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三虎弟子医话•跟师学习回忆
      在王师公众号发表学习感悟后,老师说你再写一写医案医话吧,之前写的两篇文章不错,继续写。你跟了很多老师,其他老师的经验都可以写,不一定光写跟我学习的内容。听完王师的话语,由衷感叹王师的博大胸襟,在自己的门派里可以容纳其他门派的东西!
       其实五六年前,我跟王师学习的时候,王师就希望我写些东西,他说写出来可以总结提高,理顺思路,也可以锻炼文笔,一个好的医生,要能看病、能写文章、能讲课。就像王师那样!那时受姚梅龄老师的影响,说师公姚荷生先生要求学生要慎于著述,不要轻易写东西,容易误导别人!于是就婉拒了王师的要求!
       后来想想,慎于著述是严谨的学术态度,但如果有真实的经验和体会,写出来对别人有些许启发,也是不错的。就像吴鞠通一样把《温病条辨》写出来,不敢拿出来出版,态度很慎重,放了很多年,直到大疫出现,才在友人的力劝下出版。先贤的这种严谨慎重的学术态度,是令人敬佩的,也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试想一下,这么好的著作,如果当初一完成就拿出来出版,受益的人或许更多吧!
       再到后来,一次和王师聊到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王师说,毛主席的这两篇著作,可以拿两个博士,可不是一个中专生的水平呀!毛主席和蒋介石相比,毛主席比蒋介石会写!所以,会写很重要呀!
       再到后来,看到陈东枢老师的微信朋友圈里的一句话——不入典籍,皆为传说!这让我进一步的认识到,写还是必要的,读者也是有鉴别能力的,只要守住一个“真”字,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写的!
       我在深圳跟随姚梅龄老师学习的时候,姚师是很推崇蒲辅周先生,他认为蒲老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真正懂十二经表证的人。所以,后来到了北京,我就去找了蒲老的弟子——薛伯寿老师。在跟随薛师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出版《蒲辅周医学经验集》的需要,我参与了蒲老著作的整理工作!一字一句的校对整理,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蒲老学术思想的认识!期间巧遇中国中医科学院建院60周年,要求给建院以来的老专家写传记,由我负责给蒲老写传,我在蒲老的传记中把寒温统一改为了融通寒温,我认为这样更能准备的表达蒲老的学术思想!给蒲老写的传也得到了薛师的认可。
       总的来说,我的体会是,蒲老是以伤寒为根基的,又深研温病瘟疫学说,最后是走的叶天士的路子!就是把病因、病机、组方原理、药性药理弄清楚以后,根据每一个患者的具体情况组方用药,不拘泥于固定的处方,再结合具体的季节气候因素!擅治发热,处方药味少,药量轻,主张宁可再剂,不可过剂!守中道,不太过或不及!这种观点,后来在去渭南拜访孙曼之先生的时候,我也向孙先生谈及,孙先生很认可,说自己走的也是这条路!孙先生很高兴,说以后赵红军再到北中医国医堂带教的时候,你去帮他整理整理病历资料吧!我说那很好呀!没想到那次的见面竟然是和孙先生的永别!当时由于粗心大意,也没能和先生合影,遗憾终身!

       其中有些让我记忆深刻的案例,从中或许可以看出蒲氏医学的学术思想。

       有一位医生给患者用了麻黄汤,服用后没有出汗,来请教蒲老,蒲老就问他,麻黄用了多少,甘草用了多少,当知道甘草的量大于麻黄的量时,蒲老就让他把甘草的量减下来,后来再用,汗就出了!后来他再来请教蒲老,蒲老就是,要重视药物的剂量比例,麻黄汤中甘草的量比麻黄少,如果甘草的量大于麻黄,就会影响麻黄的发汗作用!这个案例说明蒲老重视药物的剂量比例,也说明药物的剂量比例关系着处方的效与不效!

       蒲老曾治疗一位亲属浮肿,经过准确辨证,选用了苓桂术甘汤,用后浮肿没有消退,蒲老经过反思,认为辨证没有错误,就把方中的甘草去掉,再用水肿就消掉了。这个案例说明蒲老不仅明方,还明方中每一味药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在运用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变化由心!

       蒲老曾会诊一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患儿,之前以温病论治,过用寒凉,昏迷洞泻,蒲老看诊后,果断以甘草干姜汤静滴,使其转危为安!

