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病毒性外感疾病从“寒”论治(上)

病毒性外感疾病从“寒”论治


摘要:“因于寒,体若燔炭,汗出而散”。“麻黄(汤)八症”中有四症是疼痛,即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病毒性外感病尤其是流行性病毒外感疾病早期出现的高热、头身疼痛等突出表现,符合寒邪外感的特点,所以病毒性外感疾病当从寒立论。《伤寒论》揭示了寒邪外感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其证治规律,病毒性外感疾病可以六经辨治。



     医的外感性疾病主要包括西医的病毒性疾病及细菌性疾病。由于缺乏有效直接的抗病毒药物,西医对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效果远逊于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对人类的威胁越来越大。中医药在病毒性疾病的治疗上有一定的优势,但目前中医在病毒性疾病的认知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将病毒性外感疾病都归结于“温病”,不管是治疗还是预防病毒性外感疾病都是崇尚使用寒凉的清热药,以致于有抗病毒作用的清热解毒药脱销,2003年非典(SARS)使板兰根身价大增,而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使金银花的价格连翻了几倍。


        在医学界过度使用寒凉的抗病毒清热解毒药的严重程度已经超过了滥用抗生素如果不加以有效地控制,扭转目前的局面,将对整个医疗事业带来危害。文章试从病毒性疾病的发病特点、临床特征及中医传统认识等方面,论述病毒性外感疾病属寒邪外感的观点,提倡以张仲景的六经理论体系来辨治病毒性疾病。



  • 从“寒”立论


        中医在病毒性外感疾病的治疗上热衷于清热解毒,当然与板兰根等药抗病毒作用的发现有很大的关系,但根本上还是与目前中医对病毒性外感疾病的认知偏差有关。要改变目前的窘境,首先得从基本理论入手。


        板兰根是一味传统中药,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及凉血作用,用于温热病高热发斑、喉痧、痄腮、痈肿疮毒的治疗。清热解毒药所治疗的对象是热毒证,病毒性外感疾病尤其是表寒证阶段,不适合使用苦寒的板兰根。


        这里有一个基本的常识,所谓的“外感热病”即“外感发热性疾病”,并非专指热性外邪引起的外感病即温病不管是外感何邪,都有可能发热。感受热邪可发热,感受寒邪,同样可见发热。所以外感热病或外感发热性疾病,仅仅是感受各种外邪(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所引起的有发热这一症状的一类疾

病的统称。


        中医病因学的特点是“因发知受”,是从病人的反映状态即临床表现去推测所感病邪。要寻找病毒性外感病的寒、热属性,可以从疾病的早期症状上辨别。不管是SARS还是甲型H1N1流感,其早期表现很相似,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发热及恶寒是寒性外感病、热性外感病共同的症状,不能因为病人的发热而简单地归入温病。很多发热,尤其是高热,不属于热证而是属于寒证。“因于寒,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因于寒所致的发热,肌肤灼热,热势很高。因于寒所用的发汗,自然是辛温发汗,方如麻黄汤。只有以麻黄汤辛温发汗,汗出后热势即消。


        头痛及肢体疼痛也是病毒性外感疾病最为常见的早期症状,这种疼痛症状用温热之邪是难以解释的。头身疼痛恰恰是寒性外感的真实写照。寒邪外束,卫阳闭遏,营阴郁滞,“不通则痛”,这完全符合“寒邪主痛”的理论。《伤寒论》第35条麻黄汤八症中有四症是痛症,即“头痛、身疼、骨节疼痛、腰痛”。高热、身体疼痛是病毒性外感尤其是流感的特征性表现,这与因寒而高热、寒主痛完全符合。


        脉数,也是被视作温病的重要证据。在很多的教科书中均作这样的比较,表寒实证脉浮紧、表寒虚证脉浮缓、表热证脉浮数。所以脉数在许多中医的心目中成了热邪外感及热证的铁证,热证脉数,似乎脉数必然是热证。殊不知这也背离了中医的常识,将脉数断为热证,也是一种不“思念经旨”的表现。在《伤寒论》中,张仲景的表寒实证、表寒虚证的具体证治中,既有浮紧、浮缓之脉,但也有浮数之脉,同样是用辛温解表的“麻黄汤”“桂枝汤”治疗。“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52)“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所以,脉数不是温热病的“专利”,同样可以出现在寒性外感病中。


        病毒性外感疾病早期所见发热甚至高热、头身疼痛及脉数与风寒表证相符,当从寒立论。吴崇典[1]发现非典的发热特点、初发症状、临床变化及预后症状均与《伤寒论》中所论寒性外感病相似。通过比较,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与张仲景所论之太阳伤寒二者之间在病因、病机、发病、传变等方面存在诸多一致或相似。曹洪欣[2]综合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征象,认定属寒疫范畴。



限于篇幅,本篇论文不能一次转载完,

请大家关注本公众号,下期讲转载剩下部分——

病毒性外感疾病从“寒”论治(下)


赵鸣芳教授坐诊时间如下:

南京地区

周一上午:南京传统中医门诊部 赵鸣芳中医工作室(凤凰西街208号凤凰花园城南门),预约电话:025-66039012

周一下午:明基医院国医堂(建邺区河西大街71号,地铁10号线中胜站

周二上午:南京君和堂中医馆(中山南路219号,地铁1号线张府园2号口北200

周二下午: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汉中路282号,地铁2号线汉中门站1号出口

常熟地区:同仁堂常熟店(常熟市新颜路1号,东明医院对面)每月最后一个周六全天及周日半天。预约电话:0512-52733961


赵鸣芳,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学博士,六代中医世家传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经方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致力于经典方药应用规律研究,集30年临床,在使用经方治疗各科疑难病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多次受邀出访德国、法国、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讲学和临床诊疗。

【擅长治疗】

1、呼吸系统疾病:鼻炎、鼻窦炎、长期发热、久咳、干咳、哮喘等;

2、消化系统疾病:口腔溃疡、胃炎、肠易激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胆囊炎、长期便秘等;

3、泌尿系统疾病: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水肿,反复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频、小便淋漓不尽、小腹胀痛等;

4、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过敏性紫癜等;

5、运动系统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6、皮肤病:牛皮癣、湿疹、日光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

7、亚健康的调理与养生保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治感冒(摘自罗大伦先生书)
一个好的感冒方子
李蔚普:给初学中医者的十封信(下)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这里的风寒与风热,到底指的是什么?
中医治疗儿科的常用辨证方法
中医病理学 吴雄志老师课程2-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