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融合教育④|实践篇:为什么要上学?
前言


有家长提问:我的孩子四年级了,学业能力跟不上。每天送他上学时,内心都很挣扎。上学,感觉是浪费时间。尽管老师同学可以接纳包容,但听课犹如听天书,能学到什么呢?最近也发现了孩子的情绪有些变化,无聊的时候,他总想寻点事做,动作也比以前多……可是,如果孩子不上学,我们又怎么安排孩子呢?到底应不应该让孩子上学呢?


大家都熟悉并敬佩的老家长康康妈妈,她曾写下了儿子康康的融合教育经历。好,就让我们用这个真实、成功的案例,来回答这位家长的问题吧。




(六年级的康康和他的同窗好友)


为什么送孩子去上学?



康康妈妈: [以琳ID:zouwen]

模范家长,以琳论坛志愿者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这句话在参加融合教育的ASD孩子身上也同样适用。在求学这条路上,大家遇到的困难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 但我们家长要思考的问题其实是一样的,就是我们为什么送孩子上学,我们要为孩子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才是合适的。


大家都知道,ASD学生在认知、注意力、社会沟通等方面的缺陷,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他们在学习上存在困难,甚至是严重困难都是很常见的。


许多ASD学生,在刚开始的一、二年级,还能勉强跟上学业,因为一二年级涉及的内容大多是字词或者简单的计算,不需要太高的理解力和复杂的推理、分析能力。但到了三年级甚至更高,阅读理解、作文、应用题就开始考验他们的学习能力了。因为能力严重不足,学业犹如天堑一样难以逾越。


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家长硬要在学习上死抠,逼迫孩子学习,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说白了,就是拿孩子的短处去硬拼。


这个时候,家长必须清楚自己为什么送孩子上学,上学的目的是什么。


(方静老师融合教育讲座PPT截图)



为什么厌学?

康康上学后,经过努力,逐渐克服了影响他人的行为问题,提高了自控力,完全可以安坐,不再影响课堂纪律。于是,我们对他的要求也开始提高,希望他能跟上或尽力跟上学业,但结果却事与愿违。


康康一年级快结束时,我写了一篇文章《我差点把儿子逼成了厌学症》,由于过度追求学业,没有顾及孩子的困难,让孩子不堪压力,产生厌学情绪,天天哭着不上学,并且出现比较严重的情绪问题,非常焦虑。


其实,从第一学期开始,他的班主任吴老师就再三地提醒我,不要在学习上逼迫康康,她担心逼他太紧会使他不喜欢上学,她说知识什么时候都可以学,可失去了学习的动机要想找回来却是非常困难的。


以琳老网友冯斌也曾经说过:对有的孩子来说,上学一年级到三年级,也就是让他们收收心,学好规矩,准备好上学罢了。


但是,我们家长却经常是走着走着,就走偏了。


这种情况下,其实是需要家长适当地退一步,降低要求,降低学业难度,保持孩子学习的兴趣,让他能够把学继续上下去。


因为我们不具备给孩子提供家庭课堂的能力,所以孩子需要学校这个环境。但我们必须根据孩子自身的实际来确定融合的目标,才不至迷失。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及时调整了方向。



思考和调整

根据甄岳来老师关于普通学校就读学生的基本分类来看,康属于社会行为较好,学业不好这一类。细化下来就是:能够理解学校的基本规则,行为基本正常,但是学习困难。


这类孩子上学的情况是:基本被学校接受,但是家长困惑,质疑上学的意义。


难点问题有三个:

第一、 同学的歧视,

第二、 学习障碍,

第三、 部分孩子自我接受困难。


如何应对:以社会活动、日常生活常识为主要学习内容,增加生活经验;学习识别歧视,学会告状和转述;懂得一般的交往规范,具有物质所有权的基本概念。


综合以上,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宽容,在学校利用其特点,为班级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家庭生活中需要多和孩子交流,适当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学业尽力而为,不要求成绩,学习与理解相应的内容。坚持到小学完成,转入培智学校学习。


——【摘自甄老师关于社会性发展的讲课内容】


我重新学习甄老师的对孤独症学生的教育战略:

第一、培养生活能力,丰富社会生活经验;

第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建立社会化的思维模式;

