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阳:音乐恰恰大于具体 | 见地·创造者

奇男子奇女子们端午节快乐。很久没见,大家都想苏阳了吗?夏天来了,苏阳都在忙啥呀?在这里小编要来个低调的预告:我们很快将要发布新专辑的消息,请大家星标“苏阳音乐”公众号,以及关注新浪微博@苏阳工作室,第一时间抢听新歌哦!

在密锣紧鼓准备新专辑的日子里,苏伯伯还应见地沙龙的邀请,作为“创造者分享季”的嘉宾,在线进行了《民间文化基因进入现代音乐创作的可能性》的分享,当中谈到他根据花儿改编的一首未发表的新歌,以及在美国纳什维尔和两届格莱美奖得主Jim Lauderdale的合作,半个小时的语音分享,真是干货满满!让我们一边聆听苏伯伯的音乐理念,一边热切期待新专辑的推出吧~



Vol.7

新家园- 2020见地·创造者分享季


苏阳:民间文化基因进入现代音乐创作的可能性


2020/05/24



分享嘉宾 | 苏阳 知名音乐人
苏阳,民族摇滚音乐家,当代艺术家。苏阳的音乐植根黄河流域的文化土壤,发行有专辑《贤良》、《像草一样》、《河床》。出版有散文集《土的声音》,被称为“行走的民歌笔记”。苏阳于2016年提出跨界艺术创作计划“黄河今流”,尝试将音乐与绘画、多媒体影像等艺术形式互文,用更流动的手段为当下的生命发声。《大河唱》作为苏阳发起并参与的记录电影,讲述了苏阳和他的四个黄河沿岸民间艺人之间的故事,电影于2019年6月18日全国公映。




民间文化基因进入现代音乐创作的可能性.mp3 来自苏阳音乐 28:43
【欢迎点击收听音频】

大家好,我是苏阳。十分高兴在这儿能和大家一起讨论、进行分享,关于我在学习音乐路上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六盘山花儿与《六盘山令》


2000年之前,我在银川是有一个乐队的。2000年之后,我把那个乐队解散了,开始自己做音乐。当时我觉得在之前的音乐实践的基础上,应该考虑到一些音乐的方向。然后大概在2003年左右,由于一个偶尔的机会,我便开始接触西北民歌。2003年的春节我去了西海固,第一次开始接触花儿。花儿的情况大概是这样,花儿实际上是流传很早的一种山歌,发源地是在青海和甘肃交界的那些地方。花儿主要有两个种类,一个是河湟花儿,一个是洮岷花儿,其中河湟花儿在甘肃和青海地区比较广泛流传。2003年我去西海固的时候,这个地方靠近六盘山,河湟花儿流传到六盘山地区,形成一个相对来说具有宁夏特色方言的六盘山花儿。实际上六盘山花儿的“令”并不是特别多,但是它因为带有西海固的方言,所以它还算是比较独特的。

花儿的歌词在当时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觉得后来很多人的共识是它和《诗经》的内在格式是比较接近的,所以传承了那种表达方式,而在花儿里面这样的表达方式也没有遗失。六盘山花儿有几个“令”比较经典,流传了很长时间,包括《绿韭菜》、《六盘山令》,都属于一说起来大家都知道比较典型的宁夏花儿。

花儿会采风路上

前两年我在国外一个音乐节上交流的时候唱过两次,最早我接触的六盘山令,有一首词是这样说的:“高高的山上种竹子,竹叶飘到水上,千里的路上你来了一封信啊,你的模样没写到纸上。”这样的旋律,这样的歌词,这种表达方式当时听到之后就觉得和流行歌曲有很不一样的地方。因为我们从小听到的流行歌曲,实际上主要是现代的口语,并且表达方式是全球通用的一个现代语言。在我最早接触的时候想着的是如何从这些民歌里面吸取营养?我要写出一首现代的歌曲,那么怎么样从这个里面得到一些借鉴?比如说,我们刚才举例这个词的旋律,同一段旋律它可以有另外的歌词。我最近找到了比较原始的花儿唱的刚才的那个旋律,但是它有另外的一首歌词。 

