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路军大青山抗日遗址探寻

《述今探古》文学公众平台与作者约定,必须原创首发且版权共有。作者不得抄袭文责自负。


八路军大青山抗日遗址探寻

——我参与的地方文化考查(一)

        王新安

(一)从事地方文化研究的团队

上月中旬,由谢青海与岳成明两位老师引荐,我加入了“四子王旗文化研究会”这一团队,据说近十多年来该会会长先后由副旗长、旗委副书记乃至旗政协主席多人担任。去年夏八月,由旗统战部部长岗位退下来的吉仁太由于对地方历史文化的热爱,主动请缨担当起“四子王旗文化研究会”会长这一职责。吉会长知人善任,力争招集一些对四子王旗地方历史文化关心爱护,并热衷于研究收集整理的有识之士,在他们原来研究探索的基础上,较系统地全面挖掘整理地方历史文化,再出新成果。

谢青海老师多年来致力于四子王旗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尤其近年来针对四子部落旗敖包文化、寺庙文化多方奔走实地考查,探究整理了许多宝贵的资料,现正逐步整理成文。谢老师独自或与别人合作多次进行了地方红色文化考查,取证了一些宝贵的历史资料。

(二)本次“红色文化”之考的收获

2020年7月31日中午1点多,在谢青海老师特邀下,从乌兰花镇出发,我俩一道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四子王旗红色文化考查之旅。考查地是曾经在我旗转战的八路军李井泉部队715团后勤处物质储备一处山洞。

由谢老师驱车,出东梁,经由上脑包、下营子、毛忽洞,庙后、偏关卜子、九号、前席片、孔独林、高台,一路来到道包村西口稍停。这时我俩所处的位置已进入白银不浪山区(属大青山北麓),正南方不远处屹立着七奶头山——概因东西走向的山体上有七个像乳峰突出的天然敖包而命名。然后我们向东南驱车走大约不足1公里,拐向南侧的两山夹沟——麦胡图沟。经考证此沟及附近山谷的积水正是塔布河支流之一——大清河的源头。沿沟道西侧崎岖不平的沙石道向南行驶十来分钟,往西又有两山峡谷的延伸带,朝西南方向眺望,有一处比四周山峰更加挺拨的山峰——斧楞山。行到此处,谢青海驾驶的二驱车本想西拐沿峡谷南侧平缓草坡前行,已非常困难。几经周折,谢老师才把车停在一处平稳地带。


道包西南的七奶头山

我提议马上徒步沿峡谷南坡西(稍偏南)行,只见周围山坡绿草野花丛生,低洼处有一些牛马悠闲自在地吃草。抬头仰望开阔天空,蓝天白云映衬下的草原山野,云与山、天与地交相辉映,一幅美不胜收的草原山地景图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徒步爬坡约半小时后,我俩来到斧楞山一带,此时西望是三山相夹的东窄西阔的深谷。深谷东边有很窄的入口,西边出口较宽。往西远眺可见白银卜浪村庄和一些更远的村子。谢老师一边爬山,一边拍了一些珍贵野花与植物的照片(为将来植物之考作准备)。


山沟里的野花

是沿着山脉向南还是向西更高的山(斧楞山)探索,寻找曾经的八路军七一五团后勤处山洞,我俩商量后决定往西探寻,找到这处山洞的可能性更大。

我与谢老师一边小心翼翼地下行(此时山很陡),一边仔细观察着东西走向的斧楞山南侧半山腰的山体,企图尽快找到七一五团后勤处山洞。下行一段后向北边斧楞山的半山腰观察,我发现有一处极似洞口的痕迹。要想到达这一个地方,还得先沿东山下降一段高度,再向北边斧楞山上攀。上攀是台级式上升,时缓时陡,陡处必须看准站稳,否则极有滑落的危险。


我在斧楞山前缓坡处

我俩终于攀沿到了疑似洞口,而且愈接近愈觉得欣喜,这个洞口杂草丛生,高两米开外,宽将近两米。当我俩攀到只有一小块平地的洞口前,已毫无疑问地确定,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八路军七一五团后勤处山洞。


山与蓝天白云晖映

要进入需把长在洞口的高草拨开,谢老师反复提醒我注意荨麻的刺伤。这些长得很高的杂草包括野蒿与荨麻,后者遍体多刺且接触它们会感到针刺般疼痛。谢与我一前一后进入山洞并向里深入,洞的平均高度均有两米多,平均宽度可够三个人同时往前走。深度初略估计也有将近十米(三丈)。往里深入略呈缓上坡,洞内潮湿,石壁有水珠。经过仔细观察,此洞在天然山洞的基础上又加人工扩凿形成。


谢老师从洞里向外拍摄照

据说这样的山洞曾用于七一五团军备物质的临时储存,也很可能用于部队人员的秘密隐蔽的藏身之所。但我与谢老师都有一疑惑,假如用于后勤物质储存,当时是怎么做到防潮防湿的(洞顶偶尔还有下漏水滴)。

