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病疗法系列07期|中医治肾衰竭和尿毒症
问止专病疗法系列直播

1. 

中医治渐冻症

2. 中医治白血病

3. 中医治新冠

4. 

中医治新冠后遗症

5. 中医治肺结节

6. 

中医治乳癌

专病疗法系列第7期 

中医治肾衰竭和尿毒症

直播时间:2023年5月06日


朋友们晚上好,今天跟各位一起讲讲中医是怎么看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给朋友们科普中医药在这一块治疗上的优势和难以替代性,了解中医是怎么认识这个病症以及有哪些治疗经验和方法。今天所讲的课件,工作人员会免费发放给各位,之前我们也有刊发过《中医大脑肾病白皮书》,把对肾病的总结汇集成册,各位也可以找我们工作人员免费领取。

进入主题,首先想请问各位,中医是怎么给肾衰竭、尿毒症起名字的?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肾虚”、“肾阳不足”、“水液代谢障碍”、“癃闭”、“关格”、“小便不利”……特别好。

01
重视肾病防治

首先强调一下,现在我国肾病非常高发,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约1.2亿,相当于每10个中国人里就有1位有肾病。目前,我国接受血液透析的肾脏病患者约70万, 数量居世界首位。

现在讲的肾衰竭、尿毒症,很多时候都是肾病的晚期、终末期。也就是很多肾脏疾病迁延到最后,到了疾病很顽固、很难逆转的状态。但如果知道有肾病的情况下,能够接受规范、长期、及时的治疗,就能很大程度上防止病情进展到肾衰竭或尿毒症。所以,家里有肾病的患者,一定要重视,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早几年资本瞄准透析行业,投建了很多连锁血透中心,甚至我国台湾地区曾经一度流行“全民洗肾”。这种观念非常误导和畸形,已经把透析当成一种保健手段,没事就去透析洗个肾,过滤一下血里面的毒素,这非常误导人,长期这样下去肾脏一定坏掉。所以各位千万不要轻易的走到这一步,能不透析就一定不透析,时间长了整个肾脏都会萎缩掉,会造成永久不可逆的损伤。

慢性肾脏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慢性肾脏病及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肾衰竭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导致终末期肾病患者人数持续增加。国家卫健委预测,至2040年,慢性肾脏病将成为全球第5 位的致死病因。所以各位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

02
何为肾衰竭及尿毒症?

接下来简单的讲一讲肾衰竭以及尿毒症。各位看我手上的肾脏模型,各位都吃过猪腰、羊腰吧?人的肾跟猪肾长得还是挺像的。我手上这个模型,表面上的红色、蓝色代表动脉、静脉。简单说它有两条路,一条是血路,身上动静脉血从这进来、出去,另外一条是水路,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把它放大并且剖开,可以看到它是一个很大的血管网,也就是说肾脏里面的网络相当于是一个过滤网,把代谢废物变成尿液排泄出去,同时保证部分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等的重吸收。

一个肾里面大概有100万个肾单位,放大看它里面结构非常有序,有肾小球、肾小体、肾小管等,各个管道它有输入、重吸收以及过滤的机制。肾脏最大的功能是解毒、排毒、形成尿液。当它的功能出现衰竭的时候,血液里面的毒素就没法被过滤以及无法变成尿液代谢出去,血液里面就会出现大量的毒素以及不良的体液堆积,就会形成尿毒症。

03
急性肾衰竭
癃闭、关格、水肿、肾厥

肾衰竭大概有两类,一类是急性的,一类是慢性的。急性肾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急性少尿或无尿,含氮代谢废物的排出急剧减少,迅速出现氮质血症,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并由之发生一系列各系统功能变化的临床综合征。又称急性尿毒症或急性肾损伤(AKI)。急性肾衰竭以少尿、无尿,很快导致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和尿毒症为主要表现。

中医对急性肾衰竭有几个说法:

1. 癃闭。“癃”是小便点滴而出,小便少、费劲,“闭”就是尿液点滴难出或者根本就尿不出来,这都是很危险的事情。中医治疗有个原则叫“小大不利治其标”,这是《黄帝内经》提到很关键的一个原则,凡是看到病人只要大小便难出,不管是什么病,首先要让大小便能出,否则体内都是代谢的废物,人会神智昏迷、恶心呕吐,出现电解质紊乱、高血钾导致休克,所以保持患者的大小便通畅非常关键。

在临床上遇到脑病患者,不管有没有昏迷,我们第一时间都会去了解患者的大便怎么样,一旦看到患者大便不通,治疗上一定要兼顾通大便。比如说用一些承气辈或大柴胡汤一类汤剂。还会看一下患者出尿量多少、身上肿不肿,一旦看到小便不利或者身上水肿,照样要先通利小便。

