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伏将至,艾灸常见问题答疑

1.  阴虚火旺的人,到底能不能灸?

在此回答这个问题也只是给大家一些参考,毕竟这个问题,历代一直存在争议。

阴虚火旺是指阴阳失调、阴虚则阳亢并生热化火,常见表现为面红,目赤、咽干、喉痛、鼻衄、心烦、苔少、舌质红瘦、舌中裂纹深(或地图舌,像干裂的的土地),脉细数等证。

个人看法:如果你对灸法不是很精通,阴虚火旺的人别灸,若是临床经验丰富的艾灸从事者,研究者,可能会站出来反驳。没关系,若是高手可以灸,不是高手别死磕。

引用艾灸大师谢锡亮先生的原话:灸法属于中医治法中的“温法”范畴,多用于虚寒证。有时也用于热证,这是属于热因热用,温热散结的方法,不是常法而是变法。要知常达变,不可拘泥。

总之,对于功能低下,退化,衰弱,虚寒证最宜灸。

2.  阴雨天可以灸吗?

可以灸

有人忌讳阴雨天做艾灸,它有什么依据呢?

因为下雨天湿气重,担心在艾灸时候,空气里的湿气通过皮肤毛孔进入体内。

有这个顾虑可以理解,但是别被教条拘泥了。

比如风湿性关节炎,最容易在阴雨天气复发,这时候是最佳艾灸时机,不能白白错过。

因艾灸后皮肤毛孔短时间内是扩张状态,所以阴雨天艾灸后,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做好防护保暖措施,从而避免受寒,影响艾灸效果。

3.  艾灸后病情加重,还可以继续吗?

要视情况而定,有少部分人在艾灸后会出现症状加重表现,比如有人艾灸后流鼻涕更加严重了,有人艾灸后痘痘越长越多了。

出现这些情况要理性分析原因,到底是排病反应还是艾灸方式错了?

一般来说,艾灸后排异现象明显的,基本都是排病反应。比如艾灸后放屁多,大便增多,吐痰增多等等。

而如果吃不下,睡不着,拉不出等这些问题,是要从艾灸方式和灸量去找原因。

4.  艾灸后更怕冷了,是怎么回事?

有些灸友,艾灸后会感到更怕冷怕风,身体表面会感觉更凉,多加衣服也还是凉,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里寒出表的过程,艾灸后深层的寒气开始松动,当往体表排时,会感觉到更加怕冷。

这是非常好的排病现象,继续坚持灸,把深层的寒气都排出来之后,身体就自然暖和。

5.  艾灸要灸多久才会有效果?

因人而异,有些人1次就有效,有些人要5次,有些人可能要10次不等。具体要看疾病的轻重缓急,以及艾灸方法是否得当。

一般情况下,身体正气越足的人,越容易出现艾灸反应,而身体虚弱的人,需要的时间就长一些。

道理也很简单,艾灸调理身体的病症,是扶正祛邪的思路。

如果本身正气足,稍微灸一下正气就回来了,此时就可以把邪气赶出来。

如果本身正气很弱,就需要长时间,艾灸从量变到质变,才能把正气培补起来,才有力量跟邪气相抗衡,才会出调理效果或者排病反应。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艾灸没反应,很有可能是灸量没达到。

6.  癌症可以灸吗?

可以灸,而且非常适合灸。

癌为阴性物质的聚合体,身体所有的脏腑都有可能得癌,唯独心脏不会得癌。为什么?因为心为火,癌最怕温度最怕火,火性就是宣通之性,所到之处癌细胞就死掉了。

面对重大疾病,与其恐慌难过,不如自己用艾灸点亮这个希望。

7.艾灸没有灸感怎么办?

所谓的灸感,就是被灸人在艾灸过程中出现的身体感觉变化,常见的灸感有:热,风,凉,寒,酸,麻,胀,沉,痛,痒,等一系列感觉变化。

所以呢,很多人做艾灸就追求灸感。

当然,有灸感是好事,说明艾灸在对你的身体起正向作用。

如果没有灸感,也不要灰心,继续灸,艾灸时首先一定要将心静下来,身体放松下来,然后慢慢去觉受身体的变化。

随着灸疗进度,大部分都会慢慢有灸感。

临床中会常常发现,艾灸中即使没有任何灸感的人,艾灸后会发现身体状态明显好转,如胃口好转,疲惫感消失,睡眠好转,气色好转等等。

艾灸原则:不以灸感为目的,以舒适为宜。

8.艾灸后感觉虚弱,是不是灸坏了?