这个是流传在六盘山地区的一个经典的曲调。实际上很多六盘山地区的歌手唱这个《六盘山令》,他们唱的旋律都是这样的。意思差不多,不管男的女的,它有些是即兴,有一些改变,但是基本的旋律就是这个样子。

那歌词是什么意思呢?“尕马儿骑上枪背上,西口外挖一回大黄,这回大黄没有挖上,下一回我把我的尕妹领上,唉呀我的连心的肉呀,下一步我把我的尕妹领上。”最后一句很关键,实际上就是最后落到他把他的尕妹领上,这后面还有“这个连心的肉啊”,这是我们西北的一种花儿里面比较常用的比喻的感叹词,就是形容就像心尖上的肉一样,如此亲切的一个和他心上人之间的关系。

松鸣岩花儿会盛况

大家听到的这个原始的花儿,应该是首情歌,也能听出来这首旋律和歌词,和流行歌特别的不一样,整体的表达方式我觉得都有区别。这首词虽然没有典型的比兴的格式,以前在别的场合我经常提到那个《关关雎鸠》和这个花儿里面的《仓啷啷令》,它都有比兴的传统。这首大家听到音频虽然没有那么明显的比兴,但实际上它是有“兴”的。它的“比”没有那么强烈,是一个前后叙事关系。但是它还是承袭了那种由外到里的,我们古代民歌的类比的这种表达方式,这个和现在歌曲是很不一样的。其实花儿是山歌,也属于歌曲范畴,它和现在歌曲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要想办法去贴近人性,表达生活的一个感受,不管它是一种男女的情感,还是生活中的其他情感,它总之是想要表达他的心里的一个感受。

从民歌走向现代歌曲创作


因为这个民歌要走向现代歌曲的创作里面,于是在这个基础上,我就在这个节奏和旋律上都做了一些调整。首先就是今天我们的音乐系统,在节奏上是规整化的,但是它并不是那么严格的,所以它还是可以跟以前的格式语言进行结合,于是节奏上就做了一个调整。另外就是在语言上,我们想让它更利于今天的口语习惯。我们今天的口语和以前的民间语言有很大的不同,如此一来我就能够贴近我们今天生活的表达,能更通俗一些。

《大河唱》剧照 马风山山坡上笑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能听出来是在民歌旋律的基础上我自己填了词,但是保持了之前的歌词的格式,它之前是“尕马儿骑上枪背上,西口外挖一回大黄”,后面我保持了这个由外及里的这个格式。在这个时候,前面花儿这个令变成了一首歌,这个歌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少年》。歌词是这样的:“日头出来照醒了大地,河水把石头灌溉,骑上马儿我追流水,追不上水里的日头。”后来发现不光是西北的花儿,包括南方的民歌,其实都从远古时代就开始用这样的格式,实际上从《诗经》时代开始沿用的这样的一个“令”。其实在当时不叫“令”,是后来在花儿上面体现它叫“令”。

“令”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种相对固定格式的一个旋律。比如说“六盘山令”,一般名字是这么写,六盘山令《尕妹走上我跟上》,这个令就是旋律,在之后才是歌名。现在改成了歌名,就没有什么六盘山令,它的歌名就叫《少年》。核心的内容实际上已经变了,它之前的歌词实际上是首情歌,到后来这个核心的内容,实际上已经改成了一个和时间有关的内容。

实际上之前翻唱过,也改编过好几首花儿。比如前两张专辑里的《凤凰》和《八宝塬令》,都是保留了原词的主体。这次实际上把词改掉了,保留了曲。这次的实践实际上就是考虑到保留住它原本的表达方式,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表达基因,文化里面的表达基因,然后把这个形式给改了。但是它以前的表达基因其实是文字的方面,是可以被激活的,就是参与到现代化歌曲的创作之中,实际上是这么一个尝试。

