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系问题都是因为懒,心懒也是一种懒 | 德芬

改变和成长不会自己发生

最近在学习我gay蜜Ting的“撕之秘籍”,这不是一个单单学习“如何吵架”的课程,而是在沟通、成长、理解自己等等各个灵性议题中,看到一些在此之上继续拓宽视野的可能性。

改变和成长不会自己发生,我们只有在提高自身维度、亲眼看到其它可能性之后,才会自然而然地去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一条路。

Ting的专长是用比喻和故事来让当事人看到自己的“抽象状态”,将概念落地化。当事人因此有了视觉化的清晰,进而看到更清楚的解决方法。

比方说,有个求助者纠结于给朋友买了一本需要的书,朋友各种理由迟迟不来拿,他等了几天很生气。

Ting一针见血地指出,这里的不适就在于求助者想用一本书的小恩小惠来换取朋友的关注和感情。他如此形容这种失落:那是一种一脚踏空的感觉,任谁都不好受。

比方说,对付胡搅蛮缠的人,他有一招叫做凝视。

他说,你不用去想任何招式,一个方法就好。她无论说什么,情绪如何,你就看着她的眼睛,不要移开,不要说话,要凝视。他这样描述凝视:凝视就是深渊,吞噬一切。

比方说,有一个沉浸在自己情绪里无视他人感受,却抱怨大家都很冷漠的求助者。

Ting说:“你制造了一个沼泽,你知道么?所有踏进去和你对话的人都会觉得举步维艰,有一种窒息感。你制造了一个沼泽,他人对你的无视,你是有责任的。

Ting说的话和给出的建议真实有趣,非常的形象化和视觉化,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效果。

为什么有些人的关系会“失衡”?

最近我看到他处理的一个个案,感触良多。对方是一个非常懒散的人,虽然非常清楚自己的痛苦是自己造成的,但是就是无从下手去改变,无力感爆棚。他们的一段对话是这样:

A:现在觉得很讨厌自己,不知道怎么平衡。

Ting:非要平衡吗?换个维度呢?

A:怎么换?

Ting:我们随便举例子。比如,你写一个话剧,名叫《失衡》。会不会比别人更有素材?

A:可是我生活就很很痛苦,今天被各种问题困扰着。

Ting:画一幅画,叫《我的生活很痛苦》,会不会比别人更真诚?

A:我还不会画呢?

Ting:写篇公众号,名叫《各种问题的困扰》,会不会引起别人共鸣?你会写字吧?

A:觉得自己也写不好。

Ting:嗯,说个故事吧。有人去算命,算命的说他会发大财,他很高兴。回家等着。结果饿死了。他的鬼魂告状到阎王那里,阎王把财神叫来,财神很委屈——我就把金子藏在他家屋里,只要扫个地就能看见,可他就是不动。

A:我觉得很困扰。

Ting:那怎么不接我上面的话题说呢?为什么不把这些情绪,转化为作品呢?哪怕是篇文字。

A:不想看到自己得不到的自己。

Ting:这是向上升腾的路径。水蒸汽向上蒸腾,是出于自身的动力,不是要得到什么。你只想往下流走吗?

A:我总想往上,就是觉得自己爬不上去。

Ting:你在烦恼里煎熬,比转化为作品更容易些,我理解的。这就是你懒惰的代价——心懒也是懒。

A:嗯,我在被劝很容易被说服,也很容易掉进去。

Ting:糟蹋自己,几乎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了。你选了这个最容易,就会获得粗糙的生活。这是等式的两端。这就是“平衡”。

A:有灵感的时候觉得要做点什么,记录写下来,又觉得自己写的都好碎片。

Ting:所谓精致,就是把所有贪嗔痴慢,转化为更高级的存在。无论是艺术、事业、还是打个坐……转化没有目的,转化只是“更精致”。

A:然后就烦躁。

Ting:你的烦躁、痛苦、迷茫,都是可以转化的素材,比那些四平八稳的人更有优势,这个道理是否明白?梵高就是因为烦透了,才会成为最伟大的艺术家。

如果你只是赖在那里哼哼唧唧,我的耐心也只在这一小时里。换个时空,我也不愿意理你。

没有人愿意搭理一个“只会哼哼唧唧,什么也不肯做”的人。你的关系,当然就会失衡。

生活中大多问题,通常来自“过度重视”

我很理解那些沉陷痛苦中的人,他们缺乏动力去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任由自己的生命一天天的浪费虚度,提不起劲儿来。

其实唯一的方法就是鼓励自己去“动”,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情:关心别人、做志愿者、运动锻炼,跳广场舞,报名学法语、学画画、重新装修自己的居家环境、爬山、养狗,就是一定要把自己的能量导出去,否则就会愈来愈懒散,消沉,对自己不满意,造成恶性循环。

我曾经说过,我们生命中大多数的议题,尤其是各种关系上的问题,通常都是来自于“过度重视”,用这个关系来刷自己存在感。

如果能够把能量从”外面的个人”那里收回来,而导向自己,跟自己玩,同时把自己的能量散发出去,创造一些东西,那么你的生命就会有不同的品质出现。

Ting还说过一段话,我非常赞同,他说:

我们经常从各种心灵成长课上听到“这是我生命的礼物”这句话,我斥之为鸡汤,但后来想想,它可能只是因为太泛滥了,才显得很鸡汤。

我其实一直在学如何“转化”黑暗的礼物,但后来我发现,“想要过美好幸福的生活”这个愿望,并不足以转化那么巨大的能量——就像一个小口袋,根本装不下100万。

我试了好多方法,最后觉得,可能只有“创造”是有效的路径。创造的难度越高,你就会越觉得以前积累的财富还不够……一篇文字能消耗200块,但写一本小说,可能100万还不一定够。

所以,我不觉得苦难可以通过刻苦学习和树立正念什么的,就能转化为“深刻的智慧”,我个人的体验真不是这样——那只是一厢情愿的盼望。不去创造点什么,就会一路黑到底的。

我以前常说“痛苦是最好的燃料”,然而有些人在煎熬中,并没有把痛苦当成动力,只是在受苦。

所以,受苦并不能保证你成长,唯有把受苦的动能转为创造,把能量往上、往外,用建设性的方式疏导出去,你创造的东西才会因为你受过的苦而格外有深度。

所以,很多受苦的人没有成长,没有累积智慧,差别就在这里。

祝福所有受苦的灵魂都能够为他们的生命创造出痛苦的美丽果实!

作者 | 张德芬

唤醒、疗愈、创造,在这里遇见未知的自己 

你还可能喜欢看点击标题查看

《“撕”之秘笈:教你成熟高效应对冲突》

《结婚前必问的13个问题》

《性与爱,你不知道的那些秘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找一个合拍的人并不难,难的是高质量的相处 | 德芬
“一切是最好的安排”,99%的人误解了这句话
对女人的幸福来说,男人永远不会是“正餐”
珍惜你的脆弱,这是一切的起点
如何让内心强大而温柔?先走过这五个阶段吧 | 德芬
筆記本: 張德芬,靈修的意義,是培養與痛苦同在的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