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也谈稻盛和夫

昨天下午看到了讣告:一代世界级“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去世,享年90岁。关于这位稻盛和夫,有段时间我本身是十分好奇,所以买了不少书来看。《活法》、《心法》、《阿米巴经营》、《经营与会计》、《创造高收益》、《经营三十四问》、《活用人才》、《空巴》,以及国内一些号称阿米巴模式复刻的书我也读过不少。读完之后是非常的佩服稻盛和夫先生,然而仔细研读之后,我就发现一个问题,所谓的稻盛流是很难在国内进行复刻的,甚至日本本土能进行复刻的企业都很少。稻盛和夫经营企业的方式,有三个条件:第一就是当时日本本土普遍所实行的终生雇佣制;第二是日本人那种变态的集体主义;第三是稻盛和夫本人强大的魅力。实际上,前两者就算模仿不了的话,企业家如果本身能有稻盛和夫那种强大魅力,我相信也能办得好企业。稻盛和夫被誉为“心学”的分支,所谓心学,本身就是王阳明在传统农业社会伦理受到冲击时,把伦理判断的决策权下放给面临现场矛盾的当事人的举措,而不是事事翻古籍问夫子式的刻舟求剑,适应现实的具体环境才是非常重要的。

说到稻盛和夫,最广为人知的经营方式就是阿米巴经营。那阿米巴经营到底是怎么一个构造,其实说来并不复杂。制造业企业最难解决的问题是成本分配问题。也就是说,一个公司,具体每个产品的成本是多少。由于公司内会有许多几个产品共同使用的成本,最简单的比喻是水电费,到底把水电费怎么在A产品和B产品之间分配,就影响了A产品和B产品在公司内部会计核算时的成本。当然,水电费只是最简单的比喻,实际上在一个规模较大的工厂中,共同使用的工序非常多,精确分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如果计算失误,有可能出现A产品是赚钱的,但是管理层以为是不赚钱;B产品是亏钱的,但是管理层以为赚钱反而加大产量。关于这个问题,可以看看我的读书笔记《公司改造》,米思米就出现过。然后成本分配其实不只是在产品之间分配这么简单,现代的制造业公司,成本分配需要具体到每个产品的具体工序产生了多少成本。你只有搞清楚了每个具体工序产生多少成本,才有进一步压缩成本的可能性。

而这个成本分配的问题,稻盛和夫通过阿米巴经营解决了。稻盛和夫在企业内模拟出了一种市场。比如一个产品有ABCDE五个工序,普通企业的是A工序处理完就交给B工序再交给C工序,以此类推,最后算出总成本再进行分配。然而稻盛流则不同。稻盛流的工序是A工序和B工序之间进行买卖,B工序和C工序之间进行买卖,以此类推。要买卖就不止一个买方和一个卖方。所以稻盛和夫把A工序分成A1、A2、A3、A4、A5小组,把B工序分成B1、B2、B3、B4、B5小组,每个工序分成无数个阿米巴,然后进行让他们自己交易工业半成品。这样,在市场的作用下,每个工序具体的成本就在交易中浮现。然后稻盛流还不至于次。A工序的阿米巴除了能把工业半成品卖给B工序,如果B工出价不行,A工序的阿米巴也可以把半成品直接卖给企业外的市场。同样B工序的阿米巴如果对A工序的出价不满意,一样可以去企业外的市场上买半成品投入使用。