第三、培养自我意识,完成自我接纳;

第四、学业成绩与专门的技能。

需要特别留意的是,培养生活能力,丰富社会生活经验是放在第一位的,学业成绩是放在最后的。


而早在几年前,看台湾林玉叶医师和张正芬教授的演讲稿,以及蔡逸周教授的那篇《成人自闭症的社区生活》,都让我意识到: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丰富社会生活经验是重中之重。


张正芬教授的在演讲中谈到:在日本,他们做过一个对大孩子家长的调查 ,有很多题目,其中有一题就问:“如果时光倒流的话,你的孩子还小,你希望怎么样去教你的孩子?”得到最多的回答就是:把孩子教到能够处理日常生活的事情,较好的独立的能力。否则到后来爸爸妈妈都完全没有办法放手。


是的,放手,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能够放手,才意味着,将来我们能够拥有相对正常和轻松的生活。当然,与之相关的,比如培养他们独自休闲娱乐的能力,培养一技之长,比如做饭弹琴练书法等等,都是围绕实现这个目标的思路。


一旦确定了目标,战略就迎刃而解。


调整后的这几年,我们基本是朝着这个大方向在努力:以社会性教育为主线,通过学校学习、家庭个别教育,提高孩子的理解力、自理能力及社会性能力,尽可能融入社会生活中。




(九年义务教育完成,康康和好同窗重相聚)


我们的做法

我们不再看重孩子是不是能够整天呆在学校,而是根据康康的实际情况,采取了部分融合的方式。


我的具体做法是:

1、减少学业,增加个别化教学时间。

从二年级开始上半天学,下午半天在家一对一学习,学习内容包括补学业、认知理解、社会性教育这些方面的内容。

2、培养生活自理及休闲技能。

增加适量的生活自理内容,不断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并加入体育锻炼及业余爱好培养(书法、打乒乓球、游泳等)。

3、增加社会体验,丰富见闻,增加见识。

节假日带着他到各地旅游,增加见识和体验各种不同的生活。


两年下来,感觉这种方式适合康康。尽管康康的学业依然困难,但他在社会性方面进步较大,有比较好的社会情感,较好的规则意识,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他可以自己做凉拌菜,会切菜,会烤面包,喜欢书法,可以近距离一个人到超市购物,情绪稳定,每天都快快乐乐。


他可以独立一个人通过航空托运坐飞机到福州的黄花菜家,从这些,我感觉到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


我的期望值是:把康康培养成一个快快乐乐、心智单纯的人,生活能够完全自理,根据他的情况发展,能够达到在"辅助下自立"最好。


(康康初中毕业的那一天,和亲爱的学校、校长及班主任合影留念)


后记:

这篇文章的内容,是康康妈妈写在以琳论坛主题贴“求学荆棘路“中的一段,当时的康康上完三年级。


此前,康康妈妈还回忆了康康入学的经历:康康是个中重度的自闭症儿童,很多人都认为康康无法上学,所以在决定是否融合之前也纠结了很久。最后,在小学校长的鼓励下,康康坐进了课堂。


在上学的ASD学生中,康康确实不属于能够追求学业升级的一类,但是时至今日,康康却顺利地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段的融合,成为了妈妈希望的“快快乐乐、心智单纯、生活自理”的人,而且遵守社会规范,有良好的情绪情感。接着康康将继续他的职业技能学习,向在“辅助下自立”的目标进发。让我们深深地祝福他!


如果说康康的融合案例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那就是:懂得取舍,立足孩子实际;有效沟通,善用校园资源;持之以恒,坚持科学训练。就让我们做这样有眼光、有智慧、脚踏实地又坚持不懈的家长吧 !


发送关键词“上学”、“上小学”阅读“为上学的孩子作准备”系列文章

发送关键词“融合”、“融合教育”阅读”融合教育“系列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龄期ASD儿童融合常见的误区
儿童、青少年学习问题面面观
“妈,我累了,我不想学!”13岁女孩考第一后抑郁,中科院教授怒斥:教育最大的骗局,就是告诉孩子学习很...
一年级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怎么办(一年级上课不注意听讲怎么办)
孩子刚上一年级就大量刷题,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还会产生厌学情绪
家长需注意了!青少年出现这6个症状很可能是焦虑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