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上的兴安盟

兴安盟

“盟”作为行政区划建制,是沿用了清朝时期盟旗制度时的旧称,“盟”相当于地市级行政建制,“旗”相当于县(市)级行政建制。在清朝以前,北方广大地区的蒙古各部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生活在一起的,这种部落是生产单位、社会生活和军事单位合一的组织。为了有效地加强对蒙古各部的统治,清太宗皇太极1636年即皇帝位后,开始对蒙古部落拆部编旗,实行盟旗制。就是在蒙古原有的土地和习俗不变的基础上,根据满州八旗制度的原则,对蒙古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各大部落采取“众建而分其力”的策略,重新编旗划界。小部落合为一旗,大部落分为数旗,各旗互不统属,分别直隶于朝庭并由朝庭委派的地方官节制。这时的旗,是一种军政合一的组织,一方面它是清王朝相当于县一级的地方政权,另一方面又是清王朝赏赐给蒙古贵族的世袭领地,直接听命于朝庭。每旗设札萨克一人管理旗务。札萨克为世袭制,既是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又是一旗之内的封建领主,蒙民通常称其为王爷。若干的旗组成一盟。清王朝将内蒙古地区共划分为6个盟49个旗。嫩科尔沁地区的科尔沁、杜尔伯特、郭尔罗斯、札赉特四部10旗编为哲里木盟;此外还有卓索图盟、昭乌达盟、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盟设正副盟长各一人。盟长的主要职责是:“简军实,阅边防,理讼狱,审丁册”,战争爆发时还要率领所属兵丁出征作战。清代的盟是各旗间的会盟组织,总体上说还是一种部族间相对松散的地方联盟,不具有政权性质,直到民国以后才发展为旗之上的地方政权。实行盟旗制度,是清王朝在蒙古地区实行的重要社会组织制度。

兴安盟是从古哲里木盟划分出来的,最早成立于1946年1月,是目前全国仅有的三个盟之一,另两个盟分别是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和阿拉善盟。古哲里木盟共有十旗,即科尔沁部分左右翼各三旗共六旗、杜尔伯特部一旗、扎赉特部一旗、郭尔罗斯部分前后各一旗共二旗。十旗中,兴安盟有四旗,且十旗会盟地在兴安盟科右中旗。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兴安盟的区划服从革命战争需要和以后国家政治经济需要而几经变更,现辖三旗一县二市,即乌兰浩特市、阿尔山市、扎赉特旗、科尔沁右翼前旗、突泉县、科尔沁右翼中旗。乌兰浩特市是兴安盟盟委、盟行署所在地,是全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兴安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因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中段而得名。兴安盟东北与黑龙江省相连,东南与吉林省毗邻,南部、西部、北部分别与内蒙古的哲里木盟、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盟相连。西北部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26公里。兴安盟在国内处于东北经济区,在国际上处于东北经济圈,地理位置优越。兴安盟南北长380公里,东西宽320公里,总面积近6万平方公里。全盟总人口161.3万,其中汉族87.4万人,占54.2%;蒙古族66.6万人,占41.27%;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7.3万人,占4.53%。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由蒙、汉、朝鲜、回等20多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兴安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地处大兴安岭东南麓,是著名的科尔沁草原的一部分,处于科尔沁草原北部,自古以来就是水草丰美的牧区,是中国最美的两大草之一( 另一个是呼伦贝尔草原),现在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基地之一。