有少部分人在艾灸后会出现乏力,气短,自汗等情况,是不是说明不适合灸呢?

要把这个问题弄明白,先要知道为什么灸后会体虚。出现灸后体虚往往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短时间内灸量太过,艾灸时出汗出的太多,汗收不住,能量散失太过,所以会体虚。

第二,身体平素就气血双亏,艾灸后气血循环加快,气血就显得更加不够用了。

艾灸后出现体虚这种情况,建议在灸后喝点红糖水来补充体内能量。

日常食疗,建议每天早餐喝点五红汤或者米酒蛋花汤。

另外,平素容易出汗的人,或灸后容易虚火上炎的人,前期艾灸注意灸量不宜过大,单次艾灸时间不宜过长,温度不可过热,最宜温和灸,如玄石玉环灸。

灸后喝点山楂玉竹(1:1)淡盐水,可引火归元,避免虚火上炎。

如果只是出现困乏,这是好事,说明你的身体需要休息,好好睡上一觉就行了。睡好觉,即是最好的滋阴方式。

9.晚上可以灸吗?

正常情况下,白天灸比晚上灸要好,晚上灸比不灸要好。

如上班族,只有晚上有时间的话,应在晚上9点前结束艾灸。

并注意灸量,减短艾灸时间,选择温和的艾灸方式。

如平素睡眠不好,最宜玄石玉环灸。

若用艾条悬灸,少灸腹背,宜灸腿部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涌泉,选其一即可)。

若遇急症或特殊疾病,则另当别论。

所以,大家根据实际情况来灸就好,不用过于拘泥。

把握一个最重要原则:身体什么时候不舒服,就在什么时候灸,是最直观且效果最好的。

 10.艾烟味很浓,怎么办?

无烟无火不成灸,做艾灸肯定有艾烟,有些人就是因为不喜欢艾烟的味道而放弃艾灸。

艾烟无毒,对人体没有伤害,而且对于某些病症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很多人刚开始很排斥艾烟,坚持一段时间,慢慢地就会接受,到最后会变成喜欢。

艾烟味太浓,有几个原因,可以想办法去解决。

第一,跟艾绒质量有关系,跟卷纸材质也有关系。

如果是艾条灸的烟实在太大,可用锡箔纸在艾条周围卷一圈固定住,可有效控烟。

第二,在避免外风直接吹到身上的情况下,可以打开门窗通风,让艾烟散出去。或配置排烟设备。

11.艾烟对肺脏会不会有损伤?

有一些不了解艾灸的人,认为艾烟有毒,说艾烟跟二手烟差不多。

所以,担心艾烟会对肺有影响。

真正的陈艾,燃烧后的艾烟不但对人体无害,还有很好的杀菌祛湿行气作用。

当然了,艾烟对身体有没有害处,要看什么样的艾,好艾不伤体,假艾对人体有害。

12.如何鉴别艾绒质量的好坏?

真正陈放3年的好艾,燃烧时火力柔和不燥烈,渗透性强。

艾绒颜色呈土黄色,摸起来柔软细腻,可塑性强。

艾绒气味芳香且清淡,不刺鼻。

烧出来的艾烟是灰白色,不辣眼睛,不呛鼻。

燃烧后的灰烬也是灰白色,摸起来细腻无明显颗粒感,并且不易散落。

反之劣质艾绒,燃烧时火力刚烈,有灼痛感,渗透性不强,热在表而不走里,灸后容易烫伤。

劣质艾绒呈青黑色,茎秆颗粒大而多。摸之粗糙,捏之不易聚拢,易散。

气味浓烈且刺鼻,有异味。

燃烧时的艾烟呈黑灰色,辣眼睛,呛鼻,易引起咽喉不适和呼吸不畅。

燃烧后的灰烬是黑灰色,摸起来粗糙有颗粒感,易散落。

13.艾灸后总是口干上火怎么办?

