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从高校打印费看学校质量?

来源:经济学家茶座Teahouse

作者简介:宗计川,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副院长    编辑:学妹









见微知著:从高校打印复印费看学校质量









各位客官,请问贵校(或母校)的打印复印费价格几许?打印或复印一页多钱?假设你目前正在高校工作或学习,请了解一下贵校打印复印价格是多少?然后,请你客观的判断一下你所在的学校或之前的母校到底在全国高校中排名几何!

这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问题,为什么今天要放到一起来说?这是因为今天要和各位讨论一个话题:从高校打印复印费看学校质量。

为什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等一批大学的打印复印费价格是一毛一页或一毛五两页,且十数年来一直如此。同期,有些大学的打印复印费价格是两毛一页,甚若三毛一页。10年前笔者曾经就读的学校,一毛五两页,至今仍然如此。但一条路之隔的一个学校打印复印费价格则为2毛,而继续走一公里,还有一所学校,则是三毛一页。到底什么原因?

可能有人会说:不同地方的物价水平不一样。显然,这个没根据。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的物价相差很大,但为什么绝大多数985高校的打印复印费是一样的,一毛五两页。而在这些学校附近,有很多学校的打印复印费价格可能是两毛一页、三毛一页。显然,这个价格的差异非物价水平所能解释。

可能还有人会说,学校的在读学生数量不一样,有多有少。学生多的,需求多,学生少的,需求少。貌似有点道理,但不尽然。一个典型化事实是,国内许多排名靠前的学校的在读学生数量并不比一般学校的多,甚至是相反。各位如有兴趣,可自我百度。

不是地方物价,也不是学生数量的原因,那是什么呢?经济学告诉我们,供给和需求决定价格。

从供给的角度看,打印复印社虽小,但却是满足规模经济特性,业务量越大,则分摊到每页上的固定成本就小,如果一天一页的业务量,恐怕每页200元也难以弥补成本,这点是显然的。

从需求的角度看,既然非学生总量的影响,那必是单个学生的打印复印需求决定。也就是说单个学生的打印复印量大,致使总的需求量大,在供给端规模经济的作用下,使得单张打印或复印价格下降(利润与价格、厂商数量的均衡过程不再赘述)。原来如此!

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有些学校的学生打印复印的多呢?对于这个问题,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打印复印的内容无非是文献或前沿教材(尽管整本复印不合适),打印或复印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学习。

因此,有结论:爱学习的学生打印复印多,如果一个学校单个学生的打印复印需求大,则说明整体上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学习努力,那么这个学校的质量则自然是高的(此机制关系,不再赘述,自行脑补)。

基于此,笔者动员自己的学生,利用各自的同学关系,对国内诸多高校的打印复印费进行了非全面的统计,基本情况如下(统计样本内):

1、90%以上的985高校,一毛一页或一毛五两页;

2、90%以上的211高校,一毛一页,少数几个211学校两毛甚至三毛,这个结果,大家只要看一下学校所处位置,自然清楚;

3、部分两毛一页的高校,在某些学科或曾经在某些学科,在国内的排名比较不错,甚至不弱于某些211高校;

4、三毛一页或更高的学校,在绝大多数高校评估过程中,都处于均值以下,甚至更差,当然除了少数几个特殊专业学校以外。

于是,笔者手上有了一份国内大多数高校的打印复印费价格表。

问题又来了。这张表有什么用呢?

经济学重在观察,观察的核心在行为。观察的目的在于善思、善学、善行,见微知著的目的也是为了善行。

一般而言,这张表格,笔者每年用一次。想必行文至此,大家已了然于心。是的,高考填报志愿用!

每年高考结束后,笔者都会接到N个志愿填报咨询的电话,尽管不胜其烦,但每次总是认真提供建议。笔者一般只询问一个问题:你的成绩在省里的位次多少?有了这个数据,我们可以很容易的找到那些符合条件的学校,继而打开笔者的这张表,按打印复印费价格从低往高排序,取排名前15的学校,由学生自主选择。

效果如何呢?在此只说一例。

八年前,笔者老家有一学生填报志愿,按此方法选择的高校。其同班闺蜜,成绩与其相差一分(谁多谁少已忘记),然目前二人的人生轨迹和职业大相径庭。一人现在美国芝加哥某金融机构任职,一人本科毕业回到原籍从事一份稳定的工作。笔者并非要判断孰优孰劣,只是想说明选择很重要。

当然,对于这张表,平时也可一用。笔者有时会接到不太熟悉的学校的邀请去做讲座,往往在机场有人接,笔者一般会问:贵校打印复印费多钱?而来人也会很痛快的回答:我给您打印。

但我只关心价格,如果价格在两毛以下,当天晚上我会再次认真的看一下讲座的PPT,甚至会思考学生会问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价格在三毛甚至更高,则无此必要。这个经验,有兴趣者,可自行一试。

结束了吗?没有!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的打印复印费突然飙升说明了什么?通常五毛一页,偶尔变为两元一页,为什么?发生了什么?









