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龙屯考古手记之九
夷夏之辨:
播州杨氏的家世疑云
 
  杨应龙在其手书的《骠骑将军示意龙岩囤严禁碑》中说:“夫龙岩囤者(即海龙囤),乃播南形胜之地也。吾先侯思处夷陬,不可无备,因而修之,以为保障。《易》云: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吾先侯得之矣。今重缉之,以为子孙万代之基,保固之根本耳。”言简意赅地阐明了海龙囤是杨氏历经数代方营建而成的“播州根本”。人们不禁要问,留下这一构思精妙、规模恢弘的建筑杰作的杨氏到底是何方神圣?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播州杨氏的家世一直疑云密布。
  明初,“开国第一文臣”宋濂奉旨领衔纂修《元史》,洪武三年(1370)告竣。正在此书中,杨氏的“先侯”第一次被写入正史的“列传”,入传的是元初主播的杨汉英。文曰:“杨赛因不花,初名汉英,字熙载,赛因不花,赐名也。其先,太原人。唐季,南诏陷播州,有杨端者,以应募起,竟复播州,遂使领之。五代以来,世袭其职。五传至昭,无子,以族子贵迁嗣。又八传至粲,粲生价,价生文,文生邦宪,皆仕宋,为播州安抚使。至元十三年(1276),宋亡,世祖诏谕之,邦宪奉版籍内附”。粗略的勾勒了杨氏的谱系,并认为其祖源是来自太原的汉裔。修史之时,元祚已移于明,而时之主播者杨铿尚未内附,写传所据文献皆应出于元。《元史·世祖本纪》记载了汉英之父邦宪在至元十四年(1277)八月入朝时的情形,“甲申,播州安抚使杨邦宪言,本族自唐至宋,世守此土将五百年”。则史书所据的,应是记录在案的杨氏的自我陈述。
  元人程钜夫在大德七年(1303)应杨汉英之请所撰的《忠烈庙碑》(《雪楼集》卷十六),以及元人袁桷所写的《杨汉英神道碑》(《清容居士集》卷二十六)内容与《杨赛因不花传》大致相同,《元史》所记或本于此,亦未可知。
  再向前追溯,目前所见的杨氏之先为太原人的最早文献,是《杨文神道碑》。杨文生于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卒于咸淳元年(1265),是海龙囤的缔造者。据新近出土的“镇墓券”,杨文墓筑于其死后两年的咸淳三年(1267),神道碑应立于此时。1291年,其妻田夫人亦阖然辞世,此时大元已拥有天下,曾经的抗蒙英雄的神道碑遂被击作数截,一截作了田夫人的封门石。残破不全的碑文写道:“宣宗末年,大理举兵······播州鼻祖杨端奉命平定,其功始著。五季乱,天日隔离,杨氏世守此土。······宋庆历间,十一世祖实平邕广之侬智高。十世祖昭,被旨讨泸,······自祖入播,以迄于君(杨文),凡十又五世。”这里第一次提到了杨氏的谱系,但是杨昭和杨实的世系与其他文献都不同,不知孰是。
洪武五年(1372),杨铿内附。或因在《元史》中彰显了杨氏声名之故,宋濂被杨家委以重任,撰写了《杨氏家传》。在这一家族传略中,宋濂勾勒了杨氏自始祖杨端至明初的杨铿二十代主播者的行迹,内容远较《元史》丰富,杨氏源自太原之说遂成定论。
  这是一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事,其中隐约有两千年前“庄蹻王滇”的影子。庄蹻本是楚将军,受命南征,打至滇池,正欲归来,秦夺楚地截断了回家的路,就留在当地成了王。在播州杨氏的祖源记忆里,始祖杨端俨然庄蹻再世。问题在于,南诏为大敌,杨端能克之而复播州,实丰功伟绩,为何新旧《唐书》不着一字?杨端之名首见于文献,即前引之《杨文神道碑》,去其入播已近四百年。而其被追为播州始祖,是杨粲时事。前引《忠烈庙碑》说:“宋嘉定六年(1213),髙祖忠烈公(杨粲)始考典礼,建家庙,以祀五世,奉太师公为始祖。”播州在杨粲统领时,迎来了一个繁荣期。《杨氏家传》说:“杨氏居播十三传,至粲始大。”考古所见的杨粲夫妇合葬墓,确实也是杨氏墓葬中最为精致和宏大的。因此,不独追奉始祖,完整谱系的勾勒以及始祖是华夏汉裔这一观念,均可能形成于此时。