2. “关格”是什么意思?一个是小便不利,还有一个是恶心呕吐、胃气上逆,特别是肾病后期,很多人血液里面尿毒增多的时候,会刺激性的引起关格,出现呕吐、小便不利的情况。

3. 水肿。

4. 肾厥。由肾功能的衰竭导致身体手足的厥冷、晕厥休克。

04
导致急性肾衰竭的常见原因

1. 严重的外伤、手术、烧伤、呕吐、腹泻、大量腹水、大量运用利尿剂导致的失血、体液丢失。肾脏可以看作是一个很大的滤过网,它里面水液有进来然后变成尿液出去,当出现急剧体液丢失或者是外伤导致通路梗阻的时候,水液就很难顺利进出,时间长了整个肾脏就会损坏;

2. 心衰、心源性休克、肾病综合征、肝衰竭等也会导致整体灌注的减少;

3. 药物、造影剂、重金属、有机溶剂、生物毒素等肾毒物质导致肾实质损伤。所以有些毒性的物质不能乱吃,一不小心就容易引起急性肾衰;

4. 结石、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肿瘤引起急性尿路梗阻,形成大量肾积水压迫肾实质。时间长了可能会导致急性的肾衰,所以太严重的结石或者肾积水,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容易拖成急性肾衰。

05
慢性肾衰竭
水肿、癃闭、关格、肾劳、溺毒

另一种是慢性肾衰,传统中医有一些命名叫水肿、癃闭、关格、肾劳、尿毒等,它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诸如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从而呈现氮质血症、代谢紊乱和各系统受累的临床综合征。慢性肾衰竭临床以少尿或无尿、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头昏或头痛、面色少华等为主要症状,多数病人可有水肿,甚则全身浮肿。

急慢性肾衰就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肾脏解毒排泄功能产生损害形成一系列的综合征,出现大量的水液排不出去,身体水肿,尿不出来、尿少,大量的废物停留在体内,导致身体自体中毒、电解质紊乱,随时可能会昏迷、休克。所以非常危险。

06
导致慢性肾衰竭的常见原因

1. 原发性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性肾炎、遗传性肾病;但不管哪一类肾病一定要防止走到最后那一步,一旦出现了肾衰竭特别难治;

2. 继发性肾病。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痛风病、长期高血压、肾血管性疾病、多种药物性肾损害,尿路结石、肿瘤、狭窄、前列腺肥大等梗阻性疾病;

3. 其他血容量改变,如呕吐、腹泻、失血及手术、烧伤等因素导致血容量减少休克,肾脏血流灌注不足,也容易导致肾衰。

糖尿病、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时间长了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长时间累积下来对整个身体的影响,比如对血管造成影响以及对整个肾脏的灌注、代谢机制都容易产生问题,比如高血压性肾病、糖尿病肾病。最后可能导致整个肾脏不堪重负、功能衰竭的问题。所以要积极防止这些疾病,主要是防止病情恶化。

07
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的标准

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是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已,现代医学的评估基本上都是以这张图为主。当血肌酐到133-177 这个阶段,说明肾出现初步的炎症和损坏,到186- 442,这时候要赶紧刹车,刹不住就很麻烦。到451-707 这个阶段,基本上已经进入肾衰竭期,到 707 以上基本上就是要透析,出现一个尿毒症期。所以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这两个其实是一个概念,只是说阶段不同,严重程度不同。

08
肾病4大误区

中医所讲的五脏六腑跟现代医学所讲的脏器是不一样的。中医传统的理念里面有一个词叫“重道轻器”。“器”是什么?器皿、器具的意思。传统中医是非常有智慧的,古人没办法像现在有那么多的科技手段能去做这么精细的解剖,以及化验病理分子方面的研究,所以不可能像现代医学研究的那么微观。但老祖宗很聪明,用阴阳五行以及天人合一的理念,创造出了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医所讲的五脏六腑跟现在讲的脏器部分能对应起来,但不是等于。

中医讲先天之本的肾跟现代医学讲的肾脏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绝对不能把这两个联系在一起。比如黄疸,按照现代医学讲就是肝胆的病变,但按照中医传统辨证来讲,黄疸更多可能是脾的病症,当然也涉及到肝胆以及部分涉及到肾。所以此“肾”非彼“肾”,中医的“肾”包含的内容更多,不只是现在所讲的肾脏而已。接下来就讲讲民众常见的对肾病的几个误区。

