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三十六讲 父母怎成孩子的提线木偶
userphoto

2022.08.07 山东

关注

父母怎成孩子的提线木偶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灵龟家人们:

大家下午好!

上一次课跟大家介绍了我的小姨子和他的两个儿子,在短短的半个月的时间内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并简要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当然能够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还是非常的多,并不只是我介绍的这一点。随着课程的进行,我也会以这些实际的案例慢慢跟大家分析。

有一句话叫做“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的养成,都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而从一个坏习惯修正成一个好习惯,当然也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慢慢养成了习惯也就不会觉得改过很辛苦,就成了一种自自然然的状态。而这种状态进行得越早,人所能够感受到的痛苦就越小。这就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意思表达。所以说给孩子养成好习惯,一定要从小就开始。古圣先贤指导我们教育孩子,并不是从孩子出生才开始教,而是在娘胎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教育孩子了,所以中国的古圣先贤最懂得胎教也是最重视胎教的。

胎教内容不是之前所接受的西方那一套理论,给胎儿听点音乐,放点儿舒缓的歌曲如此简单。胎教也是一个系列的非常复杂的话题,今天在这里暂不多谈。只是告诉大家:好的习惯越早养成,对孩子的成长一定是越有利的。因为一个好习惯的形成一定要受到一些约束,而这些约束一旦成为自己的习惯,就不再感受到约束的痛苦。在刚刚转变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的不适应,也会有很多的抗争,会变着花样突破各种限制。这其实也是人的秉性使然,小孩子当然也不例外。人的生活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始终是处在动态的变化当中。发生了一件事情,跟大家做了分享,分享过后,很多事情还会发生变化,所以天底下根本就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

我之前所举的例子,无论是我小姨子,还是她的两个孩子所发生的种种令人可喜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些退转。这种情况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一个现象,今天我就已经很明显感受到了这一点。

由于调班,所以我连续上了两天的班,两整天的时间没有在家。今天下班回来,就很明显的感觉到这种互动的模式又发生了变化,似乎又退到了之前的那种状态。从这些现象当中我至少可以很明显感受到,作为成人,作为父母,如果不能抓紧一切时间、想尽一切办法努力精进的话,真的是跟不上孩子的变化。孩子的变化太快,这也是一种适应环境的能力或方法。他能够很快地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调整自己、调整方式、调整应对模式,这种迅速的变化往往使成人措手不及。

之前,我小姨子的老二,这个两岁多的孩子在短短的半个月之内,各个方面就已经表现得非常好,也非常到位。而今天就明显的感觉到在原来变化的基础上,又生出很多新的花样来。而这些花样就明显让我的小姨子感到束手无策,或者感到应接不暇。从这些现象上也可以明白,就是我之前跟大家所分析过的,如果不能够把《弟子规》等圣贤的教诲,真正踏踏实实地落实在生活当中,不能把圣贤告诉我们的这些道义时时刻刻谨记在心,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时刻以这些道义为标准评判我们的生活,很自然就会出现这些现象。“按下葫芦起了瓢”,这个方面好了,那个方面的问题又冒了出来,在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就会有一种疲于奔命的感觉。所以说,学习和践行《弟子规》,最重要的还是一定要自己能做到,自己内心深处真有这些道义观,才能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甚至一些细小的、不容易引起注意的言语行为时,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如果不能这样,那就只能跟着孩子的思路,让他牵着我们的鼻子走。这一点,在我今天下班回来之后,就能很明显的感觉到。

举个例子说,我们每天饭前念诵饭食之德已经逐渐养成了习惯,而这个两岁多的孩子也知道每次吃饭之前,搬凳子、摆桌子,也不再看到饭一上桌就伸手去拿,这都是一些可喜的变化。等我们大家都立正站好开始念诵饭食之德的时候,他也有样学样的跟着一起念。但是今天念诵的时候,我就明显感觉他在这个过程中不再遵循原有的那种模式,也不再继续跟着我们一句一句学,而是开始学着捣乱。

虽然还是站在那里,但并不是认认真真、恭恭敬敬地去读诵,眼睛开始东张西望,嘴里面发出的声音故意与我们的念诵不合拍,故意说些其他的东西。实际上从他的表情中很明显感觉到他只是想引起我们的注意,让周围人都关注他。因为他只有读错了,或者生出一些其他的问题,所谓节外生枝的情况之下,才会有人去纠正他,才会有人去关注他。于是他就会故意的,经常出现一些小的错误。这个时候,如果你主动去纠正他,正中下怀,他会觉得挑衅有效,他的这个方式得到了满足,还会变本加厉地想出更多新花样逗弄你。如果做父母的继续不断纠正他、调整它,实际上就已经上了他的当。其实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理他,我们继续读,自己不主动破坏读诵的节奏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没什么太过分的行为,忽略他反而是更好的方法。

