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一种精神感召下成长


尊敬的余映潮老师、尊敬的南山区育才三中魏艳侠校长、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因为在心中,今天的仪式非常重要,所以我不脱稿,敬请各位原谅。


首先,感谢龙华区教育局、教科院通过“三名工程”和“名师进名校”这两个平台,给我们提供了学习和展示的机会,感谢领导们对我们专业成长的关注、帮助和期待。其次,借此机会感谢展华实验学校为我们提供的这么好的后勤安排,感谢肖梦周校长以及他的团队热情周密地安排,感谢展华实验的学生精彩的课堂表现和积极旺盛的语文学习热情。再次,感谢今天与会的各位朋友,感谢大家对语文教育的一片赤诚。最后,我要感谢余老师。下面我以《在一种精神的感召下成长》为题,表达我和学员们对余老师的这份沉甸甸的感激。


借用王君老师一段话开启我今天的话题。她说:


“我浮躁的时候,读余映潮。我迷茫的时候,读余映潮。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一定会去找余老师的东西,来学习和重新温读。原因就一个字:实!真实、扎实、踏实、朴实……窃以为,余老师是在’实’上功夫下得最足,火候最到位的一位名师。我知道,如果我的灵动激情中少了这个’实’,我将会越走越窄,越走越险。课之’实’的背后是做人之’实’。余老师更是堪为榜样。”


王君老师最欣赏余老师的是“实”,我把这种“实”理解为“智慧”,而且是哲学意义上的“智慧”。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在太上之时,道至简,事至略,人朴物醇,生计至易,故象之者,亦直朴无文,而见道亦真。”老子是在告诉我们:道至简,事至略,人至朴,物至纯,便是“真”境界,只有这样才能达至“道”的境界。余映潮老师,语文之道至简,处事风格至略,待人接物至朴,精神境界至纯,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余老师便是“太上之时”的真人?是真正的得“语文之道”的真人。余老师是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深度了解余映潮老师语文之道

我们都很熟悉余映潮老师,但很多老师没有深度了解余老师。



余映潮,1947年生,武汉市人。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农村中学教师,1984年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同年调入湖北省荆州市教研室任初中语文教研员至今。余映潮老师是中语界湖北籍名师中,继洪镇涛先生、胡明道先生之后,又一成果丰富、教艺精湛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是全国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


余映潮老师有很多经验、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余映潮老师是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写作的多面手,是目前中语界教学论文写作的高产作者,近几十年来都保持着,每年发表文章五十篇以上的纪录。长期以来,他在各地的中学语文专业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各种形式的教学论文,这些文章受到课程专家和广大一线教师的欢迎和赞扬。


余映潮老师的教学风格极具个性,且自成体系,在全国各地被老师们戏称为“余氏风格”。余老师所进行的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是着眼于服务广大基层教师的。他说过:


“多年来,我所面对的、所接触的,是大面积的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有个性的教学风格、教学经验、教法设计不能解决大多数语文教师的‘温饱’,所以我更注重研究大众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力图找到一些具有共性的、一般的语文教师都能接受的教学经验,力图为提高大面积的语文教学水平做一些教学艺术的普及工作。”


他还说:


“我认为,让艺术的教学设计走进千万个普通语文教师的课堂,是语文教学改革所要达到的一个基本境界。这个境界的实现,主要靠语文教师自己的努力和语文教学科研的导向。”


余映潮老师对中学语文的贡献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他提出了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诵读、品析、运用、积累”的四要素;(二)他总结了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目标明确、课型新颖、思路清晰、提问精粹、品读细腻、活动充分、评点精美、积累丰富”的32字口诀;(三)他推介了“一词经纬式、一线串珠式、选点突破式、多角反复式、板块并列式、美文助读式、读写结合式、一次多篇式”等八种教学设计思路;(四)他创造了教材处理“简化、优化、美化”的三种基本手法;(五)他提出了“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是学生活动充分”的观点,等等。


余老师的这些成果,业已成为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师宝贵资源,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全国大部分的语文老师,正在深层改变着我们基础教育语文学科教学面貌。

深度了解余映潮老师对龙华初语的贡献

通过以上我的介绍和三年的相处,我们现在很了解余映潮老师了,但我们不太了解余映潮老师对龙华初中语文教育的贡献。


余映潮老师从2015年11月19日开始在龙华区开设工作室,历时近3年。分别就“中学语文教师教材研读与教材处理高层技能训练、利用教材设计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技能,‘板块式’教学思路的设计、中学语文教师现代文学作品的教学技能训练、中学语文教师‘作文指导’教学的技能训练、古今诗歌的教学技能训练、中学语文教学命题能力训练、语文教师的长远发展:理念;基本功;读写教学能力”等六个专题对我们进行了系统培训。


在这六次培训中,余老师执教公开课11节,分别是《春》、《石壕吏》、《最后一课》、《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我的叔叔于勒》、《学用“五笔”构思方法》、《结构清晰 内容丰厚 主旨明晰》、《天上的街市》、《唐诗两首》(《黄鹤楼》《渡荆门送别》)、《金色花》、《永久的生命》等。余老师指导、听评学员备课、讲课32节。


在余老师近三年的指导下,我们学员进步明显。其中学员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奖146项,在市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文章38篇,主持课题研究38项,执教区级以上公开课63节,工作室成员获得各级各项荣誉39项。我们还出版了编著《跟余映潮老师学教语文》一书,得到业界很多同仁的高度赞扬。今天中午,余老师还盛赞这本书“质量很高”。