1. 滥补峻补、过食蛋白。很多人受一些科普文章以及观念的影响,认为肾病一定要补,出现低蛋白血症或者看到大量蛋白尿的时候就要大补起来,吃各种肉甚至吃各种营养品,这往往会让病情恶化得更快。在上世纪,现代医学上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不反对患者补高蛋白,但后面发现不对劲。所以现在提倡肾病患者要优质低蛋白饮食,已经不再提倡高蛋白饮食。

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大师赵绍琴的观点,赵老是三代御医之后,他的父辈和祖辈都是在宫廷里当御医,赵老是我国的温病学和中医肾病大家。上世纪在治疗肾病患者时他发现那些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天天只能吃青菜喝白粥的这类患者愈后恢复得很好,反而那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天天大鱼大肉的患者病情恶化得很快。为什么?实际上《黄帝内经》早提到肾病患者不能过食滋腻。

举个简单例子,在肾脏过滤的时候,肾小球之间会形成一个类似于滤过网的结构,当肾脏的滤过功能出现异常的时候,可以理解成是渔网破了一个洞,大量的蛋白质本来应该被重新吸收,但网破了就会漏下来。渔网破了关键要修网,喝中药就是一个修网的过程,相反这时候大量的吃蛋白质进去,就相当于倒了更多的鱼进来,那么它会漏得更快,网破得更快,修复的节奏赶不上破坏的节奏。所以在肾病治疗过程中,适当的忌口,少吃一点蛋白,相当于是给修复滤过膜一点时间和空间。还有一点,高蛋白的东西吃进来到最后往往容易在身体代谢变成氨或者是一些酸性废物,当本身滤过功能差的时候,这些东西就很难被吸收和排泄出去,反而会变成浊气或者邪气毒物积聚在体内。所以一定不能滥补峻补、过食蛋白。不是说看到肾有问题,就一定是肾虚,就一定要大补。这是错误的。

2. 过度忌盐、无盐饮食。这个也不应该,饮食里面还是得有一点点的盐分,那该怎么去控盐?在问止中医公众号上发过一篇推文叫“肾病患者5大调养原则”,各位可以上问止中医公众号卫教医嘱去看,也可以添加工作人员微信领取。

3. 过于静养、不敢运动。刚刚讲过肾脏过滤解毒代谢的关键就是有出有入,保证血管网整个的功能出入代谢正常,很重要的就是要动起来。刚才有朋友问到肾小管的钙化以及硬化会产生什么问题?肾小管、肾单位都是很细的结构,类似于中医讲的络脉、血络,中医讲久病入络,所以在治疗肾病的时候有一些虫类药很常用,像蜈蚣、全蝎、水蛭就是专门来疏通肾脏血络的中药。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长期肾脏压力过重,极易导致肾脏里的血络堵塞或者出现硬化,整个滤过代谢功能就会变差。最好的方法是一方面用药物进行通络活血,另一个方面通过运动来进行代谢。

这是上世纪赵老提出来的,这个建议也得到了广泛的采纳。所以只要不是病得特别重,不是在急性期水肿很厉害的情况下,在病情稳定的时候一定要动起来。对于肾病患者、防治肾病最好的方式是每天按照自己的节奏快走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我平时工作很忙,但有一个能保持精力相对充沛的方法,那就是会快走,在跑步机上快走至少半小时到一小时,发发汗,让全身的血络通畅起来,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方式。

4. 反对中医、担心药损。有朋友提出疑惑,说肾病患者喝中药容易加重肾脏负担,反对中医、担心药损。不是这样的。只要能正确的在辨证基础之上准确的用药,避免用一些毒性很大的药物,基本上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些中药确实是会损伤肾脏,但临床我们都会很慎重地用。像青木香、天仙藤、马兜铃、土大黄这些药材就有肾损性,甚至是一些假药比如木通、防己品种不对的时候也很容易导致肾损伤,所以各位一定不能贪便宜乱买中药,喝着喝着很可能就会出问题。

09
肾病5大医嘱

关于肾病5大医嘱这部分,有专门的卫教医嘱文档,各位可以在问止中医公众号领取,也可以添加一下工作人员微信领取。

1. 食少而精,优质低蛋白饮食。不是反对各位吃肉,但是一定要优质低蛋白饮食,如适当吃些牛肉、鸡蛋、牛奶是可以的。但在喝中药期间就不要喝奶,中国人对牛奶容易乳糖不耐受,而且牛奶比较偏寒凉,像小朋友本身是纯阳体质能耐受得了,但很多患者喝完后就开始腹泻,那显然是不适合。