先找到上火的原因。

如果本身就是阴虚上火体质,那就停灸。

如果是艾灸方式不当,需要重新调整艾灸方案。

一般原则是:

a.  灸量过量了,适当减少灸量。

b.  灸前疏通中焦(揉腹),中焦不通时,清气往上走,浊气下不去也会往上走,浊阴不降时,就容易上火。

c.  配穴上加上足三里,三阴交,涌泉,选其一灸15分钟即可。

d.  艾灸前多喝温水,灸后喝点山楂玉竹淡盐水。

e.  如果上面方法还是不行,在艾灸后服用增液汤。

14.月经期间可以灸吗

果是行经不适,比如痛经,经期腰疼,月经淋漓不尽,可适    当艾灸,灸后症状好转后停灸,待经期结束后继续调理。

如果是调理非月经问题,就尽量避开月经期。

道理很简单,因为艾灸有活血化瘀行气的作用,经期艾灸可能会影响月经周期。

常见妇科问题宜在经前调理。

15.产后坐月子可以灸吗?

可以灸。

产后是调理身体的最佳时期,产后月子坐的好,身体会比生宝宝之前还要好。

产后恶露不畅,产后掉发,产后腰痛,产后肥胖,等这些问题,都是可以用艾灸来调理。

16.艾灸多久一次为好?

初期艾灸,当身体有明显不适时,可连续艾灸一周或适当延长,待身体有明显好转反应后,应隔天灸,隔1天或几天根据自身时间和情况作灵活调整,不用过去拘泥。

每次艾灸时间不宜过长,1小时即可。

艾灸从量变到质变,在于日久的积累,而非一劳永逸,切勿短时间内急于求成,过量艾灸。

17.艾灸后起水泡怎么办? 

 艾灸后起水泡,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离皮肤太近了,烫伤了(温和灸不接触皮肤),另一个原因是体内的湿邪外出。

出现水泡后,记住最重要一条:不要立马刺破水泡。

一般情况下,水泡在刚开始的时候是饱满状态,等2到3天之后,水泡开始塌陷。

如果水泡很小如黄豆大小,可不用管它,过几天就自然消退。

如果水泡变大,则需要采取措施。

用消毒针从水泡底部边缘刺破,慢慢推出水泡里的液体,也可以用注射器把水泡内液体抽出来。与此同时保护好表皮,让它自然干燥愈合。

若抽出水液后,扔不断出黄水,可用小艾条悬灸局部,加速排水,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加速灸疮干燥直至结痂。切记一定是温灸,不宜过热,每次15分钟即可。

若反复出水者,可一天内分2-3次施灸。直至不流黄水,悬灸时肉眼可见的干燥结痂。

起泡后禁忌:切勿使用创可贴或纱布封住灸疮,如此操作会导致灸疮不透气,导致感染。灸后水泡属无菌泡,通常不会引起发炎感染,若不恰当的处理则会不利于灸疮恢复。

18.玄石玉环灸后出湿疹和起泡,还能灸吗?

能灸,因玄石玉环灸为隔药灸,因药物温通性在温度持续的作用下,相比其它艾灸渗透性更强,起效快,排病反应也更为明显。作用机理与古法瘢痕灸类同。

故《针灸易学》中有“灸疮若发,去病似把抓”。

灸后出现湿疹和水泡是身体的排异反应。

通常出疹期,患处会伴随强烈的皮肤瘙痒。

艾灸后出现湿疹和皮肤瘙痒,是因为艾灸后体内正气充盈,正气足了就开始排邪气,这是常见的排病反应。

此时需要克服内心焦虑和担忧,应理性面对排病反应,保持乐观接受的心态。

若患处瘙痒难耐,可在周围拍打以至缓解,不用停灸。随灸疗进度,通常自行恢复。

若瘙痒的同时伴随起泡,可每天温服一次三豆汤(黑豆,黄豆,绿豆煮水或熬粥),可有效帮助身体解表散寒,利水排湿。

若手脚相继出现湿疹,可用新鲜马齿苋捣烂涂抹患处,若药房内干马齿苋,可煮水后擦洗。可有效止痒帮助恢复。

若难以克服瘙痒起泡状态,内心焦虑和担心,可停灸待恢复后施灸。

排病期间通常是体内正邪相搏,身体最佳恢复阶段,建议灸友们能够克服困难,足够理性面对。

知艾者福,善灸者寿。希望大家把这篇文章分享给身边热衷于艾灸的灸友,艾灸只有明理了,才能少走些弯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灸友们最关心的30个问题,做艾灸的人一定要看!
艾灸常见问题90%的人弄错了!
艾灸养生基础知识总结,一定要懂这些!
良医就是这样练成的
艾灸其实很简单,看了这5点,你在家也能自己上手!
中医居家防疫,需要注意的是这几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