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龙屯考古手记之十

  

杨雀记得千年树:关于“为何考古”的若干凌乱思绪




5·12捐助现场:让爱穿越历史。 


6月7日清晨,考古队下榻的播州农家的老板葛乾江,转来一首当地村民抒写海龙囤和考古队的打油诗。诗曰:

海龙囤上军事城,古今中外也出名。

九九起动来开发,引来许多著名人。

这次考古来城堡,每个队员都文明。

五讲四美三热爱,公正公开又公平。

清出古亦(迹)原时样,精致豪华入灵魂。

顺腾(藤)摸瓜要得紧,体察民情感动人。

和谐社会多高尚,扶贫济危高尚人。

为民作出新思路,贵阳来了好心人。

捐出现金和一切,登门慰问到家庭。

这些都是活雷锋,党的政策真英明。

杨雀记得千年树,乞丐记得贤惠人。

九家贫民不忘本,前扑(仆)后纪(继)永继承。

诗出自62岁的葛永强之手,一位没读过几年书的当地村民。他自己不太会用手机,为此还特意请人编了短信传来。诗的前半部分平实易晓,“九九起动来开发”,指的是1999年海龙屯的第一次考古试掘工作。后半部分则还需做些说明。

5月初,考古队抵囤不久,便与《贵州日报》“小梅访谈”栏目合作,以“公益慈善+考古探险”的名义,通过微博向社会发起了捐助海龙囤贫困家庭的倡议,通过深入调查而产生的9户家庭及其实际困难被同时公布。倡议得到各方积极响应。5月11日,五名志愿者驾着私车,将募捐来的数百公斤重的衣物、文具、油米以及现金从贵阳送抵海龙囤巅。第二天,汶川地震四周年纪念日之际,价值约2万元的实物和现金被一一发放到受捐者手中。丧偶不久,拉扯着三个孩子的葛永强是当时的受捐者之一。诗中“贵阳来了好心人,捐出现金和一切”指的就是这次捐助。这次“让爱穿越历史”的爱心行动经报道,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有媒体认为“公益慈善+考古探险,走出文化扶贫新路”。

我一遍一遍吟诵此诗,心潮一时难平。这不是一首诗,是“下里巴人”的歌咏,是情感的真流露,是所谓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者。我不认为,这是在歌颂考古队。相反的,它寄托着海龙囤村民对考古队的期望与鞭策。

“杨雀记得千年树”,回答了我们对考古学价值的追问。

我们为什么要考古?

为的是医治人类受损的记忆。

在过去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年轻的考古学从无到有迅速崛起,以从黄土深处寻求实物证据的务实态度和令人服膺的学术成果,改变了人类对自己过往诸多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作为新兴的学科,考古学不同于以往任何学问,它强调田野,并有自成系统的对实物进行揭示和解释的理论和方法。它通过对既往人类活动所遗留的各类遗存的研究,透物见人地复原先民的生活及其演进的历程,并探寻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人类记忆以外上百万年的历史,就是这样被缀合的。

在贵州这块多民族聚居的神奇土地上,考古学所揭示的人类活动的足迹可追溯至距今30万左右,从此便源源不绝。这里敞亮的溶洞、茂密的森林、奔跑的走兽、清澈的溪流使之成为史前人类生活的优越之地。距今约8、9千年间,这里的人们开始抟土作器,陶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至迟在距今3千年左右,青铜器在这块土地上出现,由此开始了点石成金的青铜时代。这时,谷物的栽种也不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距今2千年前后,一个至今引以为豪的国度在这里崛起,那就是夜郎······这是一块开放的土地,她曾以博大的胸襟广纳四方并孕育出多样性的文化景观。像一块绿油油的麦田,微风荡来荡去,麦浪滚滚,最后风的印迹烙在麦穗上,至今嗅得出这是东风、西风抑或北风。今日贵州因之而多彩。

许多曾经真真切切发生的过往,在漫长的岁月里,被有意或无意地遗忘,然后渐渐深埋于黄土之下。今天,它们又在考古者的手铲下渐渐复活。我们从何而来?在口碑传说中,人类的始祖是从山洞里走出来的,又曾经遭受洪水之灾。考古学的证据表明,这些并非都是虚妄的神话,而反应了人类对自己童年模糊的记忆。考古实物所勾勒的过往景象,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重要的精神食粮,一次次激发我们的自豪感和想象力。

非但如此,考古学还对我们为什么成为我们作出回答——是过去让我们变成今天的样子,今天的我们里,还留有昨天的影子。昨天的经历,是今天的智力源泉,所以对过去的认识愈发深刻,对今天的我们愈发有益。而今天又将融到明天去,成为明天的过去。所有事物都是时间的集合体。若干年后,今天的我们,亦将成为考古的对象,因为人类永远无法真正认识自己。考古学家对过去的探索,因此也是没有止境的。

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考古学是一道桥梁。

“杨雀记得千年树”,是一句极美的诗。当地人常用杨雀警醒自己勿忘恩负义。典之所出,或与南朝吴均《续齐谐记》所载的“杨雀衔环”故事有关。汉人杨宝少时救了一只黄雀,后有一黄衣少年持白环四枚相报。这诗也警醒我们,不要忘却过去,杨雀尚记得千年树,况人乎?传承文明,勿忘祖恩。

但还不够,这不是考古的全部。

我们为什么要考古?

为的是使普通百姓亦能分享祖先留下的灿烂文明成果。文化遗产保护必须立足过去,着眼未来,惠及当下,这不是一句口号。就海龙囤而言,她的保护、发掘与利用,必须符合当地群众的利益。“清出古迹原时样,精致豪华入灵魂”,是百姓的对考古者的热切期望。考古发掘能准确的清理出海龙囤的旧时模样吗?我们还在努力。

也因此,在杨雀“回贵阳”的声声催促里,我们,还不能归去。

 

2012年6月7日15时写于海龙囤巅。来囤第46天,队员第二次下山洗澡。我在简陋的寝室里,写下上面的话,鞭策自己,若也能鞭策别人,则是意外之喜。

——刊于《贵州都市报》2012年6月12日“副刊”版。

   《中国文物报》2012年8月29日第3版。(李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妇好玉凤牵出的石家河古城
文博考研笔记 | ​公共考古学专题
兵马俑坑下面还有文物和古墓吗?考古专家:决不能往下挖
西藏考古发现距今约4000年的史前聚落遗址
专家认定李汪涧遗址是现代人类起源重要节点
传说中的史前文明,是真的历史吗?海底考古正在揭晓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