也就是说,每个工序的阿米巴除了要和同工序的阿米巴进行竞争,还要保证自己的成本压缩比公司外的企业更划算。这也就是稻盛和夫说的费用最小化。在这种竞争下,使得每个员工都不得不自发地去压低成本。而且这些员工不仅仅学会了压低成本。每一个阿米巴就相当于一个小的公司实体,他们还学会了记账、渠道、销售、组织构架等等技能。这就是稻盛和夫说的,让每个员工都像老板一样思考。因为他们在阿米巴系统的运行中里就是在被迫学习运营公司。为了方便阿米巴进行会计核算,稻盛和夫还把会计核算方式从权责发生制,改成了收付实现制。为了配合收付实现制,所有的进货都是用多少买多少,不留仓库。核算阿米巴的业绩,只看价格。在这种阿米巴模式下,连销售部门都变得不是只会降价销售,因为销售是从最后一道工序“买”的成品。销售部门对产品的各种调研分析必须更加专业,卖出更高价,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写到这里,我们来谈谈第一个问题,也就是日本的终身雇佣制。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的核心就是“卷”。但是据我所知,国内许多老板都是不愿意让员工去摸透渠道、销售、财务等环节的。在我国,如果一个员工真的摸透了如何运营公司实体,非常大的可能性就是自己当老板,再不济也可以跳槽,其他公司是非常欢迎这种人才的。只有在日本当时普遍的终身雇佣制环境,跳槽就意味着从底层重新做起,创业的话日本市场又不够大。这些员工才有可能安心留在公司打工。

实际上,让人惊愕的是,别看阿米巴经营把“费用最小化 ,销售最大化”挂在嘴边,整天考核每个阿米巴的业绩。实际上,稻盛和夫的公司,员工的薪水和实际的阿米巴业绩是无关的。由于当时日本的终身雇佣制,稻盛和夫采取的是按工龄发工资的制度。并且,“工资只是比其他企业发得高一点罢了,但是不用发太高。”所有阿米巴的业绩竞争,仅仅只是一种荣誉。每周在公司的公告栏上,都会张贴阿米巴业绩的具体排行。业绩差的阿米巴员工,就会自发感觉到一种羞辱。管理层随时会对阿米巴的人员构成进行调整。有的业绩差的阿米巴会并入好的阿米巴,有的业绩好的阿米巴会裂成两个阿米巴。随时提拔优秀员工作为阿米巴的组长,或者提为公司管理层。当然了,职级也和薪水无关,主要还是按工龄发工资。稻盛和夫的观点是,一旦把业绩和“钱”挂钩,那么内耗就完全避免不了。所以大家只谈荣誉不谈钱,有干劲的小年轻虽然成了组长,但是工龄长的老师傅一样服从管理,因为不涉及具体利益。

稻盛流奉行的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原则。按照稻盛和夫的说法,员工实行自愿加班,一天最多加班两个小时,也就是工作满十个小时。如果有特殊情况一定要加班,必须争取员工同意,并且采用轮流加班的方式。不过,稻盛和夫强调,管理层不是员工。管理层在员工上班时基本比较闲,但是管理层不能闲下来,必须去现场解决员工的问题,和员工打成一片。稻盛和夫一直奉行“现场有神灵”的原则。公司真正需要改进的地方只有一线员工最清楚,而管理层就是要帮他们解决问题。而管理层的工作时间一定要比员工长。等员工下班了,管理层才能加班处理自己的活。越是大的领导,工作时间就越要长。稻盛和夫自己每天工作15个小时。在《稻盛和夫的实学》系列里,经常有二代问稻盛和夫自己接手企业不太好管理怎么办。稻盛和夫的答案往往是你应该驻守一线,同吃同干,直到底层的老员工认可你为止。

稻盛流还有一个影响了整个日本职场的制度,叫做“空巴”。现在我们看日本电视剧经常看到他们下班后,部门员工总是一起喝酒泡吧。这就是稻盛和夫带起来的风气。稻盛和夫的公司大楼里是专门有一层用来喝酒的。他的规定是部门每周都要聚起来喝一次酒。由领导亲自服侍员工,挨个地斟酒敬酒。酒桌上不允许漫聊,只允许谈工作上的事,而且不允许喝醉说胡话。稻盛和夫认为白天的工作太正经,有的事不方便说,只有酒桌上气氛轻松了才能敞开心扉。而且,酒桌的位置也是有讲究的,目的是促进员工团结。比方说两个员工关系生硬,领导就应该安排他们坐一块,多过去敬酒聊天,让他们把话放在台面上说,最后互相理解,有时候酒喝过几次关系就好了嘛。“空巴”是稻盛流很重要的制度,入职时会说清楚会有“空巴”,如果无法接受就不要入职了。

