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英锋:从阳明湿热表证看甘露消毒丹的辩证活用
userphoto

2022.12.09 山东

关注

一、在治疗湿热病证的名方之中:

甘露消毒丹一化解阳明湿热(含暑湿),表里相兼,病偏中上者的代表方。

1.原方文献出处

首载于《续名医类案》,认为叶天士所创之方。

《湿热经纬》按语:

“此(甘露消毒丹)治湿温时疫之主方,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肿,斑疹身黄,颐肿口渴,溺赤吐泻,疟痢,湿浊疮疡邪尚在气分,悉以此丹治之

2.原方组成与功效

*组成:

藿香、蔻仁、薄荷:(辛香);

连翘、贝母、射干、石菖蒲:(消散)

黄芩、滑石、茵陈、木通:(清利)

*功效:

一—重在化浊利湿、清热解毒,属湿温、暑湿时疫主方

3.原方主治与证候

*主治:

湿温病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者。

*证候:身热困倦、胸闷腹胀、无汗心烦,或有汗出,身热不退、尿赤便秘,或泻利不畅,或咽痛,苔白或黄腻。

以及时疫吐泻等症。

5.本方辨治的疑问之处

*疑问:1,病位具体在哪?

脾胃?肝胆?三焦?表里?

2.治法特点何在?

清利湿热?化湿清热,走表走里?走上走下?

二、六经辨证之寒温汇通

1.六经之本义

六经辨证一—为百病立法,非独伤寒也!

六经生理一—

是以脏腑经络体窍为结构基础,以卫营气血津液为物质载体,以六气气化平衡为核心的阴阳和合系统。

仲景辨伤寒一—

基于外感风寒侵犯人体,干扰六经系统产生寒热虚实偏态变化的基本原理,形成辨证论治框架。

2.广义之六经

广义六经为病一—

各经系受到病因干扰,产生表里、寒热、虚实等病机变化的结果一伤寒、温病皆可为病。

广义六经辨证一—即可辨伤寒,也可辨温病,还可辨内伤可为百病立法,决不限于伤寒。

3.病证之主变

六经为病各有所主一—各经虽然都会有表里寒热虚实等病机的变化,但基于六经生理各有所主,

一—六经为病,就有主次常变之分。

如:太阳为病

寒热:以寒化为常

表里:以表证为主:主麻桂之剂

以热化为变,以里证为次:

如桃核承气汤

4.阳明之病变

阳明之为病一—人体本有之阳明经系,受到内外病因的干扰,产生表里、寒热、虚实等异常改变的病态结果。

阳明经系一—由手足阳明经络系统,及其内属的胃肠之腑和外联的肌肤体窍共同构成。

经系中的任何部分,都会受病因干扰,产生各种异常改变,都属于阳明病的范畴。

*病犯其所属之胃肠之腑—一阳明之里证;

*病犯其所属之经络体窍—一阳明之表证;

阳明生理主内,故阳明病以里证为主,以表证为次。

阳明之上,燥气主治:

以燥、热之病为常,

以湿、寒之病为变。

通常教材:详述阳明燥热之气为病的热里实之常,

省略寒湿之气为病、忽略了对阳明寒湿之变。

三、阳明湿热的辨证选方

1.湿热里证代表方一茵陈蒿汤

阳明湿热(发黄)一阳明湿热蕴结,茵陈蒿汤主之。

(195)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236)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自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2.湿热表证代表方一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阳明肌肤病证一寒郁湿热于肌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199)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儂者,身必发黄。

(262)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3.表里合病代表方一?

1)甘露消毒丹

《湿热经纬》:

“此治湿温时疫之主方,……

湿浊疮疡邪尚在气分,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肿,斑疹身黄,颐肿口渴溺赤吐泻,疟痢,

…悉以此丹治之立效”。

2)个人观点:

在治疗湿热病证的名方之中:

甘露消毒丹一化解阳明湿热(含暑湿),表里相兼,病偏中上者的代表方。

也有专家从临床有效的角度提出:本方清热化湿不仅治胃、也能治脾,不仅清脾胃、也能清肝胆等说法,但本人认为,这是因于胃与脾有表里关系、脾胃与肝胆的木土联系等,形成治法上由脏及腑,由本及标的变通间治的结果!