我俩一边从洞口步入洞底,一边仔细观察了洞的结构,同时在洞的前、中、后各段分别拍了照。

从洞里出来准备沿着与洞口平行高度的岩石攀升到东山时,在我尝试着往前攀岩数米时,发现这条路线太陡了!从一块(组)岩石跨上另一块(组)岩石,台级高度平均在三、四尺开外,而落脚处有时不够放脚。这时我与靠下站着的谢老师说明情况后,又返回洞口处。我俩找缓坡先下降高度,同样找稍缓处再向上攀登,最后返回来时的东山。接近东山时,在斧楞山为东端,我俩又发现一处小的山洞,高度与深度远不及下面的山洞。我认为此洞很可能是八路军七一五后勤处山洞的前哨所。


斧楞山东边的较小山洞

(三)文考人的多次努力

据说当年日伪军曾多次企图找到这处七一五团后勤处山洞都落了空,今天我俩没有费多大周折就找到了这处极其重要的,而且是应当确立的四子王旗红色文化基地;这要归功于热衷地方文化考查的有志者前期的不断探索。

据谢青海了解,在民幼退休的原库伦图乡的一位李继春老师(原三元井乡),多年前曾找到和进过这一山洞,并在山洞中发现刻有“八路军七一五团后勤处”的木制印章一枚、生锈的弃用手枪一把。

近几年谢老师曾多次骑摩托进入白银卜浪山区,几度尝试找到这一山洞未如愿。

今年的5月15日,四子王旗文化研究会会长吉仁太与吴伊仁太、布特格其两位副会长在道包村村长王二旦的引领下,找到并进入“八路军七一五团后勤处”这一山洞。


斧楞山东侧的挺拔与蓝天白云交相晖映

此时我不由地想起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一文结尾部分有关古人探险精神的精辟论述: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我们几位地方文考的爱好者,目的并不在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而在于寻找来我地的八路军大青山游击支队的革命足迹。由于初期开辟根据地,开展抗日工作非常艰难,当时敌强我弱,因此为了不把我军暴露于敌人,他们的隐蔽工作做得非常好。故寻找革命故地亦“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谢老师洞中的定时摄影

(四)对我地八路军游击队的历史考查。

我就上文反复提到的八路军七一五团,其来历以及最初来到四子王旗的抗日活动在此很有必要作一简单介绍,旨在给读友一些地方文史知识普及,无关学术研究。

一九三八年夏,位于晋西北八路军根据地贺龙部队一二O师的七一五团为主力,配属以太原成成中学师生组建的游击四支队,在三五八旅政委李井泉,参谋长姚喆带领下由晋西北五寨出发秘密开往大青山,准备开辟大青山抗日根据地。一九三八年九月十日晚,七一五团由李井泉带领从陶林县急行军到达乌兰花东南。当时黄厚(后任内蒙军区司令员)担任攻城任务的三营机枪连指导员。翌日拂晓,没费一枪一炮占领了乌兰花镇。在捕获的一百八十多名俘虏中,有四子部落旗保安队的五十多人。为了建立抗战统一战线,团结与争取少数民族共同抗日,主动与四子部落旗札萨克王爷联系。后经四子部落旗札萨克特派西协理占布拉道尔吉与八路军谈判,双方达成最终协议,四子部落旗不向八路军放一枪,保持中立。之后放还了王府保安队的全部人员与马匹枪支。四子部落旗札萨克为表示友好,还为八路军杀牛宰羊并提供一部分补给。


谢青海在七一五团后勤处山洞中

此后以八路军七一五团为基础,在大青山地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地处山区与农牧区接壤的高台村、白银不浪村一带成为八路军后勤物质贮备地之一,这一带的蒙汉百姓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这次与谢青海老师的文考合作与其后的多次交流,我俩都觉得,四子王旗早期(尤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收集整理的地方革命史资料,由于受到当时的种种制约(思想层面、资料层面),存在不少片面性与局限性。今后以四子王旗文化研究会引领的文考团队要把查阅大量相关革命史资料与实地走访考查很好地结合起来,总结整理出更加完善的地方革命史志。因此文考不能懈怠且必须求真务实,文考路上永不止步,文考任重而道远!


本文作者王新安,笔名与微信同名——酷漫,创建《述今探古》文学公众号,爱好探究历史题材,尤其地方史资料的收集与研究。曾写家史、校史和一些地方史文章。

“述今探古”是酷漫利用工作之余创建的一款文学公众平台,我们的主旨是因文结缘,以诗会友。衷心希望诸多文友的支持与参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察右后旗军民抗战:大青山抗日武装在白音不浪的两次战斗
土左旗察素齐镇万家沟革命人物—郝秀山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旧址
武川县二分子和达茂旗城圐圙北魏古城的性质
古城随笔
德胜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