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骨样骨瘤(Osteoid Osteoma)


骨样骨瘤(Osteoid Osteoma)


概述

原因尚不明确,可能是成骨细胞形成的骨样组织不能正常骨化所致。骨样骨瘤占全部骨肿瘤的1%左右,占原发良性骨肿瘤的10%左右,90%的病人年龄为10~30岁,男性多于女性,约2~3:1。

发病部位

红色为常见部位,绿色为罕见部位。

样骨瘤可发生在任何骨骼,半数以上发生在下肢,尤以股骨和胫骨骨干多见。病灶大多数位于骨皮质内,也可发生在松质骨、髓腔内及骨膜下。关节内骨样骨瘤以髋关节多见,肘、踝、腕关节部位的骨样骨瘤也有过报道。骨骺一般不发生骨样骨瘤。脊柱的骨样骨瘤约占10%,其中一半发生在腰椎,其次为颈椎、胸椎,病灶主要位于椎板、椎弓和椎突,极少发生在椎体。骨样骨瘤偶尔见于骨盆、肋骨、下颌骨、指趾骨等部位。


临床表现

疼痛多为跳痛,最初呈间歇性,以后随着病情进展而逐渐加剧,尤以夜间为重,甚至从睡梦中痛醒,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后疼痛常可缓解。

病 理

肉眼观察,肿瘤由瘤巢和周围硬化的骨质两部分组成。瘤巢位于病灶中心,一般较小,直径不超过2cm,呈圆形或卵圆形,境界清楚。肉眼下瘤巢多呈深红色,因血管丰富和骨样组织多而编织骨少;若编织骨增多而血管相对减少则呈黄白色。镜下,瘤巢由新生骨样组织和血管丰富的结缔组织构成。骨样组织纤细,放射状排列,并有不同程度的钙化或骨化。瘤巢中心部分以编织骨为主,外周为血管丰富的纤维基质,血管问含有无髓神经纤维。瘤巢周围则由增生致密的成熟骨质包绕。

有学者发现骨样骨瘤病人血液中的前列腺素明显升高,为正常人的100~1000倍,并认为前列腺素引起瘤巢内的血管扩张充血,张力增高,压迫无髓神经纤维导致剧烈疼痛,而强烈抑前列腺素作用的水杨酸类药物能迅速缓解疼痛。少数病人无疼痛,可能是由于巢内缺少神经纤维或瘤巢包囊不完整。

骨样骨瘤发展过程分3个阶段:即初期、中期、晚期(成熟期)。初期以成骨纤维及骨母细胞为主,伴有丰富的血管,但骨质形成稀少;中期则形成骨样组织较多;成熟期以编织骨为主要成分。

诊断要点

X线和CT表现:低密度瘤巢(中心可硬化)周围反应性骨硬化

MR表现:MR对发现病灶,显示其大小、形态和周围改变有重要意义。瘤巢在T1上呈低信号,T2上呈低、中或高信号,这与骨样骨瘤发展三阶段有关,骨样组织为主者一般呈高信号,内部钙化或骨化为低信号,注射Gd-DTPA增强后瘤巢明显强化,尤其是骨样组织为主、血管丰富的病灶。少数瘤巢呈环状强化,相当于除钙化或骨化区外剩余骨样组织部分。瘤巢周围增生骨质、增厚的骨皮质和骨膜反应在各种序列均为低信号。MRI较敏感地显示病灶周围骨髓及软组织的炎性水肿,范围广泛.在T1和T2上分别呈低信号和高信号,注射Gd-DTPA后有一定程度强化。关节囊内的骨样骨瘤还可见滑膜炎及关节腔内积液。病灶周围骨髓及软组织的炎性水肿程度与服用水杨酸类药物有关,长期服用水杨酸类药物者水肿较轻。有学者认为巢周骨髓及软组织的炎性水肿与瘤巢产生的前列腺素关系密切

病例


下图为皮质型骨样骨瘤,骨皮质反应性增厚,内见瘤巢,瘤巢内可见斑点状及磨玻璃样高密度。

CT矢状位显示棘突的骨样骨瘤,瘤巢呈“靶征”。

CT的周围及冠状位示:第二节尾骨的附件区见类圆形溶骨破坏区,注意其内磨玻璃样的钙化灶。

17岁,男性,股骨下段皮质型骨样骨瘤,注意MR示T1、T2序列瘤巢均为低信号。

右侧股骨上段皮质型骨样骨瘤,C和D图中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D图病灶周围软组织肿胀。

30岁左股骨颈髓内骨样骨瘤瘤巢较小,瘤巢周围可见反应性骨硬化,瘤巢内可见斑点状的骨化或钙化,MR示瘤巢呈长T1长T2信号,周围硬化骨质呈低信号。

距骨骨膜下骨样骨瘤,距骨为最常见的部位,整体瘤巢呈低密度,位于距骨外,瘤巢内可见斑点状高密度骨化影。

左侧肱骨骨膜下骨样骨瘤,低密度瘤巢位于骨膜外,周围反应性骨硬化较明显且沿长轴走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双语病例】Osteoid osteoma 骨样骨瘤
第161课 病例探析(019)—胫骨骨样骨瘤
典型病例 | 骨样骨瘤(Osteoid Osteoma)影像表现
骨样骨瘤:非手术治疗
骨样骨瘤(Osteoid osteoma)
骨样骨瘤一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