《大河唱剧照 陕北说书人刘世凯

黄河今流:了解自己土地的表达方式


在后来的那个三张专辑当中,改编和基于民歌的再创作,都是这个音乐创作内容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就是纯粹的自己重新填词曲,没有用民歌的词曲。但是不论是改编还是基于民歌的再创作,或者完全是自己填词曲,其实都是受这些旋律和歌词影响的。我注意到这些表达方式的背后,实际上民歌的感受方式和我们现在歌曲的感受方式是不一样的,观察和聆听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以前的人们,他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们怎么听?这些都可能影响到了他们如何去表达,然后他们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捕捉和表达今天的人依然能够听懂的那部分东西。也就是说没有这个方言的话,共通的情感是在哪里?

《大河唱剧照 魏家班背着乐器和皮影出门演出

我觉得在这个中间存在一个值得探索的链接方式,我觉得这个对接方式是一个值得长期的做下去的事情。基于这样的思考和实践,2016年我就做了一个艺术项目叫“黄河今流”,当时就思考怎么样去了解自己土地上的这些表达方式,然后如何去借鉴、思考、实践。然后去写歌、去做更多的不光是音乐。其实终归是创作,就是你能够进入到今天的这个有效的表达,其实这个目的相对来说是比较集中的。实际上这个创作也是横向的,2016年“黄河今流”的第一场演唱会,当时是在舞台上做了多媒体艺术,将绘画植入到那个多媒体里面,也用了很多岩画和民间艺术的造型和色彩。实际上之前就给《贤良》、《凤凰》做了一些动画,也是运用了民间艺术的这些语言,然后把它做成了具有现代感的动画,后来也运用在了舞台上。就是延展了音乐和美术、文字、多媒体之间的边界,当时是在考虑能不能进一步的做这些合作,后来就派生了我们的舞台和多媒体艺术,在这个之间进行创作。

2016年“黄河今流”的第一场演唱会

怎样聆听才有怎样的表达


那么说回音乐,实际上更多的做相互间的合作,民歌的音乐和歌词其实都是可以扩展的。“黄河今流”从2016年开始,每年都有机会去国外演出与交流。2018年去美国的纳什维尔,做一个音乐工作坊。纳什维尔是在美国的田纳西州,是美国乡村音乐的发源地和胜地。美国乡村音乐对全世界的流行乐起到过很大的影响和作用。直到今天为止,美国乡村音乐在美国仍旧有大批的固定受众。每年也有关于乡村音乐的音乐节、各种奖项,每年都会成长很多乡村音乐的作曲家、艺术家、音乐家。这次是在纳什维尔认识了一个叫吉姆·劳德莱尔的一位音乐家。他的年纪比我还大一些,获过两次格莱美,写了好多好听的歌。我在去找他之前,其实在国内听过一些。当时计划当中是在纳什维尔和吉姆要有一场同台的专场演出,还有一次是进行分享和交流。吉姆乐队整体是一个很纯正的乡村音乐。

我发现纳什维尔是一个挺神奇的地方,那天一下飞机,那个机场特别小,然后外面特显眼的就两样东西,首先是一个特别大的大酒桶,里边装的威士忌,纳什维尔有一个全球最有名的威士忌的场子。另外一个东西就是吉他,机场内几乎所有装饰的地方都摆着吉他。因为我自己弹吉他,所以看到的时候还挺惊讶的。

苏阳与吉姆在唱片店

那两天在没有工作的时候,我们去参观了好多当地乡村音乐、流行音乐的博物馆以及保存下来的五六十年代的一些工作室。到的第二天跟吉姆有一个下午的即兴合作时间,那天下午的即兴合作特别愉快,我记得最后我还改编了美国最早的民谣叫《苏珊娜》。

在合作当中就发现其实国内外的音乐歌曲,首先是基于语言。比如说我发现英语的表达比较直接,逻辑性和叙事性较强。实际上乡村音乐的原理是一样的,在它产生之前,首先是它怎样聆听,它是用叙事和连接先串联起来,这样它是怎么聆听才有怎样表达。那天下午跟吉姆聊的时候,我们拿着吉他唱了很多歌,中间基本上没有用到太多的翻译。我们相互用乐器交流,没有太多语言上的必要沟通。