2. 控盐少盐,而不是绝对的禁盐。

3. 勿乱吃补品、海鲜、动物内脏等,这些东西都很容易加重肾脏的负担。

4. 宜动不宜静,推荐每日步行。

5. 良好作息,预防感冒、感染。良好作息对肾病患者很重要,我见过太多病友本来控制得很好,但因为长期熬夜导致病情急剧进展。还要避免过度的房劳,特别是有病的情况下,一定要适当地禁欲。预防感冒也很重要,慢性肾病,一感冒就容易恶化。去年我们就发现一些肾病患者本来好好的,一感染新冠后,平均肌酐都升个200-300,病情立马恶化。

10
肾病诊断要点

一. 尿毒症患者之重要表现

1. 脸黑。中国健康人的脸色应该是黄中透着一点红润,这是有胃气的表现。一旦脸开始变黑说明脾胃已经开始衰败。

2. 小便不利。一旦小便开始尿不出来或者尿量急剧减少,说明肾气化能力削减,病情在进展。

3. 没有精神。很多时候可能是阳气衰败以及体内大量积聚毒素,浊度蒙蔽心窍导致少神或者神昏。

4. 不流汗。说明排毒通道没有了,肺气不宣发,毒素没法从汗液解。

二. 肾病重症,要注意问以下问题

1. 流汗。一定要看患者有没有流汗。有次我在患者群里看到有人问,有一次在电梯里面跟一个人站在一起觉得很奇怪,闻到对方身上有股尿骚味。当你闻到旁边的人身上出汗有一股尿骚味或者表皮容易有一些结晶、讲话口气里面有股尿骚味的时候,这往往就是对方肾功能衰竭。中医里面有一个很关键的治疗方法叫“开鬼门、洁净府”,通过发汗的方式去排肾毒。所以当肾病患者从不流汗到能流汗说明肺气宣通,毒素有所宣发,这是从坏向好的一个转变。

2. 恶心。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说明开始有关格症,病情在进展。

3. 眩晕。出现眩晕可能是因为水气凌心,这也是不太好的征象。

4. 尿意。在治肾病的过程中,小便量变多说明治疗方向是对的。如果越治小便越少,说明方向是错的,这时候就要赶紧换医生或者更换方案,保证小便通畅很关键。

5. 水肿。在治肾病的过程中,水肿如果慢慢消退说明治疗方向是对的,如果越治越肿,说明方向是错的。

11
问止中医肾病治证心法

一. 温清宣利,分期治疗

1. 温指温通心肾、温阳化气

人的身体新陈代谢最关键是靠一股阳气,举个简单的例子,唾沫在嘴巴里面相对来讲不太容易发臭,但一旦吐出来就容易变臭,这是因为身体有看不见的阳气在气化。另一个例子,当我们活着的时候,身上都是温暖的,这是因为代谢旺盛所以不会出现腐烂情况,一旦死亡身体就会变得僵硬、冰冷,因为已经没有阳气了,身体慢慢也会腐烂掉。所以人能活着就是靠身体的阳气维持着,肾脏能保持好的代谢也全靠阳气。

中医讲肾是一身阳气的根本,心为阳脏,所以阳气最关键就靠两个脏腑,一个是肾阳,一个是心阳。所以要逆转整个疾病过程或者是让疾病向好,最关键就是要保证阳气的充足、阳气的宣通。治疗肾病除了温补、温通肾阳,比如说用八味地黄丸、真武汤这样的汤剂来进行治疗之外,一定要补心,只治肾的话一旦药力不续而停,肾病的进步易停滞,甚或退步。所以温通补肾时一定要温通心阳,可以用生附片、炮附片一起用,生附片侧重温补肾阳,炮附片侧重温补心阳。

很多肾衰竭的患者会出现无尿意,出现“恶心、晕眩”的现象 ,意念属阳,无尿意说明肾阳失,肾阳不能固水,所以水上犯中焦,造成“恶心、晕眩”,水克火,所以要先固守火脏心,则病不易再进展。

2. 清指清热泻浊,通腑解毒

很多时候尿毒、浊毒代谢不出去相当于是邪气在体内积聚容易化热,所以在治肾病时经常会用到大黄,通过大黄的作用把肠道里面的积滞排泄出去。中医确实重视大便,很少有哪个医学像中医这样重视大便。肠道有多重要?各位有没有这样的体会?一旦小朋友出现3 天以上不大便的话,很容易就开始咳嗽感冒、扁桃体发炎、腺体肥大、口臭积滞。或者家里的老人一旦好几天不大便,血压就开始升高,开始眩晕甚至恶心呕吐,心血管病症都开始不稳定。包括一些肝病的患者,一便秘状态就容易出现异常。

