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玉屏文化之普门文化

普门禅师(约1571-1625),俗姓奚,法名惟安,号云亭,爱经中“普门”二字广大无碍,又自号普门。陕西眉县人。万历三十四年(1606)行脚至黄山,是明代勅赐护国慈光寺的开山祖师。创寺修路,结缘弘法,在黄山历史上享有盛誉。今距普门来黄山已历400余载,黄山人依然铭其功德;而对大师传奇的一生,既生钦仰之敬,也别有几分好奇之意。

黄山因缘

万历二十一年(1593)闰十一月,年约23岁的普门,自山西五台山欲往河南伏牛山,及至代州(今山西代县),留在北门里一寺院过冬,为典座,日间掌管寺中杂务,夜间礼观音像。一天夜里,普门立禅于堂中,似醒似睡,恍惚迷路于大山之中,正寻思找路人指引出山。忽见面前高山横岭之上有一金像遥空举臂,三问普门“汝往那里去?”普门回头按金像所指南向才得以走出山口,其境隐而不见。自此以后,这一幕隔三岔五或半月间,常在普门眼前浮现。普门心想,“莫非将来有这样山与我住持?”“我号云亭,有五色,遇五色处,云雨会合,会合之处,云势浓厚,是兴隆地,我方止住……”怀揣这番梦境、心愿,在往后的行迹中,普门处处留意寻访。直至十余年后,普门“因休宁县主乔岱李公旧曾熟识,欲往一望,遂有黄山之缘”。

万历三十四年(1606),普门初入黄山看山,夜宿祥符寺,应僧印我告诉普门:“欲作道场,山顶陡峻风高,难得米粮,惟朱砂庵在大路边,老少俱得登谒,米粮容易,好作道场。”于是,普门与陈地理来到朱砂庵,见团瓢一个,茅屋三间,匾曰“步云亭”。普门暗思,“云亭”二字恰合其号,且此地稍与潜山县三祖寺基相似,甚合心意,便托无着、印我于正月初六定牌,题曰“普门道场”。自此,普门在黄山有了开山最初的基地。此后,直至万历三十八年(1610)普门离山赴京前这段时期,普门多行走于黄山、休宁与岩镇。其间,随普门在黄山的僧众或几十以至成百,即使已然面临“饮水食菜,断火绝粮”的生存困境,“亦不下山将八十余众,同受甘苦”。然而,普门自觉未能很好地实现“开山做成道场”的理想,且拖累随众而心愧不忍。令其遗憾的还有,当初一同住山者也都各自离山另行他处了。“因拟远行访求同愿者共事”,“欲造十方殿,供十方佛,周围立十方堂,安十方僧,表说十方佛法”,创“十方道场”以“立心”、“兴山”,普门有了离山北行之举。

开山大德

万历三十八年(1610)普门辗转来到京城,因缘所集马进、蔡钦与阎鸾等内侍,普门上书:“直隶徽州府城西黄山,乃轩辕黄帝修道鼎成之所。峰峦环秀甲于江南。”“为黄山启功德”,万历皇帝圣谕,“勅赐徽州府歙县护国慈光寺藏经”金书《法华经》678函。造“释迦牟尼的法身佛”),“安供黄山道场;万历三十九年(1611),普门呈《奏请寺名疏》,计列“护国慈光寺”、“护国普慈寺”及“护国慈觉寺”以供御裁。六月十六日,近侍“阎公奏慈宁宫(李)太后御前,赐寺名'护国慈光’。”

在创立慈光寺的基础上,普门又在黄山相继募创了文殊院、大悲顶、不立名字庵等寺院。万历四十一年(1613)八月十八日,普门同滇僧法空、蜀僧融川首次登顶胜莲峰(今玉屏峰),所见恰与普门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腊月在山西代州梦境中所见光景相合。于是,募得“龚善人出银五十两,就山窝伐木平基,分山聚水,略通往来……屺瞻葛公为第一游者,喜其境胜,遂名曰'西方路’。及入,见创小屋,题曰'文殊院’;至戊午年(1618年,即万历四十六年),得休宁金居士发心盖殿,黄石公造文殊圣像矣。”万历四十二年(1614)新春,普门募汪景和居士施资,开大悲顶静室,盖草屋三间。

在黄山,普门不单是自创寺庵,而对于黄山资源保护和登山道路修筑,普门也是不遗余力。万历三十四年(1606),普门接手朱砂庵不久,即率众由莲华沟开路通往光明顶;又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与汪苍衡谋划从前山“自黄土岭另辟新径”,助其修成“傍天都左胁,经文殊院南麓,过三观岭上,仰天梯,由莲花峰瓣中行,约十余里”蹬道。

普门不仅在黄山开设道场,万历四十四年(1616),他行脚至山东临清,曾募建乘愿茶庵一所;又择地于临清城南黄官屯募创乘愿禅林,于次年二月将成之际,时巡按(即监察御史)毕东郊特以 “黄山一派”匾额相赠,反映出黄山“普门道场”对外之辐射。

 从宗教寺庙来看,黄山的寺庙是先道教再佛教,到了明朝后期,基本上都是佛教寺庙。文殊院以南为普门弟子,供奉文殊;光明顶以北为一乘弟子,供奉观音;光明顶普贤院供奉普贤;翠微寺为麻衣弟子,供奉地藏。黄山佛教最鼎盛时期,在山的僧人估计有100-200人。黄山的寺庙以当地民房建筑形式为主,体量多数比较小。比较大的护国慈光寺、祥符寺、翠微寺僧人可能达到20人左右,狮子林、福固寺、云谷寺、大悲院等应当在10人左右或以下,有些就是一庙一僧。这一时期,黄山的名僧最多,有记载的有包括普门、一乘在内共34人。虽然有这么多寺庙和僧人,但由于庙宇分散、规模较小、主座不同、交通不便、成就不大等原因,黄山佛教没能与四大佛教名山相提并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代是黄山开辟的鼎盛时期,首功应归明万历年间的普门和尚
【历史】为了一个梦,寻觅二十年——普门建文殊
江山如此多娇(第01辑)
【绘画素材】黄山贺春-玉屏峰
黄山玉屏峰
重登黄山(四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