不同的语言,可以抵达跨越时间和地域情感共识


这个时候我就发现为什么在音乐上进行沟通的时候不需要翻译呢?就是说音乐的这种方式,对语言的依赖性没有那么强。另外也说明了像我们这代乐手,到今天我们目前用的音乐系统语言,其实还是全球化统一的。比如说对小节的认识,对节奏的认识,其实都已经是一个体系,实际上没有太大的区别,这是我的一个感受。那天下午合作完之后,我改了那首美国最早的民谣《苏珊娜》的歌词,并且在后来我们同台演出的时候,在最后一首歌进行了合唱。当时杰姆就说让我能不能另外给他一首歌词,他想用我写的歌词来写成一首歌曲。

第三天在田纳西州州立大学的音乐系,我们俩要做一个对谈分享。那天对谈的时候我又唱了最早的那首《六盘山令》,就是“高高的山上种竹子,竹叶飘到水上,远方的路上你来了一封信啊,你的模样没写到纸上。”我当时唱了这个词,在对谈当中我打了个比方,说这个令是可以改编歌词的。

田纳西州立大学的对谈分享

后来我就给他另一首我的歌词,就是前面提到的“日头出来照醒了大地,河水把石头灌溉,骑上马儿我追流水,追不上流水里的日头。”在对谈结束的时候,我把这首词写好了给他。但是在对谈当中我已经跟他说了前面的原词,讲了那个过程,就是它的原词、原曲是什么样的,到我的手中,它变成了一个歌曲。在这对谈当中,其实已经把这个来历和改编过程告诉了他。他还问了歌词的几个地方,比如“二哥的肉”这个“肉”是什么意思?他又问“花儿”是什么意思?我说“你看春天来了,这个“花儿”它是有隐喻的,它里面意味着很多,它也有生命,或者是你认为的男欢女爱,都在里面有包含。”

第5天还是第6天我们一块演出,那天吉姆来的比较早。我们下午调音完了之后就没有走,他一直在后台走来走去,在化妆间的镜子前拿了一把吉他,在修改、练习,很细致。那天演出也很顺利,快结束的时候,吉姆告诉大家我们一块合作了这首歌。虽然我不知道他有没有给这首歌起一个另外的英文名字,但是我起的名字叫《少年》。大家可以听一下现场他唱的,就是根据我的歌词,他用英语重新进行了改编,然后他自己做了曲。 

我觉得现场听特别好听,回来之后,我专门请翻译翻译了一下他的歌词。他说:“噢亲爱的花儿,明天我就会想念你,因为我必须再次远行,但是我会回归,不会永远离去,可是无法企及水中的日影。昨天我曾离他如此之近,我还会继续尝试。然而时光流逝,我会改变方向,追寻那些回忆,并在每个春天从山上奔流而下,我必须去追寻那些节日,在水边顺流而行。尽管我遇到了日光,并想要一直追随,可是日光却无法照耀这么长的时间。明天我就会想念你,我必须再次远行。在永远离去之前,可是我无法企及水中的日影。亲爱的花儿,我明天就会想念你。”

以上的这个内容,我觉得脉络其实还是挺完整的。就是从最早最原始的六盘山花儿,到后来我把那个形式改变了,到这个歌曲的歌词、主题也随之改变,放入了我想要说的,我自己需要的主题,然后吉姆又把它转译成了他的一首歌曲。但是大家能听出来,他的歌词有他丰富的表达,但是其中依然有我的歌词中“骑上马儿追流水,追不上流水里的日头。”这两句他反复地强调出来,被他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出来。他的曲调其实又是他风格范围内惯用的,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但是主题实际上是共享的,变成了一首。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在合作过程中,吉姆他是怎样去接受我这个作品以及这个合作的。

