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场关于“方证对应”的学术PK
中国中医药报原按:2016年6月26日,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张效霞副教授在《中国中医药报·学术与临床版》发表《病皆与方相应与方证对应无关》一文。一石激起千层浪,文章引发了相对集中、深入而激烈的讨论。对于“方证对应”这一专题,张效霞、刘方柏、李宇铭、王峰等同志各抒己见,引发学术争鸣。具体的过程是下面这样的——

6月26日,张效霞发表《病皆与方相应与方证对应无关》一文,认为《伤寒论》中仲景“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此语,与所谓的“方证对应”“方证相应”“方证相对”“方证相关”之间是没有丝毫瓜葛的。
7月8日,张效霞再次发表文章《方证同条比类相附≠方证对应》,指出“方证同条,比类相附”只是孙氏对自己是如何整理改编《伤寒论》的概括性说明,与所谓的“方证相应”“方证相对”“方证对应”“方证相关”等没有丝毫关系。
7月15日,四川省乐山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刘方柏发表文章《仲景之方因证而设——与张效霞同志商榷》,认为张效霞的论点来自对条文的误读,论据无法证明论题,属种概念混淆。刘方柏认为辨证论治已成为中医临床之轨范,中医研究之尖端,中医愈病之法宝,而这一切,尽皆来源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一条一方的方证相应原则。
7月22日,张效霞发表文章《方与证间的基础是病机——兼答刘方柏同志》,回应道,《伤寒论》“以方名证”的本义是指体现方剂主治病机的症状和体征,后世医家“以证类方”的目的是为了使人明晓临床治病的依据是病机,将病机与证候混为一谈是导致目前学术理论研究混乱的根本原因,重申了自己的观点。
8月5日,刘方柏再次发表文章《方对应的是已包含病机的证——与张效霞同志再商榷》,强调只有已包含了病机的“证”,才是方所“对应”的,它是仲景学说研究的一座丰碑,是历代医家临证之圭臬,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概括和临床愈病法宝;而方所针对的仅是“病机”,且这个“病机”还只限于“疾病的关键点与扳机点”之论则值得商榷。
8月19日,张效霞发表文章《方证相对是中医学的倒退——再答刘方柏同志》再次回应。他认为“方证相对”否定了中医基本理论,存在“废医存药”的可能性,最初时响应者也寥寥无几,所以“方证相对”是中医学的倒退。
8月26日,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李宇铭博士加入论战,发表《方证与病机之我见——与张效霞、刘方柏二先生商榷》一文,并在文中说道,“方证”的本义必须包含病机,“阶段性病机”的方证一错再错。在需要辨别“病机的证”之前,也必须辨别“现象的证”,但现代中医的“证”又与传统中医的病机概念有别,导致现代中医的“辨证”可以跳过现象。
9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峰发表文章《方证对应不可误解——张效霞一些偏颇观点析》,对张效霞的观点提出质疑。他认为方证对应能够治好病,并且疗效还不错。吉益东洞的古方派,曾经成为日本最具有影响力的医派就是明证;有证才会有方,根据症状才能处方,不会导致废医存药。、
之后,张效霞、刘方柏,以及浙江省仙居县茂修堂中医诊所的季之恺再次对此问题发表文章进行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经方新书出版了
经方活用心法的倾囊相授(之一)【总第226期】 作者/ 毛进军
中医各家学说
中医基础要这样理解(17)
胡希恕在伤寒学术史上的地位
仲景中医:《伤寒论》的三境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