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笕桥上空的鹰,正向我们飞来

大概是几年前的冬天,杭州老友孙昌建老师联系我,说他要来南京江宁区采访一位98岁的抗战老兵,说实话,我一边帮他确认行走路线,一边在心里嘀咕:在我的心目中孙老师是走高端文化路线的,比如写李渔写民国文人写风花雪月之类,怎么一下子写起抗战老兵来?言下之意,诗人作家的孙昌建是不是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了?

事实证明,这些想法暴露了我对这类题材认识上的浅薄。其实,文字表达最重要的是眼光,就像孙昌建这本26万多字的新著《鹰从笕桥起飞》,文字之深入,图片之丰富,从人性、从文人角度来解读这批有文化、有艺术审美素养的抗战飞行员,在战争、生死、情感面前呈现的人性的张力,为中国抗战航空史补上精彩的一笔。



笕桥地处杭州的东北郊,从1932年开始,这里被誉为中国空军的摇篮——不仅有大名鼎鼎的中央航空学校,还有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正如我们在书中所看到的,像高志航、刘粹刚、沈崇诲这批空军飞行员,大都出身在富裕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很好的文化艺术素养,因而他们所呈现的生命质地和人生状态是不一样的,就像书中所用的小标题:个个都是电影明星。



“战神”高志航,不仅飞行技术超一流,战功显赫,爱情生活也富有戏剧性,先是娶了俄罗斯太太(后因空军凡娶外国女子者不得担任军官的规定而离异),后来又有上海圣约翰大学校花爱上了他,其故事情节不比大片逊色。

“红武士”刘粹刚先是考入中央陆军学校,然后又转考笕桥中央航空学校。他不仅飞行技术过硬,与毕业于师范专业的许小姐的恋爱过程拍下来简直就是大片——不仅他有坐火车尾随许小姐的细节,还自驾飞机到许小姐的学校上空“示爱”,还“走火入魔”地写了19封情书才把18岁的姑娘追到手。婚后,刘粹刚还花了500大洋买了一辆福特牌小轿车送给老婆,温馨又浪漫。

如果没有那场战争,像高志航、刘粹刚们完全可以边飞行,边过爱情甜蜜小日子,可是一旦国家需要,他们会挺身而出,不惜献上自己的生命,他们是一群敢恨敢爱的年轻人。

我想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就是写出这些独特的生命样本,就像书中一些不经意的“闲笔”,写出了向往的人性风景。

当时按规定飞行员28岁才能结婚,而刘粹刚和许小姐举行婚礼时,新郎22岁,新娘21岁,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刘粹刚的顶头上司高志航有意借故离开杭州,宁可犯下“长官失察”错误,也要彼此成全。我想这种彼此成全,才是真正的文化。正是这种彼此成全,才会有属下义无反顾、勇于牺牲自己的性命。

刘粹刚牺牲后,许小姐殉情自杀吞了38枚硬币被救下,几年后又毅然决然地嫁给刘粹刚的空军同事。据说,那个年代空军将士的遗孀由丈夫生前战友照料,组成新家庭,已成了不成文的惯例,这种从“小爱”成为“博爱”的婚姻,分外动人。



影片《无问西东》里沈光耀的原型沈崇诲飞机被击中后,他欲驾机与敌舰同归于尽,而同机还有一位叫陈锡纯的投弹手,拒绝沈崇诲让他跳伞的命令,最后两位战友一起为国捐躯。

在我们以往的记忆里,穷人没有饭吃才当兵。而这本书让我们了解到,那个年代不仅有穷人当兵,也有富家子弟从军,连文人和教授也敢把子弟送上前线,那是为了什么,那是为了全民族的抗战。

林徽因的弟弟林恒,考清华大学期间,一直住在姐姐林徽因、姐夫梁思成家里,然而“七七”事变后,林恒投笔从戎成为中央航校飞行员,不幸在击落一架敌机后壮烈牺牲,当时才26岁。在这本书里,我们不仅可以读到林徽因那首长诗《哭三弟恒》,还可以了解更多“学二代”的故事,这里就包括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儿子张锡祜,他是当时航校里有名的体育健将。据说张校长听到儿子牺牲噩耗后,一连说了几个“死得好”——“吾早以此子许国,今日之事,自在意中,求仁得仁,复何恸为。”

文学要放在特定背景下,才会彰显它的历史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孙昌建以学者的严谨,记者的职业,作家的文笔来完成这本书,一点没有大材小用。



记得那次我陪孙老师去江宁某小区朱亚泉先生家采访,那位98岁的老人,当年是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的学徒工,后来成为机械师。见面之后,老人的精神之好,性情之真挚,外语水平之高,出乎我们的想象。朱老讲述时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极深:“当时他们伙食一天三顿都是包给附近农民烧的(每月6元大洋),菜有红烧蹄膀、鲫鱼蒸肉,还有一份时鲜的蔬菜,连衣服都是农妇拿去洗。”那个年代,民间有大信,人会守规矩,让人很是感慨。

那天,我们和朱老交流甚欢,还在他家吃饭喝了白酒,相处得像亲戚一样。我还记得在朱老家45小时,孙老师的录音笔一直是开着的,一有机会他就用单反相机拍照,可见对采访的敬业态度。记得那次我们出了朱家门时,天空还飘起了雪花。


再后来,孙老师又一次从杭州来,我陪他去了紫金山麓的南京航空烈士纪念碑。那是一个酷暑,整个墓园和纪念馆就是我们两个人,印象最深的是,纪念馆里的黑白照片,大都是帅哥靓女。尤其让人感叹的是,作为一个杭州人,孙老师竟然对南京航空纪念墓地非常熟悉,那天除了齐邦媛所写《巨流河》中的张大飞的名字没有找到,像高志航、刘粹刚、沈崇诲等人的墓碑都如愿以偿找到了,可见他所下的案头准备工夫。

其实,我见证只是他来南京的两三次采访,更多的采访是他去云南的昆明、腾冲,湖南的芷江,台湾的台北、高雄以及冈山等,这是一次马拉松般的寻访之旅。此外,这几年他还投入大量精力泡在浙江省档案馆和地方图书馆、资料室查找资料,全书所呈现出几百张历史图片就是明证。

木心先生说过:“文学是拉硬弓,要独自暗中拉,勿使人看见!”相信这本凝聚着孙昌建的审美眼光、勤奋以及严谨治学态度的大作,一定会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

  


孙昌建《鹰从笕桥起飞》 浙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2月版

 定价:45:00元



我静静地写,你静静地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击落11架日军战机的战斗英雄,不幸牺牲后,妻子连吞36枚硬币
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对这么少人,亏欠这么深的恩情
谁最会“煽情”?憾泪!
纪录片《冲天》:抗战期间的中国飞行员
为捍卫国土,1700位战士集体“赴死”,牺牲时平均年龄不到23岁
台湾不卖座,大陆未公映,但你绝对应该看看的中国良心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