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术,让人成为人

人本来不是“人”,只有透过修养和教育,经由艺术和人文,方能称其为真正的人。人生而为人,却不够为人,不是作为活着的人,而是作为人文的人。

——《艺术,让人成为人》序

《艺术,让人成为人》:豆瓣评分9.2分;全面涉猎了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人文学研究领域,新版增加了神话、音乐剧两个章节,对电影、电视等新兴学科也专文论述;分主题探讨了宗教、道德、幸福、生死以及悖论和自由等时新的课题。

“艺术让人成为人”的概念,出自哈佛大学教授理查德·加纳罗和迈阿密大学教授特尔玛·阿特休勒合著的人文学通识读本:《艺术,让人成为人》,它是现代教育的最终追求。

为何“人生而为人,却不够为人”?

人,本就是动物,庆幸的是人产生了思想,有了学习和思考能力。在人类的文明史中,科学、历史、哲学、艺术、文学等,成为了人直接或间接可获得的知识,每种知识都对人的思想有相对的影响力。

生而为人,是命运的选择;不够为人,是教育的失败。人,要有人的独特性、创造性、完整性。

在本书中,艺术泛指人文。人文学科与人文科学的全部范畴合称人文学(Humanities)。其中包括历史、哲学和艺术(含文学)。

现代化造成的分工和压力,使人更趋向于消费和娱乐。

艺术作为人文的方法和方式既可以引人趋向高尚,也可以倒过来诱人坠入沉沦。一个文化产业管理教授坦承,从业者大都是从人性的弱点下手,来组织生产和营销对精神造成安慰和迷幻的产品以获取利润。看看每个得了网瘾的孩子父母无助而焦虑的眼神,映照的何止是“艺术”对少年的诱拐?也包括娱乐游戏对人间的玷染。一个沉湎于网吧娱乐的人,也正是顺着音乐、戏剧、电影、电视、艺术等的活动正脱开高明,趋向欲念,不离兽性,接近物性。文化不可能必然地趋向文明,在一片权术和利益的江湖,“文化”就会反过来造成铁石心肠(人性的最低一等——物性存在)和衣冠禽兽(人性的倒数第二等——生命存活)。

艺术教育,可以拯救人的完整性。

对于青少年,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青少年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具有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成年人,人们可以在艺术活动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的深刻变化,它不同于道德教育。

“艺术,让人成为人”是一种教育方式,它对目前人文确实、追求名利、自私冷漠的社会,有很大的改善作用,同时也顺应了国际上呼吁人性回归的教育潮流。 

01

艺术,让人成为懂得审美之人

《日出·印象》克劳德·莫奈 1872年

马丁·海德格尔(德语:Martin Heidegger,公元1889年9月26日—公元1976年5月26日,德国哲学家)认为,人的生命只有诗化了,才能栖居成为现实。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上的存在。

人之所以需要审美,是因为世界上存在着许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取舍,找到适合我们需要的那部分,即美的事物。有句话说得好“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套用一下,“上帝为我们开启了心灵的窗户,我们用它来寻找美”人的智慧从客观上决定了我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动物只是本能的适应这个世界,那人们则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发现世界上存在的许多对美的东西,丰富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家园,以达到愉悦自己的目的。

人之所以审美,除了愉悦自己的目的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完善自己。通过一代代人对周遭世界的评判,不断进化,形成了更为完善的对事物的看法,剔除人性中一些丑陋的东西,发扬真、善、美。在当今社会中,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尤其是对人性中存在的友情、亲情、爱情的审美,不断为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中的人们提供心灵的慰藉,满足他们因为物质丰富而带来的心灵空虚。

将人生的痛苦当作一种审美现象进行观照,同时也就意味着是一种从艺术的视野而不是从道德评价的视野来观察和感悟生命的审美的人生态度。如果我们能够化悲痛为力量,换一个角度来审视人生的挫折和痛苦,将这些人生历练作为一种难得的财富加以咀嚼和收藏,则能够从人生的风浪中,变得成熟,或许这样的人生才算真正的有意义,能够真正做到这些的人才算真正的活过。

艺术教育能够唤起人对审美的需要,培养人的审美趣味,形成人的审美观念,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欣赏、理解和创造,人会逐渐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

02

艺术,让人成为充满智慧之人

人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类,二者不可分割。如果只重视其中的一种,就是不健全、不全面的思维,它可制约一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

 “应试教育”恰恰对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种束缚,而且是很大的束缚。钱学森说:只注重逻辑思维,埋头于细节,易犯机械的、片面的毛病,缺乏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认识。正因为受到了艺术方面的熏陶,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钱学森认为形象思维对一个科学家来说很重要,如果缺少它,就不可能在科学上取得重要成就。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因此,一个人必须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健全的思维,才能拥有足够的创造力。

03

艺术,让人成为富于感情之人

《星空》文森特·梵高 1889年

艺术教育的本质,是情感教育,是一种美的情感体验,是以情感、想象、创新为特征的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当我们开启艺术思维时,用一种全新的审美视角观察周围的人、物、事,发现生命的珍贵与美好,人性的光辉与丑陋,用艺术的视野去表达对这个世界的自然、人、社会的爱,这便是艺术带给人的人生态度。

艺术教育让人在一次次的情感体验中,拥有大情感、大视野、大爱,大态度。

04

艺术,让人成为懂得审美之人

《拾穗者》让·弗朗索瓦·米勒 1857年

经济价值为主导,是这个时代凸显的世界观,在大多数人眼中,艺术是“无用”的,唯有科学才能创造价值。

然而这些“无用之用”,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应该具备的能力,否则人就成了机器。

马云曾说“在未来三十年是最佳的超车时代,是重新定义的变革时代。

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东西,不让孩子去体验,不让他们去尝试琴棋书画,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

因为他没有办法竞争过机器时代。知识可以学,但智慧不能学,只能体验。在未来,大数据、机器将把人类知识领域的事全部做完,人类和机器的竞争关键在于智慧,在于体验 。”

艺术从来不是艺术本身,是整个人生观。

一个人的人生被艺术改变,心变得有容乃大,却温柔如水的容器。

艺术教育,一定是润物细无声的,当我们从内心爱上艺术的那一刻,这一切才真正发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艺术情感是写作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人生不应放弃的美好价值追求
论人文之光照耀下的雅石之美(一)
傅佩荣:如何肯定你的地位和尊严?如何获得真正的快乐与成就?你需要这种能力
艺术教育的“人文之路”
文学 | 中国现代美育的人文教育特征
浅谈西方油画艺术的魅力,世界名画里风华绝代的人物油画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