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观看的方法:如何解读视觉材料》(原书第3版)译者前言

观看的方法:如何解读视觉材料(原书第3版)

作者:[英]吉莉恩·罗斯

译者:肖伟胜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7-5

购书链接见文末【阅读原文】



吉莉恩·罗斯(Gillian Rose)

英国开放大学(The Open University)文化地理学教授,当前研究领域集中在当代视觉文化和视觉方法论等,兴趣在于探究普通的、日常的观看方式以及在家庭和公共空间观看的效果。出版的著作包括《视觉方法论——视觉材料研究引论》、《家庭摄影活动:家庭、公众和情感的政治》(Doing Family Photography: The Domestic, The Public and The Politics of Sentiment,2010)等。


译者前言

早在20世纪之初,匈牙利的电影理论家巴拉兹就首次提出了“视觉文化”概念,他在《电影美学》一书中指出:“目前,一种新发现,或者说一种新机器,正在努力使人们恢复对视觉文化的注意,并且设法给予人们新的面部表情方法。这种机器就是电影摄影机。”[1]


在他看来,电影摄影机也会像印刷术一样,通过一种技术方法来大量复制并传播人的思想。这样一来,可理解的思想就变成了可见的思想,概念的文化就变成了视觉的文化,人又重新变得“可见”了。正是凭借照相机、摄像机、计算机制图软件等各种视觉技术,现代人创造出形态各异、花样繁多的视觉文化。随着媒介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在二战后电视逐步进入西方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这种以图像为基础的媒介开始挑战文字和印刷术的主导地位,产生了丹尼尔·布尔斯廷所谓的“图像革命”。[2] 后来米歇尔把这种文化现象称之为“图像转向”(Picture Turn)。当代文化的“图像转向”意味着图像不再是表征外在现实或内在情感的工具或载体,而转变为当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即所谓视觉化或图像化生存。在某种意义上,当下我们业已“生活在由图像、视觉类像、脸谱、幻觉、拷贝、复制、模仿和幻想所宰控的文化中”。[3] 这种以形象或影像来表达、理解和解释事物的文化形态凭借其直观可感性,正逐渐取代通过理性运思的语言文化而成为当前社会文化的主因(dominant)。


巴拉兹“视觉文化”概念的提出虽然较晚,不过视觉文化的存在却可追溯到史前人类社会。依照巴拉兹对视觉文化的界定,即通过直观可见的形象或影像(image)来表达、理解和解释事物的文化形态,那么人类最早艺术形态之一的舞蹈就是一种原始的视觉文化。事实上,视觉文化“开始于人类身体,开始于身体装饰和身体的姿态语言”。[4] 在原始祭拜仪式之中,这种视觉文化往往要与作为听觉文化的歌唱一起,用来表达和宣泄人的情感,起到灵魂“净化”的效果。在巴拉兹看来,人类原初的语言是身体的手势或表情,而后来由于文字的逐渐发达,特别是印刷术发展成为人们在更遥远的距离进行交往的主要工具以后,这种原初语言就越来越退居到次要位置,而原来作为表现工具的身体也就愈来愈没有表情、愈来愈空虚了。只有等到发明了电影摄影机,人们才重新可以不需要看许多文字说明,而纯粹地藉助视觉来体验事件、性格、感情、情绪,甚至思想。于是,视觉文化以一种新的面目又重新登上人类历史的舞台,人又重新变得“可见”了。



那么,我们如何应对这种令人目眩神迷、强势来袭的“可见”文化形态?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兴盛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将艺术、大众媒介和日常生活中视觉性(visuality)即看的行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视觉文化研究,其意义的生产机制到底如何?也就是说,我们要采用何种路径或方法(approach)才能通达遍布于日常生活的影像之流的核心地带?詹姆斯·艾利克斯(James Elkins)经过对视觉文化研究的详实考察后认为,视觉文化研究大抵存在着“三种谱系:在美国,视觉研究系从艺术史系中生长独立出来;在英国和东南亚,视觉研究更多地与文化研究相近;而在欧洲大陆,视觉研究与符号学和传播理论联结在一起。”[5] 换言之,从学科视野出发,视觉文化研究的方法论主要来自于艺术史、文化研究与传播学等三种路径。在众多探讨视觉方法论的作品中,吉莉恩·罗斯所著的这本《视觉方法论——视觉材料研究引论》,无疑是其中的翘楚。不说别的,单从该书在短短的十年左右时间就由英国著名的塞奇出版社(Sage Publication)发行了三版,不难窥见其在视觉方法论研究领域不凡的影响力。


尽管当前学界讨论视觉方法论的作品呈日益增长之势,但正如作者在绪言中所说,“针对不管是历史上的还是当代的视觉文化之分析批判能力,我们当下的紧迫性并不比最初撰写这本书时来得少。”就目前已出版的以视觉方法论为主题的学术著作来看,主要存在着一般泛泛而论的较多,而指导如何对视觉材料进行诠释的依然很少,其中尤其缺乏明确的方法论自觉意识和可供操作的实践指南。因此,就它对研究视觉材料的各种方法进行系统的讨论和评价而言,这本书依然独一无二。从某种意义说,本书也已成为迄今为止探讨视觉方法论最为全面的权威成果,它之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就取得了近乎经典性地位,关键还在于作者罗斯并没有囿于既有的学科框架,而是立足于以跨学科的宏阔视野,以批判性的学术立场,在以传播学研究路径为主轴的基础上综合了其他两种研究路径,并从视觉影像意义生产的三个地点,以及每一个地点三种不同的模态入手,富有创见地绘制出视觉方法论迄今最为详实的图谱(参见本书图2.1和3.1)。这样一来,本书不仅从学理上廓清了视觉影像意义的生产机制,而且也为以后的视觉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示范和应用指南。因此,本书的翻译刊行无疑有助于提升我国当前视觉文化研究的水平,并藉此冀望中国视觉文化研究界能更快地融入、参与到全球视觉文化的学术研究之中。



Visual Methodologies: An Introduction to Researching with Visual Materials(英文原版)

作者:Gillian Ros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视觉文化研究
当代语境下的中国典籍英译研究*
首发!一墨读书会2022-2023秋季学期书单
用“空间”打破美术史习惯性分野 巫鸿
记录道教史的美术作品
层累与突破:我写我心,砥砺前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