  事情还没完,播州杨氏后来竟与“杨家将”扯上了关系。《杨氏家传》说:自端五传至昭,无子,以族子杨贵迁为嗣。贵迁是宋太师中书令杨业之后。业生延朗,延朗生允广,允广生贵迁。杨业何人?他是北宋初的抗辽名将,风靡一时的杨家将故事,即以杨业祖孙三代为蓝本创制,该故事南宋时便已在民间流传。但延朗之子叫文广,而非允广。郑珍曾认为“允广”似“文广”之误(《遵义府志·土官》)。而按《杨氏家传》,贵迁之嫡孙名文广,若其曾祖确系文广,则祖孙同名,不可理喻。因此,这似是一个有意的误会,允广即允广非文广,而延朗并无子名允广者,杨贵迁与杨业的关系便无从说起。
   如果杨端的英雄徙边与杨业在播州的血脉传承都只是一个传说,这意味着什么?
与一般的“英雄徙边记”是“他者”的叙述不同,播州的“英雄徙边记”多是杨氏的自我说道。而在华夏文人的表述里,杨氏难以摆脱“蛮夷”之气。杨贵迁是第一个跃入华夏视野的杨氏族人。元丰四年(1081),苏轼在《答李琮书》中论及杨贵迁。书云:“播州首领杨贵迁者,俗谓之杨通判,最近乌蛮,而枭武可用。·····数日前,有从蜀中来者,言贵迁已杀(乞弟之死党)宋大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5记熙宁六年(1073)五月杨贵迁遣子入朝事说:“播州杨贵迁在夷人中最强盛,以老,遣子光震、光荣献鞍马、牛黄、麝香。”宋人魏了翁(1178-1237)在为许奕所撰的神道碑中提到杨粲,径称其为“夷酋杨粲”(《鹤山集》卷69)。可见,宋濂之前的华夏文人并不认同播州杨氏的汉人身份。
杨氏到底是汉人还是“夷人”?
  1940年代,谭其骧撰文力主杨氏本“蛮夷”。他认为,《杨氏家传》的文字,依据的主要是谱牒,而谱牒多依托虚饰之辞,因此不足信。而杨业父子祖孙的轶事遗闻,自宋以来盛传民间,“播州杨氏故自附为其同族后人以为荣”。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盖宋元以后杨氏子孙渐习诗书,浸濡礼义,耻其先祖之出于蛮夷,故刺取前史,巧相比附”。如果谭先生所论不谬,则我们可以结合前面的讨论,认为杨氏祖源认同的变迁大约发生在杨粲主播时。粲时,杨端被追认为始祖。而同一时期,家族修谱之风大盛,常有历史上的某一名人贵胄被家族攀附为血缘的源头,尊为始祖(王明珂《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此风绵延至今。
  杨氏的夷夏之辨,还在继续,任何一方都可以在史料里找到支持自己和批驳对方的证据。铁证也许还躺在黄土深处,等待考古者轻轻唤醒。然而无论出身何处,杨氏心慕华夏及其对华夏的认同在各种表述中已流露至明。在这样的祖源追认中,边地人群的心理与文化与华夏核心渐趋一体,一个多元一体的中国渐渐凝聚。
 
2012年6月6日凌晨1时写于海龙囤巅。银色的雨丝在海龙囤无边的黑夜里,摇曳。我听得到她的舞蹈。
——刊于《贵州都市报》2012年6月8日“副刊”版(李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播州杨氏始祖杨端是汉族
海龙囤:废墟上复活的土司城堡
40年前,考古队意外闯入古堡,一个延续700年的神秘家族终于浮现
试论杨再思与杨家将的关系
土司遗城·海龙屯
播州末代土司被满门抄斩细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