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苏轼与民族器乐——纪念苏轼逝世900周年(3)
论苏轼与民族器乐——纪念苏轼逝世900周年

苏轼与友人一面听筝曲,一面端详着小船上的少妇。这淡妆娴雅、风姿动人的少妇年龄大约在三十岁左右。可那娴熟的古筝曲却弹得美妙极了……当他们正听到兴头上时,曲子还没有弹完,可那小船却翩然地离去了。苏轼用目光送走她们,可这时的苏轼心情却颇有感触,于是便手写了《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一词作为答谢: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渠,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注:参见宋人张邦基《墨庄漫录》袁文《瓮牖闲评》)
  琵琶是外来乐器,大约在公元4世纪由西域传入我国。无论是乐曲的创作还是演奏技巧,琵琶艺术在唐代已发展得相当成熟,在宋代的发展更是异常的迅速,这一情况在宋词中可以得到证实。
  苏轼喜爱琵琶艺术是在老师欧阳修的启发下而为之的。唐刘禹锡曾作有一琵琶诗《曹刚》,诗中描写琵琶演奏家曹刚高超的演奏技巧;而唐韩愈也有一首著名诗篇《听颖师弹琴》。欧阳修曾问苏轼,唐代刘禹锡与韩愈两位诗人谁的琴诗写得好?苏轼认为韩愈的诗为上品。欧阳修说:“此诗虽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为此苏轼这才知道老师平时喜爱琵琶。苏轼为了了解琵琶与古琴这两件乐器性能及艺术特征,以及唐代诗人们为什么大都热爱琵琶艺术,为此请来好友琵琶爱好者章质夫来演奏琵琶(章质夫不仅是当时的一官吏,而且还是一位演奏琵琶的高手),以作鉴赏。当苏轼听完章质夫琵琶演奏数天后,那琵琶的声音还在耳边缭绕,无以言表,可真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因此苏轼特意写了一首词《水调歌头》,和韩愈的诗,并赠好友章质夫:“……烦子问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从此苏轼才知道老师欧阳修平时所喜爱的乐器是琵琶而不是古琴,并彻底领悟到琵琶这一乐器的妙处,这才引出宋豪放派词与关西大汉琵琶的关系。
  苏轼与章质夫是一对好朋友,志趣相同,所以章质夫常常让苏轼为他家里的乐工撰写琵琶歌词,如《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等。再因苏轼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故他也非常热心于这种艺术活动,所以说:“章质夫求琵琶歌词,不敢不寄呈”。(注:见《与朱康叔》)
  琵琶的音量、乐曲、演奏技巧和表现力等都十分丰富,受到当时唐宋士大夫文人的欢迎。为了彻底了解琵琶艺术,苏轼为此在家中特别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欧阳修谈琴诗对苏轼的启发
器乐争鸣:筝、胡、琵琶、琴、笛、箫…(每件乐器的声音12首)
古筝与琵琶的完美结合《小桥流水》充分展现了民族器乐的魅力
小学课外百科常识汇总
古曲、民乐、中国风
九大中国传统乐器知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