的团结,可以说既没必要,也颇为有害。



四川当前的问题就是“天灾”,不管大家怎么从废弃火电、西电东送和工业用电布局各个角度发掘“人祸”问题,但客观来看,作为一个具有得天独厚地质条件,水电资源异常丰富的电力大省,四川之前的产业布局、能源政策是符合一般规律的。


2021年四川省发电量累计值为4329.5亿千瓦时,排名全国第六,而本省生产生活用电仅为3274.81亿千瓦时,仅占发电能力的70%左右,这还是在因为用电负荷不足、输电能力受限的背景下很多电站都没有大力运转的情况下取得的。在当前储能手段不足的情况下,多余的发电能力即使不外送也无法存下来缺电时弥补,用来支持兄弟地区自然毫无问题,同时四川也在积极布局一些高耗能产业,只恨用的不够,自然也完全不会考虑对缺电情况的预案。


但是黑天鹅来的突然,受持续高温影响, 四川省来水偏枯异常严重,7月份的大渡河、岷江等省内主要河流来水相比多年历史均值普遍下降40%以上,水电日发电量降幅达50%,且以日均2%的速度持续下降。四川是水电大省,水电装机占比达到约80%,因水电发电能力断崖式下降,造成全省供电能力大幅下跌。同时,高温下居民空调用电量大幅增加,以成都为例,高峰期空调用电负荷已占到成都市电力负荷40-50%——供给减半,需求翻番,双杀之下即便再尽人事,也只能静待天命了。


更何况,虽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还在,很多地方也在尽力给四川支援电力,但今年我国正遭遇着“有完整历史记录以来最强的高温连续天气”,过去两个月,全国共914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高温事件标准,河北、陕西、四川、湖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青海等地262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持平或突破历史极值,很多地方都因为空调用电高峰出现了“用电挤兑”,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多地出现了民众“热射病”身亡的悲剧。



而相比高温带来的限电炎热,更为严峻的还有旱灾导致的粮食减产,据统计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9个省市耕地受旱面积已达3299万亩,高温过后的秋收也令人担忧。


无独有偶,今年欧洲也遭遇着史上罕见的热浪,在过去的两个月,欧洲部分地区的气温创下历史新高。6月的热浪导致全欧洲死亡2468人, 7月欧洲有至少4,224人因热浪而死亡,莱茵河水位屡创历史新低,甚至当年纳粹德国的沉船都再现天日。


相信很多人可能还有记忆,前些年我们时常可以通过新闻联播等权威媒体渠道了解到欧美国家遭受热浪袭击,并因此导致洪水频发、平民死亡、粮食减产以及工厂关门等各种巨大灾害后果的新闻。当时网络流传一个段子,说新闻联播坚持宣传“国外人民水深火热”一百年不动摇,如今看来,水深火热反而其实是客观的写实了,只不过正如主席当年的词句那般,真的是“环球同此凉热”了。



气候变暖这只喊了几十年的狼,似乎真的来了,而气候变暖的影响,也正在日益成为我们的切肤之痛。


长期以来,网络上对于气候变暖一直存在几种持负面态度的观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是否认气候变暖,比如认为商代\唐代温度比现在暖和的多,还有还认为未来大的趋势是气候变冷,认为当前对气候变暖的担忧属实杞人忧天;第二类是承认气候变暖,但否认人类的行为对气候变暖的影响能力,认为人类的那点排放对气候变化作用微乎其微,我们完全不需要控制和管理自己的行为;第三类是即承认气候变暖,也承认人类影响,但是认为不能为了气候变暖而放弃自身的工业发展。而由第三类还延伸出一个升级补丁版,即认为虽然气候变暖对人类整体确实有巨大影响,但因为降水带北移等因素,对我国整体反而利大于弊。


总的来看,无论是哪一类,其核心观点都会殊途同归到这一条:即认为限制碳排放是发达国家为了限制后发国家赶超的花招,试图通过限制排放把后发国家的经济限制在较低水平,以保证自身的领先。此外,近年来群魔乱舞一般的欧美白左“环保宗教”式的行为艺术和双标态度也加剧了旁观者们对气候变化的负面认知,把这一本应严肃对待的关乎人类生存命运的宏大命题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玩梗,极大消解了这一命题本身的严峻性和紧迫性,也让人们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缺乏准备,进而手足无措。



针对这几种言论,笔者不揣浅陋,想提出几个观点和大家一起研究探讨。


首先是关于气候变暖的真实性以及人类行为对气候变暖的,目前确实还没有绝对确凿的理论和实验结论能把期间的因果性锚定,同时也对这种影响力无法进行量化评估。


正如之前某个知名视频中丁仲礼院士所说的那样,之前很多关于气候升温以及人类行为对气候升温的研究论文,其本质还是一个“真空球形鸡”式的模拟建模,很多结论既不全面,也不精确,也就很难准确翔实的给出一个科学上的明确答案,仍然存在许多讨论和质疑的空间,我们仍然可以把这个课题当作一个科学问题而非政治问题,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和科研思维予以分析,不断逼近可能的结果。而且从现在的进展看,我们在这上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甚至可能一直在起点,而望不到终点。


