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东南亚政治:政治民主化与民主政治化
userphoto

2023.08.19 江西

关注

 学人简介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周边外交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导;云南大学外语学院教师

内容摘要

东南亚的政治民主化与民主政治化表明,西式民主制度并非全球发展中国家需要去努力遵循的圭臬,当前西方民主的乱象更是不言而喻。民主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只有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才是最好的民主,才能真正推动本国政治、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发展。

2021年,缅甸再次发生军事政变打断了民主转型进程。图为参与反对政变的抗议示威民众。图源:凤凰网

民主作为衡量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人们长期追求的理想和价值。二战结束后,在原殖民宗主国的影响下,大部分东南亚国家照搬西方民主制度,但很快出现“水土不服”。20世纪60年代前后,这些国家又相继转为西方所谓的“威权政治”,导致亨廷顿所说的“民主回潮”现象此起彼伏。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经济发展和中产阶级不断壮大,东南亚国家又开始从“威权”向“民主”转型,甚至在“民主”与“威权”之间不断反复。纵观当代东南亚政治进程,东南亚各国历史和社会结构的特殊性,使其政治民主化进程充满诸多变数,“民主政治化”倾向逐渐显露,加之少数世界强权、霸权国家借此干涉他国内政,东南亚国家的民主政治化现象被进一步强化。

01

政治民主化VS民主政治化

政治民主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政治民主化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从少数人统治向多数人统治发展的全过程。狭义上的政治民主化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形式和内容从非民主走向民主,即在民主观念、民主机制和民主过程等各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
在全球化时代,民主政治化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以一国内部的政党以“政治民主”为借口而反对对手,相互倾轧,民主成为事实上的政治斗争工具,即通常所说的“为了反对而反对”,这种现象尤其是在当代西方国家中普遍存在;二是指少数世界霸权、强权国家为谋取政治和经济利益,以民主问题为借口,干涉他国主权和内政,甚至强行把本国民主范式强加于他国的行为。

02

东南亚的政治民主化现象 

二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东南亚国家取得独立后,相继进行政治民主化尝试。受殖民时期宗主国的影响,印尼、泰国、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建立了西式民主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后来这些国家又相继发生政治转型。20世纪80年代末,在历经近30年的“威权政治”后,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中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和“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等因素的影响,东南亚国家又开始新一轮的政治民主化尝试,出现以马来西亚、新加坡为代表的温和改良型政治转型和以菲律宾、泰国、印尼为代表的激进型政治转型。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东南亚政治民主化,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首先,军人政府向文官政府转变,实行民选制度。新的文人政府为进一步消除军人干政威胁,大都进行了军队职业化改造。1992年,泰国民众反对军人将领素金达担任总理,推选民主党领袖川·立派出任总理。1987年,菲律宾宪法规定禁止军人干政。1986年,越南在越共“六大”后,实行由军事官僚体制向文官治国、专家治国体制转变。其次,行政集权向分散制衡方向发展,立法机构作用加强。转型后的国家大多通过修改宪法、加强立法机构权力等措施来分散行政集权。菲律宾在1987年宪法中规定三权分立的总统共和制,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印尼于1999年《地方政府法》和《政府间财政关系法》,中央政府把大多数职责和权力移交给县和市。越南的最高权力体制实行“四人架构”,国会在审议、延迟和废除政府政策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再次,利益集团数量快速增长,民众参与度提高。自20世纪80年代起,非政府组织(NGO)数量在东南亚快速增长,菲律宾、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NGO数量都已上万,成为民主化进程中的一支新生力量。此外,政党制度获得快速发展,多党制特征较为突出。随着民众政治参与热情升温,政党政治朝着竞争性多党政治发展。如印尼在1999年大选中有21个政党获得国会席位,同时华人政党也破土而出。

1998年印尼发生“黑色五月暴动”,苏哈托独裁政府随后倒台。图源:搜狐网


03

东南亚的民主政治化现象 

民主作为人权的保障机制,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而非少数人的专利。东南亚地区因其特殊的历史、社会结构和地缘政治价值,民主政治化现象突出。冷战初期,美国就提出东南亚条约组织和“第四点计划”,卡特政府时期全力推行“人权外交”。后冷战时期又加大民主输出力度,其全球战略始终不变的是推广美式民主和人权。此外,东南亚大部分国家内部贫富差距较大,国家意识淡薄,民主文化不成熟。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政治势力和社会群体借民主抹黑对手,不仅没有给国家带去稳定与和谐,反而引发冲突与动荡。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评论“美式民主”。图源:直新闻


综合来看,东南亚的民主政治化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在东南亚的社会主义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受美等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等因素影响,越南和老挝的部分政治势力试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以攫取利益。如越南的阮基石派主张效仿东欧和苏联路线,建设“人道、民主和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二是在东南亚的资本主义国家,庇护式的多党竞争制,事实上比一党独大制更易发生恶性竞争。如菲律宾、泰国和印尼等实行庇护式多党竞争制国家,政党制度化程度低,选举充斥金钱和暴力,处于庇护网络下的选民也更容易沦为政治工具。如菲律宾的“人民力量革命”,民义上打着民主旗号,但背后则是家族政治操纵,其结果是菲律宾经常发生政变和示威游行。泰国政局则长期陷入“挺他信”与“反他信”政治游戏,“黄衫军”和“红衫军”均打着“民主”旗号,在曼谷街头游行示威,甚至引发冲突。三是美西方国家从未放弃对东南亚民主进程的干涉,一直借民主插手东南亚各国内政,即使是自己的盟友也不例外。例如,泰国每次军事政变,都能看到美国干预的影子。四是民主政治化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南亚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但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美国对缅甸长达二十多年的孤立加制裁,使原本已处于崩溃边缘的缅甸经济雪上加霜,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04

余论 

20世纪50年代末,东南亚国家基本放弃效仿的西方议会民主制,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在经济发展上取得巨大成就。如1965~1990年,新加坡人均GDP年增长率为6.7%,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为3.8%。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经济发展、国内中产阶级增多、非政府组织力量壮大和“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推动,东南亚再次走向政治民主化道路。然而,纵观东南亚各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民主显然没有固定的模式,生搬硬套西式民主模式,只会导致更多的“民主政治化”现象,凸显西式民主的“水土不服”,也很容易使东南亚国家落入西方话语操控的巢臼。东南亚的政治民主化与民主政治化表明,西式民主制度并非全球发展中国家需要去努力遵循的圭臬,当前西方民主的乱象更是不言而喻。民主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只有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才是最好的民主,才能真正推动本国政治、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发展。


小编:tjy

*本文为作者供稿,不代表东南亚学人立场

文章来源:东南亚学人微信公众平台原创稿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方民主化理论存在致命缺陷
当代东南亚文化考试题目及答案
二战后, 东南亚各国为何不像韩国那样反感日军的侵略?
东南亚国家吸引外资连续两年超中国
原创|缅甸政变:印尼能够帮到老朋友吗?
东南亚国家:印尼陆军航空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