便秘日久,蛋白质会分解为尿素氮(BUN)进入肾脏变成尿毒,加重肾脏负担。所以很多时候会用到大黄把尿毒从大肠排出。肾病愈后的重点在大便要畅通,治疗尿毒症引起的便秘。尿毒症的患者很多时候还会出现肾性的高血压,一旦出现容易对肾脏造成负担,所以很多时候要用一些清泻肝火或者潜阳的方式控制血压避免形成恶性循环。

尿毒症病人,会用黄连解毒,以防毒素入心而难治。比如说肾功能不好时掌心会呈暗黑多代表着尿毒入心!这时候容易出现心衰甚至休克。对此中医有解毒三宝:大黄、黄连、黄芩。特别是偏实热,舌头伸出来偏老偏黄腻的类型,这时候会在底方基础上加黄连、黄芩。

3. 宣指宣肺解表,宣透三焦

很多肾病患者舌头伸出来严重的白厚湿,这是浊邪积滞,说明体内湿着很重。这时候关键要宣肺解表,宣透三焦。这时会用一些祛风药化湿透热,比如荆芥、防风、羌活、独活、焦三仙。

风药有什么好处?

1. 风药能胜湿、透达郁热。

2. 肾病需透达伏邪、避免反复外感,《伤寒论》有讲风水,用一些解表宣肺的方法治疗肾病,像越婢汤、越婢加术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都是一个原理。

3. 芳香化湿药能渗湿化浊解毒。比如当患者舌苔厚白腻又恶心呕吐的时候,可以用点藿香、佩兰、白芷化浊解毒,还可以用麻黄或者大量的生姜去解表发汗。

4. 当流汗正常,多是好转的开始。

5. 治疗得法,会从舌头中间渐渐红起来。所以肾病的朋友们可以多看一下自己的舌象。治疗后舌苔白腻慢慢褪去,舌头越来越红润,说明治疗到位,如果越治舌苔越厚,可能方向不对,要重新反思。

4. 利指通利小便,维持功能

肾主水,肾脏的功能在现代医学来讲就是进行废物代谢形成尿液的地方,所以体内的废物毒素必须得通过尿液、大便排出来。

所以治肾病,一定要:

1. 维持小便意

2. 速解尿毒

3. 消减水肿


只要医生能做到这 3 点,患者治着小便越来越多,一直保持有尿意,水肿慢慢地消退,说明方法得当。治着小便越来越少,肌酐、尿素氮越高、滤过率越来越低、水肿越严重,则说明方法不对。

12
分期治疗学理

1. 尿毒症初期多来自脱水,扶阳利水解毒是治疗尿毒症先期和早期的重要诀窍!

2. 阴虚易致肾脏萎缩,尿毒症在血液透析(洗肾)之三个月后,病人多会由阳虚转而为阴虚发热体质。此阶段要重视滋阴,多不宜再大补阳。补阳可能会越补越严重,导致整个肾更萎缩。这个阶段一般要用一些凉血养阴的药,比如白茅根又能养血养阴、凉血止血还能利水;丹参又能活血通络还能养阴以及生地、熟地、麦冬、石斛这样一些药物。

3. 尿毒症的分期是扶阳和滋阴的分别,需谨记分辨。

看到一个朋友问滋阴和扶阳能不能一起进行?如果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温清并用。温清宣利只是一个方向,并不是割裂开。现代人的体质是很复杂的,单纯补或者泻很多时候都不对,要复方合用。张仲景也有很多寒热并用、虚实并用的方剂,比如乌梅丸、附子泻心汤、半夏泻心汤。

13
问止中医治疗案例举隅

接着讲一些代表性的案例,实际上治疗案例很多,但要尊重患者的意愿,不是每个患者都乐意把自己的案例分享出来。所以在这里仅摘取部分已经发表的且得到患者同意的一些案例分享一下。

医案一

治慢性肾炎,尿蛋白转阴

慢性肾炎在我国很常见,前阵子厦门店开业的时候,有一个学员是我们的老患者,他已经跟肾病抗争20多年,因为病较严重现在还在持续治疗。这位患者条件好,医疗资源也比较多,找过各种顶级的西医专家,西医治疗将近10年,后面发现药量越用越重,也用过大量激素冲击疗法,做过其他的手术、微创手术等等,发现到最后还是控制不下来,所以他觉得很后悔,现在以中医药为主进行治疗,再加上自己长期的生活调理积极应对病症。所以对于慢性肾炎或者其他肾脏病,不要只想到西医激素冲击治疗,中医也有办法。

回到案例,这是陈碧琴医生的案例。吴先生,29岁。慢性肾炎1年多,尿隐血4年、隐血3+++,尿蛋白大约1年时间,尿蛋白2+。刻下症见:大便软黏,每天2次,进食油腻腹泻,小便泡沫多——这多时候是身体湿浊重的表现;多梦、易怒、容易出汗、睡后汗出;容易口干,容易怕冷,容易上火;晨起有少量清鼻涕,常打喷嚏。