《大河如歌》音乐会演出现场

如果说旧的民歌到今天的这个歌曲,是一个时间的关系。从中国到美国,这种地域上的横向,虽然我们的语言不同,但是实际上这个感情他是理解的,在这个共识上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说可以在时间和地域的跨度上去形成情感共识。实际上我和吉姆的这个歌曲在意思上的表达基本是接近的,但是民歌的曲调又在我的歌曲里面做了一个保留。所以在跨时间和跨地域上达成共识,有没有这个可能?我那天还是比较激动的。

这个实践我觉得有价值。这种带有我们自己文化基因的作品,同样能够跨风格、跨地域、跨语言地转译,形成新的作品。这个模式我想我还会继续实践下去,这实际上也是“黄河今流”这个项目从立意到今天一直在做的事情。实际上不仅是音乐,在多媒体视觉艺术以后可能会有一些呈现。

哥伦比亚麦德林国际诗歌节上的压轴演出

“黄河今流”还有另外一个类似的音乐项目,大概在下个月发布。这个项目我们做了一年。黄河流过9个省份,每个省我们都邀请了一位音乐人参与。都是大家相对来说比较熟知的,在黄河流域长大的音乐人们。不是概念里的原生态歌手,而是活跃于当下舞台的现代歌手。我们一块共同去完成一个合集,是“黄河今流”和太合麦田合作的。

9个音乐人每个人都用不同的方式,把童年在家乡听到的、在记忆中有着痕迹的那些旋律,用今天自己的声音再把它表达出来,带着自己的生活足迹。这样的样貌去体现的音乐,我相信跟其他的流行歌曲是有一些不一样的。希望大家能够去关注我们的新实践。

今天就分享这么多,这就是我在“黄河今流”这个事情上,以及在音乐的路上学习的一些实践以及一些想法,谢谢大家。


问答环节


01

想知道苏阳老师接下来想做什么样的音乐?是在保持原有的风格基础上继续前行,还是有更多的异质化的变化?

从以前做了三张专辑,然后参与一些合集来看,基本上是受民歌影响比较多的,但是其实每张专辑都还是有不一样。第一张和第二张到第三张的时候,自己词曲的成分也越来越多,基本上原有风貌的那个民歌的部分可能再减少一些,但是也都不是故意为之,就是可能到那个阶段了,它就是有一些这样的变化。后面肯定会有异质化的一些变化,但是自己也不太好预设,但是变化肯定是有的。


02

您当时解散乐队,觉得音乐未来的方向是什么?

当时解散乐队主要是因为之前的那个乐队一直是特别摇滚的那个感觉,风格也比较杂,基本上就是一些布鲁斯、重金属,是比较模式化的、比较套路的那些音乐。当时是觉得比较厌倦了,不知道要追求什么,但是觉得不想再那么下去了,所以就把那个乐队给解散了。其实当时对未来的方向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规划。


03

您在东西方的跨文化沟通中,感知到的东方的音乐表达和音乐语言和西方人的音乐表达和音乐语言的差异性有什么?

其实我们从旋律的角度来讲,它的核心是没有什么大的区别的。但是能够观察到一个差异,其实全世界的民歌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它不是一个整齐节拍的,不像今天这样一个完善的,有旋律、有节奏、有合成的一个系统,它基本上还停留在语言产生了音乐,也就是它的旋律是植根于它的语言的,所以它的节拍听起来是不整齐的。

同时,它的语言在歌唱里面,我觉得发展出了很好的魅力。我们的民歌,比如说花儿,比如说信天游,也是保持着这样的一个风貌。它实际上和今天所谓的西方音乐,主流的全球化音乐相比,最大的差异是它在节奏方面首先有差异。还有一个它其实背后的语言和旋律的关系,是一样的,但是语言不一样,所以产生了不一样的音乐,这是我的一点认识。


04

想请您展开说说,没有方言,也有共通的情感,那个共通的情感是什么?