其次,从大量的观测数据和亲身体验上,有一个事实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在人类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近年来的极端天气情况发生是在不断加剧,而且越来越频繁的。这种极端气候对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影响也愈发显著和接近。不管是去年的河南大雨,还是今年的四川大旱,都是显著超乎我们经验预料的意外,也均为造成了巨大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的灾难。而在这种显著灾害背后默默发生的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环境改变的影响则更加巨大。


不管这种现象是什么造成的,人类的行为又能影响多少,但这种现象的存在已经日益是一件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正如理论无法证明人类行为对气候的影响一样,我们所引用的历史最高温度、所讨论的平均温度不如汉唐等等依据,都不能成功让我们解决所正面临的这些极端天气对我们造成的危害。在这种情况下,否认气候变暖以及人类的影响毫无意义,哪怕这种日趋极端化的气候就是地球自然演化的一部分,作为被其影响的生物圈中的成员,我们也必须认真思索和应对,适应或者战胜,总不能就此躺平。


再次,在无数对气候影响的不确定因素中,碳排放大约是不多的能够在民间和学界达成一致的对气候变暖有显著因果作用的行为,而控制和减少碳排放也是不多的能在国际上达成共识可以形成一定合力的应对气候挑战的工作目标。自地球上有生命以来,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碳酸根——有机碳——无机炭——二氧化碳的碳循环链路就建立了起来,而历史上每一次碳循环的改变都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灾害,比如著名的二叠纪大灭绝,就是因为岩石长期风化后无力吸收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变多,温室效应加剧,最终导致了全球范围的洋流中断和海水酸化,造成了当时95%以上的生物灭绝。


而根据观测情况,近百年来,大气碳含量急剧上升,虽然总量不算太大,但是变化速率却是史无前例的,且不去说这种变化和人类行为的关系,但几乎能够确定当前的气候变化与之密切关联。那么尽量在人类能力范围内,降低自身碳排,不管是弥补人类行为还是延缓自然趋势,都是目前不多的人类具备主观控制能力的选项了。


所以,对于碳达峰碳中和这一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目标,以及新能源开发建设等等举措,在我们目前的认知范围内,应该大力支持和配合,而不应因为一些双标做法和行为艺术就因人废事,对其不以为然。而是要以我们的做法和成果,展示正确的道路,让环保事业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最后,选择控制碳排放,绝不意味着停止发展,也不意味着“去工业化”,更不意味着甘于自居于发达国家之后不能超越。恰恰相反,减碳更需要我们在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上不断提升,降低单位能耗,发掘清洁能源,以更少的资源做更高的产出。我们试想,当我们遇到现在这样的高温灾害时,我们需要超高压技术来跨越千里输电,我们需要核电站来提供稳定能源供应,我们需要大量的化肥和灌溉设备来支持粮食种植,我们更要靠空调维持正常生活——


以上哪一件事情,是我们放弃工业能力可以做到的?如果我们真的放弃了这种技术能力和生产能力,那么当这种不可抗拒的灾害(即使完全弃碳,气候的自然演变也会造成灾难)来临时我们岂不是更加没有抵抗之力?我们可以说汉唐时期气候更热,但谁又愿意回到汉唐那个时代的生产力来面对这更热的气候呢?



只有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不断提高我们主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能力,才能真的保证我们不被气候起伏所危害。这一点上,我国有着清晰的认知和坚实的战略定力,2012年以来我国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24.6%,相当于减少能源消费12.7亿吨标准煤,并计划在十四五期间继续降低13.5%”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约束性指标之一,充分体现了碳排放大国的责任担当。



至于说到其它国家,很多人担心其它国家我行我素,会导致我们的努力付诸东流,甚至大有损害。但正如本文标题所说的那样,“环球同此凉热”,气候问题是跨国界的,任何以邻为壑的行为都会最终导致自身的危害。我们说人类共同体,其实是两层含意:


第一,大家在一条船上,所以要有协作;二,你也在这条船上,所以哪怕其他人都是疯子想去死,为了你自己,也得把船开下去。


如果还有一层含义的话,那就是,如果船长不愿意负这个责任,如果头等舱的绅士们不愿意干这个活,那就让我们把他们赶下去,让有意愿和责任感的人掌起这个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是20世纪以来最热的20年!
多地出现极端高温与干旱,和气候变暖有关吗
北极传来“坏”消息,北极气温达到30℃,担心的事情或再次发生
高温或成夏季“标配”,到底谁是“高温元凶”
气候变化是太阳活动还是人类活动导致的,重要吗?
2022年才刚开始,气候“灾难”或将发生?科学家:海洋在疯狂吸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