考古工作者在兴安盟境内陆续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证明大约在距今三千年至一万年间,兴安盟就有人类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到秦代,这里是东胡人的游牧之地,汉、魏、晋时期为鲜卑属地,南北朝时期为室韦地,唐代分别隶属于室韦、松漠、饶乐三个都督府,辽代为上京道泰州辖地,金代为临潢府泰州辖地。成吉思汗时代,兴安盟就是蒙古大军征战的地方。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的战争中,有六大战役是带有决定意义的,其中两次大战役发生在兴安盟。一次是1202年的“阔亦田之战”。据史家认为,阔亦田地区在今兴安盟阿尔山市哈拉哈河上游一带。铁木真联合克烈部首领王罕在这里摆下战场,击败了乃蛮部及蔑儿乞惕、斡亦剌惕等部的联合进攻,占有了克鲁伦河至哈拉哈河的广阔牧场,铁木真成为蒙古部的唯一首领。另一次是1203年的“合兰真沙陀之战”。史家认为合兰真沙陀之战的战场就在今乌珠穆沁旗北境和阿尔山一带,克烈部首领王罕首先在阿尔山西南向铁木真发起了战争,铁木真战败,沿着哈拉哈河退向贝尔湖。经过一段休整后,铁木真趁王罕举行大宴时突然发兵包围了王罕的营帐,双方大战三个昼夜,王罕大败,其部众全部成了俘虏,王罕也在逃亡中被杀死。

兴安盟中北部地区还是蒙金长期对峙的前沿地带和争夺的战场。金王朝为防御蒙古铁骑的侵袭,从12世纪金太宗天会年间开始,花了几十年时间,沿兴安盟中北部一带修筑了规模宏大的界壕,被称为“金长城”,总长近5000公里,在兴安盟境内通过的共有4条。这些军事防御工程,如今仍然蜿蜒在崇山峻岭之上,似乎在向人们默默地讲述着当年蒙金对峙的历史。

15世纪上半叶,一部分科尔沁部蒙古进入嫩江流域,被称为嫩江科尔沁或嫩科尔沁,他们生活的草原也被称之为科尔沁草原。科尔沁一词源于鲜卑语,意为带弓箭的侍卫。当年,成吉思汗和他的二弟哈萨尔从各万户、千户中精选年轻力壮、武术高强、箭法出众的神箭手所组成的的一支近卫军,人数从几千到一万人不等。这支近卫军被称为“科称沁”。科尔沁这个军事机构,平时负责护卫帅帐的卫队,战时则是冲锋陷阵的主力,屡立战功。后来,科尔沁逐渐演变成了哈撒尔后裔所属各部的泛称,成了著名的科尔沁部。

16世纪中叶的明正德年间,为躲避战乱,哈萨尔第十四孙奎蒙克塔斯哈拉率领嫩科尔沁部南迁,进入今天的科尔沁草原地区。科尔沁蒙古进入科尔沁草原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奎蒙克塔斯哈拉把他的众多子孙分封在科尔沁草原各地。以后树大分支,嫩科尔沁部内部又衍化成科尔沁、扎赉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阿鲁科尔沁、四子部落、茂明安、乌拉特等八个小部落,史称内札萨克八部,这些奎蒙克塔斯哈拉的受封子孙便成为嫩科尔沁各部的大小领主。以后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阿鲁科尔沁、四子部落、茂明安、乌拉特等部落先后西迁,清朝将阿鲁科尔沁部安置地处大漠南北大通道的西拉木伦河流域;将茂明安部、乌拉特部、四子部落安置在大青山、乌拉山一带,以防守阴山各口。而科尔沁、扎赉特、杜尔伯特和郭尔罗斯等嫩科尔沁人则始终居住在传统的科尔沁草原,清初被划分为十旗。以后,嫩科尔沁人在科尔沁草原博大的自然环境里,孕育出了无数的胸怀宽广、吞吐四海的大英雄,他们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开疆拓土,立马扬威,演绎了无数惊天动地的故事,为整个民族进步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盛立下了不朽的丰功。科尔沁草原通常是指北自大兴安岭中部山脉南侧,东起嫩江、南至辽河、柳河、大凌河流域,西至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总面积大约40多万平方公里。