整体来看是阳虚的体质里面还有气郁和化热的征象。第一诊以“软便”为主症先调体质。开的方子温补脾肾阳气、温阳通利。

2021年4月28日,二诊。服用完一诊的汤药后的吴先生精神有些许改善,他高兴地向医师反馈:小便泡泡少些;做梦不明显,凌晨4-5点出少量汗(以前是整晚出汗);已无明显怕冷,无晨起打喷嚏流鼻涕;大便仍软黏,余症同前。

2021年5月17日,吴先生第三次来到问止中医就诊,据反馈:晚上不出汗,多梦减轻;口干缓解些,无喷嚏清涕;大便稀,1天2次,小便细密泡泡多;精力好多了。

整个肾脏就是一个很大的血管网,肾单位里面有各种小血管,用中医讲就是血络。很多时候肾脏病有一个重要的病机就是络脉的瘀滞,所以舌象表现为舌暗、有瘀滞。所以治疗的时候会用一些当归、白芍、细辛或者水蛭,通利络脉。

患者治疗后泡沫明显变少,这是肾滤过功能改善的表现。

就这样治疗到,2021年6月30日,来到第六诊:黑眼圈已经明显变淡,睡眠好了,尿蛋白转阴,隐血++,喝水多就没有泡泡;最近几天脚癣发作,有小水泡,皮肤痒,脱皮;不怎么怕冷了。

对于现代医学来讲,控制尿蛋白还是比较难的,很多时候需要用到激素,激素用久了会形成依赖还会容易造成很多负担,比如满月脸、内分泌失调、股骨头坏死。

下面是患者的前后检查报告对比:可以看到中药治疗不仅不会影响到肝功能,尿检也很漂亮,尿蛋白也没了、隐血减少。这个患者后面有持续治疗,这里只截取了部分。

案例二

治好慢性肾炎蛋白尿,水肿消退、肾功正常

这也是陈碧琴医师的案例。薛先生高血压十多年,一直服用降压药,目前血压正常。各位注意,高血压最可怕的并不是数值本身,很多人以为高血压控制,预防不要脑出血就行,不是的,时间长了会对心脏、肾脏造成很大的压力,容易导致心衰或是肾衰。

2021年5月25号检查,尿蛋白3+,肌酐101umol/L。刻下症见:劳累后腰两边有下坠感,腰为肾之府,所以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老花眼;傍晚时两脚踝轻微水肿;有些眼屎;大便经常软黏,说明脾运化功能减退,喝绿茶后晚上大便不成形,1天1-2次;肚子不大,体力可。患者戒烟1年,1年前检查有左心室肥大。

绿茶是比较寒凉的茶,如果脾胃比较偏阳虚,尽量不要喝绿茶,要喝乌龙茶相对不会那么伤胃。

初诊首先以大便论治,调通人体“出”的主要通道。刚才讲通过调理大便也能间断性改善肾功能代谢。中医大脑开出理中汤加真武汤以及黄芪,补益脾肾、温阳利水。

一诊后,患者没什么眼屎,大便正常。余症同前。故此开始二诊,则就针对二便之小便,直接治疗蛋白尿。这时中医大脑推出的是补中益气汤加上真武汤的处方温阳健脾。

三诊:患者大便正常,无明显脚水肿,手腕手指僵硬疼痛也不明显了。说明阳气起来,寒象慢慢解除。

四诊:患者劳累后仍有腰部两边下坠感。小便泡泡偶尔没有。

四诊随访:肾功能正常,尿蛋白转阴,身体各症状均明显缓解。

两个月不到,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尿蛋白从原来3个加直接转阴,身体各症状明显缓解,这是纯中医治疗不需要用激素冲击疗法也能解决问题。所以各位对中医药要有信心,不要受一些观念的影响觉得中医会增加肾脏负担。

