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考试机制导向促进素质教育

考试手段以其特殊功能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任何漠视、淡化考试功能的做法都是不科学、不现实的。

第一,考试作为检测学习效果和选拔人才的手段,具有客观公正性和不可取代性。

第二,在一定程度上,考试手段是学习动力的助推器。学习的过程,既有求知的乐趣,但更多的是困难和艰辛。毅力、兴趣和求知欲固然是克服学习困难的内在品质,而考试压力则可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

第三,考试的选拔功能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甚至决定学生的前途命运,因而学生把考试成绩视为“命根子”。考试的趋利性使学生始终无法摆脱其“指挥捧”的支配。

因此,考试手段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强大生命力。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辩证地评价考试手段的地位和作用,既要看到其对学生压力的一面,又要看到其有力推动素质教育的一面。

第一,调整教材内容,降低考试难度。现行教材从总体上看,偏多、偏深,而以教材为命题依据的各类考试难度超过了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有些选拔性考试难度甚至超过了教材难度,学生因而疲于应战,不堪重负。因此,要从总量上减少教材内容,并删除过深、过偏的内容,增加有利于学生接受的生动活泼的知识。同时,各类考试应在不超过教材难度的前提下灵活命题,否则,考试“指挥棒”就会迫使学生抛开教材,钻进各种复习资料堆里难以自拔,反而增加了学生负担。

第二,各类考试命题难度值应呈“塔状”分布结构。选拔性考试命题要体现选拔功能,其总体难度值最大,不同层次的考试应根据考试性质、目的和要求的不同依次降低难度。这样既可以从总体上减轻学生负担,又保证了考试功能的实现。

第三,提高试卷命题的科学性,深化考试内涵。命题必须完全取消单纯考核知识的机械性试题,要融知识、能力和觉悟等要求于一体,要有利于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开发,必要时要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精神境界。能否有利于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命题科学性的根本标准。

第四,改革传统的考试模式,拓宽考试的外延。传统的考试模式仅凭一张试卷就形成“终审判决”,难以全面、公正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其考核效果的局限性是明显的。因而必须突破传统考试模式,打破时空界限,根据学科特点设计出新颖别致、富有创意的命题形式来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际知识和能力。其导向机制能促使学生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促使学生从书堆里解放出来,彻底告别繁杂的辅导资料,走向五彩缤纷的生活,观察社会,体验人生,发展个性和特长。当然,传统的考试模式也有合理成分,应加以吸取利用,各取所长。

第五,制定有利于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的考试机制。现行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部分特长生的成长:如某些特长生因一些考试科目达不到一定程度就断送了继续深造、发展特长的机会。因此,有必要制定有利于特长生发展的特殊考试方法,从而实现人尽其才,避免国家人才资源的流失。

第六,建立大批以实际应用为特色的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通过符合职业培训要求的考试方法将大批升入普通高校无望的学生输送到职业技术学校。高考、中考尽管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但仍有大量落选生的存在。如果忽视了这一群体的出路,素质教育便是不完整的。最好的办法是兴办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开设有市场潜力的各类实用型专业,吸收大量的落选生就读。这样既可以为大批落选生提供就业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前途和希望,找到自己的寄托,从而激发起他们努力学习、发展特长的信心,同时又开辟了一条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的途径,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考试机制的改革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以上设想旨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挖掘考试机制对提高学生素质导向作用的潜力,促进考试机制与素质教育的有机和谐统一,使素质教育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考试手段与素质教育

现在搞素质教育有一种“一边倒”的气候,一提到素质教育就是减负(当然减负没有错),一提到减负就是漠视考试甚至取消考试,似乎考试与素质教育是天生的一对冤家,水火不容,考试似乎成了不合时宜的异类而变得有些“腼腆”起来,搞起考试来有点不那么理直气壮。这种时髦的“大一统”观念大有不埋藏考试誓不罢休之势,若果真这样下去,教育将从应试教育的误区走向否定考试选拔人才的误区,这将是教育的悲哀和民族的不幸。同时,现实情况是,各类大考小考铺天盖地,席卷全国,家长、学校、社会、政府围绕中考、高考转得昏天黑地,这又与否定考试的论调形成了一个难解的悖论。考试,人人烦它,声讨它,诅咒它,可又怕它,敬畏它,依依不能割舍它。

考试作为检验学习效果和选拔人才的手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试想,有谁能想出一个更好的办法来取代考试这一功能?以前没有,现在没有,估计将来也不会有,如有,这一惊世之发明一定会震动全世界,获“诺贝尔”发明奖也不会有问题。我想,我们的思维为什么总是一边倒,看到的全是事物的对立面,而看不到事物统一的一面呢?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奔前程的“命根子”有着极强的诱惑力,我们为什么不因势利导利用这一机制的导向而一味地埋怨考试呢?事实上,我们一方面在指责考试的负面效应,但同时我们又不得不依赖考试来实现我们的检测和选拔目的,我们如果看不到二者的统一性,那么永远也走不出这一“二律背反”的怪圈。

现在的问题不在于要不要考试,而是在于怎么考试。目前需要突破的是,通过改革,重新定义考试,拓宽考试的外延,深化考试的内涵。前者如,考试不局限于室内考场,不局限于试卷形式的笔答,不局限于固定的题型,而采用丰富多采、别拘一格和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考试;后者如,考试题目设计新颖别致,要能通过这一考试的成绩尽可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实际素质,以达到考试的效度和信度,同时,考试命题要保证取得好成绩靠沉溺于“题海战术”是完全不可能的。这样,应试教育自然就没了市场。这些思路应成为素质教育侧重研究的方向。

考试机制与素质教育要求的良性互动,以实现考试机制与素质教育的和谐统一,是当今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育决策者思考和急需解决的现实课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避免教育只关注升学率,改革教育评价是关键
研究与观察 | 艺术测评政策导向下音乐出版的机遇与挑战
简论课程标准,教材、考纲、课改、教学的关系
高中教学副校长的兴奋点
专访|“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高考命题开始探索如何考“整本书阅读”
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