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房颤百问」18. 达比加群,在体内是如何吸收、分布、代谢及消除的?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作为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被称为“21世纪的心血管流行病”,全球发病率不断攀升。为了普及、规范房颤的临床诊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房颤中心团队,从房颤的定义和流行病学开始,通过一百个问题,为我们解答临床工作中有关房颤诊疗的最常见问题,干货满满,敬请期待!

达比加群是一种常用的新型口服抗凝药。口服给药后,达比加群酯迅速且完全转化为达比加群,后者是本品在血浆中的活性成分。前体药物达比加群酯通过酯酶催化水解,形成有效成分达比加群。

口服给药后达比加群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6.5%。健康志愿者口服后,达比加群在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表现为血药浓度迅速升高,给药后0.5~2.0小时达到峰浓度(Cmax)。

吸收

有研究评估了达比加群酯术后吸收情况,结果显示,与健康志愿者相比,手术后1~3小时的吸收速度相对较慢,血浆浓度-时间曲线平缓,且无明显的血浆浓度峰值出现。在手术后阶段,由于与口服药物制剂无关的麻醉、胃肠道麻痹和外科手术效应等影响,导致服药后6小时达到血浆峰浓度。

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吸收减缓和延迟通常仅出现在手术当天。在此之后,达比加群吸收迅速,在给药后2小时血浆浓度达到峰值水平。进食不影响达比加群酯的生物利用度,但会使血药浓度达峰时间延后2小时。

与胶囊剂型相比,在去除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胶囊外壳直接服用其中的颗粒时,口服生物利用度可能出现最高达75%的增加。因此,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始终注意保持HPMC胶囊的完整性,避免无意导致达比加群酯生物利用度的增高。所以,应告知患者不可打开胶囊而单独服用其中的颗粒,例如,分散在食物或置于饮料中服用。

分布

曾观察到,达比加群非浓度依赖性、较低(34%~35%)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达比加群的分布容积为60~70 L,后者超过了人体体液总量,提示达比加群具有中度的组织分布特征。

Cmax和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呈剂量依赖性。达比加群的血浆浓度呈双幂下降,平均终末半衰期在健康人中约为11小时。在多次给药后,观察到的终末半衰期约为12~14小时。半衰期不依赖于给药剂量。

代谢和消除

在健康男性受试者中评估了单剂静脉给予放射性标记达比加群后其代谢和排泄情况。静脉给药后,达比加群相关的放射性主要经由尿液排泄(85%)。粪便排泄占给药剂量的6%。总体放射性回收量在给药后168小时达到给药剂量的88%~94%。达比加群可经由共轭反应形成具有药理学活性的乙酰葡糖醛酸苷共轭产物。

相关链接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编辑 王雪萍┆美编 柴明霞┆制版 田新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药物的体内过程及药物代谢动力学
哺乳期生病吃药了,还敢给孩子喂奶吗?
药物代谢动力学重要参数
【新提醒】特殊人群用药之新生儿用药
奥氮平的疗效与副作用机制(4)?
哪些安眠药不伤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