这就是第二个问题了,就是日本人那种集体主义精神。我并不是说日本人多优秀,只是有些老板觉得不用给钱就能有效果,听起来就非常高兴。但是以我国的环境,不给钱不就是耍猴吗。你又不是终身雇佣制。况且,我混过的公司,都是我给老板斟酒,没遇到过老板给我斟酒夹菜的。

我们再来谈谈稻盛和夫的魅力。上面这套系统我写出你就该明白,这套系统的运营,“服众”是非常重要的。工序和工序之间的交易避免不了矛盾,到时候领导要及时介入,并且介入后不损伤员工积极性。这是非常难处理的,有时全凭领导的魅力。上面说的“空巴”只是一个润滑剂,让大家有机会把事情摊开来讲。而稻盛和夫的魅力就是公司最大的润滑剂。他统一了整个公司的意识形态,使员工都相信了自己的“稻盛哲学”。很多人看了《活法》和《干法》之后都说稻盛和夫洗脑。但是稻盛和夫在功成名就之后,把整个自己在京瓷和KDDI的数十亿股份全部送给了员工然后出家。“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是他所说到做的。我觉得他是践行了自己的哲学,所以也没什么好喷的。

就稻盛和夫的魅力来讲,他自己和别人说他的书里,经常提到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说服”。稻盛和夫刚创业时,也遇到过员工集体逼宫。当时新招的高中生觉得公司没有任何希望,希望稻盛和夫做待遇上的保证,保证不开除员工和按时发工资,不然就集体辞职。稻盛和夫和他们对谈了好几天,被逼最后发誓,一定会“实现员工的幸福”,终于打动了这些员工。其实在《稻盛和夫的实学》系列里,经常有这样的对话。盛和塾中,别人请教稻盛和夫如何打造管理层。稻盛和夫说,先找一个人,和他无话不谈,直到他完全接受你,愿意传播你的思想,就再找下一个。事实上,稻盛和夫身边的管理层,都有提到和稻盛和夫对谈几天几夜的情况。价值观就这么由上而下灌输下去。

最后,书里也提到过稻盛和夫刚创业时经常带着员工郊游。有一次郊游,一个员工正好和路上的暴走族们(流氓)擦身而过,暴走族们把这个员工团团围住。稻盛和夫看到之后,直接敲碎啤酒瓶冲到员工身前,拿碎酒瓶指着暴走族,把暴走族逼退了。

这就是第三个问题,也就是稻盛和夫的魅力。国内要是哪个老板也把所有股份分给员工,我就承认他是稻盛流吧。稻盛和夫虽然在《活法》和《干法》中树立了一个优秀的工作伦理的榜样。但是真的仔细读过这两本书就知道。稻盛和夫身为员工的那种自动自发的状态,纯粹是因为他在第一家公司打工时根本就没人管,自己在研究室自由地鼓捣。等到稻盛和夫做出成绩之后,公司高层想要管他的时候,他直接和公司翻脸辞职了。而且还把自己的科研产品拿去创业了,这科研产品按现在的法律来讲应该属于前公司的财产。你们老板哪个敢用这样的稻盛和夫。狼行千里吃肉,马行千里吃草,狗行千里吃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空巴”体现对员工的爱
白手起家的他,如何创造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
稻盛和夫眼中的阿米巴【稻盛哲学】
痛苦的“阿米巴”
稻盛和夫:没有秘诀的秘诀,如何让亏损日本航空公司变成盈利1400亿日元的!
阿米巴经营模式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