案例三

肾衰患者治疗一月后停止透析

这是王宇医师的案例。刚讲过肾衰竭有种类型急性肾衰,这种往往是因为严重的外伤、手术、烧伤、呕吐、腹泻、大量腹水、大量运用利尿剂导致的失血、体液丢失引起的。


孟先生,糖尿病史十来年,未规律服药,2021年3月车祸入院检查,诊断:1、脑桥出血;2、心衰竭;3、慢性肾衰竭;4、糖尿病。

从3月份住院,每天吃饭前打胰岛素6-8个单位,目前肾衰竭和心衰竭比较严重,靠透析维持生命,几天不透析就会脚肿、手肿甚至全身肿。

再次强调,糖尿病最关键的不是血糖高本身,而是并发症可怕。血糖是一种营养物质,把糖分子放在显微镜下放大,它是一个多边形的结构。血糖本来应该被身体利用代谢运化出去,但糖尿病的患者血液里面有大量的糖分积聚用不起来,大量的血糖分子堆积在体内跟着血液到处走,会出现什么情况?因为糖分子是多边形的结构,所以就很容易积滞在一些很小的血管里面,会划破血管,日久随着血管不断自我修复,就会容易形成斑痕,容易出现神经末梢以及末梢血管病变,导致末梢小血管或者一些小动脉的硬化或者是堵塞,出现手脚发麻、血栓、心脏冠状动脉闭塞、肾脏小络脉、眼睛出现循环障碍导致糖尿病眼底病变、甚至诱发青光眼等等。

孟先生刻下症见:排尿少(300ml左右)。当出现小便量减少的情况,说明肾脏功能开始走向衰退,长时间处在这状态之下肾脏容易萎缩。

还有尿路感染,精神乏力,头汗多,口干;没有晨勃,不易入睡,睡眠质量差,半夜会醒;皮肤痒、恶心想吐。当肾病患者出现皮肤痒、恶心、想吐的时候往往是病情进展的表现,可能是血液里毒物增加导致的。还有眼睛痒、眼袋肿。

第一诊,医生以“肾功能衰竭”为主症。中医大脑给出的是补中益气汤合真武汤,温阳利水补气为主。

一诊随访:用药五天后小便量增加,说明整个肾功能代谢能力上来了。

二诊效不更方。一诊之后,水肿消退,精神好转,尿量和小便次数增加,院方拟让出院,定期透析即可。

三诊,患者多方面好转,出院回家:恶心想吐的感觉没有了;现在不透析时每天小便有6-7次,总量在400ml左右,大便每天2-3次;脸感觉也没有之前肿,双下肢、脚踝肿缓解点,双手肿也缓解点;白天中午睡觉时睡眠质量好点,之前睡不着。

四诊,患者停止透析,6月29日出院。孟先生反馈:在医院时,每天打4-6个单位胰岛素,现在出院没有打胰岛素,也没有吃降糖药;现在小便一天8-10次,上肢已经没有水肿了,下肢脚踝处水肿基本消退。本预约2021年7月3日透析,患者及其家属感觉没有明显的水肿,自行停止透析,继续中医药治疗。后续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多方面均不错。

各位注意,当肾功能开始出现异常的时候及时用中医药方式干预,把饮食作息控制好,很大概率能免除透析,甚至透析前面 3 个月也有办法逆转,逐步减少甚至停止透析。所以各位一定要及时治疗,时间太久容易失去机会。

案例四

中医大脑治尿毒症

这是杨康医师的案例。邢先生,2020年12月2日住院16天,主因是肾衰,透析过3个月,主动停了透析。刻下症见:血压早晚148/105左右,白天120/90左右。空腹血糖6.4。胃口还好,两大碗饭,少油少盐。大便不成形,小便日6-8次,或黄或清白。入睡困难。双手支沟穴以下怕冷;后脖子发际至大椎怕冷;腋窝滴汗;面黄,消化差,胆结石;视力有所下降,爱叹气,阴囊潮湿,爱生气,清鼻涕,脚胀,偶尔疲累,气虚懒言,自汗,口不渴,喜热饮。

医生以“尿毒症”为主症。中医大脑推出来的是当归四逆汤加上泻心汤,还加了生附子。生附子关键的作用在温通肾阳。

2021年7月16日二诊,患者自诉:腋窝滴汗有好转,清鼻涕没了,睡眠无明显好转,面色好了一些,大便无食物残渣,胃口好,近两天没有夜尿。

初诊效佳,二三四诊效不更方。

2021年8月30日五诊,自诉:四诊后脉不弦紧了,胃口好但消化还是不行。患者反馈头晕重以及平素血压情况,在原方基础上加用另一方子,形成AB方交替服用。B方用的是重剂的真武汤,药简力专增强温补肾阳、温肾利水作用。

五诊效佳,六诊根据患者反馈,主方稍作加减,继续守方治疗。

案例五

治一位临终关怀期的尿毒症患者

李先生是正在接受临终关怀的一位重症患者,有吸毒史,2021年1月脑梗,住院后发现尿毒症,2021年6月26日初诊,目前2月余未透析,肌酐高,刻下症见:四肢水肿(右手左脚严重),胸闷心痛,右侧手脚腿麻木震颤屈伸不利,左边腹部有腹膜透析管;吸气困难短气,口里有尿素臭味;大便2天1次并且比较干;几乎喝不下水,白天小便难下,夜尿多(1小时1次);便秘;高压服药后基本在130-150之间。

