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间荣辱不重要,不朽的名声也不重要” | 悼念我们的朋友尚晓岚

今天上午11时09分42秒,《北京青年报》资深记者、编辑,著名专栏作家,小说家尚晓岚(笔名尚思伽)离开了这个世界。


尚晓岚


尚晓岚著有历史小说《太平鬼记》、影剧评论集《散场了》。她发表于《读书》杂志的名文《荒原狼的嚎叫》中所言 “这个被资本和战火摇荡的世界,正在一片片地碎裂,既有的主流文化,已不足以解释和弥合日渐扩大的裂隙,而新的文化方案,却又踪迹渺然”,仍犹在耳畔,发人深省。


为了悼念这位老朋友,活字文化特别推送,几位青年学者与尚晓岚关于其2018年最新创作剧本《中书令司马迁》(原作首发于《今天》第117期)的研讨实录,及剧本的片段节选。从晓岚对其创作思路的梳理中,我们可以窥见她的创作观与历史观,以及她对当代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期待。


晓岚,一路走好!




写司马迁,可否像布莱希特创作《伽利略传》一样,不仅是创作人物本身,而且通过人物来建构包括政治经济各个面向在内的社会全貌,通过一部戏剧表达对一个特定时代的思考?


尚思伽:汉代的东西我们肯定无法用现在的技术成分去一一对照,但是你刚才说的这个话题,确实在我的写作之中,它作为某个群体的意识,我可以说是有,但是不是那么鲜明地把它强调出来,或者是有意识地奔着这个方向去塑造。比如在我的概念里,司马迁本人除了代表家族性史官这个传统以外,那么在汉武帝时代的政治里,他应该代表了正在走向没落的传统老贵族。


武帝时代,励志的人才选拔方式,使杜周这样出身草根阶层的人开始上升,同时,新一代的军功贵族势力不断壮大,老一代的军功贵族也开始没落,周亚夫他们事实上也都代表了新的军功贵族在外戚集团中的崛起。我心里有根弦,但是可能确实没有往这个突出的方向去故意写它。想一想,关于司马迁的人物塑造,我可能更多地把这个人物放在了一个史官的传统中去写,(没有特别强调它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力量)。


尚晓岚


司马迁写历史,他自己有一个理想,要流芳百世,但是史记是真正的历史吗?它里面有很多虚构的东西,他笔下汉武帝实际上是一个不完整的汉武帝。这么来看,司马迁的理想或者追求的东西,根本是虚无的东西,现在很多人把史记看成是一个文学作品,没有人认真地把它当成一部历史来看待,那司马迁本身追求的东西,跟杜周追求的现世的安乐,跟汉武帝追求的国家的太平,在价值观上是没有区别的。


因而这个戏如果说有一些不满的地方,那就是它缺少一种超越性的东西。所谓超越性,在这三个主要人物身上都不够。比如杜周,他很现实;汉武帝也很现实,他就要建立一个盛世;那么司马迁看起来要身后留名,但这实际上也是一个现实的目的。所以这三个人其实都缺少一种超越性的东西。


尚思伽:史记是文学不是现实,我直言不讳说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史记不是一部文学作品。至于它的真实性的问题,那个年代的书写历史,跟我们今天对历史的真实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他追求的历史的真实性,是中国传统史学的一个关键节点,它跟西方的史学是不同的,他的求真不是我们要去找一堆资料,然后我们就说这个是真的,不是这样的一个真,它是需要放到传统史学里去认识的。

 

至于说关于超越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有自己的局限,我确实是因为要辩证地想这个人物,所以一定要他的局限性在那儿,这个事实上也是我在寻找的。我认为可能对于知识分子来说,最大的一个羁畔,就是“名”的问题。所以我会把这个“名”的问题变成司马迁的写作动力之一。至少他一开始是这样的,他一开始实际上要对家族、要对自己史官这个身份的漫长传统,有一个交代。事实上我自己在写的过程中是有意识的,可能我强调得不够突出。