3)药对配伍:

藿香配茵陈一芳香微苦,宣湿透热以解外。

蔻仁配薄荷一芳香辛凉,宣湿透热以开上,宣湿透热,以达邪出表。

连翘配菖蒲一清热解毒、化浊通窍。

浙贝配射干一化痰散结、清咽利喉通利清窍,以达邪出

黄芩配滑石一清热利湿,顾护其里。

4)*主病特点:

善治湿热夹表,病偏中上者一内外兼治,上下兼顾

5)*独到特色:

芳香辛凉以宣透达表,通窍利咽以开通上焦(上部)。

6)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比较:

两方证同属阳明湿热外郁,表里兼病,皆可治身热发黄。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一为寒束于外,内动湿热,表多里少,症兼无汗恶寒,故以麻黄为君,开表透热为主;

甘露消毒丹证一为湿郁于外,热蒸于内,里多表少,症兼头汗身倦,故以藿香、茵陈为君,化湿透表为贵。

四、临证拓展的运用举例

诊治运用思路

1.辨证鉴别要点:

病因一湿热、暑湿:

身热而倦,口干而粘,面色黄红,舌红苔厚,白腻或黄;

病位一阳明之表兼里:

咽痛肢酸,颐肿斑疹,胸闷腹胀,口渴溺赤。

病机一湿热互蒸,气为所困:

疟痢疸痿,热显不彰,体壮不坚。

2.立法配方要点:

1)芳香为先,化湿宣上兼透表——藿香、茵陈,蔻仁、薄荷;

2)辛苦微凉,清热于中兼利咽—一连翘、浙贝,菖蒲、黄芩

3)淡渗为佐,利湿于下兼导热——滑石、木通

说明:

方中虽用黄芩、滑石清热利湿,但无异于一般方剂

(如黄芩滑石汤、杏仁滑石汤、杏仁汤等):

惟其独取藿香与茵陈、蔻仁与薄荷、菖蒲与连翘、射干与浙贝等配伍,

无不突出了辛香宣透以达表、通窍利咽以治上的治法特色。

善用本方之关键在于发挥其宣湿走上、达表于外

3.病种线索提示

温病夹湿

感冒夹湿

外感后遗

消化慢性炎症

五官慢性炎症

皮肤慢性炎症

4.加减合方规律

1)兼夹外风一加葛根、防风

2)兼夹外寒一加麻黄、香薷

3)外夹风湿一加羌活、秦艽

4)兼内生痰一合温胆汤之类

5)兼内食滞一合保和丸之类

6)兼及肺经一合杏仁汤

7)兼及三焦一合上焦宜痹汤

8)兼及肝经一合龙胆泻肝丸

9)兼及肾经一合猪苓汤丸

10)兼及心经一合银翘马勃散

5.拓展验案举例

1)感冒高热案

一—阳明风引湿热在表一甘露消毒丹合银翘马勃散

蔡某某,男,7岁。2005年7月23日就诊。

主诉:发热2天。

昨因受凉出现发热,汗出,无恶寒,无咳嗽。经用西药(具体用药不详)后,大汗出,热退。今热复作,量温39.4℃,发热以前额热甚,且伴鼻塞,口鼻烘热,头晕乏力,口干,又时欲呕。追溯病史5天前出现颌下肿,但无明显疼痛,从此以来,就明显有纳差,体乏。现二便尚平,舌质红苔白而满布;脉浮而疾、关上旺;咽红,有滤泡增多。

辨为阳明湿热蕴毒、因外感而触发于上,方以甘露消毒丹加清热解毒之品:

藿香10g(后),茵陈15g,薄荷8g(后下),连翘10g,白蔻仁6g(后下),黄芩6g,滑石10g(包),木通4g,菖蒲6g,银花15g,马勃6g,牛蒡子6g,竹叶5g,3剂。

嘱发热时,隔3~4小时喝一次药,昼日若热不减,则夜加服一剂。

三日后复诊:服上药2剂后,热即退尽,后未再发作,头晕也除,纳食渐开。唯留鼻塞,咽中有痰,偶有咳嗽原因是

湿痰减而未尽。以上焦宣痹汤合温胆汤加减疏气除痰而愈。

2)鼻渊头痛案

风湿郁热上犯鼻窍一甘露消毒丹加葛根(引经)。

蔡某,男,21岁。2009年7月12日初诊。

主诉:鼻流脓涕伴前额痛一年余。

患者一年来常发鼻塞、流黄涕,以下午发作较甚,前额微痛,不打喷嚏,较少伴其它感冒症状,咽部充血,扁桃体2度肿大。舌尖略红苔薄白;脉滑稍细寸稍浮。

西医曾按慢性鼻炎治疗,疗效甚微。

素体壮实,喜好运动,少有它病。

中医诊断:“鼻渊”

证属:阳明风湿,郁热生痰,循经阻于鼻窍

治宜:芳香化湿,辛教祛风,兼清痰热。

方选:甘露消毒丹加葛根之类。

茵陈12g、藿香8g、连翘10g、银花8g、浙贝10g、葛根12g、茯8g、桔梗10g,14剂。

复诊:2009年7月28日初诊。

服上方,鼻塞渐通,流涕明显减少,仍有少量稠黄涕流出,舌质略红、苔中黄。脉左细弦、浮弦。风湿见退,方加僵蚕10g,再服10剂而尽愈。

3)鼻塞头晕案

湿中郁热于苗窍一甘露消毒丹加蔓荆子

陈某某,女,33岁。2015年5月22日就诊。

主诉:反复头晕、鼻塞半年余。

近半年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昏沉,颠顶处有压迫感,并伴有鼻塞,反应迟缓,注意力较难集中。偶自觉颜面、后背发热

