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 文征明《石湖清胜图》

明 文征明 《石湖清胜图》

纸本 设色  纵23.3、横67.2厘米

画了什么

    图中绘江苏吴县盘门西南石湖的景色,石湖相传为范蠡入五湖之口。

    画中以半壁山崖自右向左逶迤之湖中,山水相映,湖中扁舟荡漾,帆影翩翩。远山若隐若现,浮于天表,天水一色,空阔无边。近处坡上绿树柳烟,长桥跨水,山脚下有二人正在坐着观景,桥上有三人漫步而行,过桥走过一段长堤,有二个似乎是巧遇的乡人真在打招呼。全图真实地表现了江南秀丽的湖山。                                              

笔墨和构图

    用笔工细绵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山石勾皴都“惜墨如金”极为疏简,线条长短相间充满了灵动,同时着重干笔皴擦和淡墨烘染,留取大片空白为敷色让路,色彩敷染用青绿重彩,间施浅绛,简洁淡雅而色感鲜明醒目。

    关于青绿山水的技法,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知渲染极难。青绿着色不难于浓而难于淡,难于虽浓仍觉其淡,没有晦滞、混浊、俗艳等毛病。

    为了使“色不掩墨”,文征明只在山头、磐石部位和树干树叶使用石色、赭色、石青,将墨与色很好地融合谐调。

    平远半边构图。大部分的留白,使观者的视线得以随着远山向外展延,使思绪也向外扩展。

感受的意境

    石湖烟波万顷,水天一色,悠远无尽。树木葱茏,山峦起伏,人们生活安静祥和,如诗如梦。如同一支优美而和缓的曲子,和着缓慢的水流,有一种安静的感觉。

    这正是文征明追求的静、雅之境。

    “萧然白雨醒烦暑,无赖青山破晚愁。满目烟波情不极,游人还上木兰舟”,画中意境正是他的诗句中所表达的。

    此画表达了文征明对家乡的热爱、怀念之情,他在画里,在家乡的石湖中畅游;他也在画外,看着这美景陶醉。 

    元末文人山水画流行隐居乐道、草堂雅集、林泉丘壑等主题,以传导寄情山野的高逸之志和清虚超脱或躁动不安等情绪,境界多为淡逸寥寂。

    文徵明的绘画主题,除了描绘高士的隐逸生活外,还把视野扩大到文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更注意文人生活的现实性和具体性。

    同时在意境上,也摆脱了元人一味以淡逸空寂为高的程式,而赋予平和明朗的气氛。在一定程度上是明代中期社会趋于安定繁荣、文人生活宁静安适的社会现实的折射,是当时文人理想精神的物化形态。

简述作者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青绿山水画在隋唐时期兴盛繁荣,唐宋时期青绿山水画一直占据着画坛的主导地位,南宋时期再度形成高峰,唐、五代之后,在水墨山水画和文人画大潮冲击下,青绿山水逐渐淡出了中国山水画舞台的中心地位。至明代,青绿山水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个小高潮。文征明正是发展创造,推动了青绿山水画的发展贡献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徵明:春山何似秋山好,红叶青山锁白云
浅议山水画卷
山水画的色彩与意境
【龙现代名家风采】走进画家陈翔的文人山水
从“真境”到意境——论徐义生山水画的艺术特征
常潇的青绿山水(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