在治疗尿毒症的时候,保持小便通利有几个关键的制剂可以配合:

1. 攻癌1号,和解少阳、疏泄肝胆,通过肠道去泻浊毒;

2. 通利丸,蝼蛄、蟋蟀通利小便。

当肾脏开始出现衰竭,出现小便不利、关格、癃闭的时候普通草木药,比如益母草、车前子很多时候没多大效果,必须得用强力的动物药才有效果。

把李先生症状输入中医大脑,以“四肢水肿”为主症,大脑开出了一个组合方,补气养阴、利水解尿毒。

诊:吃了一诊的汤药后,不止水肿基本消失,胸闷好了7成,大便能够自主排泄外,自从生病以来就没有的晨勃,居然在吃药的第三天出现了。

三诊反馈:

1. 水肿(手肿脚肿)完全好了;

2. 睡眠见好,有打鼾;

3. 一夜小便1000ml左右(夜尿平均3小时一次,治疗前是1小时1次);

4. 大便每天有,成型,不干燥了。

比较遗憾的是李先生所在的临终关怀医院,不允许义工们频繁的探望照顾,且还不能自己通过网络复诊,故遗憾进一步的诊疗未能继续。但是停药后,李先生四肢水肿的情况没有反复。半月后随访,状态稳定。

案例六

帮助透析了12年的尿毒症患者调整体质

这是杨康医师的案例。江先生,76岁。高血压30余年,2011年发现肾功能不足血透至今年9月。2022年11月26日初诊,刻下症见:一个耳朵听力不行有中耳炎,一个眼睛眼底黄斑,西药也是间断服用过司维拉拇、叶酸、骨化三醇、碳酸钙、酮酸片等,改成腹膜透析的最近两个月,体能有所下降,特别是走路时间稍长腿就抽筋,服用骨化三醇后有改善,饮食也有意克制,不然指标就不好。

一诊以“尿毒症-透析三个月后”为主症。中医大脑开了一个组合方,凉血化瘀、疏风透热养阴。

二诊效不更方,患者多方面持续好转:

第一天:一直睡觉,没别的症状;

第二天:大便4次,精神好转;

第三、四天:大便都是10次。大便不多,都是屁;

第五天:大便4次,服用炒米饭,体力好些,觉多,血压正常,不用吃降压药了;

第六天:大便1次,血压120/75。胃口见好,控制饮食,以米饭白粥为主;

第七-十天:大便1-3次,血压正常;

三诊:胃口变好,腹透效果提高。

江先生之前没吃肉、蛋类食物,体力跟不上,中间停了7天药,每天一个鸡蛋和少量猪瘦肉,体力有改善,服了25付药,胃口越来越好,腹透效果也提高,大便每天5次左右。

四诊:指标随之好转。

血压偶尔升高,服用西药后就没事了。最近做了一次血液检查,肌酐比喝中药前降了300左右,目前是1300多,以前1600多,尿素以前19.8现在13.6都有所改善。

各位注意,这是透析了12年的患者,长时间的透析疗效也控制不好,但是吃中药只吃了 25副,一个月不到指标就降下来这么多,所以中药有时候还是挺神奇的。这个患者还在持续治疗,这里只是做了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下面是李先生的检查报告。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从现代医学的视角简单讲了尿毒症以及肾衰概念,也从中医的角度讲了中医是怎么认识尿毒症及肾衰以及一些治疗的经验和心得,也举了几个例子。

所以,当你或者是周围朋友有肾病时不是只有西医一条路能走,完全可以寻求一下中医药的方式。但说实话,现在好的中医确实是太少了,骗子也很多,所以很多朋友会走弯路,但不要因为这点就抹黑整个中医行业。

中医治疗得当的话还是有很神奇的效果,比如刚才讲的几个肾炎例子,治疗不到 2 个月尿蛋白全消失、隐血减少。包括尿毒症的患者只要及早介入治疗就有机会免除透析,或者一步一步地减少透析的次数、一步一步地增加尿量保持肾功能恢复比较平稳状态。相反如果只知道一味去用激素冲击,副作用很大而且容易导致内分泌的紊乱,还容易导致骨头坏死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透析对尿毒症只治标不治本!它才是肾病治疗的最后筹码
中医治疗尿毒症浅识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如何“拖垮”肾脏的,这一次看明白了
肌酐升高,等待透析还是积极治疗?肾内科医生终于说了实话
经常乏力、水肿、腰疼...都是肾病征兆!专家1个方法逆转肾病,远离肾衰竭!
肾病四期,面临透析,却成功逆转?中医良方降肌酐、降尿蛋白、保护肾功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