打印复印费之二:小数据、大信号









书接上回。打印复印费的故事未结束。

在上期文末,笔者抛出一个问题: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的打印复印费突然飙升说明了什么?通常五毛一页,偶尔变为两元一页,为什么?发生了什么?

这件事情发生在2008年,笔者在北京住了10个月,经常活动区域包括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附近。突然有一天急需打印,临时走到北京月坛南街的某家打印社去打印。发现满屋子的人,而且个个西装革履,操着南腔北调。二话不说,马上换下一家。几乎一条街上所有的复印社都是人满为患,这勾起了我的兴趣。

进一步,一问打印价格,2元一页,态度很不友好,这更激起我的好奇心。对于现实世界,我向来遵循的观察原则是:反常即为妖。今天太反常了,我直觉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情。平日里,这条街上的打印复印费大概5毛一页,打印多了可以讨价还价到3毛一页。今天价格突然飙升,经济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一定是供给或需求出现了变化。供给,没发现任何反常,没有停电、复印社数量也没发现明显的变化,那一定是需求突然上升。

打印需求为什么突然上升呢?

熟悉北京城市的人大概清楚,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坐落在西城区月坛南街附近(具体在哪条街请自行百度)。那么来打印的这些人都是干什么的呢?经过聊天,发现多数都来自各省市政府的工作人员。这一下,茅塞顿开!

想必到此,大家都明白了需求激增的原因,但我还是要继续往下说。

2008年,为了应对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国家果断采取了各种扩张性政策,用句坊间的话说,就是国家“发钱”。在此,我们并不对这一政策进行评估判断,我们关心的是如何“发钱”以及钱往哪些行业去。正常情况下,国家发钱一般都以各地报项目的方式下拨。国家指令一出,各省市开始组织写申报书,然后往往领导签字盖章,打印几份上交到国家发改委,跟我们申报自然基金流程差不多,但不同的是一般由专人送达,甚至需要答辩。

但是当你带着项目书到国家发改委,发现内容需要修改,怎么办?你可能带着“优盘”甚至是笔记本电脑,但应该没有人会背着打印机。所以当这些人集中在同一个时间涌入打印复印社时,如果你是复印社老板你会怎么想?

显然,对于这些人而言,打印没有任何价格弹性,只要有发票就行。此外,这些人操着天南地北的口音,显然不是本地的,无所谓回头客一说,而且都着急打印。那如果你是老板,大幅提价显然是最优策略。

那么我们观测到这个价格突然飙升,有什么意义呢?

2012年在北京讲课时,我把这个故事讲了。课间休息时,有个证券公司的副总过来跟我讲,他已经安排人定期去这条街上关注打印复印费价格。

他为什么如此关心这个问题呢?其实逻辑很直接、也很简单。

设想一下,若国家要发钱,会往哪些领域和行业投呢?很显然,主要集中在“铁公基(铁路、公路与基础设施建设)”,且多数集中在央企或大型国企。而此时,由于政策披露存在时滞和保密,这一信息可能还未反映到股价上,甚至这些上市公司股票价格还一直在跌。那接下来,你只需要从“铁公基”行业选择领头羊的央企或大型国企中做出选择,买入股票即可。这也是为什么证券公司的人对这个数据感兴趣的原因。总之,一个小数据,反映了一个大事件。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打印复印费这个数据的信号揭示能力在减弱。在撰写本文之前,笔者再次调查了一下高校的打印复印费价格,发现很多学校的价格下降了很多,但初步判断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实力并没有同比正向变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文献的电子终端起到了替代作用。但这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总能通过观察与逻辑思维,找到一些真实的、逻辑清晰地微观变量,以表征宏观事件!

到此,打印复印费的故事讲完了,但意犹未尽。

经济学,归根到底是一个观察性学科,我们只会发现(dis-cover),不能发明。不管研究什么,我们无非是把掩盖客观存在的盖子(cover)揭开(dis-)而已。如何揭盖子?显然,需要借助于观察和我们的逻辑思维,关键的逻辑思维钥匙是:妖即反常,反常即妖。当我们观察到反常现象时,一定不要放过它,可能背后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也许你会发现非常有意思、有价值的事情。

比如,为什么在绝大多数二线城市机场存在天价面条(68元一碗),甚至比北京、上海机场的面条贵很多(局部体验)?肯德基与麦当劳的价格怎么基本上符合同城同价?真的是那些商店就想定那么高的价格吗?不一定。是铺面租金价格高还是有其他的原因,请大家自行分析。反常即为妖!

再比如,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超市里悬挂着横幅:“如果你发现本店价格比其他商场价格高,我们承诺三倍差价退还”。请问:你觉得超市这个横幅目的何在?营销手段还是有其他的目的?欢迎大家评论区思考探讨!

来源于宗计川教授的两篇文章:《见微知著:从高校打印复印费看学校质量》、《打印复印费之二:小数据、大信号》,分别原载于《经济学家茶座》2018年第3期(总第81辑)、2019年第2期(总第84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免费打印室
高校周边打印店偷卖本科毕业论文 开价50一篇
西安某高校回应收取新生“被褥费”620元:非强制
高校断网反对双十一购...
上了985、211,原来也是一无所有…
学校附近的10个低成本高收入的赚钱项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