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在“吃货”群体金字塔尖上的他,着实把我讲饿了!

“每逢佳节胖三斤”?

今年过年大家又都吃嗨了吧

各位都胖了几斤呀?

而在过年餐桌上大快朵颐时
大家是否想过
年夜饭究竟从何而来?
美食的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历史印记与文化密码?
 
本期《开讲啦》邀请到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王仁湘教授
王教授在饮食文化、史前考古、图像艺术
等方面都颇有研究
饮食考古更是研究得“出圈”

过年美食少不了一盘香喷喷的饺子
这在大家心中已经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传统
那这习俗是从何而来呢?
王教授分享到
中国人真正形成过年吃饺子的习俗
是从明代开始的
而在现场
王教授也为大家展示了考古发现的唐代饺子
吐鲁番出土的唐代饺子
 
这一个个饺子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而模样却依旧清晰可见
更是引得大家垂涎欲滴,食欲大增

在北方有着“上车饺子下车面”的传统
在即将离别时,以饺子相送
在接风迎客时,以面条庆祝归来
面条也有着一段悠久的历史
王教授在青海主持发掘了
一碗4000年前的小米肉末面条
地震和洪水摧毁了村庄
而这碗倒扣在地上的面条却还保存得非常完好
青海喇家遗址出土的面条

饺子、面条是如今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吃的面食
那么它们的原料小麦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小麦其实是从北方草原地带、西亚传入中国
之后人们便把小麦磨成面粉
以蒸或煮的方式来制作美味的包子、馒头等
如果能穿越回古代品尝一个菜品
王教授就想到宋代去尝一尝那著名的蟹黄包子

从古至今
人们对于吃这件事儿追求的不仅仅是饱腹
我们常听到有种说法“尝新”
就是要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吃得好、吃得健康、真正会吃
正是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和谐融洽的体现
 
而从古至今传承的饮食史
更是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陶釜到青铜鼎到铁锅……
炊具的不断演变
见证了人们对美味的追求
也见证了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
筷子的历史长达约七千多年
在王教授看来
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的筷子
“一定还会坚守中国的餐桌”

美食是悠久历史发展的见证
也是我们大家内心家乡情结的重要载体
无论你来自哪里
心里一定珍藏着只属于你的家乡味道、味觉记忆


在录制现场
王教授的精彩开讲
可是让没吃的人馋得流口水
吃了的人也感觉自己又饿了
而王教授自己也是一位特别会吃的人!
他的朋友圈里有着很多
到各地去品尝美食的照片
还配有优美而专业的文字解读


让人看得真是又饿又爱
会吃的人可太有文化了!


本周六 大年初九22:30
听王教授开讲
保证让你大饱耳福!
到时候可别边听边流口水哦


喜欢就点“在看”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土墩墓有鸡蛋,马王堆汉墓出土藕汤,考古文物美食还不少
饮食考古|千年面食的文化基因
青海发现4000年前的一碗面条,竟然把中国历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
面条历史|中国面条的历史有多长?有多宽?
中国的蒸煮食品与蒸煮食文化
美食指南之美食简介甘肃篇(1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