我的意思是通过不同的语言,能达到共同的情感。这个共同的情感我个人认为它不是一个特别具体的,比如说关键词“世界”、“母爱”等等,我觉得有的时候音乐恰恰是大于具体的。

它实际上是某种感知,当我们在一起唱歌的时候,你和一个语言不通的人在一起演奏、唱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共通的东西并不是能用特别具体的某一个词就把它说得非常清晰的那种感觉。如果你沉浸在这个音乐里面,它恰恰是通过这样的东西,它会让每个人有一个大于这首歌的想象或者感受。比如说这个感受它可能体现在某一种音乐的律动里面,或者歌词里面或者什么地方,它其实没有那么具体,但是它是共通的,因为每个人到那个地方,可能他那种反应都是比较类似的。

我有一次在哥伦比亚演出,哥伦比亚这个国家相当于在我们的地球上打一个穿,就是在我们所在地球位置的正对面,离我们国家最远的一个地方,演出现场没有一个华人。我发现《贤良》这首歌,之前在西安演的时候,下面的人在什么时候跳的最欢,后来发现哥伦比亚的观众也是在那个点开始跳。说明某些感受好像确实是共通的,有些歌曲传递的一些情绪、感情,其实在这个时候是可以隔开语言,是可以做到这个的,但是它不是那么具体的去说某一种感情是什么,这个可能说不清楚,但是它是在的。


05

您说“黄河今流”是为了了解自己土地的表达方式,经过几年的创作和行动,谈谈您现在对它的理解?

我的感受是,这个表达方式的背后实际上是观看方式和聆听方式,就是说你到底是怎么来听这个声音的?这个很重要。比如说你能听到的是节拍,你可能就会用一种节奏的方式去倾听周围发出来的声音。你是从这个音乐之外,还是从语言去听这样的东西?它是先于表达的,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

那么我们听民歌的时候,我喜欢往倒了想,就是在当时人们是怎么看的、是怎么听的,然后它才有那样的表达方式。它跟今天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是不一样的,这个东西可能就是需要去观察、去探索。


06

您觉得黄河流域生活的居民的生活方式,表达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点?对于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您在黄河流域长大,后来行走和创作,甚至国际交流,您现在的理解和体会是什么?

不光是黄河流域,我后来发现其实每个地方居民的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黄河流域的特点比较独特,包括黄河9个省,其实每个地方也很不一样。比如说宁夏的黄河,我觉得这段在黄河里面显得比较秀气。宁夏是“天下黄河富宁夏”,跟那个“谁不说俺家乡好”是两回事。因为宁夏大米本来就挺好的,正好黄河在宁夏的区域里面,流经的是最肥沃的那片土地,它恰恰也是平原,所以粮食就长得好。所以银川的饮食、起居,其实是有点“塞上江南”的意思,是比较秀气的。我们的拉面跟兰州拉面有点不一样,我们这个拉面里面显得清汤寡水的,就显得秀气一些。你要是到了陕西,它的感觉又不一样,你到四川其实感觉都不一样。黄河流域总体来说,给我的感觉还是偏于浓重、炽烈,类似这样的一个感觉。

实际上我觉得河都是一样的,所有的母亲河都是伟大的,都可以养育河边的居民,这是我一个体会。就是这样的区别,其实最后演奏和唱出来的是不太一样的,因为它基于什么,它才会唱出什么。


07

怎么理解您刚才说的,怎么聆听,才能怎样的表达?

个人认为,聆听是什么,就是同样的一段音乐,你到底听什么?特别简单,就是你是听它的旋律还是听它的时间,比如说你听它是不是时髦。这段旋律本身没有什么时间性,比如说它是不是民歌,是不是流行歌曲。因为有些东西它实际上有些人是听时尚的,有些人就是听本身的,这首先听就不一样。还有一些人是听跟自己有关的,有些人是听跟别人有关的。那这个东西都是一种聆听方式,其实是有一些区别的。

本文经“见地沙龙”授权转发,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sypromotion@163.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些看上去古老过时的东西,其实远超我们想象的精彩
摇滚音乐人+说书人+“花儿”歌手+秦腔团长+皮影班主 =?
五朵梅——改变王洛宾一生的命运的人
宁夏民歌专辑《六盘山高黄河宽》
民歌专辑《六盘山高黄河宽》
又一首和固原有关的歌出炉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