      蒲老曾会诊一患儿,大便不解,有专家建议加用通下之药,蒲老言患者患者鼻准光,脾虚之质,不用攻下,其大便自解!刚说完,不一会儿护士来报,患者大便解了!足见蒲老精通望诊!后来去拜访伍炳彩老师,也谈到蒲老的这个案例,伍老说我到死都不会忘记这个案例,说明蒲老精通望诊!

       蒲老曾治疗周总理的癃闭,总理从国外访问回国,小便不解,西医没有好办法,只能导尿,但还是不解决根本问题,后来就请蒲老会诊,蒲老认为总理出国访问,过度劳累,就给开了一个春泽汤(五苓散加人参),用后总理的小便就正常了!由此便有了蒲老说把总理当病人医,不当总理医的佳话了!后来同刘方柏老师一起吃饭,刘老也谈到蒲老的这个案例,印象深刻!

       薛伯寿老师曾经治疗一个患儿,发热咳喘,痰声漉漉,头汗出,目如脱状,鼻翼煽动,舌红苔白腻,脉浮数。给与麻杏石甘汤加味,用后未效!便向蒲老请教,蒲老说寒饮易知,热饮难晓,这是一个热饮的越婢加半夏汤证,用后果然见效!后来和王师聊到这个案例,王师说半夏、生姜、大枣在方中化饮,此证的典型症状就是目如脱状!有一次跟随王师一起到中国中医科学院拜访著名医史学家——李经纬先生。我说我跟随薛伯寿老师学习,李老说,好好学,我儿子小时候发烧,用了抗生素,也吃了中药,还是不退烧,后来没办法就请教蒲老,蒲老给开了三剂药,没吃完烧就退了!

       蒲老曾治疗一位患者感寒,恶寒头痛身痛无汗,为求速效,用大剂麻桂,用后身轻,第二天却出现身痛乏力胃纳大减的情况!后来蒲老再读《伤寒论》,桂枝汤方后注中明示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之后蒲老便停诊三年,闭门读书!

      蒲老的祖父,曾经治疗一患者,腹胀肠鸣便秘,大便多日不解,数经攻下,体弱不耐攻伐,其以甘遂末外敷,以甘草水内服,用后泻下臭水甚多,腹胀痛消,正气不伤!

      等等等等,蒲氏医学还有很多精彩的案例,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后来又在301医院跟随蒲老的大弟子——高辉远教授的弟子王发渭老师学习的时候,王师常说,我跟高老学习的时候,高老常说——辨证要准、立法要稳、选方要精,用药要轻!我想这就是蒲氏医学的十六字诀吧!

      蒲老后来在八法运用的总结中提出“汗而毋伤”、“下而毋损”、“和而毋泛”、“吐而毋缓”、“温而毋燥”、“寒而毋凝”、“消而毋伐”、“补而毋滯”的原则,就是蒲氏医学谨守中道的最好提现!

       在跟随薛师学习的过程中,总觉得蒲氏医学的很多东西都没学到,其中也有很多原因吧!蒲老很谦虚,他说我自己没有什么东西,我都是运用前人的经验!蒲老因为年事已高身体有疾,加之繁重的高干外宾的保健任务,没有时间和精力写书。我想还有很多东西,蒲老自己懂,但没有系统的写出来,比如十二经表证完整系统的理法方药等等!留待我们继续探索学习吧!


张强简介:

       张强,男,2010年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曾就职于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三甲医院)。先后师从中医大家姚梅龄教授、国医大师薛伯寿教授、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著名中医肿瘤学家王三虎教授、301医院著名中央保健专家王发渭教授学医,师从国家级老药工马宝田研究员、全国著名野山参专家方土福先生学药。精研中医经典,融会贯通伤寒温病瘟疫学说,精于脉诊和望诊,四诊合参,经方时方合宜而用。天人地合参,病脉证并治,神气形同调。擅长诊治:外感发热性疾病及内、外、妇、儿、肿瘤各科常见病、多发病,主攻疑难危急重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医蒲辅周先生治疫经验谈
[转载]蒲辅周治疗四季感冒的临床经验
《蒲辅周医疗经验》③:两则医案看小儿外感特点
蒲辅周时病的秋冬经验!
春温病表寒里热证
15.春温病表寒里热证 12-2-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