但测量体温正常。近半年来易感冒,感冒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清涕,眼胀,肌肉酸痛,感冒时头昏沉加重。稍食热性食物则易鼻衄。大便一日一次,色

小便黄,无明显异味。咽偏红,有血丝。脉象:

利,左略弦;舌象:舌质稍红,苔白粗满布,后

稍腻。

辨证:阳明湿中郁热,表里同病,以表为主。

治法:芳香通窍,透湿解表。

拟甘露消毒丹加减:

茵陈15g,藿香10g(后下),薄荷6g(后下),菖蒲10g,连翘10g,白蔻仁6g(后下),黄芩10g,浙贝10g(打),滑石15g(包)。

7剂,头煎20分钟,复煎40分钟,一日一剂,一日2次,饭后温服。

二诊:服上方后,头昏沉、鼻塞明显减轻,自觉颜面、后背发热亦减轻,感冒次数减少。脉象:脉偏缓弱,两寸不足;舌

象:舌略红;苔薄黄满布。

此热退湿未尽,故守上方加蔓荆子10g以善后,服10剂。

4)咽痛舌梗案

湿热夹痰滞留咽喉一甘露消毒丹合半夏厚朴汤

陈某某,男,53岁,2012年1月10日就诊。

主诉:咽痛舌梗1月余。

症见咽痛,近舌根处有异物感,吞咽时感觉明显,咯吐少量痰,质粘,色白量多,咯出后觉咽痛减轻,缓解时间短暂,

过后立即复觉不适。口干,无明显欲饮水,时觉烦躁,时感发热,但体温未见明显升高,有盗汗,无明显畏寨:食欲欠佳

大便每天一次,质偏溏,有明显挂厕,小便尚可

短,左偏细,来势稍滑。舌象:舌质偏暗红,苔

白腻。

辨证:阳明湿热,痰阻气滞。

拟方:甘露消毒丹合半夏厚朴汤加减:

霍香叶(后下)10g,茵陈15g郁金(打碎)15g,白豆蔻(后下)6g,连翘10g,浙贝母(打碎)10g,法半夏(打碎)10g,紫苏叶(后下)10g,姜厚朴10g,。嘱服7剂,头煎20分钟,复煎40分钟,一日2次,饭后温服。

二诊:2012年1月17日。服上剂后咽痛舌梗明显减轻,体温正常,口干、咳痰较前减轻,食欲较前转佳:盗汗减轻。脉象:脉略弦滑:舌象:舌转较红,苔淡黄。

守前方法去苏叶加栀子(打碎)10g,再服10剂。继服上方咽痛梗全消。嘱其停药后,调情志,忌辛辣油腻食品。

5)四肢酸重案

感冒后遗湿热流连一甘露消毒丹加秦艽之类

胡某某,男,33岁,2014年5月9日就诊。

主诉:四肢酸重两月余。

两个月前因受凉后出现低热,体温37.5℃,伴有恶寒无汗,鼻塞、咽痛、四肢酸重、前额痛,无咳嗽,经点滴治疗后热退,

但仍觉四肢无力、酸痛、沉重。伴前额痛,咽痛、咽中异物感,鼻塞,头晕,稍恶风,食欲尚可,时觉恶心欲呕,大小便平,睡眠稍浅,咽壁肿,较暗红,左扁桃腺Ⅱ度肿,

右扁桃腺Ⅱ度肿。脉象:脉弦滑,寸上旺;舌象:舌质尖边稍红,苔薄粗紧。既往史:2009行上腭窦脓肿手术。

辨证诊断:阳明湿热表里同病,以表为主,以上为重。

立法选药:化湿透热疏风利咽。甘露消毒丹加减

白蔻仁(后下)6g 藿香(后下)10g茵陈15g滑石(包煎)10g木通5g石菖蒲10g黄芩6g连翘10g浙贝母10g射干6g薄荷(下)6g秦艽15g。7剂头煎20分钟,复煎40分钟,一日一剂,一日2次,饭后温服20分钟。

二诊:服上方7剂后,四肢酸重,咽痛,咽中异物感等症均大有减羟,咽壁、扁桃腺肿也有减轻。脉象:脉弦略滑,左寸

旺见平;舌象:舌质暗红,苔薄黄。辨证进退:湿热均减而未尽,表减而未罢。守上方再服10剂,诸症见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甘露消毒丹解析
甘露消毒丹的妙用
刘英锋教授活用甘露消毒丹临证举验
中医古籍-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469-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伏 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