到了现代,在兴安盟的土地上曾上演了许多震惊中外的大事件。1931年6月的“中村事件”就发生在兴安盟科右前旗的察尔森镇,此事件后来成为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日伪时期,兴安盟和整个东北地区一起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32年日本侵略者在王爷庙即今乌兰浩特设立了兴安省,下辖兴安南、北、东、西四个分省。 1934年10 月,日本侵略者在我国东北实行了划小省份、分而治之的策略,将整个东北地区划分成14省,其中兴安一省变4省,即撤消兴安省,把四个分省升格为省。兴安南省省公署初设于郑家屯,1935年迁至王爷庙,兴安盟属兴安南省管辖。1941年又将兴安东、西、南三省合并成立了兴安总省,省会仍驻王爷庙。作为沦陷区,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挥着血和泪,苦苦挣扎着度过了14年的漫漫长夜。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打垮了百万日本关东军,兴安人民与东北人民一道迎来了解放。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王爷庙为中心的兴安地区,爆发了一场规模宏大、汹涌澎湃的民族解放斗争,并取得了彻底胜利。1947年5月1日,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在乌兰浩特成立,早于共和国29个月成立了省级民族区域自治政权,树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光辉范例。现在,我国已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洲、120个自治县(旗),共155个自治地方,走的都是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开创的民族区域自治这条路子。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少数民族问题,可以说全国走的是内蒙模式,内蒙走的是乌兰浩特模式。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兴安盟乌兰浩特是我国少数民族解放的起点、里程碑;是我国民族自治政策的首创之地、实践之地、成功之地。在解放战争时期,兴安盟位于东北战场的北部,处于东北我军主力的后方,是我党我军稳定的战略后方和巩固的根据地。为我军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为解放战争战场输送了大批优秀儿女。2007年和2009年,自治区政府分两批确认兴安盟各旗县市为革命老区,享受多重扶持政策。以地级建制全部确认为革命老区,在全国除延安市外,兴安盟是第二个。

兴安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盟无霜期为95天-145天,大部地区在110天-130天,年降水量平均400毫米-500毫米,适合一季作物生长。全盟现有耕地面积1000万亩,有待开发的宜农荒地400万亩。这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较高,土质肥沃,可谓是一块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净土。兴安盟的森林,是素有林海之称的大兴安岭南麓山地的天然次生林区,也是国家培育后备森林资源的基地之一。全盟有林地面积3037万亩,居全区第二位。森林面积202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2.5%,比全区高9个百分点。兴安盟水资源居全区各盟市第二位,大小河流200多条。水资源总量73亿立方米,年径流量49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装机23.4万千瓦。有大中小型水库18座。其中察尔森水库库容量13.4亿立方米,集发电、灌溉、防洪、养鱼之功能于一体,是我国东北地区四大水库之一。

近年来,兴安盟牢固确立新型工业化的主导地位、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动经济增长由农牧业主导向工业主导、农牧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城乡发展由二元分割向城乡统筹、区域经济由封闭发展向融入东北和借力发展四个转变,着力打造新型煤化工、能源、冶金和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四大基地,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非资源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实现跨越发展,建设美丽富饶的新兴安,朝着新的发展目标迈开了新的步伐。

兴安盟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品位较高,近年来,全盟各地以科尔沁草原民俗游和冰雪洗浴游为主题,开发出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草原民俗观光旅游、森林观光旅游、洗浴疗养旅游、那达慕旅游、湖泊旅游、革命历史遗迹旅游以及观鸟、考古等多种旅游项目。兴安盟已经成为蒙东地区旅游业的热土,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蒙古---兴安盟 阿尔山天池、阿尔山市、阿尔山温泉 、金界壕、摩天岭、葛根庙、蒙古包旅游村
美好兴安 “大元马道”爱自驾草原集结赛结束
话说内蒙古地名系列之二——兴安盟篇
关于内蒙古各个旗县名字的来源,你知道多少?
内蒙古通辽市和兴安盟的4个科尔沁旗怎么区分?
我盟最新宣传片出炉,航拍实景 三维合成!6分钟游遍全盟,绝对值得人手一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