这三年,在余老师的严格要求和认真指导下,我们工作室全体学员勤勤恳恳,向余老师学备课、学上课、学评课、学做研究、学写论文、学命题、学写报告、学写纪要、学作总结……我们慢慢也成了一个多面手。很多成员都成省内外小有名气的老师,一部分老师成了教育局重点培养的对象,“铸将班”学员2名,“撷英班”学员12名,6位成员成了龙华区初中语文中心组成员。


尽管我们有近350项成果,但我们离余老师要求和自己的期待还有很远的距离。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向余老师学习,在“余式精神”的感召下,继续努力。



深度了解余式精神基本内核

余老师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想成为名师,做到这八点》。今天我以摘要的形式分享出来,与大家共勉。



1

不遗余力地完成本职工作

“这种不遗余力,就是全身心投入,就是不怕苦不怕累,是把小小的事情做得宏大起来,把平凡的事情做得闪亮起来,把平淡的事情做得辉煌起来,把单纯的事情做出立体的形态,让繁杂的事务性的工作透露出智慧的火花。在无路可走的地方,坚持着自己的开辟工作,在非常痛苦的披荆斩棘之中,坚持着一步一步地前进并找寻到自己的一条道路,这就是生存的智慧,这就是事业的智慧。”

2

永不停歇的积累

余映潮老师的一生,其实就是“积累”的一生。余老师说,“积累”是提升、发展的首选。他从1979年开始的,在偏僻乡村中学的破旧书桌上,用蜡纸刻印出大量的读书卡片,然后用它们来进行摘抄。为了时间,为了积累,为了学问,不敢懈怠。直到现在,他仍对“积累”二字情有独钟。他的电脑里面,每天都会增加新的文字。每上一个新课,都有可能积攒10万字以上的资料。

3

进行极为艰苦的写作

可以说,余老师的写作是一部传奇。每年公开发表50篇左右的大小文章,已经坚持到了2018年,他发表的1800多篇文章的目录,如果打印出来,可以打印许多张白纸。1993年以前的写作手稿,就有近两尺高;20多年来,他坚持着多个杂志社“专栏文章”的写作;从1993年起,他用8年时间的写作,创造了国内中语杂志第一次连载100篇文章的纪录。

4

耐心地进行细节化的教学和学术研究

余老师说:


“细节化的研究,是耗时的研究,是耗费精力的研究,它需要极好的耐性。当你面对书桌几个小时写不出一个字的时候,当你翻阅大量资料而筋疲力尽的时候,你都得平静地坚持。”


将生命、将时间化为工作中、研究中无数优美的细节,这就是余老师的付出。

5

自觉承受多种多样的痛苦磨炼

余老师说过:


“不同深度的磨练产生不同高度的水平。给自己多储备一些知识,让自己多增长一些学问,逼自己多培养一些能力。做一个治学勤苦的人,做一个思考深刻的人,做一个追求高度的人。一个希望非常成功的人,必须能忍受多方面的磨练。”

6

做事一定要有指标要求

余老师说:“要奋斗而没有指标要求,等于放松自己。”余老师历来的工作要求就是九个字:抓队伍,抓活动,抓成果。这里面,每处都有指标要求。每个课的后面,都有含辛茹苦的故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定要有指标要求”,成为我们教学研究工作中的动力。

7

迎接最难工作的挑战

余老师开创了外出讲课的最好风气:第一,一般不讲一节课,要讲多节课;第二,根据人家的要求来讲课和设计讲座,这无疑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困难。余老师有这样一个连续8年的故事:从2002年到2009年,他四次赴贵州铜仁地区讲学。一共讲了13个篇目的课和四个讲座,此事被人们誉为“挑战极限”。2011 年10月22日,徐州师大邀请他讲授《老王》一课,江苏省几十位特级教师听了他的课。这是一种“极限挑战”。2012年8月18日,人教社“与作家同行”活动江西九江进行,他们请余老师讲曹文轩先生的《孤独之旅》,曹文轩先生亲临现场听课。这些都是余老师在“挑战极限”。


余老师在《回忆西边那间房》中写到:


“这个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那里飞扬着神思。一行一行的字从键盘里流泻出来,铺洒到电脑的桌面上,在那里组合成美丽的乐章。”


8

坚持原创,在黑暗中摸索

余老师的一切科研成果,都讲求原创,他的课堂教学的手法与技巧,都与原创有关。余老师思考和写作花费的时间和经历,难以想象。余老师说:


“每每有右手累得不能抬起的时候,就用左手转动我的鼠标。每每有眼睛非常倦怠的时候,就看看窗外绿树晃动的树梢。我把走弯路的劳累留给自己,把走黑路的担忧留给自己,把无路可走的痛苦留给自己。”



各位语文朋友,余老师的这些话语,每一句都有着清晰的精神刻度,每一个精神刻度都是我们语文老师为人为师的标高,每一个精神刻度都是我国语文教育史的一项又一项的新纪录。因此,我们很庆幸,因为我们是余映潮老师的学生,我们身上流淌的血液里,有余式精神。各位老师,我们一定要记住余老师这三年的谆谆教诲,把我们对余老师的感动与感恩,转化为语文教育行为,转化为语文教育智慧,为深圳龙华30356位初中生提供高质、高效、高雅的语文教育,为学生们的终身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倡议大家全体起立,用最热烈、最诚挚的掌声,感谢这位生于1947年的“七零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谢谢余老师。谢谢大家。


最后祝余映潮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也欢迎余老师常来深圳龙华做客。

                                     向   浩

                                  2018年11月15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特级教师给年轻老师的十点忠告
向余映潮老师学习
过一种幸福的教研生活
走进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余映潮老
彭红兵:余映潮教学模式反思
第240期【正道探索】王俊珍:语文课堂如何实现公平——参加余映潮老师名师工作室培训有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