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房地产市场拐点还要盼望多久?

一周评

房地产市场拐点还要盼望多久?

本报记者 宁迪 《 青年商旅报 》( 2013年12月13日   08 版)

    地产大佬开始唱衰房地产业,意欲何为?

    在12月7日举办的2013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一句“中国房地产市场再有15到20年就倒了”,让小伙伴们惊呆了。王健林给出的理由是,再过15到20年,全国人口中75%都转变成了市民,农民大概只有20%左右,意味着城市化进程基本完成。而彼时的房地产市场的规模将大幅度衰减,更不会像现在拥有几千万的庞大从业军团。

    把王健林的观点前后对照着看,发表此番言论实则是对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的判断,主要目的是提醒房地产市场投资要提早转型,懂得居安思危、另辟蹊径。

    虽然王健林的一番言辞让民众备感意外,但事实上,业界早有声音指出房地产市场的活力不可能维持20年之久。

    就在王健林发话的头一天,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出席某会时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房地产的超级繁荣或超额利润时代可能已接近尾声,今后将进入结构性变化时代,甚至出现优胜劣汰的趋势。

    对房产行业的信心不再或许是基于国家相继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政策,也可能因为部分三四线城市已经出现泡沫破裂的迹象。

    但连房地产业协会发布的《2012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管理蓝皮书》中也发出预警,就耐人寻味。该书提到2011年~2015年,将有41%~48%的企业被淘汰出局,其中2013年~2015年或将至少有30%的企业出局。

    如果真如预期的那样,房地产行业的繁荣已经或即将出现历史性的拐点,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广大民众能喜大普奔地迎接房价下跌的到来?

    客观地说,当前房地产结构两极分化的状态已十分明朗,而分化就意味着不能用一种标准去衡量房价的涨跌。

    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产能过剩导致的房屋囤积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而价格自然也要有所下调。但对于人口数量仍不断增加的一二线城市,住房价格的上涨势头仍然存在。比较明显的是,从我国各城市11月份新房成交量与价格走势看,北京、上海这类一线城市虽然出现了成交量下降的趋势,但新房成交均价却没能与之同步,反而出现了“量跌价涨”的景象。而最具实力的开发商巨头们依然热情不减,努力地在一二线城市“占地为王”。

    其实,房地产行业的兴衰并不能完全决定房价的涨跌,即便一手房的供应数量下降,二手房和租房市场的价格也不会有太大的下滑。

    因为从房屋购买者本身的需求层面上看,国内市场对于购买房产的动机一方面是居住需求,另一方面是投资需求。作为自住消费的房屋价格当然要按经济学原理中的供求关系决定。但用于投资目的的房产,按照资产价格等于该资产预期收益的贴现原理,对未来房产价格的期待直接影响了眼下的房价走势,用高价买进房屋的投资者,又有哪个会希望手里的商品出现过度贬值呢?

    而更为重要的是,应对老龄化问题出台的单独二胎政策对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一些专家看来,如果20年后仍有比较稳定的成年人来接盘,那将会防止房地产出现“硬着陆”。

    当这么多现实情况摆在一起的时候,希望高企的房价能狠狠弯下腰的可能性就显得微乎其微。只是,对于那些生活在大城市里有着居住需求却买不起房的人们来说,圆个买房梦的出路在哪?

    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国内生产总值的“优异成绩单”相比,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幅度却一直落后于同期的GDP。一方面是涨得比工资还要快的房价,另一方面是银行信贷政策的逐步收紧。口袋里的羞涩让买房的脚步不得不停下来,而即便跨过了买房门槛,几十年的房贷路也让许多家庭喘不过气。

    除了抑制房价上涨的调控手段和提高保障性住房的供应量,能冲减消费成本过高的有效途径或许就是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贫富差距。一旦居民可支配收入获得了实质性提高,那么对购房支出的承受能力也会随之加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科院称房价明年一季度或现“拐点”
2021年,“咬牙买房”还是“趁早卖房”?孙宏斌、王健林看法一致
社科院报告:明年一季度房价或现拐点 三季度可能大降
专家:限购政策再坚守2
房价拐点已到,刚需可以持币等待购房好时机
王健林所言不假,未来中国40%的家庭,将不得不面临“三大麻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