对于发现的问题,可以在读完后提醒或在下一次念诵饭食之德前再给他纠正,同时可以给他提条件。比如说再出怪样就要受惩罚等,甚至可以单独对他念诵饭食之德这个行为进行训练。而不是当大家都在恭恭敬敬念诵饭食之德的那一刻,忙着纠正错误,忙着教育孩子。这个时候除了在孩子的引诱下,破坏了整个念诵的气氛之外,不会有任何的好处。

另外今天还看到一个细节,也是关于孩子吃饭的问题。之前因为孩子吃饭,很多很过分的行为,通过大家齐心努力已经给他纠正了许多,现在能够自己坐在那里板板正正的按照要求吃饭。但是这个过程中,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变换各种花样去突破这种束缚,去提醒周围人的注意。比方说,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细节。他吃着吃着突然发出了一个声音,意思好像说是咬到嘴唇了,又开始哼哼唧唧说是痛,要让他的妈妈给吹吹嘴。或许是在这之前,如果哪个地方受了伤,妈妈赶紧给吹一吹。吃饭的时候孩子就出了这么个招儿,说嘴唇疼,让妈妈给吹吹。结果他妈妈真就很配合,伸过头来就去给他吹,她的这一动作,引得老大,也就是孩子的哥哥,也很主动过来给弟弟吹一吹。因为这样才能显示哥哥对弟弟的关心,这也是妈妈要求的,“兄道友,弟道恭”。但是这种状况完全破坏了孩子整个吃饭的节奏,而且很明显感觉到这是孩子故意的,等于是这个小小的发号施令,引导了一圈人为他服务。

整个过程进行得似乎很自然,大人们也没有感觉到这里面有什么不适。其实我看得出来,在发生他说嘴疼的这些事情之前,已经开始不好好吃饭,已经在想着各种办法转移注意力了。他想出来的这个招数,只是为他不好好吃饭多找一些理由罢了。孩子的意图很清楚,他就是要破坏这种种规矩,一则随顺自己的习性,二则要让别人对自己产生关注。

今天看到这个场景时被我当场喝止了,不仅仅是喝止孩子,也包括大人的这些举动。后来我告诉大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典型的提线木偶。小孩子就是那个提着线的人,而我们的父母,当然就是线下面栓的那个木偶。线怎么提木偶就怎么动,小孩子怎么张嘴发号施令,大人就怎么配合他。然后自己定的规矩,自己就破坏掉了,说得让孩子好好吃饭,这规定那规定,说了半天孩子只是一句嘴有点疼,给吹吹,这一个小小的言语就让父母、让大人把之前定下的所有的规矩全部破坏掉了。大人不自知,甚至还不知所措,即使感觉到有什么不适,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只好随着他的说法给他吹吹。

这样的场景想必在很多家庭的互动当中是一个很熟悉的现象。我们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被小孩子牵着走,很多的坏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最后这些坏习惯将会全部返回到大人身上,遭罪的还是大人、还是父母。其实这里面很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父母、大人内心缺乏道义,包括事先和孩子定下的规矩,这都是道义。自己不能很好的坚持,所以稀里糊涂就被孩子带着跑。让孩子好好吃这一口饭,孩子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其实如果明白孩子的心念,完全可以不必理会他所说的这些话,只是很简单又很坚定的告诉他,好好吃饭,其他一概不予理会,事情自然就解决了。

而就是这份坚定,才是父母最缺乏的,也是真正需要历练的东西。而这个坚定,这份需要历练的信念,不是说一说,明白道理就可以做得到的,真的需要在生活当中一点一点修炼。所以说《弟子规》也好,圣贤的教诲也好,只是讲道理,没有任何用处,必须自己在生活中,踏踏实实地践行,修炼自己的内心,才能对教育孩子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

好,时间的关系,今天就先跟大家分享这么多。其他的内容,有时间再跟大家慢慢分享。

感恩大家的聆听,再见!

作者:李嘉源

责任编辑:素馨

监制:理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越催,孩子越磨蹭丨孩子不是提线木偶
6岁前孩子要学什么?育儿别轻视:这些技能必不可少
孕期习惯影响宝宝颜值,想生出漂亮的娃,孕妈在这4个方面要上心
怀孕4月做胎教 好习惯传递正能量
是不是读书的料,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就能看出来,主要体现这些方面
聪明到底是不是遗传?后天可不可能逆袭?听听专家怎么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