晓岚自述:几年前,给《北京晚报》写过一组小文,抽取古代笔记小说中的人物、故事或一点意象,放到当代背景下,进行彻底的改写。但很快就觉得在篇幅、构思等方面都束手束脚,于是我想试试自己能否承担真正的短篇小说。我暂时抛开了对鬼故事的爱好,将基本素材转向了《左传》、《国语》、《史记》等史书,但当初那个“太平鬼记”的名目和“鬼生曰”的跋语却留下了。


在最后一幕,当他在和武帝的辩论之中,他真的理解了他作为太史令的责任,理解了历史,于是他最后在尾声中说“名”这个东西其实是耻辱。这是我刻意写的。我是希望司马迁无论如何对我来说是有神圣性的,这也是我不能够把司马迁无限地往下拉的原因。他对我来说不同于任何人,所以在最后尾声的那部分里是有一句台词是我希望能够让他获得超越性的。他确实是一个知识分子,要容忍他一生的经历,最后他还是能够克服自己,能够认识自我,达到一个超越性的认识,可能我写得不够明白,就我个人的愿望来说,我还是希望把这个超越性寄托在司马迁身上。


我是希望在谢幕之前能够展示出某种超越性。我说的这个“超越性”的意思,是超越我们当代个人主义造成的困境,对所谓“名”的超越,对个人奋斗主义的超越。但是不是这个超越性一定要通过激昂的调子来展示?这一点我有所保留。如果不一定非得是激昂,那到底还能怎么样?我觉得这个问题还需思考。如果大家的阅读感受是觉得这部戏对“超越性”的呈现比较暧昧的话,那就证明它肯定做得还不够。

 

武帝的功业、他所建立的东西、他的意义,我们在今天隔了这么长的时间以后,你会越来越认识到他功业是不简单,那也确实是不世之功业,但是他对中国历史的巨大影响,对我来说,依然不是一个超越性的东西。


在这部剧里,司马迁成为中书令之后,他就变成一个在武帝面前很卑微的人,这对于一个人物的丰富性来说当然很真实。但是它总是会牵绊着我,有关最后的崇高的东西的分寸,还有比例,我一直就没有把握得特别好,所以我每次看完剧本之后,老有一种无意义感。


尚思伽:就我个人来说,“分寸”这两个字确实是这个剧本里特别困难的一个部分,包括一些观点、人物的塑造等等。司马迁的崇高性和神圣性对我而言是不成问题的。但是问题是当你下笔去写作的时候,真正去创作这个人物的时候,这个人物好像就是纯粹的经验性的感觉,既不能把他搞得很高,也不能把他拉低了,这是写的时候我会感觉特别困难的部分。我确实有意给司马迁加了一些要把他往下拽的东西,因为确实想避免我们一贯地对他神圣性的(拔高)对待,那这是不是客观上也就造成了崇高性的这一面,就不清楚了,可能是的。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发表于各大报刊的影剧评论,充分展现出了其文史素养高、艺术感觉敏锐的写作特点。笔触细腻,文字耐读。通过长期的分析评论,作者对当代中国电影、戏剧进以完整的审视,更是将其置于世界文化的背景下,深入探讨了相关得失。


通过这个剧本,不太能看到《史记》这本书是怎么写的;还有史观的问题,比如《史记》的史观是不是司马迁的史观?他的史观代表不代表他的三观?似乎在剧本中感受不到作者对《史记》的理解的支撑。

 

尚思伽:剧本对这些问题的呈现可能有点间接。比如说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李陵之祸跟司马迁有直接关系,那他怎么看待李陵?我努力在这个剧本里面,表现司马迁对这些的认识,他在同行里面也不是能够完全无条件地认同。《史记》最大的特殊性在剧本里的呈现也比较间接。有几句台词,是他和武帝的对话。武帝说修史是国家的事,你自己修史这算怎么回事?这一段其实我是有意安排的,想要说明《史记》的特殊性,它不是一部官史,但是它也不是一部完全的私人著史,它跟前面的(历史著述)不一样,跟后面的(历史著述)也不一样。


