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夷茶”的出口历史,看国势盛衰

亚太茶业内参1612期;专业茶媒7年沉淀

点标题下蓝字或搜索微信号AP-TEA


{茶识}


 武夷茶因其质优和地理位置的优势,曾经在全国茶叶出口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清朝海上贸易如火如荼的时候,武夷茶商捉住了销售机遇,使武夷茶得以走向世界,享誉世界。






质优价高,声名鹊起


上世纪40年代“五口通商”以后,北上茶叶之路为海上茶路代替。武夷茶的海上销路开始畅通。清咸丰四年(1854),建茶出口量650万公斤,次年即增到1350万公斤,增加了一倍多。武夷茶因质优价高,影响外销,“武夷价格独翔,夷(英)人不敢捆载”,但美国旗昌洋行,却派员沿闽江到武夷采购茶叶,获取巨利。



张泉苑


光绪四年(1878),福建口岸出口建茶4000万公斤。约占全国出口总量三分之一,其中武夷茶占十分之一。清光绪六年,武夷山输出青茶20万公斤。价值35万元;输出红茶15万公斤,价值15万元,茶叶出口值占福建省第一。此时,经营武夷茶的茶商多为广州、潮州、漳州、厦门、泉州等地的茶帮。他们由厦门出口海外的武夷茶数量渐多,质量突出,被称为“夷茶”。



张源美字号


它因质优而更为漳、泉、厦的茶业巨贾所垂青,争相据为牟取丰利的宠物。漳州市《文史资料选辑》1983年3月第五辑刊登的《漳州茶叶的历史概况》一文称:“茶叶之在漳州,最早销售来自安溪,后来……逐渐倾向于销售高档茶。其中‘夷茶’风行一时,‘夷茶’亦能长久立足,曾占全市总销售量之60%,大有统治整个茶叶市场之势。


因贸易火爆而产生的茶币


在外销的武夷茶中,武夷岩茶以其质优,所以价格昂贵。珠帘洞精选特别的大红袍,每小两售银元4元,每斤价为银圆60~70元,其他如铁罗汉每小两银圆3元,每斤银圆48元。天心提丛正名色种每斤银圆16元,约值千斤白米。与此同时,“溪茶”亦步亦趋,履“夷茶”之后尘,价格都高得骇人。但同一时期福州市出售的雪花香片茶每斤只有银圆8角,杭州龙井的旗枪,每斤也只售银圆4元,相比之下,足见“夷茶”之名贵,而转口厦门外销海外也成为大势所趋了。


如日中天,广销海外


省茶业之冠的漳州市,靠“夷茶”而驰名致富,而泉州、厦门两地也是仰仗“夷茶”而商埠兴旺,海运发达。泉州素负盛名的张泉苑茶店,自清中叶以来,即经营武夷岩茶。清末民初,该店继承人张伟人又立志创新,业务猛进。


《泉州文史资料》1982年6月第12辑载,张伟人于民国19年(1930)以3万余银元高价购买(武夷)慧苑岩茶园后,得意地向族人说:“得此可安天下矣!”他还于民国9年前后,获得武夷山碧石岩、竹窠岩、幔云岩、弥陀岩等处的岩茶包销权,从而控制了“夷茶”货源,保障了供应,也保证了产品的质量。该文还载:“张泉苑全盛时期,由武夷山运来的武夷岩茶,每年平均400箱(每3箱约1担,即0.67万公斤)。在泉州的库存量如此之多,由此可证外销茶的货源是很雄厚的。



张泉苑


厦门首屈一指的张源美茶行,多年来经营武夷岩茶的转口外销业务,商品销往缅甸一带。据《厦门文史资料》1988年第14辑记载,尽管该行开业时间较迟,但由于它早已大规模地打入武夷山区,掌握有武夷茶的大部分货源。



张源美字号


因此,它的武夷庐岫岩“老丛水仙”和“三印水仙”很快在畅销武夷岩茶的厦门地区,占领了大部分的消费市场。这家茶行经营和代办出口到东南亚各国的茶叶每年达六七千箱,最高年份突破万箱。其中武夷岩茶约占30~35%。该行还在广州、漳州、香港和缅甸国的仰光等地设立茶行,转手远销至欧美各国,声誉日兴。


由于厦门是茶叶远销海外的集散地,因此,厦门话“茶”的译音遂成为各国称呼“茶”的外来语, “tea”或“tee”,源于厦门的方 言“te”,其中武夷茶的功劳实在不小。


战火纷飞,盛极转衰


随着对外贸易的增加,茶叶生意红火,在茶叶生产与出口旺季,为了缓解收购茶叶资金不足及货币不够流通等问题,许多茶庄及丝茶银行发行了钱币代替品。比较出名的有“中国丝茶银行”发行的代茶币、“中国钞票公司”发行的茶市流通券、“怡和茶号”发行的代用纸币和“协升昌号”发行的茶庄票。由此可见当时出口的盛况。


当时丝茶银行发行的茶币


后因国内军阀混战,对武夷茶生产销售产生很大影响。针对政府漠视和摧残武夷茶生产的情况,爱国华侨陈嘉庚十分愤懑。他于民国29年率领南侨筹赈祖国慰问团回国视察武夷山时,看到茶园杂草丛生,荆棘遍地,十分痛心,批评政府说:“武夷山自出名茶以来,已数百年之久,历代政府只知抽税权力,对研究培养与制造完全置之不闻不问,任农夫及商家沿用旧法,不思前进,当前虽有人提议改善,然在污劣官吏统治下,亦仅托空言也。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海口被日本军队封锁,茶叶外销大受影响,武夷岩茶外销业务遂一蹶不振。抗日战争胜利后,外销茶仍不景气,业务清淡,获利甚微。至建国后才缓缓恢复。


策划:【中国茶业】全媒体

整理:郭振鹏(一线记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茶嚼字 | 武夷茶≠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小知识
想了解岩茶,花五分钟读完这些!
【壹日壹茶】非茶之茶,晚甘喉
集萃铁罗汉 | 关于铁罗汉的秘密,真相只有一个!
铁罗汉-万花丛里我排第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