我们如果把《太史公自序》直接引用,对话上或者台词上就很难处理,而且也担心观众会觉得厌倦,包括《报任安书》也不敢引,事实上只引了一句。《报任安书》作为司马迁唯一一篇具有一点自传色彩的文字,里面有好多铿锵的句子,但很难用在引言里。我们不管读《报任安书》多少遍,都会有感觉,但是这篇文字要放在舞台上就很难处理。


在此,活字文化为读者节选尚晓岚创作剧本《中书令司马迁》结尾,司马迁与武帝的对峙与身陷囹圄后的独白,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她对具有“超越性”的知识分子人格范式的塑造与追求



司马迁  臣用笔写书,用刀改错——错了,才用刀。


武帝  你没错?——你自请宫刑,是为不孝!妄议君主,是为不忠!心怀怨愤,是为不仁!假作恭顺,是为不义!


司马迁  是!陛下说得对!(长跪)臣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臣有负君恩!杜周是酷吏,罗织罪名,人人自危。李广利是庸才,屡战屡败,国库虚耗。沈命法是恶法,地方官吏层层瞒报,最终是盗匪猖獗,百姓受苦。陛下任用江充这等小人,致使巫蛊的血腥席卷大汉……所有的定计议策,我都在陛下身边,我熟读历代史籍,我事先就知道这一切会导致什么后果,一切都按我的预料发生了,但我什么都没做,我不曾劝阻陛下,哪怕稍稍的一点暗示都没有……公孙丞相罪不至死,他被灭族我一言不发,致使祸乱升级,波及太子;太子被迫发兵,陛下雷霆震怒,我一言不发,最终长安大乱,死伤无数;陛下说任安坐观成败,将他腰斩,我一言不发,未尽到朋友之义;太子被抓捕之时,谣言纷飞,多少小人借机构陷,我一言不发,未尽到臣下之责……臣有罪!臣闭紧了嘴,是因为怕死!不,是怕死了就完不成我的书!


武帝  (冷笑)原来是怕死。我杀一个人,用不着等这么久。这些年,我待你如何?


司马迁  (苦笑)陛下厚待我,和宠爱那个倡优有什么两样?


武帝  你和他比?你很会装,比他更像一个戏子!


司马迁  (沉痛地)是,臣是戏子。


武帝  和人斗了一辈子,对手的心我一清二楚,偏偏是亲信的人,漆黑一团!(愤怒地)都是忘恩负义,不忠不孝的畜生!


司马迁  是,我是戏子,演着演着就成真了。这些年,我塞住耳朵,蒙住双眼,闭紧嘴巴,一天天地苟活,都是为了这部书。我以为把一切写到书里就够了。一想到我为它忍受的耻辱,我就感到快意。我将因它而不朽,我的父母、我的家族也会享有不朽的荣名,千秋万代之后,人们还在把它传颂……我鞭打自己的耻辱,让它更为耻辱,这样我就可以俯视一切,我在一切之上,在时间与历史之上……我竟然忘了,我活在人间。我像个陪葬的木俑,记录陛下的诏令,我一边记一边想,什么东西可以做我的材料,什么东西写进书里就是精彩的一笔,我忘了我记下的这些关系到国家的安危,无数人的生死。我什么都没做。我是戏子,我是死人,我是陪葬的明器,我只写了一部书。我对自己说,它是为大汉写的,是为祖先为后人写的,其实我是为了自己,为我的才学,为我的名声——是,陛下没看错,也是为了我的愤怒……


武帝  我不在乎你为了什么。我是什么样的人,轮不着你说三道四。


司马迁  陛下是什么样的人,不那么重要。陛下的作为,远远大于陛下的为人。


武帝  我这一生,岂是你区区一支笔能概括的!你写了一部书,我写下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司马迁  这是傲慢。傲慢让人心如铁石,让人盲目自信……


武帝  你不傲慢?你的傲慢都在你的书里!你写下的,就是真的,就是对的?你没写的,就不重要,就没发生过?通篇都是残缺不全的一己之见。自以为通晓古今,洞彻天道,这是最大的傲慢!


【停顿。司马迁仿佛有所领悟。


司马迁  对,一样的傲慢,但我们的位置不同。你的傲慢,由百姓承担后果,我的傲慢,交给后世评判……我明白了,我终于明白了……这部书救了我!把我的傲慢、耻辱、愤怒变成了另外的东西……我一笔一划写下这个盛世,就是抗议这个盛世!我用一支笔,记下这个变动的时代,为蒙难之人送葬守灵。天道无情,历史无声又无形,替它说话,给它一个形状,追寻它的轨迹,功过是非,各得其所,这就是史官的责任……我一直是,我永远是——大汉的太史令!


武帝  你是大汉的中书令,你的饭碗是皇家给的!你羞愧了后悔了,因为什么都没做?你会做什么?看看你自己的手,没拿过锄头,没握过刀剑,更没沾过血,多清白的一双手,溅上一点墨汁也得赶快叫人端水洗干净。你这种人,太学里要多少有多少。你能评判这个时代?我告诉你,历史是生了茧的脚走出来的,是染着血的手造出来的,不是用脑袋想出来用笔编出来的。就算将来有人看到你的书,他们也会懂得——如果他们不是蠢货,他们一定会懂得,你的书里都是偏见和诽谤,我一生的事业,天下一统,文治武功,足以惠及千秋!(忽然一笑)不过,你没这个机会了,你的书……


司马迁  书藏入石渠阁,你答应过。


武帝  不,这个冬天,我要用它烧火,烧暖我的御榻!


【停顿。


司马迁  陛下既然觉得我的一支笔无足轻重,为什么要害怕呢?


武帝  (笑)我害怕?你的书就要烧成灰了——所以害怕的是我?


司马迁  陛下既然不怕,为什么不留着它,我们赌上一局,看看时光的力量,看看在后人心中,谁会赢得最终的荣耀!


【停顿。


武帝  (轻蔑地)和我打赌,你不配。


【光线渐暗,舞台上出现了武帝巨大的背影,随着太液池的水波微微颤抖。


司马迁  (跪下行礼,双手呈上书刀)臣有怨言,诬罔主上,这就去投狱。


【暗转。

 

尾声

 

【狱中。场景与第一幕第一场相同。


司马迁  下雪了?有雪的味道。还是这间牢房,又是一个冬天,真冷啊,要是有壶酒就好了……将来的人能看到我的书吗?我不知道。它得承担自己的命运了。(抬起头)你在看着我吗?我找了你一辈子,向你提问,冲你发火,我赞美过你,更多的诅咒……是我错了。你面无表情,就是表情,你没有答案,就是答案……你说什么?对,我一点也不重要,世间的荣辱不重要,不朽的名声也不重要,我早该明白这一点……耻辱不会消失,但它不那么沉重了……我看到了最后吗?(轻轻摇头)根本没有什么最后,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成一体,时光奔流,无穷的远方,在我面前展开……(“北方有佳人”的音乐响起,雪花零星地飘落。他拿出家传的刀,举到眼前,拔刀出鞘,面带微笑)真美啊……人生,总是有遗憾的……


【灯灭,司马迁消失在黑暗中。雪花纷飞,落向舞台。

倡优上。随着他的台词,剧中人依次上场,准备谢幕。


end

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武帝不杀司马迁的真实原因
一世美文:司马迁,关于生与死的话题(骆玉明)
司马迁,关于生与死的话题(全)
千古绝唱《报任安书》
司马迁年谱
《太史公行年考》,选自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十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